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政書類
正史類
雜史類
醫家類
類書類
別集類
  阳攻阴或攻阴之后表仍不解复发其汗者此为
  逆见阴攻阳或攻阳之后里仍不解乃复下之者
  此亦为逆也
 (集/注) 徐彬
曰内经所谓用阴和阳用阳和阴即是此义 …… (第 10b 页)
  疟也惟疟母一證经所未载然论诸疟未有详于
  内经者也其文虽略有不同必是脱简然所出治
  法亦未有过于仲景者也
 (集/注) 徐彬
曰自者谓感有风寒而脉惟自弦也于是脉
  既有一定之象而兼数为热兼迟为寒此其大纲
  也 …… (第 23a 页)
  斗浸灰候酒尽一半著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
  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
  日三服
 (集/解) 徐彬
曰药用鳖甲煎者鳖甲入肝除邪养正合煅
  灶灰所浸酒去瘕故以为君小柴胡汤桂枝汤大
  承气汤为三阳主药 …… (第 26a 页)
  也此又发明历节不止一端之义也

 (集/注) 徐彬
曰盛人肥人也肥人湿多脉得涩小此痹象
  也于是气为湿所搏而短因风作使而自汗气血
  为邪所痹而疼痛不 …… (第 37a 页)
  虚劳膝酸削瘦骨痿不能起于床也夫春夏阳也

  阴虚不胜其阳故剧秋冬阴也阴虚得位自起故
  瘥
 (集/注) 徐彬
曰脉大既为劳矣更加浮其證则手足烦盖
  阴既不足而阳必盛也于是春夏助其阳则剧秋
  冬助其阴则瘥阴虚 …… (第 42b 页)
  气虚少不充气息所用故疾行喘喝也阳虚则寒
  寒盛于外四末不温故手足逆冷也寒盛于中故
  腹满溏泄食不消化也
 (集/注) 徐彬
曰脉沉小迟其为阳衰无疑沉小迟三脉相
  并是阳气全亏故名脱气其躯为空壳疾行则气
  竭而喘喝四肢无阳 …… (第 46b 页)
  通举男女失精之病而用桂枝龙骨牡蛎汤者调

  阴阳和荣卫兼固涩精液也
 (集/注) 徐彬
曰失精之家脉复不一苟得诸芤动微紧是
  男子以虚阴而挟火则失精女子以虚阴而挟火
  则梦交主以桂枝龙 …… (第 48a 页)
  外之气分则病肺痿风中其内之气分则病百疾
  主之以薯蓣丸散诸风邪补诸不足滋诸枯槁调
  诸荣卫故其药温润共剂补散同方也
 (集/注) 徐彬
曰虚劳不足證多有兼风者正不可著急治
  风气故仲景以四君四物养其气血麦冬阿胶乾
  姜大枣补其肺胃而 …… (第 55a 页)
  反故曰尤甚也

 (集/注) 徐彬
曰此言肺痈之證元气惫者为难治也谓肺
  痈由风则风性上行必先上气若兼面浮肿肩息
  气升不降也又脉浮 …… (第 71a 页)
 (注/)上气欬逆喘而躁急者属肺胀也乃风郁于外水

  逆于中之候也故曰欲作风水当发其汗故曰发
  汗则愈也
 (集/注) 徐彬
曰有邪者尚可治也若上气但喘而躁则喘
  为风之扇躁为风之烦其逆上之涎沫将挟风势
  而为风水今使先泄 (第 73b 页)
  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所以补火土而伐水邪也上

  条发明外感寒邪能病奔豚此条更申明内有水
  气亦能病奔豚也
 (集/注) 徐彬
曰仲景论證每合数条以尽其变言奔豚由
  于惊又言其从少腹冲至咽喉又言其兼腹痛而
  往来寒热又言其兼 …… (第 11b 页)
 (注/)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体疼痛此疝之寒
  重者也灸刺诸药不能取效则急以乌头煎加桂
  枝汤五合以解内外之盛寒也
 (集/注) 徐彬
曰起于寒疝腹痛而至逆冷手足不仁则阳
  气大痹加以身疼痛荣卫俱不和更灸刺诸药不
  能治是或攻其外或 …… (第 39a 页)
 (注/)肝主风外合于筋肝中风邪风胜则动故头目瞤
  动也两胁肝之部肝受病故两胁痛也风伤筋故
  行常伛偻也肝苦急欲甘缓之故令人嗜甘也
 (集/注) 徐彬
曰高巅之上惟风可到风性动摇故头目瞤
  动肝脉上贯膈今胁肋有邪故痛肝主筋风胜则
  筋急故伛人以脾胃 …… (第 44a 页)
  注谓似虫之往来不已而痛也此皆心中寒邪之

  證若其脉浮是心得本脉为寒邪上越之候故自
  吐则邪去乃愈也
 (集/注) 徐彬
曰寒则为阴邪外束之则火内郁故如啖蒜
  状其似辣而非痛也剧则邪盛故外攻背痛内攻
  心痛彻者相应也譬 …… (第 46b 页)
  下行故小便数也胃气强约束其脾不化津液故
  大便难也以麻仁丸主之养液润燥清热通幽不
  敢恣行承气者盖因脉涩终是虚邪也
 (集/注) 徐彬
曰脾约病用丸不作汤者取其缓以开结不
  能骤伤元气也要知人至脾约皆因元气不充津
  液不到所致耳
  …… (第 50a 页)
  于大肠蓄于肛门必病痔也

 (集/注) 徐彬
曰小肠为受盛之官与心为表里丙小肠也
  挟火以济阴而阴不滞挟气以化血而血归经有
  寒则气不上通而下 …… (第 54b 页)
  之处而诊积之所在也

 (集/注) 徐彬
曰积者迹也病气之属阴者也藏属阴两阴
  相得故不移不移者有专痛之处而无迁改也聚
  则如市井之物偶聚 …… (第 56a 页)
 (注/)寸口通指三部也脉动而弱主惊悸病也动即为
  惊以惊为外触而动也弱即为悸以悸为内生而
  怯也
 (集/注) 徐彬
曰惊为外邪袭心故其寸口脉动动者脉来 …… (第 56b 页)
  不去火来刑金矣阴血消亡故不得卧死可必矣
夫酒客欬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
 (注/)酒性大热溃脉伤经极饮过度必致欬𠻳吐血也
 (集/注) 徐彬
曰此言吐血不必由于气不摄血亦不必由
  于阴火炽盛其有酒客而致欬则肺伤已极又为
  欬所击动必致吐血 (第 60b 页)
 (按/)舌痿黄之舌字当是身字必传写之讹
 (注/)身痿而黄腹满而躁不得睡者属黄家之病在里
  当下之也
 (集/注) 徐彬
曰腹满里證也乃有腹满而加身痿黄躁不
  得眠瘀热外行此发黄之渐也故曰属黄家
诸黄家病但利其小便假令脉 …… (第 10b 页)
 (注/)呕病之人津液已伤本应渴也今反不渴者以心
  下素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之呕非呕病也
 (集/注) 徐彬
曰支饮者偏旁而不中正也
  高世栻曰支饮者水气循经屈曲支行其形如肿
  是也支饮而呕故曰此属支饮饮欬 …… (第 26a 页)
  之吴茱萸汤补正气降邪气也

 (集/注) 徐彬
曰胸乃阳位呕为阴邪使胸之阳气足以禦
  之则不呕呕亦胸中无恙也乃呕而胸满是胸虚
  邪客不但胃不和矣 …… (第 31a 页)
 (注/)乾呕吐涎沫者以半夏乾姜散温中止呕也若更
  头痛此属寒气盛而逆之甚也故用吴茱萸汤温
  寒下气大折冲逆之势也
 (集/注) 徐彬
曰上焦有寒其口多涎上焦既有寒邪格阳
  在上故主头痛用吴茱萸温补以驱浊阴也 …… (第 33a 页)
  后其势衰矣因其衰而济之故已吐有可下之法

  也
 (集/注) 徐彬
曰治病之法贵因势利导故内经曰在上者
  越之在下者竭之今病欲上吐不可强之使下凡
  病皆然故曰病人欲 …… (第 36a 页)
  涩则为邪盛正衰故其病难治也

 (集/注) 徐彬
曰𦂳为寒盛涩为液竭正不胜邪故曰难治
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注/)此承上条以明其治也胃反呕吐者 …… (第 41a 页)
 (注/)此承上表里已和病当自愈而不愈之义也下利
  里病而得浮数表脉故曰脉反浮数也但尺中自
  涩则知热陷血分必圊脓血也
 (集/注) 徐彬
曰下利属寒脉应沉迟反浮数其阳胜可知
  而尺中自涩涩为阳邪入阴此亦热多故曰必圊
  脓血
  程林曰 …… (第 50b 页)
 薏苡仁(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五分一/名苦菜)
  右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
  小便当下
 (集/解) 徐彬
曰薏苡寒能除热兼下气胜湿利肠胃破毒
  肿败酱善排脓破血利结热毒气故以为臣附子
  导热行结故为反佐 …… (第 59b 页)
  别杵筛合治之为散服方寸匕小疮即粉之大疮
  但服之产后亦可服如风寒桑东根勿取之前三
  物皆阴乾百日
 (集/解) 徐彬
曰此乃概治金疮方也盖王不留行性苦平 …… (第 62a 页)
  以虫得甘蜜而上得铅粉而杀从治之法也

 (集/注) 徐彬
曰发作有时谓不恒痛也则与虚寒之绵绵
  而痛者异矣毒药不止则必治气治血攻寒逐积
  之药俱不应矣故以 (第 66b 页)
  下者则宜绝止医药听其自愈可也然脉平无寒
  热用桂枝汤与妊娠渴不能食者不合且文义断
  续不纯其中必有脱简
 (集/注) 徐彬
曰平脉者不见病脉一如平人也阴脉小弱
  者脉形小不大软弱无力非细也诸脉既平而独 …… (第 9b 页)
  浴衣被盖覆斯须通利数行痛处立差利及浴水
  赤勿怪即瘀血也
 (注/)外浴以散其瘀内服以下其瘀斯两得之矣
 (集/注) 徐彬
曰从高坠下法当救损伤筋骨为主然顿跌
  之势内外之血必无不瘀瘀不去则气不行气不
  行则伤不愈故以桃 (第 59b 页)
徐大椿撰。金匮玉函经注二十二卷。张扬俊撰。金匮要略方论本义二十二卷。魏荔彤撰。金匮要略论注二十四卷。 徐彬
撰。金匮悬解二十二卷。黄元御撰。金匮要略浅注十卷,金匮方歌括六卷。陈念祖撰。金匮心典三卷。尤怡撰。伤
列传二百八十九 艺术一
吴有性戴天章馀霖刘奎喻昌 徐彬
张璐高斗魁周学海

张志聪高世栻张锡驹陈念祖黄元御柯琴尤怡

叶桂薛雪吴瑭章楠王士雄徐大椿王维德吴谦 ……法。

昌通禅理,其医往往出于妙悟。尚论后篇及医门法律,年七十后始成。昌既久居江南,从学者甚多。 徐彬,
字忠可,浙江嘉兴人。昌之弟子。著伤寒一百十三方发明及金匮要略论注,其说皆本于昌。四库著录金匮要略,即 ……虽出众手编辑,而订正伤寒、金匮,本于谦所自撰。

其采引清代乾​​隆以前医说凡二十馀家,张璐、喻昌、 徐彬
、张志聪、高世式、张锡驹、柯琴、尤怡,事具本传。

其次者:林澜,著伤寒折衷、灵素合钞,兼通星象、
〉  徐政
  徐士宗      徐祯
  徐述       徐琦
  徐亨       徐良
   徐彬       
徐晞
  徐永元      徐简
  徐贵美      徐瑄
  徐资节      徐升
  徐思贤 ……明行修,徵为本县儒学教谕。秩满,少傅杨溥荐于朝,擢知均州。清介仁爱,兴学劝士,有古循良风,卒于官。 徐彬
按《嘉祥县志》:彬字文中。宣德间,以举人任隆庆卫经历。上疏言卫内当举行者四事,一曰移仓廪,一曰建桥梁
徐楚
  徐大仪      徐作霖
  徐养心      徐龙祯
  徐琨       徐鸣时
   徐彬
臣      徐孔徒
  徐调元      徐尚卿
  徐有声      徐淳如
  徐士骧     ……武宁知县,敦化惩悍,缮城兴学,以劳瘁卒于任。门人私谥贞隐先生。所著有《横溪录》、《四书疑辩》等书。 徐彬

按《浙江通志》:彬臣字亦于,秀水人。好奇负志节。丙子举于乡,有司重其名,欲一见不可得。庚辰公车罢
院。山右有汉太子墓。
秃尾山 在县南三十里。崱山为首,此山为尾。黄路山 在县南四十里。连南武山,下有 徐彬
墓。
度人山 在县南四十五里。与垛山相连,东南有芜萸山。西南有清陵沟。正南又有萧氏山、英山。山与磨山
彦表其墓,今石碑犹存,文字未剥,可观。
孙孜墓 在礼山前李温墓后。翁仲羊虎石碑俱存,赵衡正为之记。 徐彬
墓 在黄路山前。望气者谓其茔有异人,钟生忌者凿山坏之,故彬与其子昌止,以登科终。
曹玉墓 在横山之阳
、薛启方、季惟明、钱求、王秀、 徐彬
、邢汉、陈宪忠、顾瑜、齐程、章懋学、懋才等,不屈死。其馀男妇赴水蹈火自缢投缳,不遍悉(凡男女死者,井 (第 19 页)
。赠酒清,民鱼等物。保民厅监官白明吉来现。读陈侍郎书十五遍。
二十八日。晴。安命说来见。绥与,振声及 徐彬。
往元积寺。午后还敀。金光禧持赋数丈来考。读陈侍郎书五遍。读与丞相书十遍。夕有一阵骤雨。
二十九日。晴 (第 388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