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詩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農家類
譜錄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利,时命宪臣要其成慎广,民之生也。江流东经襄郢三澨之地,在昔圩,防未广溢,罔为厉。迩年,离奄夹峙,其 崇如墉,
是故湍流东注,每四五月之间暑雨之日,辄涨汉沔一壑岁。嘉靖庚申,大溢垫溺之虐,惟川为尤,钜意弗吊于天。
矣,故为之言其室家来馌而慰劳之者,以勉卒其事。而其终章曰:荼蓼朽止,黍稷茂止,穫之挃挃,积之栗栗。其 崇如墉,
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杀时犉牡。有救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当此之时,岁功既毕,
喜劳农夫之可矜。霭霭乎翠华之光被。郁郁乎黄茂之葱菁也。乃又建恒裕仓于仁寿宫之北,我黍与与我稷,翼翼其 崇如墉,
其比如栉,乃求千斯,仓以供神明之祀。乃求万斯,箱以备军国之实。于仓之侧,亭曰省敛。万宝丰登,百室充赡
逭)。军枢屡谕洞观火(上深鉴诸将事权不一、恇怯推诿,屡颁诫谕,以观后效;远隔重洋之外,洞若观火)(臣 刘墉)
,师律一新甚改弦(黄仕简、任承恩节次奉旨督饬,乃始终坐守迁延,不能奋勉;因命将二人革职拿问,解京治罪 (第 40 页)
内务府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大臣管理御茶膳房奉宸苑事务镶黄旗汉军都统臣金简、吏部尚书管理国子监事务臣 刘墉
、左侍郎镶蓝旗满洲副都统臣额勒春、经筵讲官左侍郎臣金士松、考功清吏司掌印郎中臣和德、郎中臣特升额、郎 (第 279 页)
满洲都统总理圆明园八旗内府三旗官兵大臣步军统领三等忠襄伯臣和珅、礼部尚书暂署吏部尚书管理国子监事务臣 刘墉
、经筵讲官左侍郎兼管乐部太常寺事务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公中佐领臣德明、经筵讲官左侍郎臣金士松、右侍郎都统 (第 331 页)
为经、候补主事臣陈学颖、大学士管理吏部事务诚谋英勇公臣阿桂、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诚毅伯臣伍弥泰、尚书臣 刘墉
、署右侍郎臣诺穆亲、(下缺)
              (--录自明清史料己编第七本六六六~六六八 (第 247 页)
内务府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大臣管理御茶膳房奉宸苑事务镶黄旗汉军都统臣金简、吏部尚书管理国子监事务臣 刘墉
、左侍郎镶蓝旗满洲副都统臣额勒春、经筵讲官左侍郎臣金士松、右侍郎正红旗满洲副都统臣诺穆亲、文选清吏司 (第 192 页)
                  (--录自明清史料己编第九本八二四页。)



   二五七、兵部题本

  经筵讲官吏部尚书兼署兵部尚书事务臣 刘墉
等谨题为题补副将事:兵科抄出前任两广总督觉罗巴延三题前事内开:窃照广东澄海协副将陈大魁因染患风寒病症 …… (第 458 页)
给劄付,令其任事。臣等未敢擅便,谨题请旨。乾隆四十九年二月十七日,经筵讲官吏部尚书兼署兵部尚书事务臣 刘墉
、尚书臣周煌、左侍郎兼文渊阁直阁事降一级从宽留任臣纪□、署理藩院左侍郎兼署兵部右侍郎臣保□、翰林院侍 (第 459 页)
  乾隆五十三年七月初四日,经筵讲官议政大臣署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署正蓝旗满洲都统臣绰克托、经筵讲官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臣 刘墉
、署经筵讲官左侍郎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兼管太仆寺事务臣惠龄、经筵讲官左侍郎臣谢墉、右侍郎正黄旗满洲副都统 (第 195 页)
十六年,会勘西安城垣营堡,估计丈量。四十七年,查办沈阳工程。四十八年,总司承办辟雍图式。四十九年,同 尚书刘墉
、德保等鸠工庀材兴建辟雍,议叙有差。三月,同 (第 1035 页)
尚书刘墉
等修葺明代陵寝及督修卢沟桥工程。八月,以改设制造库匠役,议论不能画一;议处。五十一年, (第 1035 页)
之秷秷。积之栗栗。其 崇如墉。
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皆言收穫之富也。凡农家所种宿麦早熟。最宜早收。故韩氏直说曰。五六月麦熟。带青收一 …… (第 398L 页)
 臣谨稽秋穫曰。穑穑之言。啬也。故洪范疏曰。穑。惜也。言聚畜之可惜也。臧文仲曰。务穑劝分。注穑为俭。穆叔曰。大国省穑而用之。注穑为爱。古人命字之义。大可思也。故载芟之诗曰。载穫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良耟之诗曰。穫之秷秷。积之栗栗。其 崇如
墉。其比如栉。言众 (第 399H 页)
合为笺注四十卷。刻于金陵聚奎楼。以行于天下。自唐历宋金元明之间。亡虑数十剞劂。而此最为善本。臣之先臣 大学士文清公
有容。尝得此书。评点而藏于家。我 圣上在东宫。因宫臣转奏。今为内府所储。一日。 上御清燕。手加圈批阅 (第 215H 页)
追。几尽陷没。今行死生。亦不知如何云。总督元帅。闻是勒保是白齐。
一。朝臣中。一辞公论。刚方正直。推 刘墉。
风流儒雅。推纪匀。而墉则见其为人。视下而步徐。一入班行。位著为之肃然。去年传禅时临当受贺。高宗皇帝不 (第 201H 页)
着尖顶帽。岂文武之别耶。余曰。槩言之。则文武之分。而亦有时相通耳。顷在日下时闻之。则贵宗太学士。(即 刘墉。
)年前高宗皇帝传禅时。有大树立。今皇帝以定策元老待之云。此说信然否。松岚曰。果有此事。余曰。太学士。 (第 305L 页)
 戊寅录(丁丑十二月。至戊寅三月。)
   [戊寅录序]
   题直仁智殿锦衣指挥倪(端)山水图
   题陈未斋(浩)临担当师书。横看有 刘石庵(墉)
翁覃溪(方纲)二跋(九首)
   除夕而立春
   戊寅元朝试笔。怆念先兄回甲在于是年四月二十二日
忽捋其须大呼曰。天下老神仙。钟遂以敕赐天下老神仙七字。刻为私印。)
题陈未斋(浩)临担当师书。横看有 刘石庵(墉)
翁覃溪(方纲)二跋(九首)
大错错担底物。(担当又号大错和尚。)要从白处担来。(担当诗。老衲笔尖无 (第 78L 页)
中朝人惯闻公书画名。求者云集。公耻衒小技。强而后略应之。辽东巡抚博明曰诗宗放翁。字有晋人风骨。日讲官 刘石庵
镛,翁覃溪方纲书名重天下。见公书叹曰天骨开张。或得片纸。竞以重价争购。及还上命近侍迎劳于湾上。赐蔘剂 (第 424H 页)
法自钟索来。有一定不易之典则。虽有随时变格。自立己法。然拨镫布白等式。至于近日大家之王虚舟,张得天, 刘石庵
诸人。如印印泥。未敢一毫出其圈子中。且右军大令真迹。尚有见存。具證明白。东人皆未曾梦及。向辟虚造。专 (第 139H 页)
褚法来。与褚无一毫相近处。黄山谷是晋人神髓。人或以无右军戈波。有微词。皆不知其变处而妄论之也。如近日 刘石庵。
自坡书入。直到山阴门庭。今以坡书形相。苟责 (第 152L 页)
石庵。
然乎否乎。隶古亦如此。汉碑有虚和拙朴凶险可畏之相。以近人浅量小见。尚不能作。文衡山董香光一画。何以作 …… (第 152L 页)
召陵北海耳。
尝于法源寺。见成邸所书刹那门三大字。有金翅劈海香象渡河之势。在东国。十石峰不可当。若复 石庵,
覃溪之雄强。又作何观。不觉惘然。
智永禅师铁门限。竺守其祖右军家法。横画必瘦。直画必肥。此笔势之自然 (第 155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