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政書類
地理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類書類
儒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南路贼郑贺(绰号红面猴)住凤山中州,与陈光爱馀党许强善.郑贺闻提镇赴彰化剿贼,意郡城兵单,谋作乱;陈喜、黄皮、李和尚、邹茂、郭旭等附之,约分招贼党.贺夜往邀许强,强先见台湾道示谕各贼投诚或能擒贼自效皆免罪,乃阳许之.饮以酒,乘醉擒贺以献. 陈善
等至大目降,亦为线民郭猴助义民首方耀汉等所获解郡,又擒献贼目李计、赵好、沈辉、陈韭、许强;贡生李登元 (第 148 页)
  初,公年近弱冠时,阳湖恽君子居宰富阳,甚器公;导之执经武进张君文之门.二君皆以文章名世者;公承其指授,已有端绪.后在词馆,与房师三韩佟公镜堂及同志数辈讲程、朱之学,于文未究其业;及守襄阳,始以治事之暇,兼治文.至为监司闽中,值武进刘君五山、仁和 陈君扶雅
并在闽,并喜为文,公时以文商榷.而光泽高君雨农方以其乡先辈梅朱氏之学倡导后进,公延至厦门书院,与郡 (第 687 页)
   福建通志道光九年重纂职名

总裁:闽浙总督孙尔准、福建巡抚韩克均、福建巡抚魏元烺、提督福建学政陈用光.
监修:福建布政使程含章、福建按察使岳良、福建粮驿道强逢泰、福建盐法道王耀辰.
提调:福建盐法道胡祖福.
总篡:翰林院编修陈寿祺.
分纂:候补内阁中书高澍然、江苏举人沈学渊、浙江嘉善县教谕 陈善
、浙江绍兴府教授前翰林院庶吉士冯登府、浙江贡生汪晨、福建举人王捷南、进士陈池养、举人林丞英、举人翁吉 (第 13 页)
  凯自知为古文,即求知天下之能为古文者。比入闽,知光泽高雨农、建宁张怡亭二君,传朱梅崖先生之学,求其文未得见也。明年,仁和 陈扶雅
来闽脩通志,与高君雨农共事甚相得,屡述君之文行、学问,并寄君之近作以相示。于是,始见君文。叹曰:此 (第 18 页)
古文正宗也。会明年,武进刘五山来厦门,好君文,兼不鄙凯文,为选削文数十首,因 扶雅
就质焉。君评而归之。适凯调任海外,五山录其副以寄,得之喜甚。冬,受事大府,见君于省邸,遂定交。是年 (第 19 页)
,五山去;明年, 扶雅
去;而怡亭已前卒矣。但得其遗文读之,念可与论文者,惟君。而君邮其文百首以问。凯意若有同焉者。
  今 (第 19 页)
年春,通志事毕,千里访凯于厦门,尽携其所著,曰「抑快轩文集」若干卷,命论次之,属为序;而序郑之诗古文集及二岛志。居二十日而别。计二十日中,相叙之欢,与别后之思,有不可以言喻者。凯托之诗,君寄之赋。又恨不得与 扶雅
、五山、怡亭共之也。凯方有公事,留文卒读逾时。君书来促,曰:某数十年甘苦不能语人者,惟执事知之,能言 …… (第 19 页)
淹博、饰词华为脩洁、矜驰骋为才辩者,视之蔑如矣。故曰:君之文古,文正宗也。然此岂凯一人之私言也哉?集 扶雅
、五山相与共论,并起怡亭而问之,有不以凯为知 …… (第 19 页)
言耶?怡亭不可得而问矣, 扶雅
、五山又远在数千里外,谨书之为序,而还以质之君。
    (真气弥满,清气冲夷,如水银泻地,流注无方 …… (第 20 页)
意不欲卷帙之多也。故小注详于正文。至人物列传,但总注所采于篇末。新采者则注曰:「某人采」。既具稿,乞 扶雅
削之。 (第 29 页)
扶雅
亦有所采补焉。
  初,番市与物货,分为二志。厦门,通番地也,则又详通市之国,关税出焉。又详 (第 29 页)
  富阳周芸皋先生,道光十年观察吾闽、备兵泉州之厦门。十三年冬,受事大府,辱访澍然于邸,论文,遂定交。澍然每读先生文,未尝不首肯,而适独坐也。盖今作者推

武进张皋文先生。其文体骨昌黎,神明庐陵,养气之善者也。其门人传其业者二人。一仁和 陈君扶雅,
一先生也。二人者,澍然幸皆得而友之。而 (第 4 页)
扶雅
之博厚,先生之清明,皆所服膺,愧未能及焉。其积之既厚,光晔溢于外,变化行于中,则二人所同。所谓舍四者 …… (第 4 页)
  十三年,戊辰。年三十,六月患痢,濒死。卿试中四十三名,座师为周莲塘夫子兆、李竹醉夫子振翥、房师易浯冈夫子凤庭。十二月,偕 陈扶雅
计偕北上。
  十四年,己巳。年三十一,寓董相国师第。会试落第。五月,与 (第 7 页)
扶雅
出都。月曷月葬祖姑梁氏七棺于三台山之麓。正月二十八日,季女生。
  十五年,庚午。年三十二。十月, …… (第 7 页)
小云壬林、赵雩门钺、倪又锄同书偕行,十月抵里。
  十七年,壬申。年三十四。谒易浯冈师于德清县署,与 扶雅
谒文远皋师于江阴学署,复游乍浦,遇廖邵庵云锦而归,娶侧室闫氏。
  十八年,癸酉。年三十五。主剡山讲 …… (第 8 页)
  初,公年近弱冠时,阳湖恽君子居宰富阳,甚器公,导之执经武进张君皋文之门。二公皆以文章名世者。公承其指授,已有端绪,后在词馆,与房师三韩佟公镜堂及同志数辈,讲程朱之学,于文未究其业。及守襄阳,始以治事之暇,兼治文。至为监司闽中,值武进刘君五山、仁和 陈君扶雅
并在闽,且喜为文。公时以文商榷。而光泽高君雨农,方以其乡先辈梅朱氏之学,倡导后进。公延至厦门书院, (第 19 页)
  再覆高雨农书

  答刘五山大令书
  与庄诚甫书
  致高雨农
  答 陈扶雅
  慰朱彦甫
  诫七女书
  与吴仲伦先生书
  答薛生梅脩书
 卷九
  封禁山考
  记台湾张 (第 66 页)
  一、道光四、五年间,自辑有「沧洲汇草」二十卷.及观察周芸皋师为金、厦二岛合志,始索旧稿,并示以义例;反覆商榷,令加删补,顿改旧观.嗣又属余同淩子文孝

廉、王香雪副车、孙仪国都尉同撰「鹭门志」,业已脱稿刊行(豪按:「厦门志」付梓系鹭岛某孝廉总校,时周公已卒于台湾,先君子亦返里门,不预其事.间尚有遗舛处,谨承先人绪论,容作刊误补遗以订正之).而此书复经江、浙名手刘五山、 陈扶雅
及光泽高雨农诸公互勘;诸公,皆应孙平叔制府聘修「通志」者.匡我不逮,获益良多.
  一、一人见闻有限 (第 15 页)
  福建通志,自雍正九年、乾隆三十三年两次修纂以来百十年,文献将散失,旧志又多舛误;寿祺以为亟宜纂勒.修贡院有馀款可以移用,乃言于两府.会同里陈尚书若霖亦移书言之,遂开局.寿祺为创立义例并采访事宜,荐武进李兆洛为总纂.李君不至

,两府坚请寿祺兼其任,不告以名入奏;不得已受聘,举才者分任之而总其成.论者谓职官表综核可参六典,经籍志派别可寻家法,方言考通转可悟小学;他如王捷南地理沿革考之翔实,冯登府金石志之补前此所未有, 陈善
、高澍然列传之雅驯,尤卓卓可传.寿祺复自纂形势、山川二门;逾三年,病甚,犹力疾订改山川稿本不辍.书垂 …… (第 349 页)
  雅慕武夷山水,梦想五曲之大小隐屏、紫阳精舍在焉;晚年遂自号为隐屏山人.寝疾时,不谷食者一月;屏医药,惟日啜武夷岩茗、啖柑柚少许.自作隐屏山人传.处分后事,神识不乱.卒前数夕,枕上口占绝句云:『梦想仙峦二隐屏,问天应著少微星.人间无此溪山好,便欲乘云上幔亭』.词意惝恍,若所有会.生平不饮、不奕,樗蒲不入座;惟手不释卷,所聚有八万卷.教子谆谆以慎取舍、依忠厚为本.道光十有四年二月二十日疾终,生于乾隆三十有六年二月十七日,年六十有四.娶郑氏,无出.子三;乔枞,妾梁氏出(研经堂二集、鉴止水斋集、阮元撰传、 陈善
撰传、周凯撰家传、衎石斋记事续稿、养吉斋丛录、礼堂遗集、抑快轩文集、乾嘉全闽诗传、赌棋山庄集) (第 350 页)
日,贼穴城,城陷。总兵贾雅达、刘魁、何承德、游击陈先凤等,并为贼困;之鼎解印付家人 陈善
曰:『吾义与此城存亡,尔可间道走成都,归印朝廷』。分遣毕,遂大呼,率官兵巷战,手刃数贼;群贼蜂至,左 (第 339 页)
为公业』等情,并粘契白前来。除批据禀猫求港塭地既系尔等保内公置陈德物业,原备保内公用经费,有契可凭, 陈善
记、陈发何得混控缠讼,殊属不成事体!准如所请,拨归振文社充为公业,以杜争端外,合行勒石示谕。为此,示 (第 517 页)
  窃臣于和战大局,言之再三。明知天听不回而不惮冒渎者,诚以服膺经训、荷戴殊

恩, 陈善
责难是其职事,不敢有所隐以负神明也。
  今日台湾之事,尤为存亡所关。李鸿章之行也,其秘计在割台湾, (第 164 页)
。未几而公殁。午桥遥致文侑之。有曰 贤王幼冲。端贤辅导。方赖老成。引之当道。远索讲义。冀进规箴。责难 陈善。
款款忠慨。公之一段衷诚。为中州士友所孚感。而见重有如是矣。今其讲义尚在公家。余亦曾一寓目。怆念公求此 (第 374L 页)
华亭。引进善类。共奖王室。如司马涑水。志在君民。责难 陈善。
如陆敬舆。谢世长往。没身嵁岩。如范景仁。文章在先生为糟粕。而亦原本经术。非务采色夸声音者比也。寂寥篇 (第 73H 页)
之礼。既见孝慕之克伸。 圣朝阐旌美之休。将睹幽光之浚发。舆情允协于仰斗。缛仪无愆于奉圭。玆举脩梁。恭 陈善
颂。儿郎伟抛梁东。临河桃雨杏村红。川翁哑老留芳古。忠义家传一气通。抛梁西。天作双龟隔一溪。柏老名亭遗 (第 658L 页)
峙麓。拊翼而若需世。邑后之飞凤山光。地僻百年。何幸昔晦而今显。功讫众匠。皆自勤役而忘劳。将举脩梁。俱 陈善
颂。
儿郎伟抛梁东。晓日苍凉在眼中。太白山光青只么。扶桑擎出瑞云红。
儿郎伟抛梁西。碧滩流水复何迷。 (第 52L 页)
族而歌哭。致爱之益虔其诚。齐明以承迄于今。庶无罪悔。勤谨以守式至后。勿替贻谟。谷朝既涓。修梁乃举。敢 陈善
颂。用代杵呼。抛梁东。纸窗朝日皦如衷。著存爱悫无他术。子子孙孙勉敕躬。抛梁南。鹤山磅礴势天参。原头片 (第 682H 页)
  [初六日]
初六日(辅德洪羲俊,司书李趾秀,侍直洪履燮。○宾客实故未参。依例开讲 禀行。)昼讲。自故曰为高必因邱陵。止吾君不能谓之贼。趾秀曰。小臣昨以菊制对读官进去。未参夕召对。而窃因上番桂坊之言。伏闻讲读尽善云。其为喜幸。不可胜言。今方登筵。窃祝更笃 睿志。缉熙光明。使臣亦得以仰睹盛事焉。讲毕陈文义。趾秀曰。此章凡有三节。自初章至可谓智乎。统言不行先王之道也。自是以惟仁者。至贼民兴丧无日矣。君上之责也。自诗曰天之方蹶至终篇。则臣下之职也。夫行仁政而兴礼学。是邸下之事也。责难 陈善。
臣等之事也。孟子尝曰。非尧舜之道。不敢陈于王前。齐人莫如我敬王。夫谓其君不能为尧舜。而不思责难之义者 (第 303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