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書類
法制類
類書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法華部類
有应声称然者云。噫。是何言也。窃惟钟厚先曾祖忠宪公。立朝言议。自有本末。而姑以甲辛间所处考之。则甲戌 南九万
之贷刑希载也。面争于 前席。其说载于政院日记。辛巳举朝之劻勷也。独不为群言所挠夺。其事著于屏山,陶谷 (第 348L 页)
墓碣铭(并序○甲午)
肃宗大王二十年甲戌。既复 闵王妃位。而 命按治谋害 王妃者闵黯,张希载罪。时相 南九万 倡言。黯大臣不可诛。希载女弟禧嫔。实生 世子。若希载 …… (第 469L 页)
夫有主讨贼之议者。则目为不利于 世子。越八年辛巳。 王妃升遐。变由黯,希载阴结禧嫔为蛊咒。乃皆伏法。 九万 之徒犹持不利 世子之说益急。至 景宗壬寅。遂歼士类。又至今 上戊申而众为乱讨之获定。然至于今其说故在 (第 470H 页)
。此国家百年以来祸故之根因也。始 九万 之议发。有杨州布衣朴尚絅文伯。抗章极言其非。斥不用以卒。卒三年而辛巳事作。余少见朴公名农岩书中而心异 …… (第 470H 页)
以时奉行。而请集议诸大夫。有议争止复位者。词臣于告 太庙文。书 王妃事言不择。是皆非臣子之义。卒之论 南九万。 则以为 世子母 中宫。而今不治 中宫之贼臣。乃曰为 世子私亲故也。是非所以待 世子者。且希载虽 世子 (第 470L 页)
肃宗大王二十年甲戌。既复 闵王妃位。而 命按治谋害 王妃者闵黯,张希载罪。时相 南九万 倡言。黯大臣不可诛。希载女弟禧嫔。实生 世子。若希载 …… (第 469L 页)
夫有主讨贼之议者。则目为不利于 世子。越八年辛巳。 王妃升遐。变由黯,希载阴结禧嫔为蛊咒。乃皆伏法。 九万 之徒犹持不利 世子之说益急。至 景宗壬寅。遂歼士类。又至今 上戊申而众为乱讨之获定。然至于今其说故在 (第 470H 页)
。此国家百年以来祸故之根因也。始 九万 之议发。有杨州布衣朴尚絅文伯。抗章极言其非。斥不用以卒。卒三年而辛巳事作。余少见朴公名农岩书中而心异 …… (第 470H 页)
以时奉行。而请集议诸大夫。有议争止复位者。词臣于告 太庙文。书 王妃事言不择。是皆非臣子之义。卒之论 南九万。 则以为 世子母 中宫。而今不治 中宫之贼臣。乃曰为 世子私亲故也。是非所以待 世子者。且希载虽 世子 (第 470L 页)
枢上疏。谏鞫大提学赵观彬。不报。乙亥 国家既诛致云䥃等。撰书述乱逆源委。命公领其事。公直书 先朝相臣 南九万
纵贼媒祸为乱首。时有沮之者。不能用。识者惜之。儒生姜维上书讨崔锡恒罪。语触讳被鞫。公劄争之。 上怒罢 (第 489H 页)
所以明 君诬。定民心。不可不极本而论之。乃草总论。其略曰。往在 肃庙甲戌。壸位光复。一国均欢。而首相 南九万
乃言。今日臣子既以复位为庆。又以降位为戚。其心与己巳何异。风霜震剥之馀。心术之牿丧如此。时张希载,闵 (第 534H 页)
黯,李义徵等。谋危 圣母之事发皆逮鞫。 九万 以希载为 东宫外亲。谓有深长虑。径请酌处。丙子希载之奴业同。埋凶于希载父坟以诅 东宫。而先盗申汝哲奴 (第 534H 页)
号牌。故遗其侧。将以嫁祸朝绅。寻诇得其实。鞫业同。则 九万 及诸相柳尚运,申翼相等。故缓治。后更鞫而情节毕具。及 圣母升遐。有巫蛊变。而 肃庙亲鞫宫婢。首相崔锡 (第 534H 页)
鼎。 九万 门人也。即劄请勿问。 肃庙不听。而悉行按诛。并罪诸相。盖自 (第 534H 页)
九万 倡为深长虑之说。和附者众。终使逆贼假息。酿成凶变。而彼辈遂与名义背驰。反指讨逆之论为不利 东宫。以浑 …… (第 534H 页)
端生贰心。非人之情。是其积渐所由然者。不可不论破。以晓后人。否则此书为无头之书。恶在其阐义理也。且如 南九万, 柳尚运之纵凶贼乱世道。实为逆变之本。此所谓毫釐之差千里之谬也。何可略也。仍袖进所草总论。 上命承旨读 (第 535H 页)
黯,李义徵等。谋危 圣母之事发皆逮鞫。 九万 以希载为 东宫外亲。谓有深长虑。径请酌处。丙子希载之奴业同。埋凶于希载父坟以诅 东宫。而先盗申汝哲奴 (第 534H 页)
号牌。故遗其侧。将以嫁祸朝绅。寻诇得其实。鞫业同。则 九万 及诸相柳尚运,申翼相等。故缓治。后更鞫而情节毕具。及 圣母升遐。有巫蛊变。而 肃庙亲鞫宫婢。首相崔锡 (第 534H 页)
鼎。 九万 门人也。即劄请勿问。 肃庙不听。而悉行按诛。并罪诸相。盖自 (第 534H 页)
九万 倡为深长虑之说。和附者众。终使逆贼假息。酿成凶变。而彼辈遂与名义背驰。反指讨逆之论为不利 东宫。以浑 …… (第 534H 页)
端生贰心。非人之情。是其积渐所由然者。不可不论破。以晓后人。否则此书为无头之书。恶在其阐义理也。且如 南九万, 柳尚运之纵凶贼乱世道。实为逆变之本。此所谓毫釐之差千里之谬也。何可略也。仍袖进所草总论。 上命承旨读 (第 535H 页)
时半日庭请及肆加诋诬者之罪。且论宋公时烈,金公寿恒之冤。仍请其时搆杀两臣者之罪。其为执义。盛论领议政 南九万
素蓄为国之诚。怪鬼辈必欲击逐。不加之罪。则奸徒无所惩戢。儒臣尹拯恩数虽侈。诚礼未挚。请快示开释之意。 (第 162H 页)
京畿都事。辛酉。拜司宪府持平司谏院正言。壬戌。又入兵曹为正郎。癸亥。除江原都事。旋递为兵曹正郎。药泉 南公九万
为判书。凡曹务一委公。时廪积经奸胥蠹耗。罄如也。公量出入为定制。甫踰年。财用甚裕。南公喜曰。吾其蒙知 (第 248H 页)
至诚。以之民赖以活。至是莱民又连岁阻饥。方便广济。如长城之为。而尤不以封疆域民。旁近民多所沾惠。御史 南公九万
上其事。 上大嘉叹。赐马以宠之。冬。倭人以移馆事有言被夺职。实公所不干也。癸卯。叙拜湾尹不赴。甲辰。 (第 369H 页)
领议政申公神道碑铭(并序)
粤在 肃庙甲戌。 坤殿复位。朝著更化。义当亟讨希载。而时相 南九万 倡议贷其死。曩时之持清论者举靡然和附。申相国文庄公时以正卿。力斥无少顾。而独合于朴玄石世采言议。实与 (第 383H 页)
是焉。当是时彼方拥护山林。而以公之掌岭试也。策问不次超擢。而谓语意有相关者。愈欲甘心焉。先是戊午右尹 南九万
疏言一男子掠奸良女。盖阴指首相许公积孽子坚。而自捕厅治之。滥刑失衷。大臣劄陈刑狱自有有司在。不可属之 (第 50H 页)
(一作槛)。百年无复海浪来。
花落莺啼一亩宫。七分省识药泉翁。少年清议哀萧傅。晚节高谈学绮公。(药泉 南相国九万 也。少时救吴相公始寿之死。晚年保护 东宫。)
隔溪山色似遥山。只在浓岚宿霭间。屋后官园宜晚眺。时从鸭 (第 22H 页)
花落莺啼一亩宫。七分省识药泉翁。少年清议哀萧傅。晚节高谈学绮公。(药泉 南相国九万 也。少时救吴相公始寿之死。晚年保护 东宫。)
隔溪山色似遥山。只在浓岚宿霭间。屋后官园宜晚眺。时从鸭 (第 22H 页)
十八号。 仁祖元年。金长生,张显光擢置讲职。宋时烈,宋浚吉亦被荐庸。 案此时两宋尚幼。
二十七号。 南九万 启曰 宣庙壬申。李浚庆身没已久。而又被清白之选。 案东皋之卒。在于壬申。而以是年被选清白。此云身没已 (第 506H 页)
二十七号。 南九万 启曰 宣庙壬申。李浚庆身没已久。而又被清白之选。 案东皋之卒。在于壬申。而以是年被选清白。此云身没已 (第 506H 页)
英宗十一年。(乙卯)因黄海监司俞拓基状启。 命三四邑先为改量。左议政徐命均曰。海西旱田多。水田少。地是山峡海泽。如安岳等若干邑。有
旧量。其外诸邑。皆无田案。故每年踏验。不过斟酌磨勘。昔年故判书俞集一。以藁索结网。始量三四邑。伊时毁谤甚多。未免中止。而已量之邑。民情至今称便矣。〇臣谨案。藁索结网者。谓先设方围之绳。又于方围之内。设经纬之线。五五开方。或九九开方。如上所论。故愚氓创见。指之曰藁索结网也。创行之时。毁谤甚多。既量之后。民情称便。其为良法美制。于此乎可知矣。
药泉 南相国九万 答崔汝和书云。(崔相国锡鼎。)方田作事之始。浅见已知其必不善成。浅见若幸不中。则于朝家诚幸矣。若不幸 (第 177L 页)
旧量。其外诸邑。皆无田案。故每年踏验。不过斟酌磨勘。昔年故判书俞集一。以藁索结网。始量三四邑。伊时毁谤甚多。未免中止。而已量之邑。民情至今称便矣。〇臣谨案。藁索结网者。谓先设方围之绳。又于方围之内。设经纬之线。五五开方。或九九开方。如上所论。故愚氓创见。指之曰藁索结网也。创行之时。毁谤甚多。既量之后。民情称便。其为良法美制。于此乎可知矣。
药泉 南相国九万 答崔汝和书云。(崔相国锡鼎。)方田作事之始。浅见已知其必不善成。浅见若幸不中。则于朝家诚幸矣。若不幸 (第 177L 页)
数州。官税大缩。差人作拿咆哮。所经如兵火。公数罪杖之。驰启极论。 上教之严。有不敢闻。朝廷为之惴慄。 南公九万
救之。得无事。
许相国积为全罗监司。后宫赵氏家差奴。到营白事。公责以事理不当。却不施。差奴曰。巡使不 (第 355L 页)
许相国积为全罗监司。后宫赵氏家差奴。到营白事。公责以事理不当。却不施。差奴曰。巡使不 (第 355L 页)
韩魏公为益州安抚使。逐贪残不职吏。罢冗役七百六十人。
赵豫知松江府。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
药泉 南相国九万 尝在兵曹。汰吏者近百人。尤庵上疏曰。府史胥徒。实耗国之大蠹。不可不省汰。今兵曹所汰近百。诬谤朋兴。然 (第 373H 页)
赵豫知松江府。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
药泉 南相国九万 尝在兵曹。汰吏者近百人。尤庵上疏曰。府史胥徒。实耗国之大蠹。不可不省汰。今兵曹所汰近百。诬谤朋兴。然 (第 373H 页)
。经营六镇。 穆陵之世。新设茂山。昔也强邻之地。尚或拓之。今也 祖宗之土。无故弃之。此何事也。故相臣 南九万。
力主复郡之议。柳尚运力主蹙国之论。毕竟姑息之计。合于时宜。柳议得行。南议遂格。此志士之深恨也。长津之 (第 560L 页)
。大饥。 教曰。当此大侵。不可督民收税。三南,原襄,黄海,京畿田税。并留于本道。以赈饥民。〇清州牧使 南九万
上疏曰。今之议者。以为欲活目前之死者。则谷物先匮。二三月之间。必无孑遗之民。只可忍视其死。坚守谷物。 (第 584H 页)
大明律曰。凡祖父母父母。故杀子孙。及家长故杀奴婢。图赖人者。杖七十徒一年半。〇若子孙将已死祖父母父母。奴婢雇工人。将家长身尸图赖人者。杖一百徒三年。〇其告官者。随所告轻重。并依诬告平人律论罪。(律例甚烦。今不尽录。当事者。宜考焉。)〇案图赖或称曰(一作白)赖。译之以东语。即云用恶。亦云臆持。其白赖者。东语谓之生臆持。意可通也。东俗尚不知图赖为何事。凡人命之狱。图赖居半。而律文在案。不知此罪即图赖。故凡图赖者。莫之照律。理屈而退。帖然无事。狱讼以繁。莫之有惩。斯亦掌邦宪者。所宜讲也。
诬赖反坐
南相国九万。 论金厚男定罪议云。厚男欲泄愤于崔南山。掘取其弟家病毙之男儿尸。称为己子。而诬以南山之踏杀。送其女儿于 …… (第 13H 页)
张洽通判池州狱。有张德修者。误蹴人以死。狱吏诬以故杀。洽讯而疑
之。请再鞫。守不听。会提点常平袁甫至。时方大旱。祷不应。洽言于甫曰。汉晋以来。滥刑而致旱。伸冤而得雨。载于方册可考也。今天大旱。焉知非由德修事乎。甫为阅疑状于狱。德修遂从徙罪。
嬉戏误杀
国 南九万 人 (第 15L 页)
(南相国九万) 论李斗镇劄曰。斗镇之杀人。本无欲杀之情。不幸坠水。以至于死。则断之以偿命。宁不恻隐。虽然。先王制律。 …… (第 15L 页)
宣祖朝咸镜南道节度使苏潝。以私怒杀北道官奴二人。拿鞫于禁府。既服。议于大臣。照滥刑之律。台谏以为因公事杀其管下军民。则可照以滥刑。今以私怒杀他道之民。当论以杀人。 上收廷议二品以上。皆曰。不可论以杀人。两司复争之屡月。终不允。〇栗谷曰。杀人者死。在法罔赦。瞽瞍杀人。皋陶执之。而帝舜之力。不可沮。则苏潝何人。敢肆意杀人。而得无刑辟乎。若举八议之法。则有司当照以大辟。而或可以特恩
贷死矣。今乃照以滥刑之律。则大紊国法矣。二品以上。无一人正议者。朝廷空虚久矣。安得以正事乎。
缺(使臣滥杀)
缺(肃宗朝。郑济先奉使至关西杀人。 南相国九万 劄曰。臣行自义州至顺安十邑之间。闻郑济先杀人之状。惨酷异常。本道之所以查。朝廷之所已知。今不必更陈。 …… (第 20H 页)
大明律。官吏公使人等。非因公务而威逼平民致死者。杖一百。(讲曰倚恃官府威势。将平民凌逼。以至自尽身死者。)经国大典。官吏滥刑致死者。杖一百。永不叙用。续大典云。虽奉命使臣。以私事杀人者。亦偿命。京外官吏。法外用刑者。虽邂逅致毙。勿为分拣。〇案此诸文。谨详法意。守令因公事杀人则免死。以私事杀人则偿命。今此俞信一。乃以唐突之微事。滥杀他县之儒生。系出私怒。故 圣祖执法而不挠也。(又续大典注云。守令打管下致死者。永不叙用。自有本律。而检尸有妨事体勿论。)
官长滥杀(一作缺)
野史。 南相国九万 劄曰。臣过宣川府。闻前清江万户李景建闻镇下土卒。得银田中。施以周牢之刑。仍使土兵军官押去其家。掘银以 (第 20L 页)
诬赖反坐
南相国九万。 论金厚男定罪议云。厚男欲泄愤于崔南山。掘取其弟家病毙之男儿尸。称为己子。而诬以南山之踏杀。送其女儿于 …… (第 13H 页)
张洽通判池州狱。有张德修者。误蹴人以死。狱吏诬以故杀。洽讯而疑
之。请再鞫。守不听。会提点常平袁甫至。时方大旱。祷不应。洽言于甫曰。汉晋以来。滥刑而致旱。伸冤而得雨。载于方册可考也。今天大旱。焉知非由德修事乎。甫为阅疑状于狱。德修遂从徙罪。
嬉戏误杀
国 南九万 人 (第 15L 页)
(南相国九万) 论李斗镇劄曰。斗镇之杀人。本无欲杀之情。不幸坠水。以至于死。则断之以偿命。宁不恻隐。虽然。先王制律。 …… (第 15L 页)
宣祖朝咸镜南道节度使苏潝。以私怒杀北道官奴二人。拿鞫于禁府。既服。议于大臣。照滥刑之律。台谏以为因公事杀其管下军民。则可照以滥刑。今以私怒杀他道之民。当论以杀人。 上收廷议二品以上。皆曰。不可论以杀人。两司复争之屡月。终不允。〇栗谷曰。杀人者死。在法罔赦。瞽瞍杀人。皋陶执之。而帝舜之力。不可沮。则苏潝何人。敢肆意杀人。而得无刑辟乎。若举八议之法。则有司当照以大辟。而或可以特恩
贷死矣。今乃照以滥刑之律。则大紊国法矣。二品以上。无一人正议者。朝廷空虚久矣。安得以正事乎。
缺(使臣滥杀)
缺(肃宗朝。郑济先奉使至关西杀人。 南相国九万 劄曰。臣行自义州至顺安十邑之间。闻郑济先杀人之状。惨酷异常。本道之所以查。朝廷之所已知。今不必更陈。 …… (第 20H 页)
大明律。官吏公使人等。非因公务而威逼平民致死者。杖一百。(讲曰倚恃官府威势。将平民凌逼。以至自尽身死者。)经国大典。官吏滥刑致死者。杖一百。永不叙用。续大典云。虽奉命使臣。以私事杀人者。亦偿命。京外官吏。法外用刑者。虽邂逅致毙。勿为分拣。〇案此诸文。谨详法意。守令因公事杀人则免死。以私事杀人则偿命。今此俞信一。乃以唐突之微事。滥杀他县之儒生。系出私怒。故 圣祖执法而不挠也。(又续大典注云。守令打管下致死者。永不叙用。自有本律。而检尸有妨事体勿论。)
官长滥杀(一作缺)
野史。 南相国九万 劄曰。臣过宣川府。闻前清江万户李景建闻镇下土卒。得银田中。施以周牢之刑。仍使土兵军官押去其家。掘银以 (第 20L 页)
流径同仁堡之北来合之。其堡城。周一千三百五十一尺。(在甲山北三十六里。)置权管以守之也。咸镜道观察使 南九万
启曰。甲山三水二邑。在于重岭大脊之外。故来往之路。只有咸兴、北青、端川三处。而咸兴之路。距三水郡。九 …… (第 333H 页)
里。)朴铁上曲、(长十里。广五里。)下曲(长七里。有冰厓。)等坪。接罗信水入江之处。
咸镜道观察使 南九万 疏曰。自三水沿鸭江而下七十里。有厚州古地。未知设于何年。废于何年。而其地在江之南。自是吾地。郊野之广 …… (第 335H 页)
五里。)玉洞(长十里。广七里。)等坪。接满浦堡。东北把守之处。
文献备考补曰。 肃宗九年。兵曹判书 南九万。 请于废四郡。设置四镇。议大臣。差出四镇边将。大司谏柳尚运言其不便曰。此地横亘数百里。树木丛杂。道路阻 (第 337L 页)
绝。今若置镇。则当伐木通道开垦田土。新设残镇。既不足以御贼。而反开贼路。且土地辟则貂蔘之利绝矣。其弊必多有犯越之患。而重峰叠嶂。四塞不通。虽欲设烽燧。其路无由。此皆不便之端也。 九万 曰。北路貂蔘。出于三甲。而三甲设邑。已累百年。其利不绝。今虽置四郡。岂至一朝断绝乎。江边往来之路。非 (第 337L 页)
一二。则贼来岂必由四郡乎。树木虽可为防蔽。亦岂如募入人民乎。(亦见国朝宝鉴。)诸臣多以尚运言为
便。领议政金寿恒。请令 九万 议于诸大臣。右议政金锡冑。主尚运议。以为穷僻之地。实难募民。又难接待官员。请先置二佥使。观势加设为可 (第 338H 页)
。左议政闵鼎重。主 九万 议以为不可不仍设四镇。领议政金寿恒及原任金寿兴。从锡冑言。以先设二镇为便。命设茂昌、慈城二镇。寻还罢 (第 338H 页)
里。)朴铁上曲、(长十里。广五里。)下曲(长七里。有冰厓。)等坪。接罗信水入江之处。
咸镜道观察使 南九万 疏曰。自三水沿鸭江而下七十里。有厚州古地。未知设于何年。废于何年。而其地在江之南。自是吾地。郊野之广 …… (第 335H 页)
五里。)玉洞(长十里。广七里。)等坪。接满浦堡。东北把守之处。
文献备考补曰。 肃宗九年。兵曹判书 南九万。 请于废四郡。设置四镇。议大臣。差出四镇边将。大司谏柳尚运言其不便曰。此地横亘数百里。树木丛杂。道路阻 (第 337L 页)
绝。今若置镇。则当伐木通道开垦田土。新设残镇。既不足以御贼。而反开贼路。且土地辟则貂蔘之利绝矣。其弊必多有犯越之患。而重峰叠嶂。四塞不通。虽欲设烽燧。其路无由。此皆不便之端也。 九万 曰。北路貂蔘。出于三甲。而三甲设邑。已累百年。其利不绝。今虽置四郡。岂至一朝断绝乎。江边往来之路。非 (第 337L 页)
一二。则贼来岂必由四郡乎。树木虽可为防蔽。亦岂如募入人民乎。(亦见国朝宝鉴。)诸臣多以尚运言为
便。领议政金寿恒。请令 九万 议于诸大臣。右议政金锡冑。主尚运议。以为穷僻之地。实难募民。又难接待官员。请先置二佥使。观势加设为可 (第 338H 页)
。左议政闵鼎重。主 九万 议以为不可不仍设四镇。领议政金寿恒及原任金寿兴。从锡冑言。以先设二镇为便。命设茂昌、慈城二镇。寻还罢 (第 338H 页)
朴下。或作博河水。出于镜城府之长白山。山势甚峻。盘据数百里。五月。雪始消。七月复有雪。石皆色白。故名圆山之一支。东北行为此山。与顶有池者。异也。〇朴下水。北流合巨门岭之水。至茂山府之西。入于满水。胜览云。虚修罗川。源出长白山。至检天朴加迁。入豆满江。方言水厓石路曰迁。朴加者。朴下也。咸镜道观察使 南九万
启曰。富宁车踰岭以外。会宁、都昆以上。乃是二百馀里之地。宜置一府。而西加先。(句)利施、都昆 …… (第 360L 页)
梁永万洞堡。在茂山东北二十七里。差权管戌(一作戍)之。本在富宁府주-D006五十里。康熙二十三年。移设于此也。〇丰山堡。在梁永东五十五里。(茂山东北八十五里。)置兵马万户以守之。本在于富宁之东北。康熙十三年。移设于利施都昆地。即今堡也。其设堡之时。观察使 南九万 启曰。车踰岭外自茂山。(指废茂山也。)北行一百二十馀里。历政丞破(句)、吾达竹(句)、顿毛老(句)、 …… (第 361H 页)
馀里。总长三十二万六千九百五十八尺。或累石。或削土。或附以木栅。康熙时。(我 肃宗朝。)咸镜道观察使 南九万 启曰。在昔 英陵。(世宗)复开六镇。而其时藩胡之居在江内者。以离土徙居(一作去)为闷。请仍居江内。永 (第 364H 页)
梁永万洞堡。在茂山东北二十七里。差权管戌(一作戍)之。本在富宁府주-D006五十里。康熙二十三年。移设于此也。〇丰山堡。在梁永东五十五里。(茂山东北八十五里。)置兵马万户以守之。本在于富宁之东北。康熙十三年。移设于利施都昆地。即今堡也。其设堡之时。观察使 南九万 启曰。车踰岭外自茂山。(指废茂山也。)北行一百二十馀里。历政丞破(句)、吾达竹(句)、顿毛老(句)、 …… (第 361H 页)
馀里。总长三十二万六千九百五十八尺。或累石。或削土。或附以木栅。康熙时。(我 肃宗朝。)咸镜道观察使 南九万 启曰。在昔 英陵。(世宗)复开六镇。而其时藩胡之居在江内者。以离土徙居(一作去)为闷。请仍居江内。永 (第 364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