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類
地理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儒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禪宗部類
(氏陈大汶妻徐氏监生殷文机继妻沈氏张绍彬/妻王氏史义宾妻陈氏蔡沛臣妻方氏毛德成妻)
(朱氏金琦妻徐氏 包礼 经妻马氏鲍传正妻邬氏/韩予倡妻陈氏监生周潮妻范氏包尚道继妻茅)
(氏王正质妻陈氏监生王佐直妻任氏戎顺 (第 43b 页)
(朱氏金琦妻徐氏 包礼 经妻马氏鲍传正妻邬氏/韩予倡妻陈氏监生周潮妻范氏包尚道继妻茅)
(氏王正质妻陈氏监生王佐直妻任氏戎顺 (第 43b 页)
六射(张说唐元城府左果毅/赠郎将葛公碑五驭善)
(于东野丨丨劲于西霜孙逖太子少傅李公墓志铭/丨丨五书 包礼 乐之群艺九流三变探古今之至赜)喷射(李白百/丈厓瀑)
(布图诗龙潭中丨/丨昼夜生风雷)要射(李白与贾 (第 9b 页)
(于东野丨丨劲于西霜孙逖太子少傅李公墓志铭/丨丨五书 包礼 乐之群艺九流三变探古今之至赜)喷射(李白百/丈厓瀑)
(布图诗龙潭中丨/丨昼夜生风雷)要射(李白与贾 (第 9b 页)
四里有秦/王丨丨垛 张说唐元城府左果毅赠郎将葛公)
(碑见五驭下之孙逖太子少傅李公墓志铭丨丨/五书 包礼 乐 群艺九流三变探古今之至赜)
六伐(书牧誓见/五伐下)
六辟(蔡邕陈太丘碑文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 (第 86a 页)
(碑见五驭下之孙逖太子少傅李公墓志铭丨丨/五书 包礼 乐 群艺九流三变探古今之至赜)
六伐(书牧誓见/五伐下)
六辟(蔡邕陈太丘碑文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 (第 86a 页)
而及亲开
府仪同三司兼御史大夫元帅都虞候鲁国公臧希让
亡父赠太常卿怀恪业茂勋贤地华簪绂佩忠信而行
已 包礼 乐以资身守节安卑幽贞自处养蒙全正声利
不营虽与善无徵促灵悲于逝晷而积善垂福馀庆光
于后昆故得业济艰难 (第 4b 页)
府仪同三司兼御史大夫元帅都虞候鲁国公臧希让
亡父赠太常卿怀恪业茂勋贤地华簪绂佩忠信而行
已 包礼 乐以资身守节安卑幽贞自处养蒙全正声利
不营虽与善无徵促灵悲于逝晷而积善垂福馀庆光
于后昆故得业济艰难 (第 4b 页)
此仁字只是爱之理不宜看得太阔故注中解愚字
云若可陷可罔之类
总注又皆所以救其偏也 论来说信便可该直说勇
便可该刚乃繁而不杀列之为六皆因子路气质所偏
尤在此处故加详也 但言仁智实 包礼 义在好学二
字内辨之明义也处之当而有节文礼也 (第 29a 页)
云若可陷可罔之类
总注又皆所以救其偏也 论来说信便可该直说勇
便可该刚乃繁而不杀列之为六皆因子路气质所偏
尤在此处故加详也 但言仁智实 包礼 义在好学二
字内辨之明义也处之当而有节文礼也 (第 29a 页)
称其家者只举长兄位号而言则下三弟已包在内/矣黄勉齐曰六经中专言仁者包四德也言仁义而不)
(言礼智者仁 包礼 义包智愚按从黄氏之说推之言仁/礼而不言义智者仁包义礼包智言礼义而不言仁智)
(者礼即仁之秩然处义即智 (第 15b 页)
(言礼智者仁 包礼 义包智愚按从黄氏之说推之言仁/礼而不言义智者仁包义礼包智言礼义而不言仁智)
(者礼即仁之秩然处义即智 (第 15b 页)
四
人称其家者只举长兄位号而言则下三弟已包在内矣黄勉齐曰六经中专言仁者包四德也言仁义而不
言礼智者仁 包礼 义包智愚按从黄氏之说推之言仁礼而不言义智者仁包义礼包智言礼义而不言仁智
者礼即仁之秩然处义即智之分别 (第 15b 页)
人称其家者只举长兄位号而言则下三弟已包在内矣黄勉齐曰六经中专言仁者包四德也言仁义而不
言礼智者仁 包礼 义包智愚按从黄氏之说推之言仁礼而不言义智者仁包义礼包智言礼义而不言仁智
者礼即仁之秩然处义即智之分别 (第 15b 页)
夫子既言修道以仁矣下又曰仁义礼而本之于天
人之知上仁专言之而包乎义礼智者下仁偏言之
与义礼智对者及言达德则有智仁无礼义是又以
仁 包礼 义而与智对者也智所以得与仁对者以其
在仁之先也性之德既如此故下言气禀亦先之以三
品之知后之以三品 (第 20b 页)
人之知上仁专言之而包乎义礼智者下仁偏言之
与义礼智对者及言达德则有智仁无礼义是又以
仁 包礼 义而与智对者也智所以得与仁对者以其
在仁之先也性之德既如此故下言气禀亦先之以三
品之知后之以三品 (第 20b 页)
穹窿五鼎列五方一度龙泉即其麓回蟠百里横众岭
侧者为峰深者谷相轮梵网各标奇一一化城谁所筑
气寒路僻少人至冰涧常封白云宿舍利腾光灯耿耿
真容示现神穆穆是文殊即无文殊莫误盲参口头熟
应真五百何处来也似打 包礼 尊足法王曾记
圣祖朝凤盖鸾旂映乔木五年两度奉
安舆即事绳其昭
嗣服山灵迎
跸 (第 13b 页)
侧者为峰深者谷相轮梵网各标奇一一化城谁所筑
气寒路僻少人至冰涧常封白云宿舍利腾光灯耿耿
真容示现神穆穆是文殊即无文殊莫误盲参口头熟
应真五百何处来也似打 包礼 尊足法王曾记
圣祖朝凤盖鸾旂映乔木五年两度奉
安舆即事绳其昭
嗣服山灵迎
跸 (第 13b 页)
允武允文。同心同德。本枝百
世。不亦宜哉。公应大贤之期。含正气之秀。弱而孤藐。克自
激扬。六射五书。 包礼 乐之偫艺。九流三变。探古今之至赜。
生八年而当天授革命之事。宗室惧祸。至乃不全。艰贞保
身。以免于难 (第 16b 页)
世。不亦宜哉。公应大贤之期。含正气之秀。弱而孤藐。克自
激扬。六射五书。 包礼 乐之偫艺。九流三变。探古今之至赜。
生八年而当天授革命之事。宗室惧祸。至乃不全。艰贞保
身。以免于难 (第 16b 页)
研
穷唯虑生无益于世死无闻于后欲走江南广其闻
见遂茹淡三月剌血书行愿品一卷以酬父母养育
之恩书讫即腰 包礼 峨嵋至富顺县值月明法师讲
楞严经逗留月馀遇一禅客曾参博山与之偕行至
杭州是年二十六岁乃老和尚七旬也远 (第 0553c 页)
穷唯虑生无益于世死无闻于后欲走江南广其闻
见遂茹淡三月剌血书行愿品一卷以酬父母养育
之恩书讫即腰 包礼 峨嵋至富顺县值月明法师讲
楞严经逗留月馀遇一禅客曾参博山与之偕行至
杭州是年二十六岁乃老和尚七旬也远 (第 0553c 页)
比利时
比利时旧名弥尔尼壬。清初,其国商船曾来粤东。道光季年,法人复为请通市,而货舟不至。及五口通商,比遣使臣 包礼 士赴上海,呈请照各国立约通商。时薛焕抚江苏,答以应与无约诸邦同一通市,无须另立条约。 包礼 士谓须入都定议,阻之,允暂留上海。先是咸丰九年,比遣使臣怡性要求苏抚何桂清三条:一,比官商眷属、船只 ……,遂定约四条。时同治元年六月也。
四年七月,比遣使臣金德来华,牒三口通商大臣、兵部左侍郎崇厚,谓前 包礼 士与薛焕所订约,未将两国通商章程并各等事宜详叙,请再议,不允。迭牒要求,于是派董恂、崇厚为全权大臣,
比利时旧名弥尔尼壬。清初,其国商船曾来粤东。道光季年,法人复为请通市,而货舟不至。及五口通商,比遣使臣 包礼 士赴上海,呈请照各国立约通商。时薛焕抚江苏,答以应与无约诸邦同一通市,无须另立条约。 包礼 士谓须入都定议,阻之,允暂留上海。先是咸丰九年,比遣使臣怡性要求苏抚何桂清三条:一,比官商眷属、船只 ……,遂定约四条。时同治元年六月也。
四年七月,比遣使臣金德来华,牒三口通商大臣、兵部左侍郎崇厚,谓前 包礼 士与薛焕所订约,未将两国通商章程并各等事宜详叙,请再议,不允。迭牒要求,于是派董恂、崇厚为全权大臣,
五 画
丘逢甲 [七0]一~一六、一七~三七、三九~四四、四五~八0、八一~一0八、一0九~二八、一二九~六四、一六五~八二、一八三~八六、一八七~二0七、二0九~三八、二三九~五四、二五五~八六、二八九~三六六、[六四]二一五~二一、[五0]六五
仝卜年 [一六0]四0七、[六四]一二二 包礼 [二0]*一三
史廷贲 [一四六]四四五、[七三]四七九、[六四]一0八
史龄 [六四]二0七 (第 473 页)
丘逢甲 [七0]一~一六、一七~三七、三九~四四、四五~八0、八一~一0八、一0九~二八、一二九~六四、一六五~八二、一八三~八六、一八七~二0七、二0九~三八、二三九~五四、二五五~八六、二八九~三六六、[六四]二一五~二一、[五0]六五
仝卜年 [一六0]四0七、[六四]一二二 包礼 [二0]*一三
史廷贲 [一四六]四四五、[七三]四七九、[六四]一0八
史龄 [六四]二0七 (第 473 页)
按论以传文。果如尤翁之所言矣。但不兼论经文。恐或不免未备。谨尝敢为之补之曰。经曰明明德于天下。又曰身修而后家齐天下平。此可见明德之无二。而吾之明德既明。则民德之无二者。自从而自新也。经曰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本即体也。体既有以立。则用之所以自行者。自有不待推而自到者。以此论之。则不但传义如此。经义本自如此。安有经无此意。而传独有此意之理哉。○又按作字即中庸所谓修道之教。 包礼
乐刑政在中。人徒见鼓舞之为好底字。而便认作礼乐而不兼刑政看。然则平天下章许多政刑。都无错落。而圣人新 (第 266H 页)
龙辅对。明德之所具。犹言明德之本也。明德之所行。犹言明德之路也。何必人率之然后方可谓之行耶。所谓教者。即礼乐刑政之属。新民。固 包礼
乐而不能包刑政。又安得不以法度二字。加之于新民之下。以足其义耶。
此一节。即至善之功效次第也。而定字 (第 563H 页)
此一节。即至善之功效次第也。而定字 (第 563H 页)
鲁春对。周室东迁。不复为政于天下。则国虽未亡。
而政已亡矣。所谓失天下者。岂非失其政之谓耶。孔子之时。天下犹知宗周。而至孟子时。天下之不知有周也久矣。孟子独无如天命人心何。则安得不谓周已失。而劝齐梁之君欲行王政者。亦以此欤。
孟子平日。或专言仁。或以仁义对言。或并论四端。而此章则只举仁智礼。不及于义者何也。
宗正对。此章承上章。而重在仁一边。仁 包礼 智。故不过带说。非论礼智之全体也。然爱人治人礼人之道。亦不可舍却一义字。孟子之于仁义。或以义对仁。或 (第 129L 页)
而政已亡矣。所谓失天下者。岂非失其政之谓耶。孔子之时。天下犹知宗周。而至孟子时。天下之不知有周也久矣。孟子独无如天命人心何。则安得不谓周已失。而劝齐梁之君欲行王政者。亦以此欤。
孟子平日。或专言仁。或以仁义对言。或并论四端。而此章则只举仁智礼。不及于义者何也。
宗正对。此章承上章。而重在仁一边。仁 包礼 智。故不过带说。非论礼智之全体也。然爱人治人礼人之道。亦不可舍却一义字。孟子之于仁义。或以义对仁。或 (第 129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