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別集類
紀事本末類
載記類
政書類
史鈔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史傳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太玄部
 公赵贵常山公于谨彭城公侯莫陈崇各督二大将
 军分掌禁旅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十二大
 将军广王赞淮王育齐王廓章武公宇文导 平原公
 
侯莫陈顺高阳公达奚武阳平公李远范阳公豆卢
 宁化政公宇文贵博陵公贺兰祥陈雷公杨忠忠武 (第 16b 页)
先帝以初复地土方怀远人须仗权谋乃眷勋戚于是
诏飞丹凤召何晏于并门节立苍龙封杜悰于井络即
我太尉侍中 平原公
分茅金阙受瑞彤廷帐移竹马之
邦轮辗木牛之路星驰十乘雾廓三川公镇临之始年 (第 5b 页)
太祖尊母姜氏为皇太后立妻强氏为天皇后子苌为
太子靓为 平原公
生为淮南公觌为长乐公方为高阳
公硕为北平公腾为淮阳公柳为晋公桐为汝南公庾
为魏公武为燕公幼为赵公以雄 (第 4a 页)
月戊辰昌黎尹留忠谋反伏诛事连东
阳公根尚书段成皆坐死遣中卫将军卫双就诛忠弟
幽州刺史志于凡城以卫将军 平原公(前作阳/城公)
元为司
徒尚书令壬午右将军张真城门校尉和翰坐谋反诛
癸未大赦改元长乐有犯罪者每十日一自决之无挝 (第 5b 页)
  慕容熙
慕容熙字道文小字长生垂之少子也燕二年生于长
山建兴八年封河间王永康初随宝奔龙城拜司隶校
尉段速骨之难诸王多被其害熙素为高阳王崇所亲
爱故得独免兰汗之篡以熙为辽东公备燕之宗祀如

把宋故事长乐元年盛初即位降爵为公拜都督中外
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领中领军从征高句
骊契丹皆勇冠诸将盛曰叔父雄果英壮有世祖之风
但弘略不如耳及盛死中垒将军拔冗从仆射郭仲白
太后丁氏以为国家多难宜立长君时群望皆在盛弟
司徒尚书令 平原公
元而熙素得幸于丁氏丁氏遂废 (第 1b 页)
太子定
密迎熙入宫明旦群臣入朝始知有变因上表
劝进于熙熙以让元元固让熙遂以晋隆安五年秋八 …… (第 1b 页)
月癸巳僭即尊位诛大臣段玑秦兴等并夷三族甲午
大赦丙申 平原公
元以嫌疑赐死元字道光宝之第四
子也闰月辛酉葬盛于兴平陵丁氏送葬未还中领军
提步军校尉张佛等谋立故 (第 2a 页)
太子定
事觉伏诛定亦赐
死丙寅大赦改元光始改北燕台为大单于台置左右
辅位次尚书冬十二月乙卯魏虎威将军宿库干( (第 2a 页)
  姚兴中
弘始五年春正月兴立昭仪张氏为皇后封子懿为上
庸公弼为广平公洸为陈留公宣为长乐公谌为博陵
公愔为南阳公璞为 平原公
质为范阳公逵为清河公
裕为陇西公国儿为章武公二月兴遣兼大鸿胪梁斐 (第 1a 页)
猗之会薛帛于河北共
攻蒲坂东平公赞拒裕于关西姚难屯于香城裕遣王
镇恶王敬自秋社西渡渭以逼难军镇东将军 平原公
璞及黄门侍郎姚和都击猗之等于蒲坂猗之败死超
石弃众奔还潼关赞遣司马休之及司马国璠自轵关 …… (第 20a 页)
弃辇于垣侧裕收彝器浑仪土
圭纪里鼓指南车及秦始皇玉玺送之建康其馀金玉
缯帛珍宝皆以颁赐将士泓镇东将军 平原公
璞与并
州刺史尹昭以蒲坂降抚军将军东平公赞率宗室子
弟百馀人亦诣军门降裕尽杀之馀宗迁于江南送泓
建康 (第 22b 页)
铁皆堪伐人也冬十二
月立夫人梁氏为王后子瑰(一作/坟)为太子封子延为阳
平公昌为太原公伦为酒泉公定为 平原公
满为河南
公安为中山公 (第 10b 页)
斤乞降斤悉安抚之
承光三年春正月乙酉世祖还平城统万徙民在道伤
死能至平城者十才六七己亥世祖如幽州昌弟 平原
公定
帅众二万向长安世祖闻之伐木阴山大造攻具
再谋伐昌二月世祖还平城三月丙子世祖遣高凉王
礼镇长安又诏执金 (第 4a 页)
吾桓贷造浮桥于君子津夏四月
魏司空奚斤与 平原公定
相持于长安世祖欲乘虚伐
统万简兵练士部分诸将命司徒长孙翰廷尉长孙道 …… (第 4a 页)
子玉出降言夏主闻有魏师遣使召 平原公定定
曰统
万城坚未易攻拔待我擒奚斤等然后徐往内外击之
何有不济故夏主坚守以待之世祖闻之怒甚退军城
北示之 …… (第 5b 页)
耶当速推之崔浩曰文士褒贬多过其实盖非得已不
足罪也乃止世祖纳勃勃三女为贵人宜城王司空奚
斤与 平原公定
犹相拒于长安世祖命宗正娥清太仆
丘堆帅骑五千略地关右定闻统万已破西奔上邽斤
追至雍不及而还清等攻贰城 (第 8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十六国春秋卷六十八
夏录三
   赫连定
(第 1a 页)
赫连定
小字直獖勃勃之第五子也凶暴无赖凤翔元
年封 (第 1a 页)
平原公
雍州牧镇长安既而率众赴安定进爵为
王迁大将军领司徒昌为魏所败定遂收其馀众数万
还据平凉遂僣即皇帝位大 …… (第 1a 页)
咸谏曰刘义隆兵犹在河中舍之西
行前寇己未必可克而义隆乘虚来袭则失东州矣世
祖疑焉以问崔浩浩曰刘义隆与 赫连定
同恶相济(一/作)
(招/)连结冯跋牵引蝚蠕规肆逆志(一作/心字)虚声唱和义隆
望定进定待义隆前皆莫 …… (第 3a 页)
行今则不然东西列兵径二千里一处不过
数千形分势弱以此而观儜儿情见此不过欲固河自
守免死为幸无北渡意也 赫连定
残根易摧拟之必仆
克定之后东出潼关席卷而前则威振南极江淮以北
无立草矣圣策独发非愚近所及愿陛下西行勿 …… (第 3b 页)
下遣益州刺史慕利延宁州刺史拾寅帅众三万乘其
半济邀击之执定以归秋八月慕瑰遣侍郎谢大宁奉
表于魏请送 赫连定
己丑世祖以慕瑰为大将军西秦
王其明年春三月壬申慕瑰送定至魏世祖杀之是魏
延和元年也初勃勃僭号龙升岁在 (第 5b 页)
西封之暮末乃焚城邑毁宝器帅户
万五千东如上邽至高田谷时给事黄门侍郎郭恒谋
劫沮渠兴国以叛事觉诛之夏主 赫连定
闻暮末将至 …… (第 14a 页)
斩亮首出降暮末进遗号镇国将军秦略阳太守弘农
杨显以郡降夏
永弘四年春正月夏主 赫连定
击暮末将姚献献败遂
遣叔父北平公韦代率众一万攻南安城内大饥人相
食侍中征虏将军出连辅政侍中右卫将军乞 (第 15a 页)
此则是也才略之美当今无比朕动止咨之预陈成败
若合符契未尝失也自此以后贡使相望
义和元年夏六月 赫连定
畏魏之逼拥秦民十馀万口
自冶城济河欲击蒙逊而夺其地定济未半吐谷浑王
慕瑰袭击败之执定以归于是蒙逊大赦 (第 24a 页)
武德八年移于今所
可蓝山一名都卢山在县西南七十里十六国春秋曰 赫连定
据平凉登可蓝山望统万城泣曰先帝若以朕
承大业岂有今日
泾水源出县西南泾谷地理志云泾阳县笄头山泾水
所 …… (第 7b 页)
紧南至州一百里/)
本汉彭阳县地在今县理西南六十里临泾县界彭阳
故城是也暨于后汉又为富平县之地后魏破 赫连定

后于此复置富平县废帝改为彭阳县属西北地郡隋
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宁州十八年改为彭原县因彭
池为名原南北 (第 15b 页)
  (开元户四千/) (乡一十五/)
禹贡雍州之域古西戎地也秦并天下是为陇西郡汉
武帝降匈奴以其地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又分
陇西置天水郡昭帝六年分陇西张掖以为金城郡今
州即金成郡之旧地也初筑时得金故曰金城又言金
取其坚固领县十三宣帝又置金城属国以处降羌平

帝元始四年金城塞外羌献鱼盐之地内属汉遂得西
王母石室以为西海郡理龙夷城即今河源军西一百
八十里威戎城是也后汉建武十三年省金城入陇西
郡明帝永平元年复立永熹未前凉张轨分立兴晋郡
(案晋书张重华传魏书张骏传并/有晋兴郡与此兴晋异未详孰是)张寔徙金城县即今
州理是也西秦乞伏乾归都苑川南凉秃发乌孤都广
武皆此地也(苑川至乞伏慕末为 赫连定
所灭广/武至秃发傉檀为乞伏炽盘所灭)隋开
皇元年立为兰州置总管府取皋兰山为名也大业三 (第 11b 页)
昌河内公费连乌提守高)
(之送于魏与后魏纪传不同今从后魏书/定三城溃昌奔秦州魏东平公娥清追擒)
三月 赫连定
擒奚斤等(伐斤西伐长安生擒赫连昌于/宋索虏传元嘉五年使大将吐)
(三万讨之定设伏于陇山弹筝谷破之斩吐 …… (第 5a 页)
也/宋书云模抗节不降投堑死按后)
乞伏暮末东如上邽(遣乌讷等求迎宋氐胡传云茂蔓闻/后魏乞伏国仁传云为 赫连定
所逼)
(欲移居上邽今从十六国春秋 (第 5b 页)
赫连定
败将家户及兴国东征)
八年六月益州刺史慕利延宁州刺史拾虔(春秋作/十六国)
(今从宋书/没利延拾虎) (第 5b 页)
  勇士城 弟乾归立姚兴破降之既而背姚兴称
  秦王于苑川 子炽盘立灭秃发而自附于太武
   子慕末立暴虐部内离叛 赫连定
灭之
 北凉
 大沮渠蒙逊 困葬叔父罗仇(乞伏乾归/败杀之)与兄男成
  推建康太守段业称凉王业忌蒙 …… (第 43b 页)
  谷浑长子吐延之死以子叶延语大将绝拔渥速
  去保兰遂因以吐谷浑氏焉阿豺立兼氐羌地数
  千里通宋献方物 临死以折箭喻兄弟勠力慕
  □立禽 赫连定
魏太武拜为西秦王 夸吕立始
  自号可污居伏俟城(青海西/十五里) 冬冰合后每置良 (第 45b 页)
(等爵或称 平原公
或号东平子为明氏出于平原卑氏/出于东平故也夫边荒群寇尚窃美名则诸夏士流固)
(无惭/德也)在诸史传多 (第 32a 页)
 通元年子呵罗真立诏为西秦河二州刺史
  魏书吐谷浑传世祖时慕瑰始遣其侍郎谢大宁
  奉表归国寻讨禽 赫连定
送之京师策拜慕瑰为
  大将军太延二年弟慕利延立世祖征凉州慕利
  延惧率其部人西遁沙漠遣使宣谕之乃 (第 16a 页)
司一如中国凡有九品各有二肃初为道人奔虏自说
家被诛戮宏为流涕乃以第六妹妻之即彭城公主也
封肃 平原公
为起宅舍
宏太子恪立号景明元年即齐永明二年也初佛狸之
朝讨反胡于长安有道人射杀虏三郎将斛浴真佛狸
(第 31b 页)
都/张)
(掖迁姑臧/谓之北凉)后四年谯纵据蜀称成都王后二年赫连勃
勃据朔方都统万(今夏/州)称大夏 (赫连定
僭号于/平凉今渭州)后二年
冯跋据和龙(营州/柳城)称北燕为战国者一百三十六载(何/氏)
(曰晋之兴 …… (第 32b 页)
复振者周自丰镐徙
于东洛而不振魏自安邑徙于大梁而不振楚自渚宫
徙于陈蔡而不振刘嗣自咸阳徙于上邽而不振 赫连
自统万徙于北地而不振李景自秣陵徙于豫章而
不振故中夏定都必与俱存而不动(李氏纪曰后唐李/氏有淮南则可 (第 3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