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春秋類
易類
小學類
書類
四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載記類
法制類
傳記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術數類
雜家類
醫家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晋武帝时议除明堂五帝之坐同称昊/天上帝各设一坐而已后又复五帝位)或合祭天地
(唐武后合祭天地/于明堂中宗仍之)或配以祖或配以群祖(汉武帝祠/明堂 高皇)
(帝 配之章帝祠明堂以光武配后又以乌/祖大宗世宗中宗世祖显祖配各一大牢)其服也或
以衮冕(东晋/武帝)或 (第 53a 页)
(唐武后合祭天地/于明堂中宗仍之)或配以祖或配以群祖(汉武帝祠/明堂 高皇)
(帝 配之章帝祠明堂以光武配后又以乌/祖大宗世宗中宗世祖显祖配各一大牢)其服也或
以衮冕(东晋/武帝)或 (第 53a 页)
曰敬举君之觞
史记封禅书初天子封泰山泰山东北趾古时有明堂
处处险不敞(师古曰言其/阻阨不显敞)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晓其
制度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公玉姓/带名)明堂图
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
楼从南入命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祀上帝焉于是
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徐广曰在元/封二年秋)如带图及五年修
封则祀太一五帝于明堂上坐令 高皇帝 祠坐对之祠
后土于下房以二十太牢天子从昆仑道入始拜明堂
如郊礼礼毕燎堂下 (第 2b 页)
史记封禅书初天子封泰山泰山东北趾古时有明堂
处处险不敞(师古曰言其/阻阨不显敞)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晓其
制度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公玉姓/带名)明堂图
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
楼从南入命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祀上帝焉于是
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徐广曰在元/封二年秋)如带图及五年修
封则祀太一五帝于明堂上坐令 高皇帝 祠坐对之祠
后土于下房以二十太牢天子从昆仑道入始拜明堂
如郊礼礼毕燎堂下 (第 2b 页)
度宗本纪咸淳五年九月辛酉祀明堂大赦丙寅明堂
礼成加上皇太后尊号宝册
礼志度宗咸淳五年又去宁宗以太祖 太宗高 宗理宗
并配
蕙田案王氏通考有咸淳二年四年大享无
五年大享今依宋史为定
度宗本纪八年 (第 11b 页)
礼成加上皇太后尊号宝册
礼志度宗咸淳五年又去宁宗以太祖 太宗高 宗理宗
并配
蕙田案王氏通考有咸淳二年四年大享无
五年大享今依宋史为定
度宗本纪八年 (第 11b 页)
神主于夹室
唐书武后本纪垂拱四年正月甲子增七庙立高祖 太
宗高 宗庙于神都
旧唐书礼仪志垂拱四年正月又于东都立高 (第 6a 页)
太宗
高 宗三庙四时享祀如京庙之仪别立崇先庙以享武
氏祖考则天寻又令所司议立崇先庙室数司礼博士
崇文馆学士周悰 …… (第 6a 页)
立
九室宜令所司择日告迁
通志开元十年加置九庙移中宗神主就正庙仍创立
九室其后制献祖懿祖太祖世祖高祖 太宗高 宗中宗 …… (第 22b 页)
(于曹魏之三祖唐王彦/威所谓不可以训者也)
文献通考德宗建中元年三月礼仪使上言东都太庙
阙木主请造以祔初武后于东都立高祖 太宗高 宗三
庙至中宗以后两京太庙四时并享至德乱后木主多
亡缺未祔于是议者纷然而大旨有三其一曰必存其
庙遍立 (第 33b 页)
唐书武后本纪垂拱四年正月甲子增七庙立高祖 太
宗高 宗庙于神都
旧唐书礼仪志垂拱四年正月又于东都立高 (第 6a 页)
太宗
高 宗三庙四时享祀如京庙之仪别立崇先庙以享武
氏祖考则天寻又令所司议立崇先庙室数司礼博士
崇文馆学士周悰 …… (第 6a 页)
立
九室宜令所司择日告迁
通志开元十年加置九庙移中宗神主就正庙仍创立
九室其后制献祖懿祖太祖世祖高祖 太宗高 宗中宗 …… (第 22b 页)
(于曹魏之三祖唐王彦/威所谓不可以训者也)
文献通考德宗建中元年三月礼仪使上言东都太庙
阙木主请造以祔初武后于东都立高祖 太宗高 宗三
庙至中宗以后两京太庙四时并享至德乱后木主多
亡缺未祔于是议者纷然而大旨有三其一曰必存其
庙遍立 (第 33b 页)
朱浮共奏言陛下兴于匹庶荡涤天下诛锄暴乱兴
继祖宗窃以经义所纪人事众心虽实同创革而名
为中兴宜奉先帝恭承祭祀者也元帝以来宗庙奉
祠 高皇帝 为受命祖孝文皇帝为太宗孝武皇帝为
世宗皆如旧制又立亲庙四世推南顿君以上尽于
舂陵节侯礼为人后者则 (第 15b 页)
继祖宗窃以经义所纪人事众心虽实同创革而名
为中兴宜奉先帝恭承祭祀者也元帝以来宗庙奉
祠 高皇帝 为受命祖孝文皇帝为太宗孝武皇帝为
世宗皆如旧制又立亲庙四世推南顿君以上尽于
舂陵节侯礼为人后者则 (第 15b 页)
(敖氏继公曰从于母之大功而缌也母于昆弟之为/父后者期子乃不从之而服小功者亦可以见从服)
(一定之/制矣)
(顾氏炎武曰唐人所议服制似欲过于圣人嫂叔无/服 太宗令 服小功曾祖父母旧服三月增为五月嫡)
(子妇大功增为期众子妇小功增为大功舅服缌增/为小功父在为母服期 (第 23b 页)
(一定之/制矣)
(顾氏炎武曰唐人所议服制似欲过于圣人嫂叔无/服 太宗令 服小功曾祖父母旧服三月增为五月嫡)
(子妇大功增为期众子妇小功增为大功舅服缌增/为小功父在为母服期 (第 23b 页)
右戴德丧服记
唐律妇为舅
后唐长兴中太常卿刘岳奉敕删定唐宰相郑馀庆书
仪定妇为舅斩衰三年
宋史礼志乾德三年判大理寺尹拙言案律及仪礼丧
服传开元礼仪纂五礼精义三礼图等书所载妇为舅
姑服周近代时俗多为重服刘岳书仪有奏请之文礼
图刑统乃邦家之典岂可守书仪小说而为国章耶判
少卿事薛允中等言户婚律居父母及夫丧而嫁娶者
徒三年各离之若居周丧而嫁娶者杖一百又书仪舅
姑之服斩衰三年亦准敕行用律敕有差望加裁定右
仆射魏仁浦等二十一人奏议曰谨案礼内则云妇事
舅姑如事父母则舅姑与父母一也而古礼有期年之
说至于后唐始定三年之丧在理为当况五服制度前
代增益甚多案唐会要嫂叔无服 太宗令 服小功曾祖
父母旧服三月增为五月适子妇大功增为期众子妇 (第 26b 页)
唐律妇为舅
后唐长兴中太常卿刘岳奉敕删定唐宰相郑馀庆书
仪定妇为舅斩衰三年
宋史礼志乾德三年判大理寺尹拙言案律及仪礼丧
服传开元礼仪纂五礼精义三礼图等书所载妇为舅
姑服周近代时俗多为重服刘岳书仪有奏请之文礼
图刑统乃邦家之典岂可守书仪小说而为国章耶判
少卿事薛允中等言户婚律居父母及夫丧而嫁娶者
徒三年各离之若居周丧而嫁娶者杖一百又书仪舅
姑之服斩衰三年亦准敕行用律敕有差望加裁定右
仆射魏仁浦等二十一人奏议曰谨案礼内则云妇事
舅姑如事父母则舅姑与父母一也而古礼有期年之
说至于后唐始定三年之丧在理为当况五服制度前
代增益甚多案唐会要嫂叔无服 太宗令 服小功曾祖
父母旧服三月增为五月适子妇大功增为期众子妇 (第 26b 页)
王入继大统师丹引为人后之义宋宁以适
孙代父执丧朱熹引父在为祖之文皆确守
经传不可回挠至于晋武 魏文高 慕亮阴尤
称卓荦爰论次其文上自殷宗下讫明代为
丧期国恤六篇若夫天属之亲则更有太皇
(第 4b 页)
孙代父执丧朱熹引父在为祖之文皆确守
经传不可回挠至于晋武 魏文高 慕亮阴尤
称卓荦爰论次其文上自殷宗下讫明代为
丧期国恤六篇若夫天属之亲则更有太皇
(第 4b 页)
虽非大行顾命亦可髣髴知其体裁矣
旧唐书苗晋卿傅玄宗崩肃宗诏晋卿摄冢宰上表固
辞曰臣闻古者殷高宗在谅闇之中百官听于冢宰更
无事迹但存文字且一时之事礼不相沿今残寇犹虞
日殷万务皆缘兵马屯守讨袭善算良谋立胜擒敌陛
下若行古之道居丧不言苍生何依百事皆废伏读国
家起居注亦于礼部检见旧敕恭惟 太宗高 宗大行皇 (第 38a 页)
旧唐书苗晋卿傅玄宗崩肃宗诏晋卿摄冢宰上表固
辞曰臣闻古者殷高宗在谅闇之中百官听于冢宰更
无事迹但存文字且一时之事礼不相沿今残寇犹虞
日殷万务皆缘兵马屯守讨袭善算良谋立胜擒敌陛
下若行古之道居丧不言苍生何依百事皆废伏读国
家起居注亦于礼部检见旧敕恭惟 太宗高 宗大行皇 (第 38a 页)
(昊天上帝各设一坐/而已后又复五帝位)或合祭天地(唐武后合祭天地/于明堂中宗仍之)
或配以祖或配以群祖(汉武帝祠明堂 高皇帝 对之/章帝祠明堂以光武配后又)
(以高祖太宗世宗中宗/世祖显祖配各一大牢)其服也或以衮冕(东晋/武 (第 4a 页)
或配以祖或配以群祖(汉武帝祠明堂 高皇帝 对之/章帝祠明堂以光武配后又)
(以高祖太宗世宗中宗/世祖显祖配各一大牢)其服也或以衮冕(东晋/武 (第 4a 页)
(高帝百战而围于白登以唐太宗全盛而困于高丽/则既济之后人心兵力固不如方济之初终止之萌)
(于此亦可见矣 太宗高 丽回悔曰魏徵而在不令朕/有此行则当时不谏止者皆小人矣况为之谋者乎)
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 象曰终日戒有 (第 45b 页)
(于此亦可见矣 太宗高 丽回悔曰魏徵而在不令朕/有此行则当时不谏止者皆小人矣况为之谋者乎)
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 象曰终日戒有 (第 45b 页)
(无疆楚威王伐之尽取吴故地越诸子或为王或/为君服朝于楚秦始皇灭六国朝越君立会稽郡)
(三十七年东巡会稽刻石纪秦功德汉初无疆七/世孙闽君摇助诸侯灭 秦高帝 封之于东越而于)
(故越都置山阴县属会稽郡地理志曰有禹冢禹/井本越国也武帝元鼎五年灭东越无馀绝祀 (第 21a 页)
(三十七年东巡会稽刻石纪秦功德汉初无疆七/世孙闽君摇助诸侯灭 秦高帝 封之于东越而于)
(故越都置山阴县属会稽郡地理志曰有禹冢禹/井本越国也武帝元鼎五年灭东越无馀绝祀 (第 21a 页)
飞而不白羲之白而不飞飞白之间在卿斟酌乃诏
子云飞白大书萧字于壁至唐张延赏见而好之取
归洛阳与张谂谂结亭置之号曰萧斋唐之 太宗高
宗宋之太宗真宗皆善飞白书以赐群臣
字孰为祖科斗古文夫籀与篆盖其子孙若隶与草乃 (第 5b 页)
子云飞白大书萧字于壁至唐张延赏见而好之取
归洛阳与张谂谂结亭置之号曰萧斋唐之 太宗高
宗宋之太宗真宗皆善飞白书以赐群臣
字孰为祖科斗古文夫籀与篆盖其子孙若隶与草乃 (第 5b 页)
(梁元帝绎二年甲戌至唐高宗开耀元年辛巳一百/二十八年中更陈武帝文帝伯宗宣帝后主隋文炀)
(唐高祖 太宗高 宗三/姓九主为炎上初际)
(唐高宗永淳元年壬午至唐宪宗元和四年己丑一百/二十八年中更高中睿玄肃代德 (第 57b 页)
(唐高祖 太宗高 宗三/姓九主为炎上初际)
(唐高宗永淳元年壬午至唐宪宗元和四年己丑一百/二十八年中更高中睿玄肃代德 (第 5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