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詩文評類
不欲弃其只字片墨。故藏宝于家。亦可见余之苦心也已。
潘严二名士诗牍纸本
余尝从人借见洪知县大容家所藏 潘庭筠
书画数十馀本。洪曾随使入燕京。潘亦以举人来旅邸相遇。茶场酒楼。过从酬唱。归后亦不绝书札往复。笔墨动荡 (第 451H 页)
生。乾隆丙戌。洪湛轩大容。随其季父书状官檍。金养虚在行。随其宗人副使善行。入燕京。适遇钱塘名士严诚, 潘庭筠。
俱以举人。计偕来燕京。湛轩养虚。与之證交甚欢。陆为同年解元。后数日而至。始闻之。大喜。即夜剔烛草画。 (第 17L 页)
。尝仿元裕之中州集例。编感旧集八卷。亦收先生诗。丙戌谢恩使到燕。行中适有先生傍孙名在行。遇钱塘严诚, 潘庭筠。
先问贵国知有金尚宪否。遂以宲对。潘感慨久之。赠其箧中所携感旧 …… (第 48H 页)
恶。平生怪此言。峡行久为客。屡愧主人恩。曝布明篱落。西风晚不绝。客心共草木。新晴气色别。
潘秋𢈢 潘庭筠
字兰公。一字香祖。号秋𢈢。乾隆壬戌生。美姿容。藻思警发。书画双绝。金养虚,洪湛轩游燕。相逢定交。妻 …… (第 49L 页)
尚宪乎。湛轩曰。即养虚之族祖。道德节义。东国闻人。何由知之。严诚力闇对曰。有诗选入王渔洋所编感旧集。 兰公
因次清阴先生韵。赠养虚。碣石宫南驻远㫌。沃焦峰外想曾经。衣留银屋三分白。笠染蓬山一抹青。(案自注。养 …… (第 49L 页)
辽海孤贫士。寒庐乏栋材。艰辛留小筑。跌宕欠深杯。诗已存天地。人犹卧草莱。秋风愁屋破。愧未送资来。一日 兰公
力闇到馆。将罢归。 (第 50H 页)
兰公
曰。感服高谊。令人涕泗。即荡下双泪。掷笔作揖。苍黄出门。傍观皆闇然嗟异。湛轩挽衣请坐。力闇曰。弟等至 (第 50H 页)
性之人。未遇真正知己。今日临岐。不觉酸鼻伤心。湛轩为弹玄琴作平调。 兰公
又饮泣呜咽。湛轩亦怀不平。一曲而止曰。东夷土乐。不足以烦君子之听。 (第 50H 页)
兰公
曰。相逢两兄万幸之至。而一别又无相见之期。令人欲死。力闇评养虚诗曰。平生感慨头今白。异域逢迎眼忽青。 …… (第 50H 页)
潘与吾最相好。辛卯会试。已定会元。既而以同号人袭其文。遂皆点落。天下惜之。现官中书舍人。雨村壁上。粘 兰公
元夕诗一首。几何传之曰。人生几元夕。留滞尚皇州。月是千山隔。星仍万户流。淅灯乡国梦。鲁酒岁时愁。耿耿 (第 50L 页)
相与啸咜慷慨于燕台之侧。后二十有六年。清阴先生五代族孙养虚堂在行平仲。逢浙杭名士陆飞起潜,严诚力闇, 潘庭筠
香祖。握手投契。淋漓跌宕。为天下盛事。自清阴以来。百有四五十年。金氏文献。甲于东方者。未必不由于世好 (第 53L 页)
统为誊写者。为万馀种。则其为卷。当不下十万。(案聚珍版东来者。只十馀种。戊戌入燕时。求聚珍版书目。则 潘庭筠

出示小纸。列书书目二十馀种。盖此目刊刻印纸者。而潘曰。此皆武英殿发卖书也。俱是来东者。而荟要踰万之目 (第 541H 页)
佃字也。)放翁祖也。宋史及剑南集。陆氏诸墓文。皆作佃。而家世旧闻。作讳甸。无乃误耶。戊戌。余入燕。与 潘兰公
笔话。 (第 42L 页)
兰公
历言世方忌讳。当慎外交。仍引张中事。作张忠。余引陆氏家世旧闻。忠当作中。 (第 42L 页)
兰公
唯唯。 (第 42L 页)
兰公
即钱塘潘修撰 (第 42L 页)
庭筠
字也。
郑寒冈书学
新罗取士。以说文字林。惟有古意。今中国。亦不传字林。我国士子。知有说文者几希。惟 (第 42L 页)
况中叶以后。苞苴钻营门户。水火。明之天下盖皆千百辈。八股之穿蠹而破碎之也。(案近世钱塘 潘庭筠
言。甲申年。摄政王入燕京大内。得一小纸书曰。谨具万里江山文八股。再拜。)毛奇龄曰。陆邦烈言自元仁宗朝 (第 88L 页)
  

天涯知己书
洪大容字德保。号湛轩。博学好古。乙酉冬。随其季父书状官檍。游燕。逢杭州名士严诚,陆飞, 潘庭筠。
笔谈书牍。翩翩可爱。结天涯知己而归。亦盛事也。时金在行字平仲。号养虚。奇士也。同入燕。为三人者所倾倒 (第 123H 页)
。今观其诸帖。输泻相和之乐。不愧古人。往往感激有可涕者。录其尺牍及诗文抄删笔谈。名曰天涯知己书。以刺薄于朋友之伦者焉。诚字力闇。号铁桥。留心理学。闻今不幸死矣。飞字起潜。号筱饮。最老成奇杰。 庭筠
字香祖。号秋𢈢。年少而才思逸勃。俱善焦墨浓墨。为山水梅竹。 炯庵居士。识。
  尺牍(附诗文)
(第 123H 页)
诵手教。过承推奖。愧不敢当。而自述己志及语及谬爱之处。缠绵悱恻。三复之下。潜焉出涕。呜呼。天

涯知己。千古所无。弟等下里鄙人。虽幸生中国。交游颇广。从未见有倾盖铭名。真切恳挚如吾兄者也。感激之极。手为之颤。胸中郁勃之情。虽万语千言。笔何能达。惟有彼此默默。鉴此孤忱而已。厚赐。本不敢受。承长谆谕。暂且拜领。别业诗文。容早晚应酬稍减。当竭愚蒙。搆成就正。率此复候福安。临风三叹。希自珍重。不宣。湛轩先生知己。
愚弟严诚。顿。 庭筠
再拜湛轩学长兄先生足下。筠昨归。竟夕不能成寐。目中隐隐有三位大人及足下与金养虚兄仪状。深叹海东诚君子 …… (第 123L 页)
极。此非笔墨之所能罄也。惟仰望天末。临风泣下而已。厚赐拜领。不宣。湛轩学长先生大人知己。 钱塘愚小弟 潘庭筠。
顿首。
捧读手教。益承关爱。弥令人感激不已。匪惟友朋知己。虽骨肉之戚。无以过之。谨当书之大绅。作韦弦 …… (第 124H 页)
雨春深雨。易散欢悰曙后星。怊怅乡山池阁远。登车可奈软尘冥。用养虚翁见赠韵。简寄湛轩 先生并政。 杭人 潘庭筠。
拜稿。
陆飞启此行。自恨来迟。不及一亲言论风采。生平第一缺陷事也。午后。甫克解鞍客邸入门。未及他语。 …… (第 124L 页)
 炯庵曰。想其襟怀。已是别人。余每逢入燕人。问何好。必曰。祖大寿牌楼。甚壮丽。又问其次。必曰。天主堂壁画。远见如真。余遂齿冷而止。
湛轩曰。闻李基成逢杭州两生。仍与养虚翁金在行。至乾净胡衕天升店。二人出迎。严诚字力闇。号铁桥。年三十五。 潘庭筠
字兰公。号秋𢈢。年二十五。同住杭州钱塘。
 炯庵曰。𢈢音娄。草舍也。若读若串。则岂非狼狈。不先不 (第 129H 页)
后。并生一世。不南不北。同住一乡。可感可悦。

天地父母。多谢多谢。 兰公
问养虚曰。君知贵国金尚宪乎。湛轩曰。金他之族祖。道学节义。我国闻人。何由知之。力闇曰。有诗。选入中国 …… (第 129L 页)
 炯庵曰。张延登齐人。明之宰相。而王阮亭士禛之妻祖也。清阴先生。水路朝京时。与张甚好。张为刻朝天录而序之。清阴集亦载之。阮亭池北偶谈。详言之。且抄载清阴佳句数十。盛言格品之矣。阮亭又晚年。辑明末清初故老诗。为感旧集八卷。起虞山钱谦益。止其兄考功郎王士禄。清阴诗亦入。
湛轩曰。吕晚村何处人。而其人品如何。 兰公
曰。浙江杭州石门县人。学问深邃。惜罹于难。
 炯庵曰。吕晚村名留良。字庄生。一名光轮。字用晦。其学以 (第 129L 页)
辟王卫朱。为宗旨。
力闇曰。陆子静天资甚高。阳明功盖天下。即不讲学。亦不碍其为大人物也。朱陆本无异同。学者自生分别耳。又曰。殊道同归。湛轩曰。同归之说。不敢闻命。力闇曰。苛责古人。原可不必。 兰公
曰。事业。须诚意正心做来。阳明格物致知。尚有馀憾。
 炯庵曰。吕晚村之言曰。姚江之说不息。紫阳之道 (第 129L 页)
不著。紫阳之道不著。则孔子之道熄矣。今力闇稍涉顾藉。 兰公
直辟阳明去也。 (第 130H 页)
兰公
曰。力闇之兄九峰先生。名果。与吾乡吴西林先生相好。高雅绝俗。非寻常诸生之比。西林隐居修道。无事不入城 …… (第 130H 页)
 炯庵曰。西林池步已九分好士。生斯世如此。尽高。达官。若不俗。则亦有可见之道。俗官则己不以礼待士。 兰公
曰。国朝。吾乡前辈高尚之士。如徐介,汪沨,王曾祥。皆不随流俗。能自卓然不朽者也。徐汪二人。布衣。革鼎 …… (第 130H 页)
 炯庵曰。明季高士。指不胜屈。盖想历朝扶植王气。我国外服也。然当时为明守节者多。亦是千古奇事。今黄江汉 国朝陪臣考。凡四十九人。皆卓然可传者也。 兰公
曰。国朝大儒陆清献公讳陇。其配享孔庙。其馀汤文正公讳斌。李丞相光地。魏象枢。皆大儒希贤 …… (第 130H 页)
 炯庵曰。陆有稼书集行世。汤字孔伯。号荆岘。官至工部尚书。授国史院检讨时。议修明史。上言宜依宋辽金元史例。录南渡后死事诸臣。执政詑其言。金稼斋入燕。见李光地。一目眇。盖其时阁老。魏象枢号环溪。 兰公
曰。西林先生居丧。不茹荤饮酒。不见客。不作诗文。不御琴瑟。葬祭之礼。以及衣冠。与世大殊。其衣冠遵国朝 …… (第 130L 页)
 
炯庵曰。东人丧祭好吃素。而不择葱蒜可笑。有人居丧。读尚书。不读赓载歌。此意甚好。它书可以类推。清之丧礼不颁。而士大夫。不遵古礼。廉耻扫地。 兰公
曰。贵处朝服。皆纱帽团领乎。湛轩曰。然。亦有上衣下裳金冠玉佩之制。
 炯庵曰。纱帽角太长。团领袖太广 (第 130L 页)
。品带围太宽。东国所谓金冠。乃古之进贤冠。戴进贤则别着方履可也。着靴则不可。 兰公
曰。场戏有何好处。湛轩曰。虽是不经之戏。余则窃有取焉 (第 130L 页)
兰公
曰。岂非复见汉官威仪耶。
  …… (第 130L 页)
 炯庵曰。李干才字笃生。 明亡不薙发。绝食十八日。告其友人具生祭。干才岸帻方袍。受祭毕死。许德溥字元博。不肯薙发。重违父意。乃剪其半。如头陀。士生斯世。丧服终身者有之。称道士。黄冠以终者有之。此法犹幸全发。 兰公
与力闇到馆。将罢归。 (第 131H 页)
兰公
曰。感服高谊。令人涕泗。即荡下双泪。掷笔作揖。苍黄出门。傍观皆黯然嗟异。湛轩挽衣请复坐。力闇曰。鄙等 …… (第 131H 页)
 炯庵曰。朴美仲先生曰。英雄与美人。多泪。余非英雄非美人。但一读会友录。则阁泪汪汪。若真逢此人。只相对呜咽。不暇为笔谈也。读此而不掩卷。伤心者。匪人情也。不可与友也。
湛轩弹玄琴为平调。 兰公
又饮泣呜咽。湛轩亦怀思不平。一曲而止曰。东夷土乐。不足以烦君子之听。 (第 131H 页)
兰公
曰。相逢两兄。万幸之至。而一别又无相见之期。令人欲死。
 炯庵曰。凡文章与弦歌。令人泣甚难。湛轩一生 (第 131L 页)
学琴。使钱塘 潘兰公
一泣。足为韵人雅士。 (第 131L 页)
兰公
之言曰。令人欲死。若死人有知。逢地下知己。岂不喜欲生。
力闇曰。中国有做买卖至贵国者。不识可以通一信 …… (第 131L 页)
 炯庵曰。我国不以水路通货。故文献尤贸贸。书籍之不备。与不识三王事者。全由此也。日本人通江南。故 明末古器及书画书籍药材。辐凑于长埼。日本蒹葭堂主人木世肃。藏秘书三万卷。且多交中国名士。文雅方盛。非我国之可比也。且高丽时。宋商之舶。年年来泊。丽王厚礼供馈。文物甚备也。
湛轩以所居八景。求诗于力闇 兰公。
 炯庵曰。古人创八景者。偶然可称者八也。后人视若法典。虽有可称者七。而强意加一。虽有可称者九。而不 …… (第 131L 页)
 炯庵曰。王渔洋名士禛。字贻上。一号阮亭。济南人。官至尚书。其诗和婉沈郁。为清初第一大家。且淹雅好古。著书皆传。 兰公
曰。贵国景樊堂许篈之妹。以能诗名。入中国选诗中。岂非幸欤。湛轩曰。此妇人。诗则高矣。其德行远不及其诗 (第 132L 页)
。其夫金诚立。才貌不扬。乃有诗曰。人间愿别金诚立。地下长从杜牧之。即此可见其人。 兰公
曰。佳人伴拙夫。安得无怨。
 炯庵曰。尝闻景樊。非自号。乃浮薄人侵讥语也。湛轩亦未之辨耶。中国书。分 (第 132L 页)
许景樊,兰雪轩为二人。且曰。其夫死节于倭乱。许氏为女道士以终身。其诬亦已甚矣。 兰公
若编诗话。载湛轩此语。岂非不幸之甚者乎。且其诗为钱受之柳。如是指摘瑕颣。无所不至。亦薄命也。世所传许 (第 132L 页)
氏诗。云皆孟浪。如妾身非织(织下脱女)。郎岂是牵牛。亦中国诗也。
力闇, 兰公
曰。贵国不着锦衣耶。湛轩指所着䌷衣曰。冬天远行。故亦着此䌷衣。在家则不过着土产绵布而已。
 炯庵曰。 (第 132L 页)
东国非尚俭。全系贫耳。新罗时土产。有大小花鱼,牙锦,朝霞锦,白氎布等名。今皆不见。当时国富民庶。可知也。
力闇曰。在释氏则楞严。在道家则黄庭。而吾儒则惩忿窒欲矫轻警惰八字。弟之粗得于儒家。如此而

已。弟之看楞严。乃是病危垂死之时。颇于身心。大有裨益。亦一贴清凉散也。彼时觉得地水风火四大假合。何事。不可放下。然竟以此愈疾。此后亦不复尔矣。 兰公
曰。严兄每日。必诵大悲咒。力闇曰。此亦病中怕死之时。今弟乃觉得不如儒书远甚。何必远取异端耶。湛轩曰。 …… (第 133H 页)
 炯庵曰。朱竹坨名彝尊。字锡鬯。多藏书淹博。为清朝第一。著明诗综及日下旧闻。与徐乾学勘经解。盖朱文恪之曾孙。尝踰五岭。游云朔。泛沧海。搜罗金石。證据精博。
湛轩见 兰公
曰。兄形神比前顿减。 (第 133L 页)
兰公
曰。因见二兄后。忽忽有离别之思。竟夕不能寐故耳。湛轩曰。弟亦寝食俱不能安。行前送一绝交书外。无它好策 (第 133L 页)
兰公
打圈于绝交书三字曰。绝交书安可不作。妙极妙极。湛轩曰。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吾辈今日境界也。
 炯 …… (第 133L 页)
 炯庵曰。小序去古未远。岂无一二可取可信哉。湛轩杀得小序太甚。小序。苏子由始以为有依据。说诗者多宗之。排击朱子攻小序者。郑夹漈也。朱子盖本此说。大抵小序说诗。皆有主人曰。此某人之

诗也。未必尽然。取节焉可也。
力闇即于纸上。画纱帽团领古制一像。又画红帽胡服一像。湛轩指而问 兰公
曰。那一个好阿。 (第 135H 页)
兰公
指红帽像曰。这个好。湛轩。因题于纱帽像曰。铁桥先生真像。又题于红帽像曰。潘学士真像。皆大笑。 (第 135H 页)
兰公
又戏云。剃头甚有妙处。无梳髻之烦。爬痒之苦。科头者想不识此味。湛轩曰。不敢毁伤之语。以今观之。曾子乃 …… (第 135H 页)
 炯庵曰。 明朝李卓吾以为烦痒。公然剃发。此何异伊川被发耶。
湛轩曰。网巾。以马尾戴头上。岂非冠屦倒置乎。力闇曰。何不去之。湛轩曰。安于古常。且不忍忘 明制耳。又曰。妇人小鞋。始于何代。 兰公
曰。此无明證。但传云。始自南唐李霄娘。湛轩曰。此亦甚不好。余尝云网头缠足。乃中国厄运之先见者。
 炯 (第 135H 页)
庵曰。网巾。不惟马尾不好。额上系巾痕。大是不好。妇人系脚。余澹心怀。著其原始甚详。载李渔一家言。且康熙时。有禁不能遵云。网头缠足。拈出甚好。出头不得。展足不得。非厄运而何。
力闇曰。本朝立国甚正。灭大贼。伸大义。际中原无主。

非利天下。湛轩笑曰。非利天下。则吾未敢知也。力闇曰。江外有奇谈曰。送来礼物。何如不受。湛轩曰。吴三桂所送。皆大笑。 兰公
曰。国初。宫中有得一幅书云。谨具万里江山。下书云文八股拜呈。力闇曰。言前明重文轻武。以致亡国。
 炯 …… (第 135L 页)
 

炯庵曰。世之人稍能拘捡而不耐究意(一作竟)者。必曰欲识天人性命者。非急务也。此人一生。不得穷理而死。稍解究竟而不耐拘捡者。必曰只守进退俞喏者。非真学也。此人一生。不得修行而死。
湛轩爱吃橘饼。 兰公
自其橐中不住拿出。
 炯庵曰。食物虽小事。见人嗜之。则不住拿出。乃天理人情流动处。 (第 136H 页)
兰公
曰。闻兄于天文之学甚精。信然否。湛轩曰。谁为此妄说。 (第 136H 页)
兰公
曰。家有浑仪。那得不知天文。湛轩曰。三辰躔度。略闻其大槩。果有所造浑仪。而何足为天文耶。
 炯庵曰。 (第 136H 页)
以日月晕珥。彗孛飞流。芒角动摇。预断吉凶者。天文家也。本躔离之行。度中星之次。以察发敛进退。敬授民时者。历家也。汉书艺文志。有天文廿一家。历谱十八家。判然为二。
湛轩曰。二兄尝观兵书耶。 兰公
曰。略观之。如太白阴经,望江南词,火龙秘书,六壬兵诠之类。湛轩曰。六壬皆是谎说。 (第 136H 页)
兰公
曰。实未解也。力闇曰。奇门遁甲真否。太乙如何。湛轩曰。都归梦寐。又曰。武侯八阵图。亦归之于奇遁。不亦 (第 136H 页)
可笑乎。 兰公
曰。实本奇遁。
  (第 136H 页)
炯庵曰。余以为六壬。非全然不可信者。吴越春秋等书。已著明验。但月将之名。涉巫家语。太乙一星。在紫微宫。属水天一生水。故曰太乙。乙者一也。水为造化之根。故术家推之六壬。亦太乙也。大抵出于谶纬之流。俱得易之一端。八阵图。亦从井田法推来。窦宪传燕然山铭。勒以八陈。然则古有其法。亮推而行之耳。 兰公
曰。武侯。陈寿讥其不知兵法。八陈图。何益于事。细思之。武侯实未敌魏武一锋。祭风之说。后人好事为之。马 …… (第 136L 页)
 炯庵曰。徐世溥作武侯无成论。讥斥太甚。薛能诗曰。当年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徐晚年死于盗。薛及于周岌之难。人以为皆口业之报。 兰公
盍少商量。 (第 136L 页)
兰公
曰。东方亦有未婚守节者否。湛轩曰。纳币后则已成婚。故不敢改嫁。 (第 136L 页)
兰公
曰。此却非情义之正。已嫁未庙见而亡。则归葬于母家。谓其未成妇道也。未嫁夫而守节者。古人比之为奔。亦贤 (第 136L 页)
录官也。宪乔。即地作七绝。赠余而去。
  [二十三日]
二十三日壬午。热。留馆。○与在先。访李鼎元, 潘庭筠
于潘之寓舍。舍与吏部邻近。潘设盛馔待之。笔谈如飞。可补晋人清谈。字香祖。一字兰公。号秋𢈢。亦曰兰坨 …… (第 223H 页)
  [十七日]
十七日乙巳。夕风。夏店四十六里午餐。三河二十九里宿。○一行之人。皆知午餐于烟郊堡。而及至烟郊则下处军官及厨子。俱已到夏店。一行人马俱饥窘。○夕抵三河。前日宿三河。书状忘置杨椒山集,陈其年集而去。主人出示二集。可见中原人之有信也。孙有义字心裁。号蓉洲。居三河。洪湛轩之所亲也。昨夜。余逢蓉洲于通州。蓉洲以为洪公前托余得湖州士人严铁桥诚遗集及小照。我已得之。寄置于三河盐店吴姓人。君过三河。可以索之。归传洪公。及到三河馆之比邻。孙嘉衍。即蓉洲之从弟也。盐店吴姓人。已闻朝鲜人将回。置蓉洲所

托铁桥遗集小照于嘉衍之家。余乃索来。此亦奇也。诚字力闇。乙酉岁。湛轩逢陆飞 潘庭筠
及诚于燕市。诚有志于为己之学。湛轩尤所眷眷者也。不数岁。诚病疟而死。遗书湛轩。言甚悲恻。绝笔也。湛轩 (第 231H 页)
辈踵入燕。因吏部之弟中书舍人鼎元。以游乎吏部之友。当世鸿儒纪昀,祝德麟,翁方纲, 潘庭筠,
铁保诸人之间。与之扬扢风雅。始得歌行韵四声迭用之妙。今之人稍稍闻而为之。非复前日之陋矣。铁保满洲人。 (第 108L 页)
贞蕤阁集序
 [序]
   贞蕤阁集序[李德懋]
   贞蕤阁集序 潘庭筠
   贞蕤阁集序[李调元]
贞蕤阁初集(密阳 朴齐家修其)
 [诗]
   笔溪小集
   池上 ……  坐几何室
   河桥甥馆雨中
   赠李耕之
   题几何室所藏云龙山人小照
   题洪湛轩所藏 潘舍人(庭筠)
墨迹
   病中有怀雨村先生
   六月十三日集落木庵
   白门逢朴燕嵓(趾源)
   松石云龙图   坐几何室
   河桥甥馆雨中
   赠李耕之
   题几何室所藏云龙山人小照
   题洪湛轩所藏潘舍人 (庭筠)
墨迹
   病中有怀雨村先生
   六月十三日集落木庵
   白门逢朴燕嵓(趾源)
   松石云龙图 ……   与金石坡(龙行)
   与徐观轩(常修)
   与郭澹园(执桓)
   与李羹堂(调元)
   与潘秋𢈢 (庭筠)
   谢郑吏议(志俭)求见李吉大书
   与徐内翰(有矩)
   寄南甥
   寄南甥
   寄南
贞蕤阁集序 潘庭筠
天下之工诗者。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可。一郡一邑之间。颖异之士能流览万卷者不少。或足迹不出乡里。往 (第 440H 页)
 雪里喜朋来。醉中惜年暮。庚申夜集后。居然三夜度。
免丧后谒李丈(熽)。苦劝余以诗。云不见子落笔久矣。使其子十三伴宿。
光阴如水事如烟。哀乐郁无住眼前。酒煖人间愁失日。山青分外许忘年。宫商子夜西琴作。云雾中堂浙画悬。

极目凄凄天雨雪。一鸡孤唱万家眠。(李文子喜经学铁丝琴。有杭士陆飞,严诚, 潘庭筠
画。)
药灶新消榾柮烟。岁寒灯火立春前。梅花人比林和靖。雪霁山如赵大年。世界元从黄土弄。天星宛见酒旗 …… (第 455H 页)
酒一香一炷。未登清閟阁。欲绣宛陵句。拜像如拜佛。闰集堪千古。
题洪湛轩所藏 潘舍人(庭筠)
墨迹
南海何时竭。楚岸连平地。相逢潘秀才。应诟前生事。
病中有怀雨村先生
沈沈圆树一蝉遥。萱草萱花雨 (第 461L 页)
酒一香一炷。未登清閟阁。欲绣宛陵句。拜像如拜佛。闰集堪千古。
题洪湛轩所藏潘舍人 (庭筠)
墨迹
南海何时竭。楚岸连平地。相逢潘秀才。应诟前生事。
病中有怀雨村先生
沈沈圆树一蝉遥。萱草萱花雨 (第 461L 页)
  祝芷堂(德麟)
我行指口外。芷堂方住沈。恨未上文溯。共君河朔饮。但闻褫官级。未必镌诗品。
   潘德园(庭筠)
兰公夙缘重。万里三相见。渐看禅理精。偏怜宦游倦。拈花送远客。经声度深院。
  李墨庄(鼎元)
墨庄 (第 528L 页)
  祝芷堂(德麟)
我行指口外。芷堂方住沈。恨未上文溯。共君河朔饮。但闻褫官级。未必镌诗品。
  
潘德园 (庭筠)
(第 528L 页)
兰公
夙缘重。万里三相见。渐看禅理精。偏怜宦游倦。拈花送远客。经声度深院。
  李墨庄(鼎元)
墨庄吾同庚 (第 528L 页)
卜小星。赠一联云旧闻才子名如日。新得佳人字莫愁。)
潘公南下日。仓卒尺书凭。浓厚莫回头。此语当镂膺。 (潘侍御史庭筠
遭故南下。寄余书云大约浓厚处莫留连。余心服斯言。)
成都雨村叟。放浪今何如。万里敀舟重。千秋函海书 (第 551H 页)
之也。(近世舞剑称密阳姬云心。此盖弟子。)
养虚堂记
养虚先生之入中国也。遇浙江名士。曰陆飞,严诚, 潘庭筠
三人者。皆至性人也。一见欢甚。结天涯知己。于其归也。多以诗文书画相赠。至今风流文物。照耀海外。养虚之 (第 606L 页)
销目断。柰何柰何。忙甚未及尽意。统希雅照。
  
(附)答书 (潘庭筠)
  (第 665H 页)
庭筠
顿首再拜启。楚亭先生足下。春间读巾衍集。始知先生名。钦服妙咏。及三君子之作。叹为目中所罕见。深以未得 …… (第 665H 页)
念不尽。丁酉七月四日漏下三十刻。 庭筠
再拜白。
 五言二章。语简而情景无穷。匆匆未和。容续寄前者读巾衍集。朝夕即持去。未得尽为领略。所缀评 (第 665L 页)
语。疑未尽当。犹记中有古诗用韵七虞与十一尤通。忽忆陌上桑曾有之。唐以来则未之见。今则尤韵独用久矣。又歌麻韵本通。但从无入近体者。想海东韵书稍有异也。曩承湛轩选寄海东诗。洋洋大观。诸家小传。可订传闻之讹。拟合诗综诸选及巾衍集为一书。以永其传。并拟作诗话一卷。俟属稿稍定。当以寄览。 庭筠
再拜白。
谢郑吏议(志俭)求见李吉大书
承谕有向者以巧艺事求之勤。而不荐李生吉大。见讶于执事者。吉大 (第 665L 页)
  其二
宠饯都门车马纷。莺花一曲 赐湖濆。尊荣可比曾公说。寿考能同伯姊闻。(桂村尚书曾孙中。公为最贵。寿考则我先妣享年八十一。公今七十四。宲为公伯季姊妹之最。)在野何妨歌 圣泽。先人不负诵清芬。渭阳远与昭阳隔。我思悠悠江水沄。
伏闻家舅叩谢奉 朝贺之衔。又呈此什。
宠行花诰礼尤殊。 上曰贤哉此大夫。时许 起居承雨露。若论班缀视公孤。先生去国怀应恶。游子登楼念自纡。闻说接裾联佩盛。就中只欠两生扶。(公入谢之日。就子弟之列者。簪笏颇盛。惟纬与曹季中不在耳。)
哭洪长源(薳)

湛轩夫子渡澜阔。不翅潘江陆海过。(长源尊甫湛轩公。与 潘庭筠,
陆飞结交最深。)兰玉阶庭生得好。风流儒雅奈君何。刘蕡命啬应埋恨。桓野情深每唤歌。(长源妙解音律。)(第 94H 页)
  燕京
万岁山前别作区。白河之水势萦纡。神州久矣乏真主。皇极(殿名)嵬然临上都。万里金缯诸国会。五更钟漏百官趍。韩苏健笔工摸写。归作燕京一幅图。 (潘庭筠
评樊岩燕京杂咏云真韩苏力量。)
  松京
满月台荒晻霭间。竹桥南畔更回颜。山河正气凝成血。风雨年年未 (第 569H 页)
澍诗,如另辟池台,广饶佳丽。法祭酒式善诗,如巧匠琢玉,瑜能掩瑕。梁侍讲同书诗,如山半钟鱼,响参天籁。 潘侍御庭筠
诗,如枯禅学佛,情劫未忘。史文学善长诗,如春云出岫,舒卷自如。黎明经简诗,如怒猊饮涧,激电搜林。冯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