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姜浚钦” 相关资源

別集類
之势。有不可遏者乎。异日魁杰之士。起自南服。羽仪 王朝者。必自善山丁氏始。姑执契以俟。
丽泽山房记 姜君浚钦。
今年二十五。姿貌朗秀。动止详雅。察其识趣。有向上之志。喜为文词。体裁声格。壹循古作者轨法。近余宦游京 (第 472L 页)
   祭文[安东屏山书院儒生柳璧祚]
   祭文[晋山姜世白]
   祭文[门人丰山柳寻春]
   祭文[完山柳星休柳范休]
   祭 文[门
下晋山姜浚钦]
   祭文[仁川蔡蓍畴]
   祭文[门人骊江李岳祥]
   祭文[门下生坡平尹东野
自。闻公之葬。义当执绋。老矣难强。有怀郁崛。缄辞远寄。替奠菲薄。洋洋如在。鉴我泂酌。
祭文[门下晋山 姜浚钦
]
(第 485L 页)
与二子刬船去。平明黑山人觉之。急以船追至中洋夺还之。无可奈何。积岁馀。公与镛以情理哀乞。仅还牛耳。会 姜浚钦
疏沮之。禁府不发关。公待我于牛耳者三年而镛不至。竟含恨以殁。既殁又三年。乃归。由栗亭路。恶人之积不善 (第 338H 页)
上裁。命放逐乡里。洪命周疏论不可。且有李基庆攸发之台启。不果放。甲戌夏。台臣赵章汉停启。禁府将发关。 姜浚钦
上疏至毒。判义禁李集斗畏之不敢发。戊寅夏。应教李泰淳上疏。言台启停而府关不发。此 国朝以来所未有者。 …… (第 344L 页)
能几人为是哉。恶党素嫉公。又公之姊为 姜浚钦
伯母。生子曰复钦。 (第 352L 页)
浚钦
取疏远之子以继其宗。黜复钦母子。君公言其乱伦。以故恶党必欲害之。然周臣谪北塞。君卒无事。遂大归于湖中 (第 352L 页)
无论。半年课试。瑕疣莫掩。一日官守。修举无闻。似此愦劣之状。人虽不言。臣实自愧。况于昨年冬。抄启文臣 姜浚钦
对策。以国子新式后人望不厌。有所备陈。其言可谓切中时弊。而反思自求。有若专指臣身者然。抄启言议。无异 (第 111H 页)
祖臣得祸之案。心神惊错。尤何以措舌仰对。六月。上疏陈慰。凡前后上疏。不书伪号。而此疏之到喉院也。承旨 姜浚钦。
诿以违格。还下送。府君治疏更进。又不书伪号。因言疏事颠末。引义而辨。 上批曰。咎在喉院。何必深引。八 …… (第 312L 页)

姜浚钦。
诿以违格还下。治章更进。又不书伪号。举颠末引义。 批曰。咎在喉院。何必深引。 王世孙册礼。别谕敦召。 (第 319H 页)
 五月。 王世子薨逝。入县庭举哀。 上遣礼官。问服制。先生以今此 邦礼。系是先祖臣得祸之案。心神惊错。尤何以措舌仰对。(先生如是引嫌。而微意则可见矣。)
 六月。上疏陈慰。(先生前后上疏。不书伪号。而此疏之到喉院也。承旨 姜浚钦。
以违格还下送。先生更治疏以进。而依前不书伪号。疏末略言。自始有疏事以来。至今三十馀年。曾不以违格退之 (第 338H 页)
 经史讲义十九○中庸[三](甲寅选。金近淳,李存秀,赵万元,徐俊辅,曹锡中,李勉升,柳台佐,洪乐浚,柳远鸣,金熙洛,具得鲁,宋冕载,申绚, 姜浚钦,
洪命周,黄基天,李东万,金履载,金处岩,李英发,洪奭周等对。○金履载以庚戌选仍付。金处岩,李英发,洪 ……   第二十二卷签
弘斋全书卷百二十九
 故寔一
   大学(甲寅。选文臣金近淳,李存秀,柳台佐,金熙洛,具得鲁, 姜浚钦,
洪命周,李英发,洪奭周,金启温,李弘谦。)
弘斋全书卷百三十
 故寔二
   朱子大全[一](甲寅。选文臣金近淳,李存秀,金熙洛。)
弘斋全书卷百三十一
 故寔三
   朱子大全[二](甲寅。选文臣柳台佐,具得鲁,申绚, 姜浚钦,
洪命周。)
弘斋全书卷百三十二
 故寔四
   朱子大全[三](甲寅。选文臣金履载,李英发,洪奭周。 ……   朱子大全[四](甲寅。选文臣金启温李弘谦。)
弘斋全书卷百三十四
 故寔六
   国朝故事(甲寅。选文臣金近淳,李存秀,柳台佐,金熙洛,具得鲁,申绚, 姜浚钦,
金履载,李英发,洪奭周,金启温,李弘谦。)
弘斋全书卷百三十五
 审理录一
   京囚私奴金伊狱(丙
理),洪秀晚(兵曹正郎),严耆(修撰),安廷善(兵曹佐郎),权晙(副司果),曹锡中,李勉升,柳远鸣, 姜浚钦,
黄基天,李东万(并副司正)。 在内阁编校。亦并召入。而是会也。阁臣主之。故非阁臣者。皆班于别行。惟始 …… (第 100H 页)
工曹判书李家焕,副司直李益运,洪仁浩,洪义浩,金熙朝,李相璜,丁若镛,抄启文臣金近淳,安廷善,严耆, 姜浚钦,
李勉升,李东万,曹锡中,黄基天,崔光泰,徐俊辅,权晙,申凤朝,申绚,洪乐浚,洪奭周,洪命周,宋冕载, …… (第 101H 页)
降验听卑。(臣廷善。)降康庆凑先登麦。笃祐诚深祇荐粢。(臣耆。)云护仙乡天不远。月临斋殿夜何其。(臣 浚钦。
)擎传祝帖荣趋走。庄诵云章仰悦怡。(臣勉升。)商寝丸松方陟景。卫园猗竹恍瞻淇。(臣东万。)凝情斋晓瞻 (第 102H 页)
抄启文臣金近淳,权晙,李存秀,徐俊辅,曹锡中,李勉升,柳台佐,洪乐浚,柳远鸣,金熙洛,宋冕载,申绚, 姜浚钦,
洪命周,黄基天,李东万,金履载,金熙周,金处岩,李英发,洪奭周,吏曹佐郎李明孚,兵曹正郎吕骏永,闵命 …… (第 108L 页)
由补衮裳。(臣冕载。)小子誉成周棫化。家人礼异卫筵张。(臣绚。)右文瀛阁回仙李。毓庆姬家颂邑姜。(臣 浚钦。
)艺苑翱翔人共得。春台造化物皆昌。(臣命周。)幸为待诏金门朔。岂曰能诗太史黄。(臣基天。)宛是青帷双 (第 109H 页)
 经史讲义十九○中庸[三](甲寅选。金近淳,李存秀,赵万元,徐俊辅,曹锡中,李勉升,柳台佐,洪乐浚,柳远鸣,金熙洛,具得鲁,宋冕载,申绚, 姜浚钦,
洪命周,黄基天,李东万,金履载,金处岩,李英发,洪奭周等对。○金履载以庚戌选仍付。金处岩,李英发,洪 ……作理。则理本无情意动作。又安有妙用性情之可言耶。然而朱子所以专属之理一边者。必有其说。可得闻欤。
  浚钦
对。朱子之以天为理。推本而言。非谓天字即理字也。天之或谓帝或谓神或谓乾者。以此理故也。一理字岂不足以 …… (第 211L 页)
有视听。然则子思所谓不睹不闻者。未必谓目无所睹耳无所闻。如今说者之言。果可以明陈其立言之本旨耶。
  浚钦
对。朱子曰戒惧所以养其未发。盖不睹不闻。 (第 215H 页)
 
幼学尹光濩对。官之有让。始于虞官。垂,益,伯夷之让。让于德也。后世之人。虚伪让官。为应文备礼之归。王述之当官不让。诚自拔于虚伪之俗。而坦之之劝以当让者。特流俗之见耳。若其父子之胜不胜。蓝田之自言。无以易之矣。(以上晋哀帝)
[晋帝奕]
孙盛所作晋国春秋。直书时事。无愧董狐之笔。而其国中见本则是盛之诸子畏温之怒而私改之者也。其别本则盛已先写而传诸外国者也。孝武时购得别本。而与见本不同。则晋史当以别本为正。而乃两存之。其或以别本之得于外国而未足为信耶。抑所

以诛桓温气燄之盛。彰诸子私改之罪。而故两存之耶。然而史法之严。一字不可移易。则其所以两存之者。得不启后人之惑而靡所适从耶。
 幼学 姜浚钦
对。孙盛春秋别本。亦不得为正也。盛写原本。寄慕容俊。俊燕主也。晋史所书。多所不悦者。则何惮而不改之乎 (第 338L 页)
  

大学(甲寅。选文臣金近淳,李存秀,柳台佐,金熙洛,具得鲁, 姜浚钦,
洪命周,李英发,洪奭周,金启温,李弘谦。)
 朱子序。外有以极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臣得 …… (第 64H 页)
 经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臣近淳窃惟明德二字。或并举心性情而言。或只举心性而言。又或单指心而言。当以何训为准耶。朱子以张子心统性情之说为最精密。以此推之。章句当为定论耶。
明德。本心也。
 
浚钦
窃惟明德之训。单说心固不可。单说性亦不可。必言其道理在心之意。然后可为正解。先儒之言曰。太极者。理之 (第 64L 页)
尊号。今亦曰明德者。本心之尊号。恐未知如何。
尔说亦可。大文章句熟读屡数百遍。且难矣。何暇考阅诸家注解。自今惟于大文章句。读之又读而已。外此并须刊落。
 臣 浚钦
窃惟理气合而为心。故有虚灵不昧之妙。议者或以陈北溪理与气合所以虚灵者。指为语病。然语类曰。气聚成形。 …… (第 64L 页)
 致知在格物。臣近淳窃惟我东先正以物格知至。譬之于请客客来。而似未甚精。臣意则物在彼者也。知在我者也。虽因格彼之物。仍得致吾之知。而彼与我终有间焉。如所谓浑然之中。自有截然者。浑然者。致格之融合也。截然者。物我之分界也。伏未知如何。
格致。所贵自得。故寔之使之书进。亦是格致中一事。物譬则食也。知譬则饱也。吾之知不能以自致。物之理不能以自格。必须物与吾吻然。然后知尽理到。沛

然行其所无事。多少字句同异。切须且置。体贴咀嚼。以求所谓自得之味。
 臣 浚钦
窃惟程子曰。语其大。天地之高厚。语其小。一物之所以然。皆学者所宜致思。此则为学者规模而言。非为初学者 …… (第 68H 页)
 传四章。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臣启温窃惟无讼是末。使字是本。所以使之。即明德也。无讼即新民也。与经文本末相合。而以听讼与无讼对言。则无讼是本。听讼为末。二说不同。此未解一也。使无讼。虽非圣人不能。而必以区区听讼之疏节。引以为證于经之要旨。此未解二也。程子尝以此章置之经文之末。以为释致知之文。此未解三也。

三未解。真个是百未解者。此章之惹人疑。自昔伊然。致知传之错𥳑。一说也。当在经文之下。一说也。当在至善传之下。又一说也。使无讼。即新民之事。举其末以该其本。而先明德后新民之次序。较然明甚。此朱夫子考定经传。所以为千古只眼处。
 传五章。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臣 浚钦
窃惟因其已知之理者。即指小学时已知者。而后儒乃释之以上文人心之灵。莫不有知之知。人心有知之知。即指知 …… (第 70H 页)
天下章。乃爱人之恕。今所企企于尔等者。欲望为名硕辅佐之器。于其答对也。欲法责人之恕。尔等勖哉。
 臣 浚钦
窃惟絜矩二字。读者多以为度之以矩。此恐不然。章句曰矩所以为方也。不曰为方之器。而只言所以为方。则矩之 (第 76L 页)
  

朱子大全[二](甲寅。选文臣柳台佐,具得鲁,申绚, 姜浚钦,
洪命周。)
答张敬夫书曰。今日正名举义之端。不可不审。臣台佐谨按。有天地然后有义理。义理而有所不讲。 …… (第 98H 页)
。则于此可以仰认焉耳。
 辛丑延和奏劄曰。臣所居建宁府崇安县开耀乡。有社仓一所。其法可以推广行之。臣 浚钦
谨按里社有仓。即周官委积之法。隋唐义廪之制也。子朱子刱立社仓。规模设施。可按而知。虽不遍于当时。亦可 …… (第 109H 页)
 与李诚父书曰。愿一意为国。无徇常日往还厚善

之私。深察天下公议之所在。精虑而决行之。臣 浚钦
谨按拜官公朝。谢恩私门。世未尝无其人矣。仅得一资半级。便已委质于当路。倚以为泰山。事之若主人。承望风 (第 109L 页)
旨。甘为怂恿。利在弹劾则弹劾。利在阿护则阿护。甚至于角胜朝廷。得罪公议。而亦未暇顾。利之所在。政令不能禁。若使清官美职。必归于恬退自守之士。而奔竞躁进之徒。不得与于荣选。则彼见其有害无利。而不复为人指使矣。
颇中俗弊。
 答张敬夫书曰。满腔子是恻隐之心。此是就人身上。指出此理充塞处。臣 浚钦
窃惟臣尝于明道满腔恻隐之说。终未能豁然见得。以为恻隐不过四德之一端。何至充满躯壳乎。及四月八日。见小 (第 109L 页)
儿张灯挂在几尺竿头。臣忽反而思之曰。灯之中心。不过一点火。而光烛纸面。遂成一块光明底物。满腔恻隐。亦当以此理会矣。伏未知如何。
敷演光明之义。形容恻隐之心。可谓隔靴爬痒。且以灯喻心。即阿弥脚下话头。少失点检则易向别处去。
 答黄子厚书曰。忠信只是一事。但自我而观。谓之忠。自彼而观。谓之信。臣 浚钦
窃惟大学章句曰。发 (第 109L 页)
己自尽为忠。循物无违为信。此用明道说也。论语集注曰。尽己之谓忠。以实之谓信。此用伊川说也。大学必用明道说。论语必用伊川说者。果是何义。至于此书所言。则忠信之名义界分。又与大学论语之训不同者。亦何故耶。
忠自里面发出。信就事上说。即夫子正训。章句集注。语虽殊而义则一。此书所论。亦岂有初晚之可辨耶。大抵考校之学。即读书末务。所谓四书异同条辨。何关我一分心身。
 答胡广仲书曰。子厚以礼教学者最善。使人先有据守。臣 浚钦
窃惟学之有立。必待学礼。礼不可须臾离。然后之学礼者。常流于仪章度数。臣于此学。又未窥一斑。则未暇用力 (第 110H 页)
于礼经诸书。若只从事于礼书之最𥳑约者。则居家四礼。亦无以观会通以行其典礼。未知如何则可也。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以目下救弊言。则当从绘事后素之论。而礼之不讲也亦久矣。君子之教人。孰先传焉。孰后倦焉。此所谓洒扫应对。便是形而上也。
 乞进德劄曰。所贵乎学者。为能变化气质。臣 浚钦
窃惟气质二字。终是难晓。以质为有形。则质生于 (第 110H 页)
气。而气充于质。气犹可变而质亦可变乎。以质为无形。则质虽不可专指形体而言。亦不可舍形体而为质。若舍形体而为质。则气无所挂搭。而九容四勿。将无用工之地。伏未知如何看则为好耶。
气质者。天气而地质也。季通主张气质太重。了翁说得气质太狭。夷清惠和。亦未免气质所拘。而工夫到底。无不可变之人。程朱之论备矣。若不移之愚。自暴自弃之类也。岂但气质之罪哉。
 答黄直卿书曰。才得一说。终身不移者。若非上智。即是下愚也。臣 浚钦
窃惟孔子生而知之者也。故其言无初晚之可择。朱子学而知之者也。故其言不能无前后之异同。即其前后异同之迹 …… (第 110L 页)
 与吕伯恭书曰。向来见人陷于异端者。每以攻之为乐。胜之为喜。近来惟觉彼之迷昧为可怜。又曰。若于此处见得不分明。其为正道之害益甚。臣 浚钦
谨按君子辟廓之际。须以至诚仁爱为心。而勿流于矫激。以直截痛快为心。而勿入于姑息。辟之虽严。而毋或过为 (第 111H 页)
刻覈。以断自新之路。矜之虽深。而亦勿过加容忍。以致肆行之渐。方可为大中之道。而今之君子。勇于辟廓。则每多乐攻喜胜而无至诚仁爱之心。其不肯严斥者。每多见得不明而无直截痛快底意。恐非此书之义也。伏愿垂察焉。
至公血诚。粗拳大踢。随时各异。并行不悖。而孔子如风草时雨。孟子如救焚拯溺。要之为以善养人则一也。
 答张敬夫书曰。使州县贫富不至甚相悬。则民力之惨舒。亦不至大相绝矣。臣 浚钦
谨按朱子欲于逐州逐县。田赋金谷之数。支费科率之用。节有馀而补不足。以行一视之政。苟非知时识务之论。何 …… (第 111H 页)
胜于分等云耳。
 与留丞相书曰。比日朝士以不愿为忠臣之说。当上心。被亲擢者。恐其不得为兴邦之言也。臣 浚钦
谨按忠良。岂有二致哉。人臣但当敢言无讳。勇往直前。如是而幸遇明君则为良臣。不幸而遇昏君则为忠臣。随其 …… (第 111L 页)
 

答周益公书曰。为士而自言其学道。犹为农而自言其服田。为贾而自言其通货。臣 浚钦
窃惟士之不可不学。犹目之不可不视。耳之不可不听。为士而不肯学。犹有耳目而不肯视听也。世人之于君子。公 …… (第 112H 页)
 与郑自明书曰。向来一番前辈。少日粗有时望。晚年出来。往往不满人意。正坐讲学不精。不见圣门广大规模。臣 浚钦
谨按士大夫年力方强。砥砺名行。皎然欲自树立。及夫晚节。或至放倒。此在人主身上。亦宜自勉。为学而不及周 (第 112H 页)
孔。为治而不及唐虞。皆是未尽分处。今殿下忧勤宵旰二十年如一日。魏徵十渐之疏。不宜复陈于今日。而纪纲犹未

立。风俗犹未变。狱讼犹未平。贤材犹未举。不可谓已治已安而或忽于广大规模也。
若使魏郑公在今日者。不但止于十渐而已。而士大夫之放倒名行。亦由于朝廷之不善导率。尔言之来。予所自反。
 答陈明仲书曰。克己之目。不及思。臣 浚钦
窃惟洪范五事。曰貌言视听思。却以思为主。而论语则只言视听言动而不及思。朱子以为此欲学者循其可见易守之 (第 112L 页)
法。以养其不可见不可系之心。此即制外养内之意。深得孔门教人之法。然真西山集中。有云四勿之勿。正指心而言也。特学者不之察耳。若如此说。则克己之目。虽不言思。而思在其中矣。此两言。当以何说为正耶。
大学不言性字。中庸不言心字。亦谓之不及心性乎。须深究之也。朱子亦曰不可见而行乎四者之中云。则与西山之言何异。
 答陈安卿书曰。若使文王漠然无心于天下。敛然退守臣节。即三分之二。亦不当有矣。臣 浚钦
窃惟孔子以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称其为至德。朱子又云文王之事纣。惟知以臣事君而已。 …… (第 112L 页)
观之。则亦必有谛知者。
 改官议曰。今后引见之日。每十人中。特宣两人升殿。询其前任职事及民间利害。臣 浚钦
谨按宋制。凡除职者。皆引见奏事。以考能否。而旧制寖坏。名实未覈。故夫子之言如此。抑臣见国朝名臣所记。 (第 113H 页)
成宗大王筵罢。必御便殿。六承旨持所属各司公事。率该员进呈。守令镇将之拜辞。亦必一一引见。叩其能否。辄行黜陟。圣神鼓舞之妙如此。今后宾

对及持公事入侍之时。凡大小官辞陛递归。因事来朝者。皆令入参。从容委曲。导之使言。则群策毕举。嘉言罔伏矣。
蔀屋而轩闼。畎亩而阶庭。猗欤盛矣哉。
 条奏经界状曰。打量一事。最费功力。臣 浚钦
谨按近世量案之不修久矣。田制日紊。吏奸日滋。正赋日缩。民生日困。大典所谓二十年。一改量者。今宜亟举。 (第 113L 页)
而其量案则宜仿朱子各都各保皆立图帐之意。逐里逐面。各具量案。其里量案。则但载一里田宅顷亩之数。其面量案。则备载各里之总案。各藏之面里。以待尺量踏验之时。则吏不欺民。民不欺吏。而田政无数紊之患矣。
量田。祖宗朝亦多有之。今亦有数邑行之者。而通八路一齐为之。不但近于扰民。善乎蔡故相之言曰。量田也。先置心于益下。小民虽至愚。必不敢怨。
 江山县学记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二者之分。实人才风俗盛衰厚薄之所系。臣 浚钦
谨按士之所志。其分在于义利之间。其发甚微。其流甚远。譬如射者失豪釐于机括。则差寻丈于百步。为利为义。 (第 113L 页)
不过一念之微。而人才之盛衰。风俗之

厚薄。乃有若是之相反。则为学者固当先慎乎德。而为教者又不可不慎其好恶也。
程子曰。虽公天下事。若用私意为之。便是私。义利之分。只是一个公与私而已。天下许大万事。多为一私字所毁坏。
 学校贡举私议曰。有司发策问。必先称颂时政。对者因大为谀辞而应之。臣 浚钦
谨按光武诏上书不得称圣。高丽仁宗令无称圣神。此皆有光史策者也。近世谄谀成风。朝之章疏。士之对策。莫不 …… (第 114H 页)
何必洞谕而禁之也。
 延平先生行状曰。读书者。知其所言莫非吾事。而即吾身以求之。臣 浚钦
谨按读书之法。须将圣贤一语一句。皆从自家身心上。猛省力践。以书證我。以我验书。终至于书与我相发明。则 (第 114L 页)
学问之能事毕矣。惟我殿下终始典学。乙丙燕濩之暇。无非读书之日。则六经之言。皆将为殿下用。如尧之钦明。舜之浚哲。莫非殿下事也。禹之拜昌。汤之建中。莫非殿下事也。文王之望道如未见。武王之以燕翼子。亦莫非殿下事也。殿下读群圣之书。体群圣之道。勇于进道。则只见其易。而不见其难。切于反躬。则只见其不足。而不见其有馀。则是亦尧舜也禹汤也文武也。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自天子达于庶人。
 延平先生行状曰。危坐终日。验夫喜怒哀乐未发前气象。臣 浚钦
窃惟喜怒哀乐之未发。只是寂然不动之体而已。其将何以观之。朱子记疑曰。静观则为已发。以此而言。则似不可 (第 114L 页)
下此观字矣。真西山曰。程子谓静中有物。深味而体验之。自当有见。

以此而言。则未发之时。似有可观者矣。程子曰。善观者。却于已发之际观之。朱子答湖南诸公书曰。于已发之际观之。则其具于未发之前者。固可以默识。然则观未发者。乃于已发之后。追验其未发前气象也。于是三者。将何所适从耶。
当以朱子答湖南诸公书为定论。
 王氏续经说曰。汲汲以著书立言为己任。臣 浚钦
窃惟著书立言。乃君子晚年成德后事也。学未足以明理。文不足以载道。德不足以取信于人。则虽欲为不朽之业。 (第 115H 页)
终为鸟兽好音之过耳也。至于读书讲道。不免有随手劄录。以备遗忘。则朱子亦许之。而东儒有以为读书劄疑犹涉著书。亦不肯为。其意虽甚敦笃。其言似或太过耶。
张横渠妙契疾书。我东诸贤。亦多从记闻劄疑中著力。此是道问学一事。
 伊川先生年谱曰。近臣屡荐。自以为学不足不愿仕。臣 浚钦
谨按后世之士。学未优而先仕。不知事君之义而立朝。不知御下之道而临民。譬如不教之女早归人家。上不能事尊 (第 115H 页)
  

国朝故事(甲寅。选文臣金近淳,李存秀,柳台佐,金熙洛,具得鲁,申绚, 姜浚钦,
金履载,李英发,洪奭周,金启温,李弘谦。)
 臣近淳谨按文襄公梁诚之请置奎章阁。今日内阁之设。即述古 …… (第 152H 页)
。五礼仪之成久矣。后有续仪补仪。予欲作通仪。几成书而姑未印行。至于大夫士庶之礼。亦不可不附载。
 臣 浚钦
谨按国初以旱求言。问于都堂。若曰卿等所言虽切至。然不直书其事而微讽何也。世宗教政府曰。历观往昔。大臣 …… (第 159H 页)
 

浚钦
谨按国初命成均馆提调权近。集四品以下儒士。讲习经史。盖国家广置成均诸员。以掌学校之政。则教谕之责。不 (第 160H 页)
独在一泮长而已。今宜另择学官。申明日讲之规。且仿斋荐遗意。俾诸生数年一会圈。荐生进幼学端谨有行及笃志向学者十馀人。自朝家加意劝课。无尚词华。使得专意于明经修行。每当制讲之日。别其坐席。以示优待之意。
我朝以儒术立国。列圣作兴之化。猗欤远配三代。而月讲之法。斋荐之规。有学令焉。有学典焉。不能修以明之。有司之失其职耳。此所以特下丝纶。广求劬经绩行之士。思皇之美。予日望之。何待乎尔言也。
 臣 浚钦
谨按康陵盛际。命抄廉谨吏。李浚庆等三十三人膺其选。夫生民之休戚。系于守令之廉贪。守令之廉贪。系于朝廷 (第 160H 页)
之劝惩。今朝廷既选清白吏矣。见在守令中。广选廉谨之吏。躬享其报。以及数世。则人必自励。而惩贪之典。亦不可缓。使道臣数年一按劾。痛绳以法。则彰善瘅恶。两得其道矣。
年前。一大臣以为近日朝廷。举直边多。错枉边少。而予则曰举直则枉自错。岂不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乎。奖廉惩贪。即举错中一事。而初元成命。迄无举行。亦庙堂之责也。
 臣 浚钦
谨按诸道牧场之设。始于国初。置十二牧官以掌之。夫国君之富。数马以对。则国之重务。顾不在于牧马乎。臣因 (第 160L 页)
牧马。请陈畜驴之道。臣闻辽沈之间。驴卫繁殖。驴性脊强。吃少而易畜。国家费数千金。市诸彼境。牝多牡少。分与国民。如保马之规。使之字育。不数十年。驴必遍国。驴多则骡殖。骡用尤要。杨镐东出。用数十骡以输行具。此可验矣。
驴卫之东出者。昔非不足。而繁殖任载。终不如辽沈。渡鸭之驴。无乃如渡淮之橘耶。
 臣 浚钦
谨按成宗朝命选武臣四品以上。从文臣受读史记。治则进文吏。乱则取介冑。固国安民。文与武一也。今俗之重文 …… (第 160L 页)
 

浚钦
谨按仁祖朝尝语筵臣曰。先朝士大夫有衣锦缎者。人辄指为悖戾。故宰相亦不敢服。又尝观野史记宣庙时事。有云 (第 161H 页)
士大夫自好者。莫不以学问自名。盖当时圣主在上。以性理之学。风厉一世。故搢绅之间。皆以华靡为耻。不敢衣文绮而出。然则风俗之奢俭。岂不系于世道之污隆耶。
尔知鲁论文质之义乎。夫文质者。奢俭之本也。服食者。奢俭之末也。正其本则末自治矣。大抵有质则进于文易。文胜而反之质难。政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学者亦不可不知。
 
浚钦
谨按文元公李彦迪上疏曰。明王洞见人贤否之实。然后从而进退之。古之明主。必大夫国人皆曰贤皆曰不可。然后 (第 161H 页)
命不职者之戒焉。
抄启文臣对策后泮长自引疏(乙卯十二月初十日)
伏以臣于升试设场之际。得伏见抄启文臣 姜浚钦
亲试对策。则盛论师儒之长不得其人之弊。而结之以久任变通。未厌人望。此臣之谓也。夫清朝命官。师儒最重。 (第 116H 页)
   摩诃滩。忆三十六洞天旧游。滩是黄鹤楼鹦鹉洲上游。遂成一绝。遥寄日谷谪中。(在府北三十里。名文城江。)
   四月十三日雪
   与遂安守 姜学士(浚钦)
酬和。通录(六首)
   题清水芙蓉阁
   同韩霁原进士游龙峰
   池亭
   寄男彭石。用坡   摩诃滩。忆三十六洞天旧游。滩是黄鹤楼鹦鹉洲上游。遂成一绝。遥寄日谷谪中。(在府北三十里。名文城江。)
   四月十三日雪
   与遂安守姜学士 (浚钦)
酬和。通录(六首)
   题清水芙蓉阁
   同韩霁原进士游龙峰
   池亭
   寄男彭石。用坡
与遂安守 姜学士(浚钦)
酬和。通录(六首)
聚星此何夕。连璧却能来。(遂安,兑山二倅。以参查官同来。)寂寂官斋内。阴阴夏景 (第 25H 页)
与遂安守姜学士 (浚钦)
酬和。通录(六首)
聚星此何夕。连璧却能来。(遂安,兑山二倅。以参查官同来。)寂寂官斋内。阴阴夏景 (第 25H 页)
之变。济恭自其初发。明目张胆。期于廓辟。章奏之间。极言竭论。 圣批嘉奖。焉可诬也。彼洪羲运,李基庆, 姜浚钦
赋性憸险。行己阴谲。外托斥邪之名。内怀挟杂之计。济恭恶其似是而非。祸人家国。故麾斥之不少假。则此辈蓄 (第 536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