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春秋類
詩類
書類
易類
政書類
地理類
詔令奏議類
職官類
編年類
詔令類
紀事本末類
時令類
法制類
史評類
別史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雜史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農家類
儒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詩文評類
事彙部類
清代道教文獻
断可不必经略大学士此番出力实为国家生色
朝廷锡命褒庸祗论其人之能称与否岂必犁庭
执馘方足称功即如大学士鄂尔泰 张廷玉 亦因
其勤慎翊赞封爵酬庸何尝有汗马劳耶假若经
略大学士因有此恩旨感激思奋不顾艰险必期
图 (第 7b 页)
朝廷锡命褒庸祗论其人之能称与否岂必犁庭
执馘方足称功即如大学士鄂尔泰 张廷玉 亦因
其勤慎翊赞封爵酬庸何尝有汗马劳耶假若经
略大学士因有此恩旨感激思奋不顾艰险必期
图 (第 7b 页)
皇考爱民恤下之心佐朕减赋赐租之政悉心经画奏请蠲
除俾民力宽纾催科不扰此王之功德及于三省者也
又如户部库帑累年亏空至二百五十万之多王则经
理多方代为弥补使各官脱然无累子孙并免追赔此
王之功德及于众姓者也又如朕因怡亲王之奏而蠲
免多年之逋欠宽宥各官之处分此王之功德及于天
下者也又如府库充盈储蓄完备是以军需所用至逾
千万皆取之帑藏而裕如一丝一粟无烦小民之供亿
此王之功德显著于军国而隐被于苍生者也又如栉
风沐雨冒暑冲寒遍历京畿兴修水利俾数千里沮洳
之地变为膏腴数千年创始之规永为乐土此又畿辅
百万耆民所涕泣而道之者也且王谦冲纳善诚信交
孚其在户部也则与 大学士张廷玉 蒋廷锡筹画清釐
和衷共济其营水田也则与大学士朱轼相度指示合
志同心诸臣有为国之悃王则深敬礼之诸臣有治 (第 33a 页)
除俾民力宽纾催科不扰此王之功德及于三省者也
又如户部库帑累年亏空至二百五十万之多王则经
理多方代为弥补使各官脱然无累子孙并免追赔此
王之功德及于众姓者也又如朕因怡亲王之奏而蠲
免多年之逋欠宽宥各官之处分此王之功德及于天
下者也又如府库充盈储蓄完备是以军需所用至逾
千万皆取之帑藏而裕如一丝一粟无烦小民之供亿
此王之功德显著于军国而隐被于苍生者也又如栉
风沐雨冒暑冲寒遍历京畿兴修水利俾数千里沮洳
之地变为膏腴数千年创始之规永为乐土此又畿辅
百万耆民所涕泣而道之者也且王谦冲纳善诚信交
孚其在户部也则与 大学士张廷玉 蒋廷锡筹画清釐
和衷共济其营水田也则与大学士朱轼相度指示合
志同心诸臣有为国之悃王则深敬礼之诸臣有治 (第 33a 页)
上谕满洲兵丁于技勇武艺俱巳精练惟向来未习水师
今欲于天津地方设立水师营分拨八旗满洲前往驻
防操演似属有益其应于何处驻劄设立几营派兵若
干用船若干并如何制造船只如何演习兵丁之处可
会同拉锡朱轼 张廷玉 蒋廷锡详议具奏特谕
和硕怡亲王允祥等议覆查天津之海东接
盛京朝鲜边界南通福建浙江等省实海 (第 45a 页)
今欲于天津地方设立水师营分拨八旗满洲前往驻
防操演似属有益其应于何处驻劄设立几营派兵若
干用船若干并如何制造船只如何演习兵丁之处可
会同拉锡朱轼 张廷玉 蒋廷锡详议具奏特谕
和硕怡亲王允祥等议覆查天津之海东接
盛京朝鲜边界南通福建浙江等省实海 (第 45a 页)
上谕内恭择一道密封交与吏部令其翻译考试取中者
准其补放印房笔帖式其由兵丁选取者仍照例令
食伊等钱粮米石由生监官学生閒散人选取者照
八旗左右司笔帖式之例给与无品级笔帖式钱粮
米石三年期满俟有本旗各部院笔帖式缺出即行
调补其现在之印房笔帖式既非考试翻译
上谕取中之人仍照旧例遵行
奏入于雍正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奉
旨依议
大学士张廷玉 等议覆据副都统祖鲁奏称从前查
验何天培家产见伊家藏有 (第 7a 页)
准其补放印房笔帖式其由兵丁选取者仍照例令
食伊等钱粮米石由生监官学生閒散人选取者照
八旗左右司笔帖式之例给与无品级笔帖式钱粮
米石三年期满俟有本旗各部院笔帖式缺出即行
调补其现在之印房笔帖式既非考试翻译
上谕取中之人仍照旧例遵行
奏入于雍正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奉
旨依议
大学士张廷玉 等议覆据副都统祖鲁奏称从前查
验何天培家产见伊家藏有 (第 7a 页)
皇考之例曾书其名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乃禀
命不融未几薨逝遂命大学士鄂尔泰 张廷玉 将其
名撤出追谥为端慧皇太子是未尝不立嫡也但不
以明告众耳嗣后皇七子亦
孝贤皇后所出秉质纯粹深 (第 6b 页)
命不融未几薨逝遂命大学士鄂尔泰 张廷玉 将其
名撤出追谥为端慧皇太子是未尝不立嫡也但不
以明告众耳嗣后皇七子亦
孝贤皇后所出秉质纯粹深 (第 6b 页)
臣等谨按郑志载三老五更一条历叙汉明帝安
帝暨曹魏后魏后周之制牵率附会伊古以来未
有定论恭读我
皇上御制三老五更说三老记及
题 张廷玉 三老五更议折衷千古之疑昭然若揭日月
乾隆五十年
御新建辟雍讲学礼成钜典辉煌超轶万古恭读
御制国学 …… (第 29a 页)
子而未有会兹偶会之益见理不可不日穷书不可
不日读宁渠呈已之是显人之非以为博闻广识而
已哉
御制题 张廷玉 三老五更议
戊戌年为三老五更说亦既辟其舛駮而勒之新建
辟雍之碑矣今秋驻避暑山庄检续书之四库全书 (第 32b 页)
内文颖集中有三老五更议之篇而挂漏其名因命
检文津阁之书乃知为 张廷玉 所撰憬然忆之事在 …… (第 32b 页)
乾隆戊午为廿七月既阅诸礼毕举之时于视学之
前曾向军机大臣等谈及三老五更而咨其可行与
否彼时鄂尔泰依违其间 张廷玉 则断以为不可于
是奏此议而遂寝其说盖鄂尔泰固好虚誉而近于
骄者 (第 33a 页)
张廷玉 则善自谨而近于懦者且二人彼时皆
可望登此席者也以今观之则 (第 33a 页)
廷玉 之议为当设尔
时勉强行之必有如 (第 33a 页)
廷玉 所谓资后人之议者矣若
朕戊戌年之所为三老五更说戊戌去戊午历四十 …… (第 33a 页)
年其事早已忘之盖戊午朕方廿八岁而戊戌则六
十有八此亦足验四十年间学问识见之效而年少
时犹未免有好名泥古之意至今则洒然矣兹观 廷
玉 之议与朕之说不约而同树之前旌焉因命并勒
辟雍碑以识已学之浅深及弗掩人之善也夫 (第 33b 页)
廷玉
既有此卓识何未见及朕之必不动于浮言遵
皇考遗旨令彼配享
太庙而临休致归里时乃有求入 (第 33b 页)
庙之请此所谓老衰而戒之在得乎朕又以 廷玉 之戒为
戒且为廷玉惜之
乡饮酒礼
顺治元年定京府及直省府州县每岁于正月十
五日 (第 34a 页)
帝暨曹魏后魏后周之制牵率附会伊古以来未
有定论恭读我
皇上御制三老五更说三老记及
题 张廷玉 三老五更议折衷千古之疑昭然若揭日月
乾隆五十年
御新建辟雍讲学礼成钜典辉煌超轶万古恭读
御制国学 …… (第 29a 页)
子而未有会兹偶会之益见理不可不日穷书不可
不日读宁渠呈已之是显人之非以为博闻广识而
已哉
御制题 张廷玉 三老五更议
戊戌年为三老五更说亦既辟其舛駮而勒之新建
辟雍之碑矣今秋驻避暑山庄检续书之四库全书 (第 32b 页)
内文颖集中有三老五更议之篇而挂漏其名因命
检文津阁之书乃知为 张廷玉 所撰憬然忆之事在 …… (第 32b 页)
乾隆戊午为廿七月既阅诸礼毕举之时于视学之
前曾向军机大臣等谈及三老五更而咨其可行与
否彼时鄂尔泰依违其间 张廷玉 则断以为不可于
是奏此议而遂寝其说盖鄂尔泰固好虚誉而近于
骄者 (第 33a 页)
张廷玉 则善自谨而近于懦者且二人彼时皆
可望登此席者也以今观之则 (第 33a 页)
廷玉 之议为当设尔
时勉强行之必有如 (第 33a 页)
廷玉 所谓资后人之议者矣若
朕戊戌年之所为三老五更说戊戌去戊午历四十 …… (第 33a 页)
年其事早已忘之盖戊午朕方廿八岁而戊戌则六
十有八此亦足验四十年间学问识见之效而年少
时犹未免有好名泥古之意至今则洒然矣兹观 廷
玉 之议与朕之说不约而同树之前旌焉因命并勒
辟雍碑以识已学之浅深及弗掩人之善也夫 (第 33b 页)
廷玉
既有此卓识何未见及朕之必不动于浮言遵
皇考遗旨令彼配享
太庙而临休致归里时乃有求入 (第 33b 页)
庙之请此所谓老衰而戒之在得乎朕又以 廷玉 之戒为
戒且为廷玉惜之
乡饮酒礼
顺治元年定京府及直省府州县每岁于正月十
五日 (第 34a 页)
东阁大学士徐本谥文穆(乾隆十三/年二月谥)
东阁大学士张允随谥文和(乾隆十六/年五月谥)
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 谥文和(乾隆二十/年五月谥)
太傅武英殿大学士福敏谥文端(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谥)
太子太傅 (第 17a 页)
东阁大学士张允随谥文和(乾隆十六/年五月谥)
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 谥文和(乾隆二十/年五月谥)
太傅武英殿大学士福敏谥文端(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谥)
太子太傅 (第 17a 页)
(臣/)等谨按
乾清宫宴集联句诸臣自显亲王衍福等以下凡九十
九人
御制序文并书其联句诗则梁诗正奉
敕书也
元宵联句(乾隆八年自 张廷玉 以下凡十六人/五言排律梁诗正奉 敕正书)
灯夕锡宴联句(乾隆八年自鄂尔泰以下凡十二人/七言排律 …… (第 19a 页)
(书/)
重华宫赐宴联句(乾隆十年自 张廷玉 以下凡十二人/五言排律梁诗正奉 敕正书)
重华宫联句(乾隆十一年自庄亲王允禄以下凡十/八人七言 (第 19b 页)
排律梁诗正奉 敕正书)
流杯亭联句(乾隆十一年自 张廷玉 以下凡四十五/人五言排律梁诗正奉 敕正书)
惇叙殿赐宴宗室柏梁体联句(乾隆十一年自和硕康/亲王 (第 19b 页)
以下凡一百三人)
(七言排律庄亲王允/禄奉 敕正书)
爆竹联句(乾隆十二年自 张廷玉 以下凡十六/人五言排律梁诗正奉 敕正书)
灯夕锡宴联句(乾隆十五年自传恒等以下凡二十/人七言排 (第 19b 页)
乾清宫宴集联句诸臣自显亲王衍福等以下凡九十
九人
御制序文并书其联句诗则梁诗正奉
敕书也
元宵联句(乾隆八年自 张廷玉 以下凡十六人/五言排律梁诗正奉 敕正书)
灯夕锡宴联句(乾隆八年自鄂尔泰以下凡十二人/七言排律 …… (第 19a 页)
(书/)
重华宫赐宴联句(乾隆十年自 张廷玉 以下凡十二人/五言排律梁诗正奉 敕正书)
重华宫联句(乾隆十一年自庄亲王允禄以下凡十/八人七言 (第 19b 页)
排律梁诗正奉 敕正书)
流杯亭联句(乾隆十一年自 张廷玉 以下凡四十五/人五言排律梁诗正奉 敕正书)
惇叙殿赐宴宗室柏梁体联句(乾隆十一年自和硕康/亲王 (第 19b 页)
以下凡一百三人)
(七言排律庄亲王允/禄奉 敕正书)
爆竹联句(乾隆十二年自 张廷玉 以下凡十六/人五言排律梁诗正奉 敕正书)
灯夕锡宴联句(乾隆十五年自传恒等以下凡二十/人七言排 (第 19b 页)
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几亦间有特旨交出之
事
皇考当日原设有办理军机大臣今仍著大学士鄂尔泰
张廷玉公 讷亲尚书海望侍郎纳延泰班第办理嗣
后永以为制至军机章京以内阁满汉侍读中书及
各部郎中员外郎主 (第 15b 页)
事
皇考当日原设有办理军机大臣今仍著大学士鄂尔泰
张廷玉公 讷亲尚书海望侍郎纳延泰班第办理嗣
后永以为制至军机章京以内阁满汉侍读中书及
各部郎中员外郎主 (第 15b 页)
载且有凭臆而害理者
皇上于戊戌岁
御制三老五更说以辟之近复
命刻于辟雍碑阴又
御制三老记书 张廷玉 三老五更议后二篇煌煌
圣训实发千古未发之蕴兹恭录篇端以正旧说之谬
至若我
朝定例民间寿跻百龄者 …… (第 1b 页)
亦既辟其蹖駮而勒之新建辟雍之碑矣今秋驻避
暑山庄检续书之四库全书内文颖集中有三老五
更议之篇而挂漏其名因命检文津阁之书乃知为
张廷玉 所撰憬然忆之事在乾隆戊午为廿七月既 (第 4b 页)
阕诸礼毕举之时于视学之前曾向军机大臣等谈
及三老五更而咨其可行与否彼时鄂尔泰依违其
间 张廷玉 则断以为不可于是奏此议而遂寝其说
盖鄂尔泰固好虚誉而近于骄者 (第 5a 页)
张廷玉 则善自谨
而近于懦者且二人彼时皆可望登此席者也以今
观之则 (第 5a 页)
廷玉 之议为当设尔时勉强行之必有如 (第 5a 页)
廷
玉 所谓资后人之议者矣若朕戊戌年之所为三老
五更说戊戌去戊午历四十年其事早已忘之盖戊 …… (第 5a 页)
午朕方廿八岁而戊戌则六十有八此亦足验四十
年间学问识见之效而年少时犹未免有好名泥古
之意至今则洒然矣兹观 廷玉 之议与朕之说不约
而同树之前旌焉因命并勒辟雍碑以识己学之浅
深及弗掩人之善也夫 (第 5b 页)
廷玉 既有此卓识何未见及
朕之必不动于浮言遵
皇考遗旨令彼配享
太庙而临休致归里时乃有求入 (第 5b 页)
庙之请此所谓老衰而戒之在得乎朕又以 廷玉 之戒为
戒且为廷玉惜之
顺治元年十月
恩诏军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一丁侍养免其差徭八十以
上者 (第 6a 页)
皇上于戊戌岁
御制三老五更说以辟之近复
命刻于辟雍碑阴又
御制三老记书 张廷玉 三老五更议后二篇煌煌
圣训实发千古未发之蕴兹恭录篇端以正旧说之谬
至若我
朝定例民间寿跻百龄者 …… (第 1b 页)
亦既辟其蹖駮而勒之新建辟雍之碑矣今秋驻避
暑山庄检续书之四库全书内文颖集中有三老五
更议之篇而挂漏其名因命检文津阁之书乃知为
张廷玉 所撰憬然忆之事在乾隆戊午为廿七月既 (第 4b 页)
阕诸礼毕举之时于视学之前曾向军机大臣等谈
及三老五更而咨其可行与否彼时鄂尔泰依违其
间 张廷玉 则断以为不可于是奏此议而遂寝其说
盖鄂尔泰固好虚誉而近于骄者 (第 5a 页)
张廷玉 则善自谨
而近于懦者且二人彼时皆可望登此席者也以今
观之则 (第 5a 页)
廷玉 之议为当设尔时勉强行之必有如 (第 5a 页)
廷
玉 所谓资后人之议者矣若朕戊戌年之所为三老
五更说戊戌去戊午历四十年其事早已忘之盖戊 …… (第 5a 页)
午朕方廿八岁而戊戌则六十有八此亦足验四十
年间学问识见之效而年少时犹未免有好名泥古
之意至今则洒然矣兹观 廷玉 之议与朕之说不约
而同树之前旌焉因命并勒辟雍碑以识己学之浅
深及弗掩人之善也夫 (第 5b 页)
廷玉 既有此卓识何未见及
朕之必不动于浮言遵
皇考遗旨令彼配享
太庙而临休致归里时乃有求入 (第 5b 页)
庙之请此所谓老衰而戒之在得乎朕又以 廷玉 之戒为
戒且为廷玉惜之
顺治元年十月
恩诏军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一丁侍养免其差徭八十以
上者 (第 6a 页)
枷号两个月责四十板加徒役四年二次发边卫
充军三次照军犯三次脱逃律拟绞监候十一年
三月九卿议准 大学士张廷玉 奏凡引用律例务
必情罪相符如律内数事共为一条秪引所犯本
罪若一条止断一事不得任意删减或律 (第 19a 页)
充军三次照军犯三次脱逃律拟绞监候十一年
三月九卿议准 大学士张廷玉 奏凡引用律例务
必情罪相符如律内数事共为一条秪引所犯本
罪若一条止断一事不得任意删减或律 (第 1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