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易類
孝經類
地理類
編年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別史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史胡沂刘度上疏极论之帝怒俱坐/罢最后给事中金安节复諌命得寝)张焘罢(以论龙/大渊不)
 (听遂以/老辞位)夏四月张浚使 邵宏渊
帅师次于盱眙李显
 忠帅师次于定远(浚乞及金人未发攻之帝然其言/乃议出师渡淮三省枢密院不预)
 (闻 (第 2b 页)
会显忠 宏渊
亦献𢷬虹县灵壁之策浚遂赴行在/帝命先图二城浚乃遣显忠出濠州趋灵壁 (第 2b 页)
宏渊
出)
 (泗州趋/虹县)五月李显忠复灵壁遂会 (第 2b 页)
邵宏渊
复虹县金
 泗州守将富察图们降(显忠自濠梁渡淮至陡沟金/都统萧琦用柺子马来拒显)
 (忠与之力战遂复 (第 2b 页)
灵壁显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于是中原归附者接踵 宏渊
围虹久不下显忠遣)
 (灵壁降卒开谕祸福金守将富察图们大周仁皆出/降 (第 2b 页)
宏渊
耻功不自己出会有降千户 (第 2b 页)
宏渊
之卒夺) …… (第 2b 页)
 (其佩刀显忠立斩/之由是二将不协)李显忠败金萧琦于宿州获之复其
 城(显忠兵傅宿州城金人禦之显忠大败其众获萧/琦追奔二十馀里 宏渊
至谓显忠曰招抚真关西)
 (将军也显忠闭营休士为攻城计 (第 3a 页)
宏渊
等不从显忠/引麾下杨椿上城开北门不踰时拔其城 (第 3a 页)
宏渊
等殿)
 (后趣之乃始渡濠登城城中巷战又斩其众数千人/擒八千馀人遂复宿州中原震动捷闻帝手书劳张) (第 3a 页)
 (浚曰近日边报中外鼓舞十年来无此克捷既而 宏/渊
欲发仓库犒卒显忠不可移军出城止以见钱犒)
 (士士皆/不悦)史浩免(帝锐意恢复张浚入见乞即日降诏/幸 …… (第 3a 页)
 (而收之浩曰中原决无豪杰若有之何不起而亡金/浚曰彼民间无寸铁不能自起待我兵至为应浩曰)
 (胜广以锄耰棘矜亡秦必待我兵非豪杰矣浚因内/引奏浩意不可回恐失机会乞出英断省中忽得 邵)
 (宏渊
出兵状始知不由三省径檄诸将浩语陈康伯/曰吾属俱兼右府而出兵不预闻焉用相为哉不去)
 (尚何待乎一日入 …… (第 3b 页)
 (终不得复望中原侍御史王十朋因论/浩怀奸误国等八罪乃罢知绍兴府)张浚如盱眙
 ○以辛次膺参知政事洪遵同知枢密院事○以李
 显忠为淮南京畿京东河北招讨使 邵宏渊
为副使 (第 3b 页)
 ○李显忠 邵宏渊
之师溃于符离张浚还扬州(赫舍/哩志)
 (宁自睢阳引兵攻宿州李显忠击却之金博索复自/汴率步骑十万来攻 (第 4a 页)
宿州晨薄城下列大阵显忠谓)
  (宏渊
并力夹击 (第 4a 页)
宏渊
按兵不动显忠独以所部力战/百馀俄而敌大至显忠用克敌弓射却之 (第 4a 页)
宏渊
顾众)
 (曰当此盛夏摇扇于清凉且犹不堪况烈日中被甲/苦战乎人心遂摇无复斗志至夜中军统制周宏鸣) (第 4a 页)
 (鼓大噪阳谓敌兵至与邵世雍刘侁各以所部兵遁/继而统制左士渊统领李彦孚亦遁显忠移军入城)
 (统制张训通张师颜荔泽张渊等以显忠 宏渊
不协/各遁去金人乘虚复来攻城显忠竭力捍禦斩首二)
 (千馀人积尸与牛马墙平城东北角敌兵二十馀人/已上 (第 4a 页)
百馀步显忠取军所执斧斫之敌始退却显忠)
 (叹曰若使诸军相与掎角自城外掩击则敌兵可尽/敌帅可擒河南之地指日可复矣 宏渊
又言金添生) (第 4a 页)
 (兵二十万来傥我军不返恐不测生变显忠知 宏渊/
无固志势不可孤立叹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
 (挠如此遂夜引还至符离师大溃是举所丧军资器/械殆尽幸而 …… (第 4b 页)
 (遣使至督府必令视浚/饮食多少肥瘠如何)安置招讨使李显忠于筠州
 (显忠以师退责授果州团练副使筠州安置而 邵宏/渊
仍前建康都统制后朝廷知其故复显忠太尉奉)
 (祠卒显忠生而神奇立功异域父子破家徇国志复/中原见忤秦桧 (第 5a 页)
屡遭废黜至是又为 宏渊
所忌竟无)
 (成功惜哉帝尝奇其状/貌魁杰命绘像阁下)辛次膺罢(次膺以疾祈免且/奏曰王十朋除侍) (第 5a 页)
不俱生此匹夫之报仇也五月戊戌浩得 邵宏渊

言准御前金字牌奉圣旨择日进兵谨具知禀事大
惊始知是月甲午师巳渡淮矣以示康伯曰国之大
事在祀与戎今 (第 16b 页)
都督张浚命李显忠 邵宏渊
复宿州 (第 10b 页)
宏渊
将王珙深入
贼营戮力鏖战自辰至申手杀甚众竟战殁督府以闻
赠阆州观察使命于寨前立庙赐额忠节(珙字伯谦德 (第 10b 页)
年帑廪适充溢或谓知
州事王师心盍献诸朝师心不欲诸县民有逋租乃悉
为代输之 福建措置盗贼张渊所部统领官 邵宏渊
性质直而喜功渊恶不用且恨其尝对众相折杖之百 …… (第 7a 页)
斥入卒伍 宏渊
之客蜀士钟鼎走行在上书为辨曲直
左仆射秦桧怒始创听读之名羁鼎于福之郡学鼎祷
帅臣薛弼求依所亲于永福县 (第 7b 页)
康浩曰
太上倦勤禅位陛下若奉以行太上宁能肯与俱往都
城一有警动陛下何以处太上孝宗悟其言后竟繇禁
中命 邵宏渊
等出兵公语仆射陈康伯曰吾属兼枢密
兵出不与闻所宜去遂见上丐罢浩归甫十四日符离 (第 2a 页)
 珙行至境帝责以旧礼不纳而还
(癸/未)大定三年春正月干罕馀党萧哲伯耶律瓜里由海
道奔宋(按宋史本纪哲伯/奔宋在去年十月)
 哲伯瓜里皆北朝骁将也
副元帅赫舍哩志宁引兵至虹县宋将李显忠 邵宏渊
两军皆溃 (第 5b 页)
 是时我师聚兵积粮于宿州之灵璧及虹县宋淮西
 招抚使李显忠建康都统制 邵宏渊
议欲袭二邑会
 元帅答南宋书谓境土当以正隆以前为界宋张浚
 闻于朝且上出师计至扬州合殿前江淮兵八万分 (第 6a 页)
 𨽻二将济淮显忠取灵璧 宏渊
至虹我兵拒之显忠
 东趋虹县富察图们达周仁及右翼军都统萧琦皆
 叛降宋会副元帅赫舍哩志宁自睢阳引兵至 (第 6a 页)
死斗敌舟多沉溺遂不能济敌纵火自焚其舟走瓜洲
邵宏渊
先亦败敌于真州之胥浦桥是时王宣又遣
汲靖败敌于蔡州之确山 敌犯陜州任天锡败之
成闵淮东路制置兼京西河 (第 11b 页)
都督府绢续次支降五月史
浩罢以不兴师之议 诏亲征命张浚都督荆襄浚
命李显忠出濠州以趋灵壁败其都统萧琦 邵宏渊

虹县降其统军富察图穆大周仁于是乘胜克宿州
浚恐盛夏人疲召显忠等还金元帅赫舍哩志宁率兵
至显忠与战 (第 2a 页)
连日未决金人死亡者过半谍报金人大
兴河南之兵将至会 宏渊
与显忠不相能而显忠又私
其金帛不以犒士士愤怨遂溃而归金人亦退浚时在 …… (第 2a 页)
不四百里传金人将至乃渡淮入泗州抚
将士已乃还维扬上疏待罪六月下罪已诏诏张浚贬秩
改宣抚使陈俊卿唐文若 邵宏渊
李显忠降罚有差浚
留维扬乃大饬两淮守备上复命浚奏事浚因乞骸骨
上见奏谓栻曰虽乞去之章同上朕待魏公有加 …… (第 2b 页)
 间浚初为都督也韩岳张杨皆拥重兵刘光世一军
 本皆群盗因罢帅而叛借令失谋未至不可为国而
 朝廷已如无一兵之可恃今符离之役李显忠 邵宏
 渊
进兵淮北藉令溃散不过失其所下之城邑而朝 (第 3b 页)
 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今德政未洽宿弊未革愿
 发乾刚奋独断尽循太祖太宗之法
时命李显忠出濠州以趋灵壁 邵宏渊
出泗州以趋虹
 县公自往临之军事利钝难必乞上以诸葛亮在建
 兴六年所上奏置之左右显忠围灵壁败萧琦宏渊 (第 39a 页)
○以史浩为右相。张浚枢密使。督师江淮。
遂北伐。浩不与其议。力丐罢。李显忠出濠州。趋灵壁败金兵。 邵宏渊
出泗州。围虹县。降金将。进克宿州。金副元帅纥石烈
志寧。率兵至。显忠与战。連日未决。谍报。金人大兴河 (第 050a 页)
南兵。将
至会。 宏渊
与显忠不相能。而显忠又不犒士。士愤怨。遂溃而
归。金人亦解去。上锐意恢复。是役不利。乃复议和。陈康伯 (第 050a 页)
   隆兴和战

孝宗初受禅起张魏公为江淮宣抚使上委以经略北
事魏公欲命李显忠 邵宏渊
引兵进取而史曾公以宫
寮位执政谓强弱不敌未可进也数从中止之魏公及
陈鲁公皆主招纳东北人史公尤以为不可 (第 10b 页)
因城洲白
遣大府寺丞史正志志道合两淮帅臣监司集议俾谕
以庙堂指意志道有口辨既见魏公谕说云云魏公之
意不回而史公亦数致书为言兵少而不精二未可恃
魏公不听也时上意乡魏公故史公拜右仆射而魏公

亦拜枢密使都督江淮军马会显忠 宏渊
进师取宿州
命从中出三省枢密院不预知史公遂丐免不数日符
离师溃上意亦浸疑汤丞相进之还朝复主和议由是 (第 11a 页)
   招讨司
招讨司古官也熙宁间始命郭宣徽一人建炎四年李
成围江州诏以张循王为招讨使于江西位在宣抚使
下制置使之上著为令绍兴五年以岳鹏举为湖北襄
阳招讨使鹏举请州县官不法害民者许移罢从之十
年乌珠犯三京以韩张岳三帅兼河南河北招讨使三
十一年海陵南牧以吴璘刘锜成闵吴拱李显忠兼陜
西河东北京东西招讨使盖遥领其地非张岳之比也

隆兴元年以显忠为淮南京畿京东河北招讨使 邵宏
副之未领职即罢
   招抚使(招抚处置使/)
招抚使古未有淳化末李顺据成都赵景肃昌言以参
知政事为川 (第 5b 页)
副总管李宝败统军完颜郑家奴于密州之唐岛斩其
守将而去步司统制官 邵宏渊
拒敌于真州之胥浦桥
获捷十一月中书舍人都督府参赞军事虞允文以建
康统制张振王琪之军败金主亮舟师于采石 (第 3a 页)
罢知枢密院以台諌张真父周元持论劾也是时金
人积粮聚兵于宿州之灵壁及虹县而淮西招抚使李
显忠建康都统制 邵宏渊
议欲袭其二邑魏公言于朝 …… (第 10a 页)
行下魏公至扬州合殿前江淮兵八十万可用者六万
分𨽻二将号二十万戊子 宏渊
大军次盱眙己丑显忠
大军次定远五月甲午二师济淮丁酉显忠复灵壁县 (第 11b 页)
宏渊
至虹县敌拒之戊戌显忠又东趋虹县富察图们
大周仁亦降军声大震右翼军都统萧琦穷蹙癸卯以
亲从百馀人降于显 (第 11b 页)
忠壬寅魏公渡江甲辰捷走至行
在右相先以不与出师力丐免御史王龟龄亦有言乙
巳右相罢丙午二将复宿州会 宏渊
与显忠不相能而 …… (第 11b 页)
显忠又私其帛不以犒士士愤怨辛亥赫舍哩志宁自
睢阳引兵至城下遇官军官军渐溃癸丑拜显忠使相 宏渊
节度使甲寅夜两军大溃而归敌亦不追士卒死
亡甚众资粮器械委弃皆尽乙卯下诏亲征丙辰诏魏
公兼都督荆襄军 (第 12a 页)
(代汪/明远)盖未知苻离之溃也是日二
将至濠州显忠待罪魏公以刘保为镇江都统制先是
传者言 宏渊
已死金乘胜南来魏公乃乞遣使议和又
乞致仕六月癸卯奏至行在丁卯召汤进之为醴泉观 (第 12a 页)
   孝宗善驭将
孝宗天资英武尤善驭将符离之溃大将李显忠谪潭
州既又籍其掊尅军资为缗钱四十万遣大理寺丞一
员往督之汤丞相请命版曹拘入上不许尽以分数给

还诸军一毫无私焉显忠晚年再典骑军以病废诏常
俸外岁以上供米三千斛给之诸将中赵樽号为最廉
乾道中樽罢军政上谕虞丞相曰樽平生廉素朕已加
锡赉以助其归矣其抑扬多如此类至官爵亦然李显
邵宏渊
取宿州显忠超拜使相 (第 14b 页)
宏渊
超拜节度使检校
少保及显忠得罪 (第 14b 页)
宏渊
又骤降为武功大夫时上嗣服
之初而赏罚必行号令明肃繇是诸将咸服英断矣
   孝宗恭俭至贯朽 (第 14b 页)
珠桥俱跨里河)胥浦桥(在仪/徵县)
(西十里相传为伍子胥入吴涉江处因名宋史高/宗本纪金人犯真州步军司 统制邵宏渊
迎战于)
(此)三星桥(在高邮州东/南十五里)安定桥(在高邮州西旧名/南濯衣桥跨市河)
(稍北为通济 (第 34a 页)
  显忠(清涧人授淮南制置使隆兴初兼淮西招抚/使自濠梁渡淮复灵壁入城宣布德意不戮)

(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时 邵宏渊
围虹县未下显/忠开谕祸福金贵戚大周仁及富察托木皆出降)
(遂复宿州/富察托木/旧作蒲察徒穆今改正)(第 21a 页)
 (知建康府兼宣抚使时太平州卒陆德/囚守臣据城叛光多设方略尽擒其党)王拱(建康府/前军统)
 (制从 都统邵宏渊
收复宿州屡立/奇功隆兴初与金接战力战而死)梁克家(知建康府/在镇有政)
 (绩/)陈俊卿(知建康府后 (第 36b 页)
 (之贤后通判陈州以不附蔡京列诸党籍又/坐尝谈瑶华宫非辜事编管虢州徙鼎州)杜昉(宋/通)
 (判密州建炎初寓居武陵会贼钟相/乱欲强使从巳昉骂不绝口遂遇害) 邵宏渊(大名人/寓武陵)
 (宋高宗时贼钟相反于湖湘宏渊将兵擒其渠魁授/鼎澧统领杨么犯州宏渊击败之用韩世忠荐授閤)
 (门舍人与刘锜击退金人同李显忠降金将/达噜噶齐等累战有功仕至定远军节度使)
人物虞善卷(武陵人居于枉山庄子云舜以天下让于/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
 (毛夏日衣葛絺 (第 36b 页)
 (判密州建炎初寓居武陵会贼钟相/乱欲强使从巳昉骂不绝口遂遇害)邵宏渊(大名人/寓武陵)
 (宋高宗时贼钟相反于湖湘 宏渊
将兵擒其渠魁授/鼎澧统领杨么犯 (第 36b 页)
宏渊
击败之用韩世忠荐授閤)
 (门舍人与刘锜击退金人同李显忠降金将/达噜噶齐等累战有功仕至定远军节度使) (第 36b 页)
 显忠隆兴元年李显忠为淮南京畿京东河北招讨使 邵宏渊
副之 续文献通考曰辽北面边防官有西南
面都招讨司太祖神册元年置招讨使一员选有功者
领之有西南面五押招 (第 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