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学礼” 相关资源
禮類
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樂類
詩類
孝經類
紀事本末類
目錄類
政書類
職官類
時令類
地理類
類書類
別集類
彼,而习此恐亦互言耳。非春秋不可教诗书,冬夏不可教礼乐也。
《文王世子》
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 秋学礼, 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
〈陈注〉瞽宗殷学名上庠,虞学名周有,天下兼立虞
《文王世子》
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 秋学礼, 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
〈陈注〉瞽宗殷学名上庠,虞学名周有,天下兼立虞
幼,朋友,宾客。
〈陈注〉七教司徒所掌教,兴民德明则不渝。
《文王世子》
春诵,夏弦,太师诏之,瞽宗 秋学礼, 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
〈大全〉长乐陈氏曰:言书礼则知,诵之为诗,弦之 ……。盖春秋阴阳之中而礼乐皆欲其中,故以二中之时,教之。凡以合而教之也。分而教之,则诵诗以春,弦乐以夏, 学礼 以秋,读书以冬。
又
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
〈陈注〉七教司徒所掌教,兴民德明则不渝。
《文王世子》
春诵,夏弦,太师诏之,瞽宗 秋学礼, 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
〈大全〉长乐陈氏曰:言书礼则知,诵之为诗,弦之 ……。盖春秋阴阳之中而礼乐皆欲其中,故以二中之时,教之。凡以合而教之也。分而教之,则诵诗以春,弦乐以夏, 学礼 以秋,读书以冬。
又
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
乐,四教春夏秋冬,春夏阳也。诗乐者声声亦阳也,秋冬阴也,书礼者声声亦阴也。 《文王世子》春诵、夏弦、 秋学礼
、冬读书。
四经:《邵子皇极经世》:《易》,《书》,《诗》,《春秋》。
四象:太阳一〈九〉,少阴二
四经:《邵子皇极经世》:《易》,《书》,《诗》,《春秋》。
四象:太阳一〈九〉,少阴二
气发动之时,教之,示有事也。羽籥为文舞,故于阴气凝寂之时,教之,示安静也。
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 秋学礼, 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
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
《列子
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 秋学礼, 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
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
《列子
无,外异类之咸宾奏之。宗庙之中侈其盛也。独举南乐则馀三方,皆教习可知。
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 秋学礼, 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
〈注〉周立三代之学。学书于有虞氏之学,典谟之教所兴也。学舞于夏后氏之学,文武中也。 学礼 乐于殷之学,功成治定与己同也。〈疏〉周立三代之学,谓虞夏殷也。其虞之学制在国兼在西郊。郊则周之小学也 ……。执礼者,诏礼典书者,诏书亦各以其类也,于礼言学于书言读者,皆学而读之。 长乐陈氏曰:此言春诵夏弦, 秋学礼 冬读书。王制言: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者。言书礼则知诵之为诗,弦之为乐。言弦诵则知礼之为行,书之 ……也。盖春秋阴阳之中,而礼乐皆欲其中。故以二中之时,教之凡此合而教之也。分而教之则诵诗以春,弦乐以夏, 学礼 以秋,读书以冬。 清江刘氏曰:周人立四代之学者。此直谓一处,并建四学耳。周人辟廱则辟廱最居中。其北为有虞氏之学,其东为夏后氏之学,其西为殷人之学。当学羽籥干戈者,就东序 学礼 者,就瞽宗学书者。就虞上庠辟廱,惟天子养老及出师成谋与受俘大射等就焉。当天子至于辟廱,则三学之人环水 ……升至学亦与学记所载不符并存备考〉庐陵胡氏曰:学书于虞庠,则周之小学也。学舞于夏之东序,则周之大学也。 学礼 乐于殷之瞽宗,则弦诵也。先儒云三代,皆立大学、小学,则周别有大学、小学矣。当考〈陈注〉诵口诵歌乐之篇 ……,秋冬亦如之。
〈陈注〉官掌,教诗书礼乐之官也。若春诵夏弦,则大师释奠教干戈,则小乐正及乐师释奠也。 秋学礼, 冬读书,则其官亦如之释奠者。但奠置所祭之物,而已无尸,无食。饮酬酢等事所以若此者,以其主于行礼,非报 ……弟焉。
〈订义〉郑锷曰:周人立五学。中曰:辟廱环之以水,水南为成均,水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 学礼 者就瞽宗,学书者就上庠,学舞干戈羽籥者就东序,学乐德、乐语、乐舞者就成均。惟天子承师问道及养老更之类乃就辟廱。故大戴礼有帝入东学,南学、西学、北学。太学之文,盖周人立四代之 学礼 记云于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又云瞽宗、商学也;然上庠、下庠虞也,东序西序夏也,左学右学商也,东胶虞庠周
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 秋学礼, 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
〈注〉周立三代之学。学书于有虞氏之学,典谟之教所兴也。学舞于夏后氏之学,文武中也。 学礼 乐于殷之学,功成治定与己同也。〈疏〉周立三代之学,谓虞夏殷也。其虞之学制在国兼在西郊。郊则周之小学也 ……。执礼者,诏礼典书者,诏书亦各以其类也,于礼言学于书言读者,皆学而读之。 长乐陈氏曰:此言春诵夏弦, 秋学礼 冬读书。王制言: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者。言书礼则知诵之为诗,弦之为乐。言弦诵则知礼之为行,书之 ……也。盖春秋阴阳之中,而礼乐皆欲其中。故以二中之时,教之凡此合而教之也。分而教之则诵诗以春,弦乐以夏, 学礼 以秋,读书以冬。 清江刘氏曰:周人立四代之学者。此直谓一处,并建四学耳。周人辟廱则辟廱最居中。其北为有虞氏之学,其东为夏后氏之学,其西为殷人之学。当学羽籥干戈者,就东序 学礼 者,就瞽宗学书者。就虞上庠辟廱,惟天子养老及出师成谋与受俘大射等就焉。当天子至于辟廱,则三学之人环水 ……升至学亦与学记所载不符并存备考〉庐陵胡氏曰:学书于虞庠,则周之小学也。学舞于夏之东序,则周之大学也。 学礼 乐于殷之瞽宗,则弦诵也。先儒云三代,皆立大学、小学,则周别有大学、小学矣。当考〈陈注〉诵口诵歌乐之篇 ……,秋冬亦如之。
〈陈注〉官掌,教诗书礼乐之官也。若春诵夏弦,则大师释奠教干戈,则小乐正及乐师释奠也。 秋学礼, 冬读书,则其官亦如之释奠者。但奠置所祭之物,而已无尸,无食。饮酬酢等事所以若此者,以其主于行礼,非报 ……弟焉。
〈订义〉郑锷曰:周人立五学。中曰:辟廱环之以水,水南为成均,水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 学礼 者就瞽宗,学书者就上庠,学舞干戈羽籥者就东序,学乐德、乐语、乐舞者就成均。惟天子承师问道及养老更之类乃就辟廱。故大戴礼有帝入东学,南学、西学、北学。太学之文,盖周人立四代之 学礼 记云于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又云瞽宗、商学也;然上庠、下庠虞也,东序西序夏也,左学右学商也,东胶虞庠周
秋冬学羽籥,皆于东序,小乐正学干,大胥赞之,籥师学戈,籥师丞赞之,胥鼓南,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 秋学礼,
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
陈浩曰:干戈为武,舞羽籥为文舞,小乐正大胥籥师
陈浩曰:干戈为武,舞羽籥为文舞,小乐正大胥籥师
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小乐学干大胥赞之,籥师学戈籥师丞赞之胥,鼓南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 秋学礼
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其为教也。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
者属阴。故文王世子云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是也。书者言事之经礼者行事之法事为安静。故云阴文。王世子云 秋学礼,
冬读书与此同也。郑注互言之者谓不互言当云春夏教乐诗,秋冬教礼书,则是春夏但教乐诗不教礼书,秋冬但教礼 ……,其大子与俊选者同则道德所一也。庐陵胡氏曰:郑盖以文王世子云春诵夏弦,故必谓诗乐属阳,又以文王世子云 秋学礼
冬读书,故必谓书礼属阴。此说近凿夫四教不可一日而阙。却縠说礼乐而敦诗书岂分四时。《孔子》言:学诗 学礼,
何必夏教诗秋教礼。《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何必诗于夏书于冬哉。若云秋必礼,春必乐,则大胥云秋颁乐
,秋冬亦如之。
〈陈注〉官掌教诗书礼乐之官也。若春诵夏弦,则太师释奠。教干戈,则小乐正及乐师释奠也。 秋学礼, 冬读书,则其官亦如之释奠者,但奠置所祭之物而已。无尸,无食饮酬酢等事。所以若此者,以其主于行礼,非报
〈陈注〉官掌教诗书礼乐之官也。若春诵夏弦,则太师释奠。教干戈,则小乐正及乐师释奠也。 秋学礼, 冬读书,则其官亦如之释奠者,但奠置所祭之物而已。无尸,无食饮酬酢等事。所以若此者,以其主于行礼,非报
一冬九十日,当在学之人数甚多,非一学所容,须分在诸处。若四时在学者,惟国子与国之俊造,其春诵,夏弦, 秋学礼,
冬读书,皆有常处,礼乐皆在瞽宗,书在上庠,不应至秋时方始分。 郑康成曰:合声亦等其曲折,使应节奏。
四畋之目。见尔雅。(释天文。左传隐五年亦云。)
四见
四见者。朝会之礼也。(诸侯朝于王。)春见曰朝。(其来早。)夏见曰宗。(宗尊也。)秋见曰觐。(觐勤也。)冬见曰遇。(不为期。)此之谓四见也。
四见之目。见周礼。
四术
四术者。乐正之教法也。春学乐。 秋学礼。(顺天气。) 冬读书。夏读诗。此之谓四术也。
四术之名。出王制。
四隅
四隅者。室中之廉角也。西南曰奥。(深隐处 (第 546L 页)
四见
四见者。朝会之礼也。(诸侯朝于王。)春见曰朝。(其来早。)夏见曰宗。(宗尊也。)秋见曰觐。(觐勤也。)冬见曰遇。(不为期。)此之谓四见也。
四见之目。见周礼。
四术
四术者。乐正之教法也。春学乐。 秋学礼。(顺天气。) 冬读书。夏读诗。此之谓四术也。
四术之名。出王制。
四隅
四隅者。室中之廉角也。西南曰奥。(深隐处 (第 546L 页)
郑曰礼不诵故言执。〇邢曰礼不背文诵。但记其揖让周旋。执而行之。故言执也。〇应麟曰石林解执礼云犹执射执御之执。记曰 秋学礼。
执礼者诏之。(文王世子文)盖古者谓礼书以治人者。皆曰执。周官太史大祭礼。宿之日。读礼书。祭之曰执书。 (第 221L 页)
古者之教。闾有塾。党有庠。术有序。乡有校。今皆废矣。惟乡校堇存耳。古人之于学校也。春诵夏弦。 秋学礼。
冬读书。有干戚羽籥之肄。有兴器用币之具。有养老以教其孝悌。有合语以简其贤能。有饮射酺禜读法之礼。以习 (第 395L 页)
不但中国戎夷五方之民也。虽一都一邑之民亦然。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习相远之致也。
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长乐陈氏祥道曰。春教以乐。秋教以礼。则文王世子。春诵 秋学礼 也。夏教以诗。冬教以书。则文王世子。冬弦夏读书也。阳动而主声。阴静而主事。春夏阳也。诗乐则声也。秋冬 (第 659L 页)
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长乐陈氏祥道曰。春教以乐。秋教以礼。则文王世子。春诵 秋学礼 也。夏教以诗。冬教以书。则文王世子。冬弦夏读书也。阳动而主声。阴静而主事。春夏阳也。诗乐则声也。秋冬 (第 659L 页)
注。刘氏曰春者阳气宣吐。以生万物也。故宜诵以宣其中和之声焉。夏者阳气盛大。以壮万物也。故宜弦以极其纯粹之致焉。皆太师之职。以教国子者也。○方氏曰诵者人也。弦者丝也。人之事始于东。丝之音属于南。故诵以春而弦以夏。礼者体也。书者事也。体之文成于西。事之质辨于北。故礼以秋而书以冬。此又其别也。○陈氏曰此言春诵夏弦 秋学礼
冬读书。王制言春秋教礼乐。冬夏教诗 (第 558H 页)
书者。言书礼则知诵之为诗弦之为乐。言弦诵则知礼之为行书之为事也。盖春秋阴阳之中。而礼乐皆欲其中。故以二中之时教之。凡此合而教之也。分而教之则诵诗以春。弦乐以夏。 学礼 以秋。读书以冬。
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官掌教诗书礼乐之官也。若春诵夏弦则太师释奠。 (第 558L 页)
书者。言书礼则知诵之为诗弦之为乐。言弦诵则知礼之为行书之为事也。盖春秋阴阳之中。而礼乐皆欲其中。故以二中之时教之。凡此合而教之也。分而教之则诵诗以春。弦乐以夏。 学礼 以秋。读书以冬。
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官掌教诗书礼乐之官也。若春诵夏弦则太师释奠。 (第 558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