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編年類
正史類
職官類
政書類
載記類
目錄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
问。崔慎祭怀川文曰。人言某也杀我先生。何谓也。权相曰。此虽未知何事。而以吾所闻。宋彝锡之甥。即 尹忠 教妻侄也。戊辰。彝甥为省其叔母往尼山。某诸宗会饮。彝甥参坐。有顷某曰。金益勋之命止斯矣。又曰。宋某等 (第 338H 页)
问。崔慎祭怀川文曰。人言某也杀我先生。何谓也。权相曰。此虽未知何事。而以吾所闻。宋彝锡之甥。即 尹忠 教妻侄也。戊辰。彝甥为省其叔母往尼山。某诸宗会饮。彝甥参坐。有顷某曰。金益勋之命止斯矣。又曰。宋某等 (第 338H 页)
其扶抑太偏。台阁是非如此者。未之闻也。赵公与请甄用者。处置永祚者。皆公侪流也。于是人皆大骇。欲黜公。 尹忠
正公贻书弟亚铨公曰。某疏公论。甲寅后初见。必不得镇浮议。毋宁解铨任以避之。其议遂息。是数者。或人所难 (第 248L 页)
为邻。
奉别白川尹侯(泰兢)美赴
长亭木落送征袍。瞻望行尘首几搔。东海犹持周日月。(丙子虏乱。斥和臣 尹忠 贞公讳集奉祀孙。)西风每叹楚离骚。白川春雨应先湿。碧渡(路过碧湾渡此是险津)秋波不敢高。从此云山远相 (第 370H 页)
奉别白川尹侯(泰兢)美赴
长亭木落送征袍。瞻望行尘首几搔。东海犹持周日月。(丙子虏乱。斥和臣 尹忠 贞公讳集奉祀孙。)西风每叹楚离骚。白川春雨应先湿。碧渡(路过碧湾渡此是险津)秋波不敢高。从此云山远相 (第 370H 页)
祐远方付处。忠定及宋希奎,白仁杰,李彦忱,闵起文,黄博,李震,李洪男,金振宗,尹刚元,赵璞,安世亨, 尹忠
元,安馠付处中道。俄而忠定移配朔州。文元安置江界。于是三司伏 阙请处岏断以大义。 从之。彦悫又独 启 …… (第 135H 页)
湛,韩澍,安景祐远方付处。权橃,宋希奎,白仁杰,李彦忱,闵起文,黄博,金振宗,尹刚元,赵璞,安世亨, 尹忠 元,安馠中道付处。彦悫又独 启林亨秀罪。 赐死。
群豹一斑
丁未九月。郑彦悫为副提学。与宣传官李橹同 …… (第 142L 页)
宋希奎,献纳白仁杰,闵起文,掌令李彦忱杖配。持平李湛,韩澍,吏曹正郎柳堪,大司谏李震,奉教李爓,直长 尹忠 元,正郎尹刚元,安馠,进士许忠吉,金禧年杖流。县监梁允信,判官安景祐,金应贞,吏曹佐郎卢守慎,司谏李 (第 143H 页)
湛,韩澍,安景祐远方付处。权橃,宋希奎,白仁杰,李彦忱,闵起文,黄博,金振宗,尹刚元,赵璞,安世亨, 尹忠 元,安馠中道付处。彦悫又独 启林亨秀罪。 赐死。
群豹一斑
丁未九月。郑彦悫为副提学。与宣传官李橹同 …… (第 142L 页)
宋希奎,献纳白仁杰,闵起文,掌令李彦忱杖配。持平李湛,韩澍,吏曹正郎柳堪,大司谏李震,奉教李爓,直长 尹忠 元,正郎尹刚元,安馠,进士许忠吉,金禧年杖流。县监梁允信,判官安景祐,金应贞,吏曹佐郎卢守慎,司谏李 (第 143H 页)
答李明应(晋焕)
答郭鸣远(钟锡)
答崔天翊(琼汉)
答金稚受(镇祜)
答 尹忠 汝(胄夏)
尹忠 汝
尹忠 汝
尹忠 汝
与 尹忠 汝
答洪舜经(在谦)
答李启道(承熙)
答李启道
答崔叔度(桓)
答崔
答郭鸣远(钟锡)
答崔天翊(琼汉)
答金稚受(镇祜)
答 尹忠 汝(胄夏)
尹忠 汝
尹忠 汝
尹忠 汝
与 尹忠 汝
答洪舜经(在谦)
答李启道(承熙)
答李启道
答崔叔度(桓)
答崔
。却从那里过好底性如水。气质之性。如著些酱与盐。便是一般滋味。此真齐头并据之谓耶。更思之。如何。
答 尹忠 汝(胄夏)
承审棣床学履连卫。葛塾饮礼。嘉围讲讨。诚斯文不易得之盛举。不任艳仰。福六十年所戒。只在毋 …… (第 350L 页)
巍庵说。心性之分。可得闻欤。南塘说。性有三层。未得其详。
巍,南两说。愚亦未得其详。盖本然之心。具了本然之性。而谓之纯善。气质之心。具了气质之性。而不能无恶。至曰气纯于本然。此则巍庵分心性之说也。一原之性。属之太极。而谓之人物皆同。异体之性。属之五常。而谓之人与人同。物与物同。万殊之性。属之气质。而谓之人人不同。物物不同。此则南塘三层性之说也。然巍庵说则不免二心二性之病。南塘说则所谓异体万殊。已包于一原之中。不必分言如此。
答 尹忠 汝
来谕检性而性自偏。用敬而敬不立。无乃用功有间断之致耶。须一日十二时。点检吾心神事为。存在时几何。 …… (第 353L 页)
无不立矣。若知而不能速改以自新。谩向亲知。说道以自表。其不改之实。顾何益于己哉。勉旃勉旃。
答 尹忠 汝
祖先之气。即天地之气。子孙之气。即祖先之气也。祖先虽殁。而子孙尚存。则如火传薪。其气之根于理。而 …… (第 354H 页)
有其诚则有其神。无其诚则无其神。此一气感应必然之理也。若以初祖先祖之祭。为虚设则昔贤。岂创之耶。
与 尹忠 汝
向谕理气体用。恐不可以一槩论也。合而言之。理非静有而动无。气非动有而静无。故动静者。气也。所以动 …… (第 354H 页)
言之。理自理。气自气。故理自有理之体用。气自有气之体用。若但曰理体而气用。则似未稳。更思之如何。
与 尹忠 汝
居敬穷理。日有进极否。大抵才性颖敏者。见理也易。易故其得也浅。鲁钝者。见理也难。难故其得也深。愿 (第 354H 页)
答 尹忠 汝(胄夏)
承审棣床学履连卫。葛塾饮礼。嘉围讲讨。诚斯文不易得之盛举。不任艳仰。福六十年所戒。只在毋 …… (第 350L 页)
巍庵说。心性之分。可得闻欤。南塘说。性有三层。未得其详。
巍,南两说。愚亦未得其详。盖本然之心。具了本然之性。而谓之纯善。气质之心。具了气质之性。而不能无恶。至曰气纯于本然。此则巍庵分心性之说也。一原之性。属之太极。而谓之人物皆同。异体之性。属之五常。而谓之人与人同。物与物同。万殊之性。属之气质。而谓之人人不同。物物不同。此则南塘三层性之说也。然巍庵说则不免二心二性之病。南塘说则所谓异体万殊。已包于一原之中。不必分言如此。
答 尹忠 汝
来谕检性而性自偏。用敬而敬不立。无乃用功有间断之致耶。须一日十二时。点检吾心神事为。存在时几何。 …… (第 353L 页)
无不立矣。若知而不能速改以自新。谩向亲知。说道以自表。其不改之实。顾何益于己哉。勉旃勉旃。
答 尹忠 汝
祖先之气。即天地之气。子孙之气。即祖先之气也。祖先虽殁。而子孙尚存。则如火传薪。其气之根于理。而 …… (第 354H 页)
有其诚则有其神。无其诚则无其神。此一气感应必然之理也。若以初祖先祖之祭。为虚设则昔贤。岂创之耶。
与 尹忠 汝
向谕理气体用。恐不可以一槩论也。合而言之。理非静有而动无。气非动有而静无。故动静者。气也。所以动 …… (第 354H 页)
言之。理自理。气自气。故理自有理之体用。气自有气之体用。若但曰理体而气用。则似未稳。更思之如何。
与 尹忠 汝
居敬穷理。日有进极否。大抵才性颖敏者。见理也易。易故其得也浅。鲁钝者。见理也难。难故其得也深。愿 (第 354H 页)
公志。不以寒素介意。无嗣。以季公子望之后县监。举二女李在宪参奉,曹夏贤。县监男世元,世亨,世贞。女 尹忠
彦经历,金达行,李恒厚宣传。李在宪女卢夏徵,赵泳。曹夏贤男澄,女李颐根参奉,李增烨进士。馀不录。公至 (第 518H 页)
答卢淑明(秀东)
答曹奎应(璟焕)
答郑若仲(趾善)
答金致受(镇祜)
答 尹忠 汝(胄夏)
答赵应章(炳奎)
答卢致三(相益)
答安盛一(斗馨)
答朴明老(
答曹奎应(璟焕)
答郑若仲(趾善)
答金致受(镇祜)
答 尹忠 汝(胄夏)
答赵应章(炳奎)
答卢致三(相益)
答安盛一(斗馨)
答朴明老(
能无憾。 朝廷公议。亦皆称冤。今番一龥而 允下矣。非愚一人之私情。实体我 正考之意也。谅之如何。
答 尹忠 汝(胄夏)
禫月吉祭。犹未配。况卒哭之前合椟乎。圣人制礼。不可违也。
温公则葬后不常着衰绖。而别有居 (第 34L 页)
答 尹忠 汝(胄夏)
禫月吉祭。犹未配。况卒哭之前合椟乎。圣人制礼。不可违也。
温公则葬后不常着衰绖。而别有居 (第 34L 页)
甲。请尹志述加 赠正卿。施节惠。并李忠悯健命,李忠肃晚成,赵忠简圣复,李忠献廷熽。子孙录用。夏。又奏 尹忠
贞集祀孙落仕者。收用。升授领议政。选洪公直弼。为 经筵官。建都元帅权慄祠。宣额。文忠公金 (第 490H 页)
心苏亭。(在居昌)次板上韵示诸友。
和呈朴丈文则(熙典)
和尹德辉(凤頀)
和尹显五(光殷)
和 尹忠 汝(胄夏)
和郑若重(趾善)
和李稚圭(琦善)
搜胜台。(在安义)敬次退陶韵。
…… 四乐亭。敬次退陶韵。
文山斋。(在居昌)次卞若彦(浚钦)韵。
赠别郑若重,郑孔厚(载善), 尹忠 汝。
挽朴永同景三(珽铉)
挽李表弟叔临(明秀○辛巳)
次金圣必寿亲韵
次李 …… 四月二十一日长孙生。诗以志喜。
挽都太初(书■(氵奎))
挽金君赞(致默○二绝)
挽李鲁源(万洙○二首)
和 赠尹忠汝
和宋楚叟,康叟寄示春帖诗。(二绝)
更次梅花问答(二绝)
挽李命玉
…… 答李命玉
答李命玉别纸(中庸疑义)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书
答李圣养
答李圣养
答尹忠汝 答尹忠汝 与尹忠汝
答尹忠汝 答尹忠汝 答尹忠汝别纸
答尹忠汝
答尹忠汝别纸(语类问目) 答尹忠汝
答朴光远(尚台○丁丑)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书
答郭鸣远疑问(贽疑录○庚午 …… 挽[曹 渊]
挽[吕心会]
挽[许 𤤪]
挽[李铉昌]
挽[朴升奎]
挽 尹忠夏]
挽[李斗勋]
挽[崔性奎]
挽[李承来]
挽[郑在夔]
挽
和呈朴丈文则(熙典)
和尹德辉(凤頀)
和尹显五(光殷)
和 尹忠 汝(胄夏)
和郑若重(趾善)
和李稚圭(琦善)
搜胜台。(在安义)敬次退陶韵。
…… 四乐亭。敬次退陶韵。
文山斋。(在居昌)次卞若彦(浚钦)韵。
赠别郑若重,郑孔厚(载善), 尹忠 汝。
挽朴永同景三(珽铉)
挽李表弟叔临(明秀○辛巳)
次金圣必寿亲韵
次李 …… 四月二十一日长孙生。诗以志喜。
挽都太初(书■(氵奎))
挽金君赞(致默○二绝)
挽李鲁源(万洙○二首)
和 赠尹忠汝
和宋楚叟,康叟寄示春帖诗。(二绝)
更次梅花问答(二绝)
挽李命玉
…… 答李命玉
答李命玉别纸(中庸疑义)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书
答李圣养
答李圣养
答尹忠汝 答尹忠汝 与尹忠汝
答尹忠汝 答尹忠汝 答尹忠汝别纸
答尹忠汝
答尹忠汝别纸(语类问目) 答尹忠汝
答朴光远(尚台○丁丑)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书
答郭鸣远疑问(贽疑录○庚午 …… 挽[曹 渊]
挽[吕心会]
挽[许 𤤪]
挽[李铉昌]
挽[朴升奎]
挽 尹忠夏]
挽[李斗勋]
挽[崔性奎]
挽[李承来]
挽[郑在夔]
挽
方。
和尹显五(光殷)
貌名思孟觅。分携似槠行。林泉真妙境。诗书即美庄。樽开座常满。风流耀一方。
和 尹忠 汝(胄夏)
非真山水癖。名硕每留行。况复倾心契。仙境此占庄。须知明理诀。主敬即单方。
和郑若重(趾善 …… (第 81L 页)
不墙。桐碣犹存圭首篆。洲诗堪爇玉蕤香。秋莲不比春桃乍。倘作玄都再度郎。
赠别郑若重,郑孔厚(载善), 尹忠 汝。
离筵把酒寄情深。衰退犹存奖进心。少壮如无悠泛日。何难珍驾造平林。
不由低浅讵崇深。实学元须靠实 …… (第 82H 页)
儿。香社兼谟筵末预。兰畦学古岁寒期。岂料良骥中途蹶。忍断慈乌反哺资。丹塾周旋浑一梦。吾乡礼事更谁委。
和 赠尹忠汝
伽北脚跟遍。伽南眼界新。崇深似造道。旷朗足怡神。乔木鸟求友。长楸马绝尘。耽君名理语。重到箭 (第 87L 页)
和尹显五(光殷)
貌名思孟觅。分携似槠行。林泉真妙境。诗书即美庄。樽开座常满。风流耀一方。
和 尹忠 汝(胄夏)
非真山水癖。名硕每留行。况复倾心契。仙境此占庄。须知明理诀。主敬即单方。
和郑若重(趾善 …… (第 81L 页)
不墙。桐碣犹存圭首篆。洲诗堪爇玉蕤香。秋莲不比春桃乍。倘作玄都再度郎。
赠别郑若重,郑孔厚(载善), 尹忠 汝。
离筵把酒寄情深。衰退犹存奖进心。少壮如无悠泛日。何难珍驾造平林。
不由低浅讵崇深。实学元须靠实 …… (第 82H 页)
儿。香社兼谟筵末预。兰畦学古岁寒期。岂料良骥中途蹶。忍断慈乌反哺资。丹塾周旋浑一梦。吾乡礼事更谁委。
和 赠尹忠汝
伽北脚跟遍。伽南眼界新。崇深似造道。旷朗足怡神。乔木鸟求友。长楸马绝尘。耽君名理语。重到箭 (第 87L 页)
此意也。观于四象之序。可见阳而降则为阴。阴而升则为阳。一而二二而一者也。馀冀存心玩经。深造大业。
答 尹忠 汝
追随于溪山之胜。周旋于礼法之场。非不欢幸。而缘我而涉险履危。亦可谓同患同苦。高义何可忘也。不审伊 …… (第 407L 页)
退一步思量。观此条似是两项而已。
世固有初无定见。而临文杜撰。自作意看过者。与未看时先立己见。而方看时驱率圣言者自不同。故以先立意自作意。分作两项。而不作己意。但究本意者。
为正当底矣。盛说亦似平顺。当更思之。
答 尹忠 汝
钟斋合席。兰香袭裾。归携盛录。亦可替面。别后寒恻。恪惟案头意味。日益亲切否。旋庸嫪恋。震相南行拔 …… (第 410L 页)
子游所谓本之则无。其本安在。若以为正心诚意则大学之事。非可责之于小子之学也。若以为性与天道则子游之所未闻也。
上文既以洒扫应对发端。则子游之所谓本。乃爱敬之真心也。子夏事亲。既欠温润之色。则事长之际。必多矜庄之貌。其教门人。只使履其事习其仪。而未有培养本原之实也。故子游讥之。而子夏所谓先后始卒。则乃分本末为两段。以小学之洒扫应对为末。而以大学之正心诚意为本。故其教小子。但传以小者近者。而不教以大者远者。然本末无二致。洒扫应对。固所以涵养德性。但备使令之役。而不察爱敬之实。岂所以养正乎。
与 尹忠 汝
馆洞之会。谓有以叙积阻。见书始知不成行。此心怅 …… (第 412H 页)
事育之节。才非不高而欠于展拓之地。座下佗日提挈而开发之。使得以继志述事。以成乃父之志。深所望也。
答 尹忠 汝
老屋寒囱。缅怀同志。朴君便得惠翰。有以续晤语之款也。第惟服体护重。脚不从目。心不应口。始学之通患 …… (第 412L 页)
谐。略劄难明。深望细看摘瑕。使鄙人更刮金篦。
答 尹忠 汝
盛录精细。大有开发。语类条多依谕修改处。深庸荷幸。劄疑三卷觅付。庶迄盛编。以勘鄙误。
别纸( …… (第 413H 页)
私底根本。此亦言上面。星湖理发上面有一层苗脉者。似无语病。
泛言人身上面则不做病。此是声色臭味之上面也。直言理发上面则便是性字地头。恐难以外面形气为上面也。
答 尹忠 汝别纸
利者天下之同欲。吾民之所紧。故大学终篇详言之云云。 …… (第 414H 页)
大人不能无人心。赤子似亦有道心。而心学图以大人心道心。一边说下。赤子心人心。又一边说下。
赤子比大人。不能通变。人心比道心。犹属私有。故以类分置。非谓赤子无道心。大人无人心也。
答 尹忠 汝
垦沙之役。自是当务之急。吾儿亦有此事。可闷而不遏。事到专一时。心工自熟。事过即已。亦应专意于看书 …… (第 416L 页)
佛氏但知知觉没这理。
佛氏但用形气之知觉。而未有义理之知觉。盖以理言则见父而知其当孝。见兄而知其当敬。当孝处便觉得所以孝者是仁之性。当敬处便觉得所以敬者是礼之性。而彼乃不知此理。故却谓孝也得。不孝也得。此所谓没这理者也。知觉之理。固本于太极之动静。而所以动所以静者。理之体也。合动而动。合静而静者。理之用也。佛氏则没这理。合动处动也得。不动也得。合静处静也得。不静也得。此录盖言此义。而间多阙文故言之。
堂上尚南向。
祭于室尚东向。尊者主奥之象。祭于堂尚南向。是象朝践。
答 尹忠 汝别纸(语类问目)
晁以道尝斥孟子不尊周。杨子直为其馆客。校正其说。被它先入之惑。妄疑孟子。至以四端 (第 420L 页)
说为未是。也似曰生之曰。当作白。白空也。生疏也。宋时语法。
陆子静本忌读书。而王道夫乞以一监书赐象山。正犯其所忌。监即秘书监国子监之类。
上佗人门教化一两钱。如今行乞之客。沿门请助。但得钱一二文而已。盖以六经语孟。比自家光明宝藏。而左传中求道理。比上佗人门求钱。
道理疑晦处。是合讲底。其无疑而但要体行处。何必费讲说乎。今人未曾诚意正心。而喜说诚意正心。意是吾意心是吾心。其诚与不诚。正与不正。非佗人所预。将于何处證验乎。诚敬纵好话头。而赞叹一场。何补于修省哉。
答 尹忠 汝
仆平生只信义理之为公物。讲究真是把作尊贤之要道。故历劄群经。多发新义。至于综要考异。乃出于四五十 (第 421H 页)
答 尹忠 汝
追随于溪山之胜。周旋于礼法之场。非不欢幸。而缘我而涉险履危。亦可谓同患同苦。高义何可忘也。不审伊 …… (第 407L 页)
退一步思量。观此条似是两项而已。
世固有初无定见。而临文杜撰。自作意看过者。与未看时先立己见。而方看时驱率圣言者自不同。故以先立意自作意。分作两项。而不作己意。但究本意者。
为正当底矣。盛说亦似平顺。当更思之。
答 尹忠 汝
钟斋合席。兰香袭裾。归携盛录。亦可替面。别后寒恻。恪惟案头意味。日益亲切否。旋庸嫪恋。震相南行拔 …… (第 410L 页)
子游所谓本之则无。其本安在。若以为正心诚意则大学之事。非可责之于小子之学也。若以为性与天道则子游之所未闻也。
上文既以洒扫应对发端。则子游之所谓本。乃爱敬之真心也。子夏事亲。既欠温润之色。则事长之际。必多矜庄之貌。其教门人。只使履其事习其仪。而未有培养本原之实也。故子游讥之。而子夏所谓先后始卒。则乃分本末为两段。以小学之洒扫应对为末。而以大学之正心诚意为本。故其教小子。但传以小者近者。而不教以大者远者。然本末无二致。洒扫应对。固所以涵养德性。但备使令之役。而不察爱敬之实。岂所以养正乎。
与 尹忠 汝
馆洞之会。谓有以叙积阻。见书始知不成行。此心怅 …… (第 412H 页)
事育之节。才非不高而欠于展拓之地。座下佗日提挈而开发之。使得以继志述事。以成乃父之志。深所望也。
答 尹忠 汝
老屋寒囱。缅怀同志。朴君便得惠翰。有以续晤语之款也。第惟服体护重。脚不从目。心不应口。始学之通患 …… (第 412L 页)
谐。略劄难明。深望细看摘瑕。使鄙人更刮金篦。
答 尹忠 汝
盛录精细。大有开发。语类条多依谕修改处。深庸荷幸。劄疑三卷觅付。庶迄盛编。以勘鄙误。
别纸( …… (第 413H 页)
私底根本。此亦言上面。星湖理发上面有一层苗脉者。似无语病。
泛言人身上面则不做病。此是声色臭味之上面也。直言理发上面则便是性字地头。恐难以外面形气为上面也。
答 尹忠 汝别纸
利者天下之同欲。吾民之所紧。故大学终篇详言之云云。 …… (第 414H 页)
大人不能无人心。赤子似亦有道心。而心学图以大人心道心。一边说下。赤子心人心。又一边说下。
赤子比大人。不能通变。人心比道心。犹属私有。故以类分置。非谓赤子无道心。大人无人心也。
答 尹忠 汝
垦沙之役。自是当务之急。吾儿亦有此事。可闷而不遏。事到专一时。心工自熟。事过即已。亦应专意于看书 …… (第 416L 页)
佛氏但知知觉没这理。
佛氏但用形气之知觉。而未有义理之知觉。盖以理言则见父而知其当孝。见兄而知其当敬。当孝处便觉得所以孝者是仁之性。当敬处便觉得所以敬者是礼之性。而彼乃不知此理。故却谓孝也得。不孝也得。此所谓没这理者也。知觉之理。固本于太极之动静。而所以动所以静者。理之体也。合动而动。合静而静者。理之用也。佛氏则没这理。合动处动也得。不动也得。合静处静也得。不静也得。此录盖言此义。而间多阙文故言之。
堂上尚南向。
祭于室尚东向。尊者主奥之象。祭于堂尚南向。是象朝践。
答 尹忠 汝别纸(语类问目)
晁以道尝斥孟子不尊周。杨子直为其馆客。校正其说。被它先入之惑。妄疑孟子。至以四端 (第 420L 页)
说为未是。也似曰生之曰。当作白。白空也。生疏也。宋时语法。
陆子静本忌读书。而王道夫乞以一监书赐象山。正犯其所忌。监即秘书监国子监之类。
上佗人门教化一两钱。如今行乞之客。沿门请助。但得钱一二文而已。盖以六经语孟。比自家光明宝藏。而左传中求道理。比上佗人门求钱。
道理疑晦处。是合讲底。其无疑而但要体行处。何必费讲说乎。今人未曾诚意正心。而喜说诚意正心。意是吾意心是吾心。其诚与不诚。正与不正。非佗人所预。将于何处證验乎。诚敬纵好话头。而赞叹一场。何补于修省哉。
答 尹忠 汝
仆平生只信义理之为公物。讲究真是把作尊贤之要道。故历劄群经。多发新义。至于综要考异。乃出于四五十 (第 421H 页)
。朱全海涵。拙者之所积年墙笔。而座右则读之周年。劄出屡千言。有智无智。不啻较三十里矣。语类所劄。顷得 尹忠
汝细勘。多所釐改。而大全更荷尊校。亦稍得刊去纰缪。何幸。幸望不以读一通为究竟法。而探暇重订。益究定论 (第 532L 页)
。其广本只二寸而已。再缭为四寸。今用夹缝代之耳。缁冠既制。用此拜庙似好。而有缨结之无妨。日前尹仁载, 尹忠
汝来留二日而去。忠汝顷往春峡。访郭鸣远留数日。视其志入山犹恐不深。所赠诗清閒可诵。略有秋味可存活云。 (第 47L 页)
辛巳(先生六十四岁)命弟澹窝公(云相)赴疏行。(先生又命子承熙草疏本。赴尚州会所。因寄书会中。略曰大论之发。谓可以一出。事面有异。莫遂勇往。陈东之斧。亦有命耶。今之阴为彼地者。敢曰尊吾道。用彼术。噫。诵尧言者不可行桀行。为舜徒者不可利蹠利。况彼所谓术。果何术也。特奇伎淫巧。荡人心而眩人目者也。渠若有真个富强之术。何不坐享安乐。驾危涉险以徼远国之货财也。斥邪扶正。秉彝所同。今番之会。不当拘色目。不必限地阀。务平向外之畛畦。只以一斗腔血。披露阊阖云云。)○讲中庸于高灵之馆洞。○四月行定宪公延 谥。○闰七月。南游历心苏亭。(在居昌)上搜胜台。 (尹忠
汝,郑若重公厚陪行。)○行乡饮礼于葛川书堂。○寻某里。(桐溪先生杖屦之地)○答 (第 287H 页)
尹忠 汝语类劄疑疑目。(其答鬼神说。略曰人死而魂气升。比如烟之盛者。冲天而不遽消。其微者不久遽消。故其消灭 …… (第 287H 页)
乙酉(先生六十八岁)春。行乡饮礼于丹山书堂。(时先生为星山学契讲长。仍行是礼。)讲诸生。(各就所读书质问条答。)遂与乡里士友定乡约。(先生以儒化不振。乡俗颓败。尝因州牧李侯周夏之问而请行乡约。李侯乐闻之。要为讲定条目。且令一州通行。既而李侯去。先生因是会而申其议。大要以蓝田吕氏之约为主。而兼寓朱子鹿洞之规。推顾轩郑公来锡为都约正。先生及承旨张公时杓副焉。录乡土愿入者。合成一案。以为创始。)○与族人作花树会于上谷。(在陜川)○游古见庵。(在居昌)历款名胜。○更游心苏亭。(有赠 尹忠 汝诗曰耽君名理语。重到箭川滨。)○四月长孙生。(有诗志喜。及才耳闻。日诵三纲五常三才五行等字使听之。 (第 288H 页)
尹忠 汝语类劄疑疑目。(其答鬼神说。略曰人死而魂气升。比如烟之盛者。冲天而不遽消。其微者不久遽消。故其消灭 …… (第 287H 页)
乙酉(先生六十八岁)春。行乡饮礼于丹山书堂。(时先生为星山学契讲长。仍行是礼。)讲诸生。(各就所读书质问条答。)遂与乡里士友定乡约。(先生以儒化不振。乡俗颓败。尝因州牧李侯周夏之问而请行乡约。李侯乐闻之。要为讲定条目。且令一州通行。既而李侯去。先生因是会而申其议。大要以蓝田吕氏之约为主。而兼寓朱子鹿洞之规。推顾轩郑公来锡为都约正。先生及承旨张公时杓副焉。录乡土愿入者。合成一案。以为创始。)○与族人作花树会于上谷。(在陜川)○游古见庵。(在居昌)历款名胜。○更游心苏亭。(有赠 尹忠 汝诗曰耽君名理语。重到箭川滨。)○四月长孙生。(有诗志喜。及才耳闻。日诵三纲五常三才五行等字使听之。 (第 288H 页)
非管晏经纶蕴。学是云陶祖宪成。袭世文章鸣国盛。传经大业擅家声。痛哭斯文怀莫御。群邪自此易纵横。
挽 尹忠 夏]
上天无二帝。下民无二辟。动静函乎极。道神包诸易。以之群物遂。以之万化辟。在人为此心。性情不界隔 (第 337H 页)
挽 尹忠 夏]
上天无二帝。下民无二辟。动静函乎极。道神包诸易。以之群物遂。以之万化辟。在人为此心。性情不界隔 (第 337H 页)
臣。
行判敦宁府事兼吏曹判书致仕。奉 朝贺尹公墓志铭(并序)。
纯祖二十一年。吏曹参判 赠领议政海平 尹忠 宪公建言 景宗壬寅诬奏。载于清文献通考。宜专价辨明。 上震惊而从之。竟得刊谬归正。东国忠逆义理之分。 (第 184H 页)
行判敦宁府事兼吏曹判书致仕。奉 朝贺尹公墓志铭(并序)。
纯祖二十一年。吏曹参判 赠领议政海平 尹忠 宪公建言 景宗壬寅诬奏。载于清文献通考。宜专价辨明。 上震惊而从之。竟得刊谬归正。东国忠逆义理之分。 (第 184H 页)
以堪其职。铨官举公以授之。虽择任。实挤之也。明年公果中瘴难强。以陪笺不赴罢归。其再为持平。诸台劾孤山 尹忠
宪公。公独立异。坐窜义州。后九年庚戌。以疾殁于鵩舍。距生年甲辰为六十七。葬于长湍西莲驿负乾之原。从先 (第 441H 页)
和许和圣(秉)潭隐韵
送韩孝益之京
次郭文克(厚根)寿宴韵
次许潜窝(焯)韵
次心稣亭韵。寄示 尹忠 汝。
龙泉精舍
屏山
道山
水泡台
和宋子敬(镐彦)诗(三首)
…… 龙泉精舍。与宋舜元朴光远(尚台)尹谦汝(坪夏)。共赋。
酌酒松泉斋松坛。次南冥先生白云洞韵。
仲冬二日
挽许汝一(㯖)
次 尹忠 汝新安江韵
雷龙亭。次崔元则(琡民)二绝。
障澜岩。与朴季章咏一绝。
挽朴季章
挽金重庵(平默)二绝
月溪亭题名杂咏
慕远堂。次朱子白鹿韵。(与宋舜元, 尹忠 汝诸人。校正综要时。)
和 尹忠 汝华阳道中别诗
人日示侄孙永二绝
永孙读离骚经次退陶诗示意。
宗宅蕙花盛开。与永孙 …… 梦郭鸣远弹琴于 上前。退而语余曰。宫声不应。无可柰何。因叹息不已。觉而书此。
心泉亭叙怀
与李器汝,宋舜元,金致受, 尹忠 汝。游玉山。愈往客山雨留。有怀寄示。
丽泽堂。同诸贤守岁(二首)。
见盆梅。忆晚醒。
…… 与李圣养
答李希进(有善○甲戌)
答李希进(己卯)
答李希进(庚辰)
答 尹忠 汝(胄夏○丁丑)
答 尹忠 汝(辛巳)
尹忠 汝
尹忠 汝(丁亥)
答 尹忠 汝(戊子)
答 尹忠 汝(己丑)
与 尹忠 汝(戊戌)
答 尹忠 汝(辛丑)
答郭鸣远(钟锡○庚午)
与郭鸣远(甲辰)
答崔肃仲(正基○戊寅)
…… 谨书洲上心易动静图后。示心源亭诸贤。
书朱书辑要后
谨书圣学十图附录后
书姜弃峰遗稿后
书 尹忠 汝金刚录后
书金忠见(廷燮)先后天变易解后
书金敬模警发振厉四字符后
书沈应章宣福
送韩孝益之京
次郭文克(厚根)寿宴韵
次许潜窝(焯)韵
次心稣亭韵。寄示 尹忠 汝。
龙泉精舍
屏山
道山
水泡台
和宋子敬(镐彦)诗(三首)
…… 龙泉精舍。与宋舜元朴光远(尚台)尹谦汝(坪夏)。共赋。
酌酒松泉斋松坛。次南冥先生白云洞韵。
仲冬二日
挽许汝一(㯖)
次 尹忠 汝新安江韵
雷龙亭。次崔元则(琡民)二绝。
障澜岩。与朴季章咏一绝。
挽朴季章
挽金重庵(平默)二绝
月溪亭题名杂咏
慕远堂。次朱子白鹿韵。(与宋舜元, 尹忠 汝诸人。校正综要时。)
和 尹忠 汝华阳道中别诗
人日示侄孙永二绝
永孙读离骚经次退陶诗示意。
宗宅蕙花盛开。与永孙 …… 梦郭鸣远弹琴于 上前。退而语余曰。宫声不应。无可柰何。因叹息不已。觉而书此。
心泉亭叙怀
与李器汝,宋舜元,金致受, 尹忠 汝。游玉山。愈往客山雨留。有怀寄示。
丽泽堂。同诸贤守岁(二首)。
见盆梅。忆晚醒。
…… 与李圣养
答李希进(有善○甲戌)
答李希进(己卯)
答李希进(庚辰)
答 尹忠 汝(胄夏○丁丑)
答 尹忠 汝(辛巳)
尹忠 汝
尹忠 汝(丁亥)
答 尹忠 汝(戊子)
答 尹忠 汝(己丑)
与 尹忠 汝(戊戌)
答 尹忠 汝(辛丑)
答郭鸣远(钟锡○庚午)
与郭鸣远(甲辰)
答崔肃仲(正基○戊寅)
…… 谨书洲上心易动静图后。示心源亭诸贤。
书朱书辑要后
谨书圣学十图附录后
书姜弃峰遗稿后
书 尹忠 汝金刚录后
书金忠见(廷燮)先后天变易解后
书金敬模警发振厉四字符后
书沈应章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