人物
时段
朝代

編年類
政書類
故事類
地理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詔令奏議類
類書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承旨多用士人真宗后稍稍遂用吏人欧阳修建言/请复旧制不克行熙宁二年始以东上阁门使李评为)
(枢密都承旨 李绶
为之副不用/院吏而更用士人自评始也) 检详(检详之职古无/之宋熙宁四年)
(诏以编修经武要略官四人王 (第 44b 页)
月命著作佐郎馆阁校勘王存陈侗大理寺
丞馆阁校勘顾临并差编修枢密院经武要略删定诸
房例册以枢密院副承旨 李绶
管勾至九年秋修毕上

  宣徽使 南院使 北院使
五代唐置宣徽使始以宦者为之故杨复恭自河阳监
军入 (第 16b 页)
 真宗后天下无事稍稍遂用吏人欧阳修建言请复
 旧制不克 神宗熙宁三年始以东上閤门使李评
 为枢密都承旨 李绶
为之副不用院吏而更用士人
 自评始也(续会要/) 熙宁五年以尚书比部员外郎
 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曾孝 (第 22b 页)
 门台上公主使人收养之如己女也稍长适向经遂
 生今太后经卒时太后临吊其从者皆辇官称官家
 供事人元祐初 李绶
为副都承旨善言都城故事其
 说如此其二则孙公之甥朱稕所记二段一曰熙宁
 三年余侍亲守官泗上时公为盱眙 (第 12b 页)
  陈使君

乾道五年福州长溪大火邑士陈使君者居乡与人和
同而赋性刚介火将逼其居邻党相率请避陈曰吾平
生未尝有一毫之私今天降灾必不肯及我坚坐不动
但焚香于庭朝服而祷曰此屋皆清俸之馀所建神火
其监之须臾四向皆为煨烬唯陈一区独存此事甚似
志丙所载 李绶
观家祝火也
  黄师宪祷梨山
绍兴戊午黄师宪自莆田赴省试初与里中陈应求约 (第 3a 页)
   枢属(都副承旨/编修官) 检详
都副承旨(五代有承旨副承旨以诸卫将军充国朝太/平兴国中以杨守一充都承旨都承旨自守)
(一始也是时都承旨副承旨多用士人真宗后稍遂用/吏人欧阳脩建言请复旧制不克行熙宁三年始以东)
(上阁门使李评为枢密都承旨 李绶
为之副不用院吏/而更用士人自评始也续会要初评受命文潞公为枢)
(使以旧制见不为礼评诉于上命检故事不获 …… (第 7b 页)
作佐郎馆阁校勘王)
(存陈侗大理寺丞馆阁校勘顾临并差编修枢密院经/武要略删定诸房例册以枢密院副承旨 李绶
管勾至)
(九年秋修/毕上之)择能臣次序(临川除周莘制枢密之府自祖/宗以来释患持危应变之大计)
(与 (第 11b 页)
劳盖不轻授)
使之华(曲阜行仲遄/赠观察使制)观风之印(胡文恭行/宗鼎制)按廉州部(曲/阜)
(行 李绶
观/察使制)廉按一州(南丰除王师约制廉/按一州以为尔宠)令修于户庭
之间人自得于湖山之外(韩退之滕王 (第 2b 页)
 (始也是时都承旨副承旨多用士人真宗后稍稍遂/用吏人欧阳修建言请复旧制不克行熙宁二年始)
 (以东上閤门使李评为枢密都承旨 李绶
为之副不/用院吏而更用士人自评治也续会要初评受命文) …… (第 1a 页)
 (宗恶焉遂/复用士人)

事类口占兵数(魏仁浦为枢密副承旨周祖问屯兵之/数及将校名氏令取簿参视之仁浦曰)
(臣悉能记之遂口占而疏举/籍以校一无差误五代史)掌宣密命(都承旨副都承/旨丨承丨丨丨)
(通领院务若便殿侍立阅试禁卫兵校则/随事敷奏承所得旨以授有司四朝志)始用士人(熙/宁)
(三年始以东上閤门使李评为枢密都承旨 李绶/
为之副不用院吏而更用士人自评始也续会要)复用
儒臣(萧正肃燧例知阁官兼承旨或怙宠招权孝宗思/丨丨丨丨 …… (第 2a 页)
作佐郎馆阁校勘王/存陈侗大理寺丞馆阁校勘顾临并)
(差编修枢密院经武要略丨丨诸房丨丨以枢密/院副承旨 李绶
管勾至九年秋修毕上之同上)次第 (第 5a 页)
 得递迁至承旨太平兴国七年以翰林副使杨守一
 为西上閤门使枢密都承旨加都字及用士人皆自
 此其后复止以吏为之熙宁三年乃复以皇城使端
 州 团练使李绶
充副都承旨且诏见枢密使副如閤
 门使礼盖以历年不用士人接遇及所领职事都无
 可考验故也未几又请铸印诏 (第 20a 页)
    史赐绯紫制
敕万年县令李彤侍御史王源中等舜以五长绥四国
若今之节制也周以十联率诸侯若今之廉察也国家
合为一柄付有功诸侯故其陪臣选任益重或辍朝籍
授简书者往往而有况承元有大忠于国受重任于外
使其承上涖下敬始善终实在庶寮协力以济今之以
彤宰京邑有理剧之用如水在器挠之不浊以源中立

宪府有纠正之能如刀发硎割之无滞一可以倅戎事
一可以佐轺车二职交脩在此一举台郎宪吏金印银
章加乎尔身无忝我命可依前件
   授杨景复检校膳部员外郎郓州观察判官
    绶
监察御史天平军判官卢载协律郎天平
    军巡官独孤泾监察御史寿州团练副使马
    植试校书郎泾原 (第 2b 页)
  服岭而南俗尚质朴于其所谓居者朴桷不雕短椽不
斲蓬藿为门环堵成室故虽官衙公署亦往往仅具名
额芜败弗治焉无崇大钜丽之观也梧郡旧有府门驿
盖亦因其俗而为之者自总督韩公开府于此始斥地

以新其制既足起陋一方矣顾岁久门燬于燎诸存者
亦皆朽腐栋折今总督潘公至梧之四年复与总镇韦
公总兵毛公谋嗣葺之乃命左参议詹君玺佥事翁君
茂南以董其事仍命知府黄鉴同知黄印通判 李绶

官曾侗以相其役于是垣墉阶闼之制梁栋瓦甓之具
丹垩涂塈之饰皆以次告完邪者正卑者耸隘者辟浅
且陋者渠 (第 46a 页)
。公主使人收养之如己女也。稍长适向经遂生。今太后经卒时,太后临吊,其从者皆辇官,称官家供事人。元祐初 李绶
为副都,承旨善言都城故事,其说如此。
《贵耳集》:荆公在钟山读书,有一长老曰:先辈必做宰相,但不可念
入见亦如之。检察主事以下功过及迁补之事。都承旨,旧用院吏递迁。熙宁三年,始以东上閤门使李评为之,又以 皇城使李绶
为之副,更用四人自评、绶始。是月,诏都承旨、副都承旨见枢密副使,如閤门使礼。五年,以同修起居注曾孝宽
入见亦如之。检察主事以下功过及迁补之事。都承旨,旧用院吏递迁。熙宁三年,始以东上閤门使李评为之,又以 皇城使李绶
为之副,更用四人自评、绶始。是月,诏都承旨、副都承旨见枢密副、使如閤门使礼。五年,以同修起居注曾孝宽
为西上閤门使、枢密都承旨,加都字。及用士人,皆自此。其后复止,以吏为之。熙宁三年,乃复以皇城使、端州 团练使李绶,
充副都承旨。且诏:见枢密使,副如閤门使礼。盖以历年不用士人接遇,及所领职事,都无可考验故也。未几,又
泌河,败之。四月丙寅,希烈伏诛。 按《李希烈传》:希烈已据汴,即皇帝位,国号楚,建元武成;以张鸾子、 李绶
、李元平为宰相,郑贲为侍中,孙广为中书令;披其地建四节度,以汴州为大梁府治,安州为南关。染石作玺。又
土木治道,怒不如程,驱人填堑,号湿稍。勉奔宋州。希烈已据汴,僭即皇帝位,国号楚,建元武成;以张鸾子、 李绶
、李元平为宰相,郑贲为侍中,孙广为中书令;披其地建四节度,以汴州为大梁府治,安州为南关。染石作玺。又
士人。直宗后。稍稍遂用吏人。欧阳脩建言请复旧制。不克行。熙宁二年。始以东上阁门。使李评为枢密都承旨。 李绶
为之副。不用院吏而更用士人。自评始也。续会要。初评受命。文潞公为枢使。以旧制见不为礼。评诉于上。命检 ……入见亦如之。检察主事以下功过。及迁补之事。都承旨。旧用院吏递迁。熙宁三年。始以东上阁门使李评为之又以 皇城使李绶
为之副更用士人自评绶始是月诏都承旨见枢密使副如阁门使礼。五年。以同脩起居注曾孝宽兼都承旨参用儒臣自孝
,怒不如程,驱人填堑,号「湿梢」。勉奔宋州。

希烈已据汴,僭即皇帝位,国号楚,建元武成;以张鸾子、 李绶
、李元平为宰相,郑贲为侍中,孙广为中书令;披其地建四节度,以汴州为大梁府治,安州为南关。染石作玺。又
入见亦如之。检察主事以下功过及迁补之事。都承旨,旧用院吏递迁。熙宁三年,始以东上閤门使李评为之,又以 皇城使李绶
为之副,更用士人自评、绶始。是月,诏都承旨、副都承旨见枢密使、副如閤门使礼。五年,以同修起居注曾孝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