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類
樂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禮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別集類
史鈔類
時令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儒家類
小說家類
譜錄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事彙部類
經集部類
洞真部
孝绰墓志铭曰蔡墨攸陈
有草有茵梁荆世樻或魏或秦积善馀庆时推俊民孝
乎惟孝其德有邻曰风曰雅文章动神鹤开 阮瑀 鹏翥
杨循身兹惟屈扶摇未申人罔石火山有楸椿佳城无
曙寒野方春
原诔宋谢庄黄门侍郎刘琨之诔曰秋风散兮凉 (第 41b 页)
有草有茵梁荆世樻或魏或秦积善馀庆时推俊民孝
乎惟孝其德有邻曰风曰雅文章动神鹤开 阮瑀 鹏翥
杨循身兹惟屈扶摇未申人罔石火山有楸椿佳城无
曙寒野方春
原诔宋谢庄黄门侍郎刘琨之诔曰秋风散兮凉 (第 41b 页)
明高启送顾倅之钱塘诗曰之官即胜游送别漫多
愁草色荒宫燕槐阴远驿驺湖通朝汲井潮动夜眠楼
早向临平过荷花已欲秋(已上/郡倅) 宋王安石送庞佥判
诗曰北都两去不辞勤仕路论才迥出群一相开藩尝
负弩三年通籍更从军清谈犹得当时事遗爱应从此
日闻我忆荆溪山最乐看君摩翮上青云 杨廷秀赠
尚长道佥判诗曰今代高人尚子平风流文采旧家声
合于玉笋班中立却向红莲幕里行天色恼人浑欲雪
烛花照别若为情日边已办除书看莫恋南楼秋月明
(已上/佥判) 唐杜甫赠田判官诗曰崆峒使节上青霄河陇
降王款圣朝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霍嫖姚陈留 阮瑀 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麾下赖君才并入独能
无意向渔樵 又送张判官诗曰处士闻名早游秦献
疏回腹中诗万卷身 (第 22a 页)
愁草色荒宫燕槐阴远驿驺湖通朝汲井潮动夜眠楼
早向临平过荷花已欲秋(已上/郡倅) 宋王安石送庞佥判
诗曰北都两去不辞勤仕路论才迥出群一相开藩尝
负弩三年通籍更从军清谈犹得当时事遗爱应从此
日闻我忆荆溪山最乐看君摩翮上青云 杨廷秀赠
尚长道佥判诗曰今代高人尚子平风流文采旧家声
合于玉笋班中立却向红莲幕里行天色恼人浑欲雪
烛花照别若为情日边已办除书看莫恋南楼秋月明
(已上/佥判) 唐杜甫赠田判官诗曰崆峒使节上青霄河陇
降王款圣朝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霍嫖姚陈留 阮瑀 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麾下赖君才并入独能
无意向渔樵 又送张判官诗曰处士闻名早游秦献
疏回腹中诗万卷身 (第 22a 页)
辟召二
原捐沟 焚山(后汉李充立精舍讲授太守鲁平请署/功曹不就平怒乃援充捐沟中谪署县)
(都亭长不得已起亲职役后诏徵为博士时平亦为博/士每与集会常叹服焉 太祖辟 阮瑀 瑀不就逃入山)
(中太祖使焚山得瑀即集宾使就/技人列瑀鼓琴作歌太祖大悦) 制服 设杖(司徒/袁逢) (第 14b 页)
原捐沟 焚山(后汉李充立精舍讲授太守鲁平请署/功曹不就平怒乃援充捐沟中谪署县)
(都亭长不得已起亲职役后诏徵为博士时平亦为博/士每与集会常叹服焉 太祖辟 阮瑀 瑀不就逃入山)
(中太祖使焚山得瑀即集宾使就/技人列瑀鼓琴作歌太祖大悦) 制服 设杖(司徒/袁逢) (第 14b 页)
甘醴(潘尼诗圣朝命方岳爪牙同比邻皇储延笃爱/设馔送远宾谁应今日宴具惟廊庙臣置酒宣)
(猷庭击鼓灵沼滨羽觞飞醽醁芳馔罗奇珍共刘桢诗/昔我从元后整驾至南乡过彼丰沛都与君 翱翔众)
(宾会广坐明灯熺炎光清歌制妙声万/舞在中堂金罍含廿醴羽觞行无方) 金罍 玉觞
(上详甘醴注诗/下见魏文帝) 华尊 羽爵(傅休奕诗鸾鸟晞凤凰/望舒继白日千秋遘嘉)
(会来升君子室华尊享清酤珍肴目盈溢临魏文帝诗/良辰启初节高构极欢娱通天拂景云俯 四达衢羽)
(爵浮象尊珍/膳盈豆区) 布惠 发德 (阮瑀 诗阳春和气动贤主/以崇仁布惠绥人物降爱)
(当所亲上堂相娱乐中外奉时珍五/味风雨集杯酌若浮云 下详 (第 40b 页)
(猷庭击鼓灵沼滨羽觞飞醽醁芳馔罗奇珍共刘桢诗/昔我从元后整驾至南乡过彼丰沛都与君 翱翔众)
(宾会广坐明灯熺炎光清歌制妙声万/舞在中堂金罍含廿醴羽觞行无方) 金罍 玉觞
(上详甘醴注诗/下见魏文帝) 华尊 羽爵(傅休奕诗鸾鸟晞凤凰/望舒继白日千秋遘嘉)
(会来升君子室华尊享清酤珍肴目盈溢临魏文帝诗/良辰启初节高构极欢娱通天拂景云俯 四达衢羽)
(爵浮象尊珍/膳盈豆区) 布惠 发德 (阮瑀 诗阳春和气动贤主/以崇仁布惠绥人物降爱)
(当所亲上堂相娱乐中外奉时珍五/味风雨集杯酌若浮云 下详 (第 40b 页)
修短之命(文选生有/修短之命) 死生契阔(诗/) 增寿夭须臾
(出庄/子) 原出生入死(老子出生入死/之徒十有三) 畏死忘生(详/前)
夜舟难守 朝露易晞 死生有命 修短无期 增
生寄死归 存顺没宁 白驹易往 素盖俄归 东
流逝矣 北首长辞 魂游北斗 水阅东川 遽委
魄于松门 奄归魂于蒿里 去白日之昭昭 袭长
夜之悠悠 彷徨乎尘埃之外 逍遥乎无为之表
长沙空庚日之灾 北海奄巳年之梦 庚子戒日止
鵩生忧 辰巳临年巢鵀起叹 洪波振海终不到于
蓬瀛 流电促人讵有固于金石
死丧
原诗 后汉阮瑀 七哀诗曰丁年难再遇富贵不重来良
时忽一过身体为土灰冥冥九泉室漫漫长夜台身尽
气力索精魂靡所能嘉肴设不 (第 9b 页)
(出庄/子) 原出生入死(老子出生入死/之徒十有三) 畏死忘生(详/前)
夜舟难守 朝露易晞 死生有命 修短无期 增
生寄死归 存顺没宁 白驹易往 素盖俄归 东
流逝矣 北首长辞 魂游北斗 水阅东川 遽委
魄于松门 奄归魂于蒿里 去白日之昭昭 袭长
夜之悠悠 彷徨乎尘埃之外 逍遥乎无为之表
长沙空庚日之灾 北海奄巳年之梦 庚子戒日止
鵩生忧 辰巳临年巢鵀起叹 洪波振海终不到于
蓬瀛 流电促人讵有固于金石
死丧
原诗 后汉阮瑀 七哀诗曰丁年难再遇富贵不重来良
时忽一过身体为土灰冥冥九泉室漫漫长夜台身尽
气力索精魂靡所能嘉肴设不 (第 9b 页)
哭而行(子路曰去国哭墓而行/反国不哭展墓而入) 过则式(子路曰过/墓则式)
增长夜台 (阮瑀 七哀诗冥冥九/泉室漫漫长夜台) 一抔土(见山陵类为/又骆宾王)
(徐敬业移檄文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 (第 13b 页)
增长夜台 (阮瑀 七哀诗冥冥九/泉室漫漫长夜台) 一抔土(见山陵类为/又骆宾王)
(徐敬业移檄文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 (第 13b 页)
援棹 鼓琴(黄闵武陵记绿罗山侧岩垂水悬下有/明月池碧石潭澄澈百尺见底素岩若)
(雪松如插翠风来时有丝桐之韵土人为之歌曰仰兹/山兮迢迢层石构兮嵯峨乐兹潭兮安流援尔棹兮咏)
(歌子说苑曾参耘瓜而误斩其根曾晰怒援大杖击之/曾 仆地有顷乃苏蹶然而起进曰曩者参得罪于大)
(人大人得无疾/乎退鼓琴而歌) 弹铗 抚弦(战国策齐人有冯驩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
(尝君授之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兮食无/鱼 文士传太祖闻 阮瑀 名辟之不应连见偪促乃逃)
(入山太祖使人焚山得瑀送至召入太祖时征长安大/延宾客使就伎人列瑀善解音能鼓 (第 44b 页)
(雪松如插翠风来时有丝桐之韵土人为之歌曰仰兹/山兮迢迢层石构兮嵯峨乐兹潭兮安流援尔棹兮咏)
(歌子说苑曾参耘瓜而误斩其根曾晰怒援大杖击之/曾 仆地有顷乃苏蹶然而起进曰曩者参得罪于大)
(人大人得无疾/乎退鼓琴而歌) 弹铗 抚弦(战国策齐人有冯驩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
(尝君授之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兮食无/鱼 文士传太祖闻 阮瑀 名辟之不应连见偪促乃逃)
(入山太祖使人焚山得瑀送至召入太祖时征长安大/延宾客使就伎人列瑀善解音能鼓 (第 44b 页)
筝一
增说文曰筝五弦筑身乐也 原释名曰筝施弦高筝
筝然 增乐府杂录曰善筝者元和至太和中李青青
及龙佐大中以来有常述本亦妙手也史从李从周皆
能者也从周即青青孙亚其父之艺也 原史记曰秦
逐客李斯上书曰夫击瓮扣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
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增隋书音乐志曰丝之属曰筝
十三弦 原风俗通曰筝秦声也或曰蒙恬所造 又
曰按礼乐记筝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
知谁改也 傅子曰筝者上圆象天下平象地中空准
六合弦柱十二拟十二月乃仁智之器岂蒙恬亡国之
臣所能开思运巧 阮瑀 筝赋曰筝长六尺以应律数
弦有十二象四时柱高三寸象三才 增唐刘禹锡与
柳子厚书曰间发书得筝以为其工独得 …… (第 8a 页)
筝三
原素质 朱弦(上见顾恺之筝赋于侯瑾筝赋曰物顺/合于律吕音协同 宫商朱弦微而慷)
(慨兮哀气/切而怀伤) 应六律 总八风(上详前列陶融妻陈氏/筝赋曰 柱成阵既和)
(且平总八风而熙/泰羌贯微而洞灵) 不疾不徐 或离或合(上见 阮瑀/ 筝赋 傅)
(元筝赋曰追赴促弹急击/扣危洪纤杂沓或合或离) 移风易俗 推故引新(上/见) …… (第 10a 页)
朱弦 玉柱 危弦 促柱 增竹润 银装(文献/通考)
(唐有轧筝以片竹润其端轧轧成音因取名焉银又曰/宋何承天幼好律历之学尤善弹筝文帝赐之 装筝)
(一/) 手语 甲鸣(李白诗佳人当窗弄白日丝将手语/弹鸣筝 白居易诗甲鸣银玓瓅柱)
(触玉/玲珑) 玉指 银甲(元稹诗筝弦玉指调用/ 杜甫诗银甲弹筝) 系爪
象云(梁简文帝诗停弦时系爪息吹治唇朱按妓女以/鹿角琢为爪以弹筝曰系爪 文献通考唐清乐)
(部有云和筝/盖其首象云) 合律 象闰(又曰 阮瑀 谓弦有十二四/时度也唐惟清乐筝十二)
(弦他皆十三弦今教坊无十二弦者不知五弦合乎/五音十二弦合乎十二 …… (第 11a 页)
浮感悲音而增叹怆嚬悴而怀愁若乃上感天地
下动鬼神享祀祖宗酬酢嘉宾移风易俗混同人伦莫
有尚于筝者矣 魏 阮瑀 筝赋曰惟夫筝之奇妙极五
音之幽微苞群声以作主冠众乐而为师凛清和于律
吕笼丝木以成资身长六尺应律数也故 (第 16a 页)
增说文曰筝五弦筑身乐也 原释名曰筝施弦高筝
筝然 增乐府杂录曰善筝者元和至太和中李青青
及龙佐大中以来有常述本亦妙手也史从李从周皆
能者也从周即青青孙亚其父之艺也 原史记曰秦
逐客李斯上书曰夫击瓮扣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
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增隋书音乐志曰丝之属曰筝
十三弦 原风俗通曰筝秦声也或曰蒙恬所造 又
曰按礼乐记筝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
知谁改也 傅子曰筝者上圆象天下平象地中空准
六合弦柱十二拟十二月乃仁智之器岂蒙恬亡国之
臣所能开思运巧 阮瑀 筝赋曰筝长六尺以应律数
弦有十二象四时柱高三寸象三才 增唐刘禹锡与
柳子厚书曰间发书得筝以为其工独得 …… (第 8a 页)
筝三
原素质 朱弦(上见顾恺之筝赋于侯瑾筝赋曰物顺/合于律吕音协同 宫商朱弦微而慷)
(慨兮哀气/切而怀伤) 应六律 总八风(上详前列陶融妻陈氏/筝赋曰 柱成阵既和)
(且平总八风而熙/泰羌贯微而洞灵) 不疾不徐 或离或合(上见 阮瑀/ 筝赋 傅)
(元筝赋曰追赴促弹急击/扣危洪纤杂沓或合或离) 移风易俗 推故引新(上/见) …… (第 10a 页)
朱弦 玉柱 危弦 促柱 增竹润 银装(文献/通考)
(唐有轧筝以片竹润其端轧轧成音因取名焉银又曰/宋何承天幼好律历之学尤善弹筝文帝赐之 装筝)
(一/) 手语 甲鸣(李白诗佳人当窗弄白日丝将手语/弹鸣筝 白居易诗甲鸣银玓瓅柱)
(触玉/玲珑) 玉指 银甲(元稹诗筝弦玉指调用/ 杜甫诗银甲弹筝) 系爪
象云(梁简文帝诗停弦时系爪息吹治唇朱按妓女以/鹿角琢为爪以弹筝曰系爪 文献通考唐清乐)
(部有云和筝/盖其首象云) 合律 象闰(又曰 阮瑀 谓弦有十二四/时度也唐惟清乐筝十二)
(弦他皆十三弦今教坊无十二弦者不知五弦合乎/五音十二弦合乎十二 …… (第 11a 页)
浮感悲音而增叹怆嚬悴而怀愁若乃上感天地
下动鬼神享祀祖宗酬酢嘉宾移风易俗混同人伦莫
有尚于筝者矣 魏 阮瑀 筝赋曰惟夫筝之奇妙极五
音之幽微苞群声以作主冠众乐而为师凛清和于律
吕笼丝木以成资身长六尺应律数也故 (第 16a 页)
明镜一时覆车千祀(王绩与陈叔达重修隋纪书曰/裁成国典褒贬人伦欲使明镜)
(一时覆/车千祀)
史五
原诗魏 阮瑀 诗曰误哉秦穆公身没从三良忠臣不达
命随躯就死亡低头窥圹户仰视日月光谓谁此可处
恩义不可忘路人为流涕黄 (第 56b 页)
(一时覆/车千祀)
史五
原诗魏 阮瑀 诗曰误哉秦穆公身没从三良忠臣不达
命随躯就死亡低头窥圹户仰视日月光谓谁此可处
恩义不可忘路人为流涕黄 (第 56b 页)
朱熹曰有治世之文有衰世之文有乱世之文六经
治世之文也如国语委靡繁絮真衰世之文耳至于乱
世之文则战国是也 崔祐甫穆氏四子讲议记曰言
偃之文郁而不见卜商有诗序 文心雕龙时序篇曰
邹子以谈天飞誉驺奭以雕龙驰响屈平联藻于日月
宋玉交彩于风云 魏书文苑传序曰汉之西京马扬
为首东都之下班张为雄 文心雕龙体性篇曰贾生
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子云沈
寂故志隐而味深子政简易故趣昭而事博孟坚雅懿
故裁密而思靡平子淹通故虑周而藻密 典论曰今
之文人有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
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 阮瑀元瑜 汝南应玚德琏东平
刘桢公干此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
骋骐骥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文心雕龙才略 …… (第 6a 页)
长卿温丽 公干妙绝(西京杂记曰枚皋文章敏疾/长卿制作淹迟皆尽一时之)
(美遇而长卿首尾温丽枚皋时有累句故知疾行无善/迹矣 魏文帝与吴质书曰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其)
(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王赋阮章 孔书陆议(魏文帝典论曰/王粲长于词赋)
(陈琳 阮瑀 之章表书记今之俊也举李充翰林论曰或/问曰如何斯可谓之文答曰孔文 之书陆士衡之议)
(斯可谓成文矣 …… (第 24a 页)
而八/韵成 陈楷宋濂行状曰尝奉制咏鹰令)
(七举足/即成) 据案制书 当食草奏(文心雕龙神思篇曰 阮瑀 据案而制书)
(又曰祢衡当/食而草奏) 对使答书 立马草制(南史传曰蔡景/历陈武帝镇朱)
(方素闻其 (第 28a 页)
治世之文也如国语委靡繁絮真衰世之文耳至于乱
世之文则战国是也 崔祐甫穆氏四子讲议记曰言
偃之文郁而不见卜商有诗序 文心雕龙时序篇曰
邹子以谈天飞誉驺奭以雕龙驰响屈平联藻于日月
宋玉交彩于风云 魏书文苑传序曰汉之西京马扬
为首东都之下班张为雄 文心雕龙体性篇曰贾生
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子云沈
寂故志隐而味深子政简易故趣昭而事博孟坚雅懿
故裁密而思靡平子淹通故虑周而藻密 典论曰今
之文人有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
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 阮瑀元瑜 汝南应玚德琏东平
刘桢公干此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
骋骐骥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文心雕龙才略 …… (第 6a 页)
长卿温丽 公干妙绝(西京杂记曰枚皋文章敏疾/长卿制作淹迟皆尽一时之)
(美遇而长卿首尾温丽枚皋时有累句故知疾行无善/迹矣 魏文帝与吴质书曰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其)
(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王赋阮章 孔书陆议(魏文帝典论曰/王粲长于词赋)
(陈琳 阮瑀 之章表书记今之俊也举李充翰林论曰或/问曰如何斯可谓之文答曰孔文 之书陆士衡之议)
(斯可谓成文矣 …… (第 24a 页)
而八/韵成 陈楷宋濂行状曰尝奉制咏鹰令)
(七举足/即成) 据案制书 当食草奏(文心雕龙神思篇曰 阮瑀 据案而制书)
(又曰祢衡当/食而草奏) 对使答书 立马草制(南史传曰蔡景/历陈武帝镇朱)
(方素闻其 (第 28a 页)
文章辨体曰汉晋皆用散文盖用陈达情事若孔明
前后出师李令伯陈情之类是也唐宋以后多用四六
其用则有庆贺有辞免有陈谢有进书有贡物所用既
殊则其体亦各异焉 又曰表文以简洁精致为先
表二
原孔璋殊健(详章/奏) 阮瑀 之俊(典论云陈 (第 29a 页)
阮瑀 之/章奏书记今之俊也) …… (第 29a 页)
书记二
原汉书曰苏武使匈奴被留昭帝即位求武等匈奴言
武已死后汉使至匈奴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
中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单于顾左右而惊
谢 又曰陈遵为河南太守既至官遣从史乃召善吏
十人于前治私书谢京师故人遵凭几口授书吏且省
官事数百封亲疏各有意 又曰谷永字子云便于笔
札故时人云谷子云之笔札楼君卿之唇舌 吴录曰
王宏为冀州刺史不发私书不交豪族号曰王独坐
蜀志曰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生长戎旅手不能书
所识不过十字而占授作书皆有意使人读史汉诸书
听之通知其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旨 鲁国先贤传曰
孔翊为洛阳令置器水于前庭得私书皆投其中一无
所发弹治贵戚无所回避 典略曰太祖尝使 阮瑀 作
书与翰遂于马上具草书呈之太祖览毕欲有所定而
竟不能增损 张华别传曰大驾西征钟会至长安华 (第 35a 页)
前后出师李令伯陈情之类是也唐宋以后多用四六
其用则有庆贺有辞免有陈谢有进书有贡物所用既
殊则其体亦各异焉 又曰表文以简洁精致为先
表二
原孔璋殊健(详章/奏) 阮瑀 之俊(典论云陈 (第 29a 页)
阮瑀 之/章奏书记今之俊也) …… (第 29a 页)
书记二
原汉书曰苏武使匈奴被留昭帝即位求武等匈奴言
武已死后汉使至匈奴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
中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单于顾左右而惊
谢 又曰陈遵为河南太守既至官遣从史乃召善吏
十人于前治私书谢京师故人遵凭几口授书吏且省
官事数百封亲疏各有意 又曰谷永字子云便于笔
札故时人云谷子云之笔札楼君卿之唇舌 吴录曰
王宏为冀州刺史不发私书不交豪族号曰王独坐
蜀志曰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生长戎旅手不能书
所识不过十字而占授作书皆有意使人读史汉诸书
听之通知其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旨 鲁国先贤传曰
孔翊为洛阳令置器水于前庭得私书皆投其中一无
所发弹治贵戚无所回避 典略曰太祖尝使 阮瑀 作
书与翰遂于马上具草书呈之太祖览毕欲有所定而
竟不能增损 张华别传曰大驾西征钟会至长安华 (第 35a 页)
乃积石为仓以藏书故谓曹氏为书仓)
原学无所遗(典论曰今之文人鲁国孔融广陵陈琳/山阳王粲北海徐干陈留 阮瑀 汝南应)
(玚东平刘桢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 钟鸣知山毁(异苑魏时殿/前钟大鸣众)
(皆震 (第 15a 页)
原学无所遗(典论曰今之文人鲁国孔融广陵陈琳/山阳王粲北海徐干陈留 阮瑀 汝南应)
(玚东平刘桢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 钟鸣知山毁(异苑魏时殿/前钟大鸣众)
(皆震 (第 15a 页)
成公绥弃故/笔赋序治世)
(之功莫尚于笔不又曰/圣人之志非笔 能宣) 舐笔操檄 栖笔寝牍(文士/传 阮)
(瑀 舐笔操檄立成光曹植魏/德论栖笔寝牍含 而不朗) 给笔作颂 授笔修史
(东观汉记帝召贾逵敕兰台给笔札 (第 5b 页)
(之功莫尚于笔不又曰/圣人之志非笔 能宣) 舐笔操檄 栖笔寝牍(文士/传 阮)
(瑀 舐笔操檄立成光曹植魏/德论栖笔寝牍含 而不朗) 给笔作颂 授笔修史
(东观汉记帝召贾逵敕兰台给笔札 (第 5b 页)
其和畅兮庶卉焕
以敷蕤行中国之旧壤实吾愿之所依当短景之炎阳
犯隆暑之赫曦薰风温温以增热体烨烨其若焚 阮
瑀 纪征赋曰仰天民之高衢兮慕在昔之遐轨希笃圣
之崇纲兮惟弘哲而为纪同天工而人代兮匪贤智其 (第 32b 页)
以敷蕤行中国之旧壤实吾愿之所依当短景之炎阳
犯隆暑之赫曦薰风温温以增热体烨烨其若焚 阮
瑀 纪征赋曰仰天民之高衢兮慕在昔之遐轨希笃圣
之崇纲兮惟弘哲而为纪同天工而人代兮匪贤智其 (第 32b 页)
寡妇四
原天穷(礼老而无夫谓之寡此/天民之穷而无告也) 昼哭(礼记穆伯之丧/敬姜昼哭孔子)
(曰知/礼也) 不夜哭(礼寡妇/不夜哭) 未亡人(寡妇自谓/未亡人) 城崩(琴/操)
(杞梁死其妻无子乃求夫尸于城下哭/之道路闻之皆挥泪十日而城崩坏) 孤鸾舞镜(事/文)
(𩔖聚孤鸾念其/雄见镜而舞)
寡妇五
原诗魏文帝寡妇诗曰友人 阮元瑜 早亡伤其妻孤寡 (第 11b 页)
为作此诗霜露纷兮交下木叶落兮萋萋候雁叫兮云
中归燕翩兮徘徊妾心感兮惆怅白日㥯兮西颓守长
夜兮思君魂一夕兮九乖怅延伫兮仰视星月随兮天
回徒引领兮入房窃自怜兮孤栖愿从君兮终没愁何
可兮久怀 增卫敬瑜妻孤雁诗曰昔年无偶去今春
犹独归故人恩义重不忍更双飞 张说诗曰绿流茂
滋萍罗是依山崩川竭鱼鸟何归
增歌鲁陶婴黄鹄歌曰黄鹄早寡兮七年不双宛颈独
宿兮想其故雄其命早寡兮独宿何伤念此寡妇兮泣
下数行死者不可忘飞鸟尚然兮况于贞良虽有贤雄
兮终不重行
原赋魏文帝寡妇赋曰陈留 阮元瑜 早亡每感存其遗
孤未尝不怆然伤心故作是赋惟生民兮艰危在孤寡
兮常悲人皆处兮欢乐我独怨兮无依抚遗孤兮太 (第 12b 页)
原天穷(礼老而无夫谓之寡此/天民之穷而无告也) 昼哭(礼记穆伯之丧/敬姜昼哭孔子)
(曰知/礼也) 不夜哭(礼寡妇/不夜哭) 未亡人(寡妇自谓/未亡人) 城崩(琴/操)
(杞梁死其妻无子乃求夫尸于城下哭/之道路闻之皆挥泪十日而城崩坏) 孤鸾舞镜(事/文)
(𩔖聚孤鸾念其/雄见镜而舞)
寡妇五
原诗魏文帝寡妇诗曰友人 阮元瑜 早亡伤其妻孤寡 (第 11b 页)
为作此诗霜露纷兮交下木叶落兮萋萋候雁叫兮云
中归燕翩兮徘徊妾心感兮惆怅白日㥯兮西颓守长
夜兮思君魂一夕兮九乖怅延伫兮仰视星月随兮天
回徒引领兮入房窃自怜兮孤栖愿从君兮终没愁何
可兮久怀 增卫敬瑜妻孤雁诗曰昔年无偶去今春
犹独归故人恩义重不忍更双飞 张说诗曰绿流茂
滋萍罗是依山崩川竭鱼鸟何归
增歌鲁陶婴黄鹄歌曰黄鹄早寡兮七年不双宛颈独
宿兮想其故雄其命早寡兮独宿何伤念此寡妇兮泣
下数行死者不可忘飞鸟尚然兮况于贞良虽有贤雄
兮终不重行
原赋魏文帝寡妇赋曰陈留 阮元瑜 早亡每感存其遗
孤未尝不怆然伤心故作是赋惟生民兮艰危在孤寡
兮常悲人皆处兮欢乐我独怨兮无依抚遗孤兮太 (第 12b 页)
老人五
原诗魏应璩诗曰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馀
岁相与锄禾莠住车问三叟何以得此寿上叟前致辞
内中妪貌丑中叟前致辞量腹节所受下叟前致辞夜
卧不覆首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 又新诗曰少壮
面目泽长老颜色粗粗丑人所恶拔白自洗梳 又 阮
瑀 诗曰白发随栉坠未寒思厚衣四肢易懈倦行步益
疏迟常恐岁时尽魂魄忽高飞自知百年后堂上生旅 (第 28a 页)
原诗魏应璩诗曰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馀
岁相与锄禾莠住车问三叟何以得此寿上叟前致辞
内中妪貌丑中叟前致辞量腹节所受下叟前致辞夜
卧不覆首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 又新诗曰少壮
面目泽长老颜色粗粗丑人所恶拔白自洗梳 又 阮
瑀 诗曰白发随栉坠未寒思厚衣四肢易懈倦行步益
疏迟常恐岁时尽魂魄忽高飞自知百年后堂上生旅 (第 2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