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生远树岚光媚。江带平林水气苍。千里倦游成老大。七年多难独悲伤。沈吟徙倚危阑久。满树归鸦近夕阳。
留别 洪君瑞
一别嘉林已十年。重逢颜貌海西边。交游散尽无多在。同学飘零问几全。落日烟空愁去鸟。故山云木怨啼鹃。明朝 (第 22H 页)
   次山人崇信轴中韵
   题岭南同道会题名卷(并序)
   送权斗文赴任捍城
   宣川东轩。次沈一松韵。
   送 洪君瑞
乞养赴安东
   李礼山志和。亡友春川李校理之胤也。持杮翁䨥松所赠诗来示。感以和之。
   送李子敏
以杨经理接伴。送杨于龙湾而还。余以陈御史接伴。候御史于宣川。闻御史将至。将适龙湾。故诗意如此。)
洪君瑞
乞养赴安东
蓬山兰室昔同游。乱后相看各白头。酒忆霞樽恩似梦。官俱金袋宠还忧。淮阳借重非天意。毛义专城 (第 375H 页)
  [申磼之子景禧悖戾无双]
申伯峻讳磼。人有称道于鳌城曰。申相晚登科第。历扬清要。位至一品。真福人也。鳌城曰。但恨无嗣耳。人曰。申相子景禧尚在。自荫官而升堂上。何谓无嗣。鳌城笑而不言。景禧为人。悖戾无双。尝宰高山。幸州之战。尽发县丁。一家三男。皆编行伍。最季者着妇人襦衫。乃厥母怜季而怕寒脱赠者也。景禧恶其服色之异。欲斩之。长兄哀告曰。此吾母之钟爱者也。愿以身代。次兄曰。长兄承父之重。少弟专母之爱。吾身最轻。请代其死。景禧悉斩之。不及两释之盗远矣。事多类此。乙卯秋。为苏鸣国所告。以谋逆而死于廷鞫。鳌城之言验矣。
   洪履祥
患膏淋證]
洪参判 (第 286L 页)
君瑞。
初名麟祥。后避逆贼名。改麟为履。字曰元礼。甲午乙未年间。为岭南方伯。留驻安东。一日患膏淋證。审药曰。 (第 286L 页)
此乃久郁所致。非泄之不可。请乘昏选妓荐枕焉。 元礼
有难色。依违答之。黄昏复请之。默然良久曰。姑舍是。夫人明日自荣川到此府。盖不欲为微恙坏贞操也。闻者笑 (第 286L 页)
 毅宗皇帝崇祯元年戊辰。府君十六岁。聘夫人高灵朴氏。司直启沃女。观察使处纶孙。

辛未。府君十九岁。捷别试乡解。见屈会围。
壬申。府君二十岁。赴商山得都会试取。例以六月初吉。会于清道郡。战艺一朔。而有故缓行。旬有三日。始得到郡。望日之制。适得四分。而与朴德彦,宋学懋同房。时朴已得六分。宋已得十分。府君谓人曰。德彦年长于余。腼然相争。不亦愧乎。此后连制三次。而不敢刻意。皆未入等。德彦落在数外。府君曰。德彦已无可及。虽争之。非与德彦争也。唾手更战。又得四分。不出数内。而孙景义晋山人。亦在争画中。谓府君曰。我疑君晚来。果自负也。其实忌之也。秋。参乡贡进士初试。
 神宗皇帝万历元年癸酉。府君二十一岁。参进士试二等十九人。与 洪慕堂履祥,
张醴泉翎,李延原府院君光庭,权松巢宇同榜。
甲戌。府君二十二岁。与张醴泉翎,金柏岩玏相议曰。吾辈幸生 (第 294H 页)
海贼之变。实是内寇所召也云云。又曰。今其徒党未尽。臣虽欲扶植士类。恢张公道。决不可得云云。先是。台谏 洪履祥,
郑光绩。疏斥松江,牛溪两先生。权而禧,郑谷,崔忠元,文景虎(仁弘门客)等。搆诬益甚。请追削其职。至是 (第 38L 页)
祸。谪江界故也。 上即命召赴 行在。于是。台官论劾领议政李山海交结内外误国罔上等罪。 上不允。副提学 洪履祥。
面陈山海之罪。以谢国人。 上不许。只罢其职。以柳成龙为领议政。崔兴源为左议政。尹斗寿为右议政。申磼, (第 47H 页)
具宬等。攘臂大言曰。柳成龙与山海罪同。不可用。两司会于行宫门外。将劾成龙。恒福趋入行宫内。见 洪履祥
曰。当此之时。同心戮力。犹恐其不济。互相排击。以修旧隙。何望中兴。才各有限。虽峻伯,元裕辈数十人。不 (第 47H 页)
能易一成龙。公盍力沮此论。以存国体。 履祥
然其言。见两司长官。大言其不可。其论遂寝。六日。 车驾进次于黄州。七日。入平壤为久住计。恒福时为兵判 (第 47H 页)
任前后十馀年。训诲不倦。作成甚多。门下之士。无虑五百馀人。若尹卓然,尹又新,奇苓,宋言慎, 洪履祥,
柳格,柳根,闵汝庆,赵瑗,宋淳,尹存成,闵忠男,尹安性,成大业,金颍男,赵振,赵挺,尹暻,尹晴,柳拱 (第 48L 页)
。编成一卷。先生与郑公昌衍许公筬宋公言慎尹公昉李公廷龟徐公渻韩公浚谦申公钦赵公存世等诸人。同在选中。 (洪慕堂
年谱) (第 413H 页)
   奉谢丁希栗(好宽)士优(好善)两斯文。盖两君曾以其先参判显刻。来求于余。似已诺之矣。俄将纸笔墨三种见惠。欲令速完缮写以此也。于义不当受。而世分亲厚之间。亦难还璧。仍将拙句谢之。
   赠别姨弟康明之之任尚州。盖寓意于三处坟墓而作也。
   挽 洪留守(履祥)
   送别冬至使权(庆祐)
   挽申同知(拨)
   赠别平壤庶尹郑(世美)
   挽月汀尹相   奉谢丁希栗(好宽)士优(好善)两斯文。盖两君曾以其先参判显刻。来求于余。似已诺之矣。俄将纸笔墨三种见惠。欲令速完缮写以此也。于义不当受。而世分亲厚之间。亦难还璧。仍将拙句谢之。
   赠别姨弟康明之之任尚州。盖寓意于三处坟墓而作也。
   挽洪留守 (履祥)
   送别冬至使权(庆祐)
   挽申同知(拨)
   赠别平壤庶尹郑(世美)
   挽月汀尹相 ……   用前韵。赠康明之。
   述怀五叠
   赠别宁海倅朴(彝章)
 诗○七言律诗
   偶得一律。奉呈新都宪 洪君瑞
令公。
   奉呈宋判敦宁府事(赞)
   次韩同枢(浚谦)赠韵
   奉寄关东布政洪公(仁宪)
 
欲晦。恩孤配享德惟馨。羡君此去供蕉荔。哀我馀生挹典刑。却忆贤郎老桑梓。十年愁与醉无醒。(右化宁)
洪留守(履祥)
词章经术鹿鸣宾。黄甲魁星玉殿春。何处得来端雅士。同朝甚喜善良人。久登台馆谟猷正。晚蹑方州政化仁。荀 (第 210L 页)
恩孤配享德惟馨。羡君此去供蕉荔。哀我馀生挹典刑。却忆贤郎老桑梓。十年愁与醉无醒。(右化宁)
挽洪留守 (履祥)
词章经术鹿鸣宾。黄甲魁星玉殿春。何处得来端雅士。同朝甚喜善良人。久登台馆谟猷正。晚蹑方州政化仁。荀 (第 210L 页)
绣乡关昼。弦歌海国春。唯应赐环早。披雾见情真。
一松遗稿
 诗○七言律诗
  
偶得一律。奉呈新都宪 洪君瑞
令公。
爱迫西辉乞养年。灰心名宦一何贤。巫山笙鹤还无分。柏府风霜独有缘。直截虽为台阁体。平反犹 (第 340L 页)
书任国老,行咸镜道观察使徐渻,知中枢府事卢稷,参判闵汝庆,昌山君成寿益,参判金宇颙,左尹许晋,前府使 洪履祥,
吉州牧使安 (第 69L 页)
   与朴逊志(敏修)
   与江原方伯郑(谷)
   答金希玉(玏)
   答朴仲思(齐仁)
   与或人
   答 洪元礼(履祥)
   与全景弼(八顾)
   答全景弼景追
   答李子真(淳)
   与郭益甫(再谦)
   与   与江原方伯郑(谷)
   答金希玉(玏)
   答朴仲思(齐仁)
   与或人
   答洪元礼 (履祥)
   与全景弼(八顾)
   答全景弼景追
   答李子真(淳)
   与郭益甫(再谦)
   与
至于一人兼三献。恐亦不甚妨。莫如不违仲丁行事。此意何如。虽不文而愿朴后生。则犹可使也。惟在谅处。
洪元礼(履祥)
贱行去秋始返故山。瞻望清凉。邈矣无相奉之便。悠悠但切倾驰。玆忽伏被令问之及。开玩再三。感苏如何。仍 (第 460L 页)
人兼三献。恐亦不甚妨。莫如不违仲丁行事。此意何如。虽不文而愿朴后生。则犹可使也。惟在谅处。
答洪元礼 (履祥)
贱行去秋始返故山。瞻望清凉。邈矣无相奉之便。悠悠但切倾驰。玆忽伏被令问之及。开玩再三。感苏如何。仍 (第 460L 页)
 与同僚合 启。伸崔守愚先生冤死。
二十六日。升通政大夫。拜弘文馆直提学。○闰二月初三日。拜承政院同副承旨知制 教。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初四日。入侍朝讲讲春秋。(领事金命元。特进官宋言慎 洪履祥。
台谏郑谷。史官丁好善。)
 进 启略曰。春秋大义。黜霸功行王道。而以罪 (第 216L 页)
  复求举登第
复求举登第。自癸卯冬。不复作世念。专不省科文。偶得性理大全。病间阅览。甲辰。从先君往安奇驿。因得见退溪集有喜心。旁求濂洛诸书,纲目等书。略究义趣。又尝览杜诗陈后山集。时作古律诗。时 洪慕堂履祥,
金柏岩玏。相继为安东府使。柳西崖又在其乡。三公甚爱余诗。洪公每称为诗客。乙巳秋。先公丁祖妣忧。余因丧 (第 549L 页)
。其后始知正言臣具宬发此论。臣祖私自叹惜。具一小劄。欲待刑推 命下。将以 启救。其时问事郎厅李恒福, 洪履祥
等。实皆见知。未几。永庆病毙。狱事究竟。故劄不果上。今其草藁犹在。不可诬也。噫。臣祖于永庆狱事。前后 (第 43H 页)
。而终身之慕。称以大孝。则人能不失赤子心也。亦难矣哉。今此永慕堂者。吾友洪承旨宗之氏之斋庐也。有地曰 可慕堂
者。为洪氏先世之世居。南隔一冈而为洪氏数百年世葬之茔。承旨公之迁厝两亲。政直世居旧基之后。故乃作室其 …… (第 542L 页)
而邻世葬。企瞻彷徨。莫匪可慕。想其名地之义。若有待于今日。则欲扁其居。乌可舍慕字而他称哉。且子不闻夫 慕堂先生
欤。先生即承旨之曾祖也。其所自号。实取于地之名也。而子孙而苟无继先者。则非所以永其传也。欲永夫 (第 543H 页)
慕堂
之风烈者。盍亦曰永 (第 543H 页)
慕堂
云乎哉。佗日以是语宗之。宗之怅然有间曰。噫。是余意也。抑末一款。非余所敢当者。虽然。亦不可不以训乎后 (第 543H 页)
也。遂请余次其说而书之。以为永 慕堂
记。所谓赤子心者。先生非但不失而已。笃行清节。高文懿德。至今照映乎人目。
寓堂记
人之有室庐。以寓其 (第 543H 页)
事行而埋之曰。粤在 宣 仁之世。群彦笃棐。有如白沙李公恒福,清江李公济臣,月沙李公廷龟,象村申公钦, 慕堂洪公履祥,
南郭朴公东说。俱以德业文章名流后世。是于孺人为内外高祖也。白沙之孙时术吏曹参判。曾孙世弼司宪府掌令。 (第 67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