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書類
經解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史評類
別集類
職官類
傳記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史鈔類
載記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醫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法華部類
清代道教文獻
董黯(字叔达句章人董仲舒十世孙事母孝比邻王寄之母以黯能孝讽寄寄忌之伺黯出辱其母)
(黯恨之后母死斩寄首以祭母自陈于官和帝诏释其罪且旌异行召拜郎中不受)
董扶(绵竹人灵帝时私谓 刘焉 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焉遂求出为益州牧扶亦归蜀后)
(天下大乱昭烈称帝于蜀皆如扶言)
董 (第 2a 页)
(黯恨之后母死斩寄首以祭母自陈于官和帝诏释其罪且旌异行召拜郎中不受)
董扶(绵竹人灵帝时私谓 刘焉 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焉遂求出为益州牧扶亦归蜀后)
(天下大乱昭烈称帝于蜀皆如扶言)
董 (第 2a 页)
不可胜原(汉书东方朔传其山出玉石金银铜铁豫章檀柘异/𩔖之物丨丨丨丨此百工所取给万民所卬足也)
补注三原(后汉书 刘焉 传张鲁自号师君县置米肉以给行旅食/者量腹取足过多则鬼能病之犯法者先加丨丨然后)
(行/刑)难原(旧 (第 4a 页)
补注三原(后汉书 刘焉 传张鲁自号师君县置米肉以给行旅食/者量腹取足过多则鬼能病之犯法者先加丨丨然后)
(行/刑)难原(旧 (第 4a 页)
(蜀志后主传注诸葛集载禅三月下诏曰今贼效尤天人/所怨奉时宜速庶凭丨丨祖宗威灵相助之福所向必克)味精(蜀/志)
(秦宓传注益部耆旧传曰任安广汉人与董扶俱以学行齐声州/牧 刘焉 表荐安丨丨道度迈节高邈宜处弼疑之辅以消非常之)
(咎/)五精(晋书礼志或以为丨丨之帝佐天育物者也前 (第 41a 页)
(秦宓传注益部耆旧传曰任安广汉人与董扶俱以学行齐声州/牧 刘焉 表荐安丨丨道度迈节高邈宜处弼疑之辅以消非常之)
(咎/)五精(晋书礼志或以为丨丨之帝佐天育物者也前 (第 41a 页)
(阴栽/培)
浪传偷(苏辙诗桃/熟丨丨丨)
头(唐韵度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徒侯切并音投)
补藻理头(后汉书 刘焉 传曹操破张鲁定汉中鲁祖父陵顺帝时/学道鸣鹤山中造作书符以惑百姓陵传子衡衡传于) (第 42a 页)
浪传偷(苏辙诗桃/熟丨丨丨)
头(唐韵度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徒侯切并音投)
补藻理头(后汉书 刘焉 传曹操破张鲁定汉中鲁祖父陵顺帝时/学道鸣鹤山中造作书符以惑百姓陵传子衡衡传于) (第 42a 页)
补注制诏(后汉书礼仪志拜诸侯王公之仪百官会位定谒者引/当拜前当坐伏殿下光禄勋前一拜举手曰丨丨其以)
(某为/某)特诏(蜀志 刘焉 传注董扶资游夏之德述孔氏之风内怀/焦薰消复之术宜敕公车丨丨待以异礼咨谋奇策)手
诏(晋书王导传帝常 (第 7a 页)
(某为/某)特诏(蜀志 刘焉 传注董扶资游夏之德述孔氏之风内怀/焦薰消复之术宜敕公车丨丨待以异礼咨谋奇策)手
诏(晋书王导传帝常 (第 7a 页)
地取时全不成举措如二人视魏而不伐自合当取
兼在是时舍此无以为资若能声其罪用兵而取之
却正但当时 刘焉 父子亦得人情恐亦未易取或问
圣人处此合如何曰亦须别有个道理若是如此宁
可事不成只为后世事欲苟成功 (第 28b 页)
兼在是时舍此无以为资若能声其罪用兵而取之
却正但当时 刘焉 父子亦得人情恐亦未易取或问
圣人处此合如何曰亦须别有个道理若是如此宁
可事不成只为后世事欲苟成功 (第 28b 页)
书齐献王攸传云诏/议藩王令自选国内长)
(吏攸奏议乃议复古之/制书比三上辄报不许)独留京师(东观汉记 中山简王/焉 以郭太后少子独)
(留京/师)入省宿止(范后汉书云清河孝王庆永元四年帝/移幸北宫章德殿讲于白虎观庆得 (第 11b 页)
(吏攸奏议乃议复古之/制书比三上辄报不许)独留京师(东观汉记 中山简王/焉 以郭太后少子独)
(留京/师)入省宿止(范后汉书云清河孝王庆永元四年帝/移幸北宫章德殿讲于白虎观庆得 (第 11b 页)
拟在此但此时不当恁地若是恁地取时全不成举
措如二人视魏而不伐自合当取兼在是时舍此无
以为资若能声其罪用兵而取之却正但当时 刘焉
父子亦得人情恐亦未易取伯丰问圣人处此合如
何曰亦须别有个道理若似如此宁可事不成只为
后世事欲苟成 (第 28a 页)
措如二人视魏而不伐自合当取兼在是时舍此无
以为资若能声其罪用兵而取之却正但当时 刘焉
何曰亦须别有个道理若似如此宁可事不成只为
后世事欲苟成 (第 28a 页)
当荒服
而无书学乎汉书曰郡国之有文学因文翁始若然翁
以前齐鲁尚无文学哉汉末时汉中祝元灵性滑稽用
州牧 刘焉 谈调之末与蜀士燕胥聊著翰墨当时以为
极欢后人有以为或恐此之类必起于元灵之由也唯
智者辨其不然(华阳国 (第 7a 页)
而无书学乎汉书曰郡国之有文学因文翁始若然翁
以前齐鲁尚无文学哉汉末时汉中祝元灵性滑稽用
州牧 刘焉 谈调之末与蜀士燕胥聊著翰墨当时以为
极欢后人有以为或恐此之类必起于元灵之由也唯
智者辨其不然(华阳国 (第 7a 页)
者名蛫音跪四足者名比皆有大毒不可食误/食之急以豉汁可蟹阔壳而多黄者名□生南海中其)
(螯最锐断物如芟 刘焉 食之行风气扁而最大后足阔/者为蛸蛑岭南人谓之拨棹子以后脚形如棹也一名)
(蟳随潮退壳一退一长其大者如 (第 17b 页)
(螯最锐断物如芟 刘焉 食之行风气扁而最大后足阔/者为蛸蛑岭南人谓之拨棹子以后脚形如棹也一名)
(蟳随潮退壳一退一长其大者如 (第 17b 页)
三国志(蜀志/)
刘二牧传 二牧不从董袁群雄之例而列蜀志首非
夷昭烈于割据也王者之兴先有驱除评云庆钟二主
即以汉家故事明统绪所归天祚真主即二牧犹不得
以闇干耳其文则若霸国之书其义莫非天子之事遗
臣故主之思渊矣哉 序吴事则正礼不先于讨逆系
汉统则二牧乃冠乎兴王变其例逊其词所以待后之
人自遇其旨于参错迷谬之中故非当时所测也 刘焉 扶亦求为蜀郡西部属国都尉 注陈寿益部耆
旧传董扶褒秋毫之善贬纤芥之恶按赵岐孟子注云
孔子举毫毛之善贬 (第 1b 页)
刘二牧传 二牧不从董袁群雄之例而列蜀志首非
夷昭烈于割据也王者之兴先有驱除评云庆钟二主
即以汉家故事明统绪所归天祚真主即二牧犹不得
以闇干耳其文则若霸国之书其义莫非天子之事遗
臣故主之思渊矣哉 序吴事则正礼不先于讨逆系
汉统则二牧乃冠乎兴王变其例逊其词所以待后之
人自遇其旨于参错迷谬之中故非当时所测也 刘焉 扶亦求为蜀郡西部属国都尉 注陈寿益部耆
旧传董扶褒秋毫之善贬纤芥之恶按赵岐孟子注云
孔子举毫毛之善贬 (第 1b 页)
宿草
曾子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注宿草陈根也师
心丧三年朋友期可
神道 后汉中山简王 薨诏大为修冢茔开神道注云墓前开
道
黄垆
选曹子建诗常惧颠沛抱罪黄垆注黄垆坟墓也
始宁墅 (第 52a 页)
曾子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注宿草陈根也师
心丧三年朋友期可
神道 后汉中山简王 薨诏大为修冢茔开神道注云墓前开
道
黄垆
选曹子建诗常惧颠沛抱罪黄垆注黄垆坟墓也
始宁墅 (第 52a 页)
丨)
(丨丨为笑乐张易之传吴太子侍皇太子/丨丨丨丨不恭太子引博局投杀之鉴)冢茔神道(修丨丨开/丨丨后 中)
(山简王 传墓前开道/建石柱以为标也)佞佛謟道(详/佛)无寸底道(冯道在中书举人/李导投贽见之道)
(责其不避 (第 33a 页)
(丨丨为笑乐张易之传吴太子侍皇太子/丨丨丨丨不恭太子引博局投杀之鉴)冢茔神道(修丨丨开/丨丨后 中)
(山简王 传墓前开道/建石柱以为标也)佞佛謟道(详/佛)无寸底道(冯道在中书举人/李导投贽见之道)
(责其不避 (第 33a 页)
牧秩真二千石位次九卿
九卿缺以高第补其中材则苟自守而已恐功效陵夷
奸轨不胜于是罢州牧复置刺史(后汉书 刘焉 传灵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
(焉以刺史威轻建议改为牧伯请选重/臣以居其任从之州任之重自此而始)刘昭之 (第 10b 页)
九卿缺以高第补其中材则苟自守而已恐功效陵夷
奸轨不胜于是罢州牧复置刺史(后汉书 刘焉 传灵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
(焉以刺史威轻建议改为牧伯请选重/臣以居其任从之州任之重自此而始)刘昭之 (第 1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