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春秋類
樂類
書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政書類
別史類
雜史類
目錄類
傳記類
職官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雜家類
儒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經集部類
洞真部
  淳化阁帖非精于鉴赏者莫能辨其真伪非博于讨
论者不可得其源流尝记祖石刻之说今复究研大
略于稽古之书质正是否于好事之人用赘于此云
宋太宗留意翰墨淳化中出御府所藏命侍书 王著
临拓以枣木镂刻釐为一十卷于每卷末篆题云淳 …… (第 4a 页)
  观书似相家观人得其心而后形色气骨可得而知也
古人大妙处不在结构形体在未有形体之先其见
于书者托也若求于方直横斜点注折旋尽合于古
者此正法之迹尔安知其所以法哉淳化中诏以秘
阁所藏书入石又以翰林待诏 王著
摹字求其书法
之外各有异处殆不可得至于行笔利钝结字疏密 (第 31b 页)
存者百一古迹散落帝甚悯焉淳化中诏翰林侍书 王著
以所购书繇三代至唐釐为十卷摹刻秘阁题
曰上石其实木也既成赐宗室大臣每人一本自此
遇大臣进二府辄墨本赐 (第 2b 页)
  尝考辍耕录载大梁刘衍卿所见淳化祖石帖每卷
有题识种种今帖中无之然帖上洗去之痕甚多岂
别一本耶即此本耶至云淳化四年六月廿二日赐
毕士安按文简以四年五月出知外州何至六月复
有钦赐之事此则不可解者也原装用山和尚锦今
帖仍是山和尚锦盖锦中五色银锭纹名山和尚也
所谓祖石帖者帖几经翻刻而以原帖为祖石非别
有一帖在淳化之前而祖之也陆友仁以李后主升

元帖为法帖之祖马传庆陈简斋等各袭其说至董
玄宰又以为澄清堂帖是祖帖皆误也宋太宗当平
定之后出内府之藏令 王著
摹勒石上以传后世岂
有反祖本亡国之帖而赐臣下乎

  余既得文简赐本而缺首卷以为大美忌完理固如
是正 …… (第 3b 页)
 宋本淳化阁帖

  乙酉贾人持阁帖第十卷来看上有水晶宫道人印
是赵文敏家物文敏跋云淳化中诏翰林侍书 王著
以所购书繇三代至唐釐为十卷摹刻秘阁题曰上
石其实木也既成赐宗室大臣人一本自此遇大臣
进二府辄墨本赐焉 (第 18b 页)
  金华宋景濂智永真草千文跋尾云梁武帝欲学书
命殷铁石于二王帖中选取千文复召周兴嗣次韵
一夕而成须发为白此事最无可疑 王著
于淳化中
摹勒诸帖上石见帖中所书海咸河淡等字又谓为
章草之宗遂误指为汉章帝所作者固不足责后村
刘克庄 (第 5b 页)
物之显晦固当有时淳化阁帖宋太宗命侍书 王著

榻以枣木镂刻至仁宗又诏僧希白刻石于秘阁前有
目录卷后无篆题世传以为二王府帖者非也又有高
宗绍兴中 (第 24b 页)
其雅博乎曰淳化间太宗出内藏古迹命 王著
临榻工
用精嘉大观绛潭犹有似人之喜戏鱼黔江鼎澧无虑
数十有无不足计也汪季路之辨审矣曰荣咨道二十
万购 (第 27a 页)
  卢知猷    于僧翰(钱忠懿王俶附) 钱惟治


  钱 昱    李 煜     王 著(李居简尹熙古

  仲翼)
      郭忠恕    句中正

  李建中(唐异附)  释梦英(颢彬梦正宛基附)宋 绶(子敏求附 (第 22b 页)
  于僧翰    钱惟治    钱侍郎


  皇朝钱忠懿王 李煜      王侍御著

  郭忠恕    句直馆中正  释梦英

  范文正公(欧阳永叔附)王翰林洙   周子发

  邵餗 (第 20b 页)
  鲜于奉常公尝见叶秋台书反覆谛视至欲下拜
昔管仲变井田而成内政孔明变内政而成八陈李卫
公变八陈而成六花君谟变右军平原而成忠惠此子
臧所谓太上达节者也


   王著
阁帖误人千载世俗莫觉争相宝尚不几享敝帚
以千金哉自米一鉴而伪分黄再鉴而真出于是博古
家始知不诬古矣此 (第 21b 页)
  太宗以字书讹舛欲删定召著入授卫尉寺丞史馆
祇应详定急就章遂为侍书(孙逢吉职官分记)

  太宗购古今书使 王著
辨精觕定为法帖十卷(东观馀论)

  葛湍

  葛湍江东人为侍书善篆(书史会要)

  吕文仲充翰 (第 21b 页)
林侍读寓直御书院与侍书 王著
更宿 …… (第 21b 页)
  王著临兰亭叙乐毅论补永禅师周散骑千字皆妙
绝同时极善用笔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
碌则书不病韵自胜李西台林和靖矣盖美而病韵
王著
劲而病韵者周越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 (第 33b 页)
淑诣便殿
读古碑一篇又令文仲读文选赐鞍勒翌日又召文仲
读江海赋赐钱三十万充翰林侍读寓直御书院与侍
王著
更宿又书学葛湍亦直禁中太宗每暇日或多
召从容问文仲以书史著以笔法湍以字学再为侍读
一日召于崇政殿读上 (第 40a 页)

尝见朕书否湍曰臣僚非诏赐无由得观上喜于轴中
出御草书二纸曰一以赐汝一以赐铉(太宗实录) 兴国中 王著
习羲献草隶擢为侍书 赵壹曰草书之兴其于 …… (第 11b 页)
 起居舍人宋惟干献御草书急就章赋太宗命以一

轴赐之

淳化秘阁御书 十二部御书

淳化元年七月内降御草书诗十首故实二纸又出御
制四十一卷藏于秘阁 太宗尝书于龙凤花笺上及
纨扇上以赐王公近臣尝出飞白书四字占四幅广袤
数尺先以一幅赐宰臣吕端俄而枢密赵镕相继进帝
曰昔闻刘洎登床信有之矣上笔法英异学无不成亲

制真定王(赵普)碑并御八分书篆额多士称为三绝题相
国寺及上清宫额笔力精密晓书法者皆歆服有赵州
隆平簿 王著(唐相方庆之后)
善行草书兴国七年六月甲戌以
为翰林侍书 始置御书院(尝遣中使王仁睿持御札示著曰未尽善也上临学益勤又示 …… (第 14a 页)
表称贺(范杲献玉堂记)辛卯易简于本院会学士韩丕毕士
安李至杨徽之梁周翰柴成务吕佐之钱若水王旦潘
慎修 王著
吕文仲等观御飞白玉堂之署四字并三体
书诗石上闻之赐上尊酒大官设盛馔至等各赋诗以
纪其事宰臣李昉等亦有 …… (第 17a 页)
如侍书 王著
有名于时然望先帝甚远上曰著于侍书
待诏中善规益亦无其比朕顷在东宫侍先帝尝见学
钟繇书或至夜分或自夙兴 (第 26a 页)
开宝后命中书枢密书时政记淳化中置起居
院 兴国三年二月以新修三馆为崇文院西庑为史
馆书库三年十二月以 王著
为史馆祗候俾刋正切韵 (第 33a 页)
舍人李昉知制 
 诰卢多逊分直翰林院(兴国元年十一月乙亥以汤悦徐铉直学士院张洎直舍人院七年六月甲戌以 王)
(著
为翰林侍书隶御书院唐有侍书学士)侍读侍讲春秋二时开延义迩英
阁则执经史常日侍奉备顾问 晋天福五年九月 …… (第 30b 页)
遗事三卷序建隆庚申洎天圣丙寅四十七人
合唐五代三百一十五人 建隆元年承旨一人
(陶榖)学士三人(窦俨 王著
李昉) 天子之书其别
有四曰册制诏敕起草进画职在内史密命中出
起唐北门

宋朝宣徽院 (第 32b 页)
太平兴国御书院

唐有集贤殿御书院皇朝太宗留意笔札即位之后募
求善书许自言于公车置御书院以 王著
为祗侯迁翰
林侍书太平兴国中选善书者七人为御书院祗侯自
是书诏笔体一变人用传宝远追唐室矣 院在
崇政 (第 7a 页)
读书鉴废兴

宋太祖谓宋琪曰朕性喜读书开卷有益每见前代废
兴以为鉴戒每暇日则问侍读吕文仲以经义侍书
以笔法葛湍以字学

惟好尧舜周孔之道 (第 32b 页)
    裴休    唐玄度
 卢知猷   于僧翰(钱忠懿/王俶附)钱惟治
 钱昱    李煜     王著(李居简尹熙/古仲翼附)
 郭忠恕   句中正   李建中(唐异/附)
 释梦英(颢彬梦正/宛基附)宋绶(子敏/求附) 杜衍 (第 29b 页)
   宋周越帖

王著临兰亭叙乐毅论补永禅师周散骑千字皆妙绝
同时极善用笔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
书不病韵自胜李西台林和靖矣盖美而病韵者 王著
劲而病韵者周越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尽功也
颜太师称张长史虽姿性颠佚而书法极入规矩也故
能以此终其身 (第 23b 页)
    淳化祖石刻
太宗皇帝时常遣使购募前贤真迹杂为法帖十卷镂
板而藏之每有大臣进登二府者则赐以一本其后不
赐或传板本在御府院往时禁中火灾板焚遂不复赐

或云板今在但不赐耳故人问尤以官法帖为难得(集/)
(古录/)
太宗皇帝留意翰墨尝借王氏所收书以集阁帖十卷
(宝晋光英集/)
熙陵出御府所藏历代真迹命侍书 王著
模刻禁中釐
为十卷(格古要论云用枣木板刻置秘阁/谱系图云是为历代法帖之祖)各于卷尾篆
书题云淳化三年 (第 47a 页)
谢罪遂作队莫知其数出城
门去自后城内更绝鼠后南游越州经洞岩禅院僧三
百方斋而湘与婺州永康县牧马岩道士 王知微
及弟 …… (第 5b 页)
子王延叟同行僧见湘单侨箕踞而食略无揖者但资
以饭湘不食促 知微
延叟急食而去僧斋未毕及出门
又促速行到诸暨县南店中约去禅院七十馀里深夜
闻寻道士声主人遽应此有三人外 …… (第 6a 页)
拜哀鸣云禅僧不识道者
昨失迎奉致贻谴责三百僧到今下床不得某二僧主
事不坐所以得来固乞舍之湘唯睡而不对 知微
延叟
但笑之僧愈哀乞湘乃曰此后无以轻慢为意回去入 …… (第 6a 页)
门坐僧当能下床僧回果如其言湘翌日又南行时方
春见一家好菘菜求之不能得仍闻恶言命延叟取纸
知微
遂言求菜见阻诚无讼理况在道门讵宜施之
湘笑曰我非讼者也作小戏耳于是延叟授纸笔湘画
一白鹭以水噀之飞入 …… (第 6b 页)
故悉无所损又南游霍桐山入长溪
县界夜投旅舍宿舍少而行旅已多主人戏言无宿处
道士能壁上睡即相容已逼日暮 知微
延叟切于止宿
湘曰尔但于俗旅中睡而湘跃身梁上以一脚挂梁倒
睡适主人夜起烛火照见大惊异湘曰梁上犹能壁上 (第 7a 页)
何难俄而入壁久之不出主人拜谢移 知微
延叟入家
内净处安宿及旦主人留连忽失所 (第 7a 页)
知微
延叟前行
数里寻求已在路傍自霍桐回永康县东天宝观驻泊 (第 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