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書類
地理類
目錄類
編年類
別史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政書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術數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家米迹也米太保以勋奉得之尚方岁庚寅余

   见之中丞 黄履常
所后转入高孝廉明水迩闻
   为金沙于太学所购矣因有石刻复为临之米
   书此赋余见三本学擘窠大字仅 (第 32b 页)
 (己未郑晓尚书博雅/丙寅)  (庚寅曹熙学士/丁亥)
 (丁酉附马/戊申) (丁未进士/庚戌) (戊申封官/甲寅) (甲戌公/壬申)
 (癸亥 黄承玄巡抚/
辛酉)   (壬午练国事巡抚谪戍/壬寅) (第 95a 页)
   临天马赋书后

襄阳书天马赋余所见已四本一为擘窠大字后题云
为平海大师书后园水丘公观特为雄杰在嘉禾 黄履
参政家一为检讨王履泰藏乃仿颜平原争坐帖一
在吾乡宋参政家一在新都吴氏后有黄子久诸元人
跋子久云展视之 …… (第 15b 页)
   书自叙帖题后
米元章书多从褚登善悟入登善深于兰亭为唐贤秀
颖第一此本盖其衣钵也摹授清臣清臣其宝之余素
临怀素自叙帖皆以大令笔意求之时有似者近来解
大绅丰考功狂怪怒张绝去此血脉遂累及素师所谓

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见过于师方堪传授也
   书后赤壁赋跋
余三见子瞻自书赤壁赋一在槜李 黄承玄
家一在江
西杨寅秋家一在楚中何宇度家皆从都下借临黄卷
有子瞻跋尤胜然皆前赋也后赤壁则惟赵子昂有石
(第 19b 页)
之民田可艺祖陵运道民产民生
岂不一举而三利乎职故曰议高宝于黄淮既分之后
则尤其最便者
  经始泇河议 (黄承玄/
)
为议浚泇河以济运便民事窃照泇河之议盖已有年
前经翁傅二总河先后具题再遣科臣行视率以工难
费钜旋议 (第 30a 页)
  送王则之假归
千里一相送郊云黯不飞潼关何处是孤雁独西归柳
暗秦川失天高陇树微如何向岐路春草正芳菲
  黄承玄(一首/)
   承玄字履常秀水人万历丙戌进士除工部主
   事历员外郎中出为湖广参政调山东再补江
   西进 (第 9a 页)
之积学未施都运君之施而未竟君虽不有赣之民其
不有 尚书与参
议乎不有 (第 12a 页)
尚书与参
议其不有韬翁之
与都运君以为剡山水之光乎诗曰无曰予小子召公
是似吾以是卜君之丞赣其政当有成也故因汝容 (第 12a 页)
  马犹龙字季房庐陵城西人也弱冠颖秀美姿容初娶
妇尽出其奁为购书杜门夜读题其壁曰懒甚元亮狂
逾嗣宗不知者谓生狂不可近也邑中惟彭铭稍昵就
之而吉水刘孝则同升交最欢相率为诗古文词于是
无不知城西马生傋兵 黄公承玄
吴公正志郡守杨公 (第 7b 页)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PROPERTY: JUAN 序

洞麓堂集序
洞麓堂稿大宗伯洞山尹公所撰也去公家里许有奇
洞焉峰峦卓诡公容与其间图书掩映烟霞流照甚适
也遂以名堂且名其稿诗数百首力追唐雅制疏书序
记铭状表数百篇出入汉宋阐绎名理不屑屑绮语盛
矣公薨且久常偕友人甘子开氏谋曰公一代名硕其
人如高山大川后学典刑立朝多劲挺与诸佞倖为敌
护持杨忠悯一事流注士人口吻尤伟虽未竟公大业

然不朽者自在文恶可漫漶不传而两人家食诎于立
不果会绣水 黄与参使君
观察吉州念其大父遂泉公
为公门下士思深源本捐俸为公广传以邹子里中后
进属弁诸首简元标常考诸方乘知吉川 (第 4b 页)
之徒且羞与为伍是则陈公重建
兹祠之本志也夫郡志载前辈焦弱侯重脩书院记略
云创建者海门周公时摄京兆厥后 与参黄公
嗣事乃
成之今兹重建费大于作始公惟不诘屋与地私相授
受之由而官赎之价从其柢鸠工庀材并出禄赐邑侯 (第 5a 页)
祠之本志也夫郡志载前辈焦弱侯重修书院记略云
创建者海门周公时摄京兆厥后 与参黄公
嗣事乃成
之今兹重建费大于作始公惟不诘屋与地私相授受
之由而官赎之价从其柢鸠工庀材并出禄赐邑侯海
(第 4a 页)
  (政司检校转龙安/推官有鸴林外编)
王士昌(字永叔临海人万历丙戌进士历官/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有投荒草)
李启美(字成甫一字念方丰城人万历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有李太史集) 黄承玄(字履常秀水人万历丙戌进士除工部主事历/应天府尹以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赠工部左)
  (侍郎有盟/鸥堂集)

(第 17a 页)
  (政司检校转龙安/推官有鸴林外编)
王士昌(字永叔临海人万历丙戌进士历官/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有投荒草)
李启美(字成甫一字念方丰城人万历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有李太史集)
黄承玄(字 履常
秀水人万历丙戌进士除工部主事历/应天府尹以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赠工部左)
  (侍郎有盟/鸥堂集) (第 17a 页)
徐季海《道德经》。
襄阳书天马赋,予所见已四本一为擘,窠大字后题云为平海大师,书后园水丘,公观在嘉禾 黄履常
参政家,一为检讨王履泰藏,乃仿颜平原争坐位,一在吾乡宋参政家,一在新都吴氏,后有黄子久诸元人跋。
怀
志》八卷

  车玺《漕河总考》四卷

  顾寰《漕河总录》二卷

  高捷《漕黄要览》二卷

   黄承玄《
河漕通考》四十五卷,《安平镇志》十一卷,《北河纪略》十四卷

  秦金《通惠河志》二卷

  谢肇浙
       使琉球录(夏子阳)
第二八八种 道咸同光四朝奏议选辑
第二八九种 明经世文编选录
     (附)盟鸥堂集选文六篇 (黄承玄)
第二九0种 台湾对外关系史料
第二九一种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第二九二种 清代琉球纪录集辑
    (第 31 页)
  本书(一册一四四面八六、四00字)不分卷,董应举撰。应举字崇相,福建闽县人;明万历戊戌(二十六年)进士,历官至工部侍郎兼户部。其在任官期间,并曾两度回里:一在万历四十年代前期,以告归;一在崇祯之初,落职閒住。前一时期,适在日人村山等安侵略台湾前后;后一时期,乃值郑芝龙受抚及其任剿「海寇」之时。先后在籍,御倭、剿寇均与其事。所著「崇相集」,先于万历四十年上有「严海禁疏」,其后并有筹倭、防寇各议以及与沈有容、 黄承玄
、韩仲雍、南居益、熊文灿诸当事论时事书,均为明代闽海与台湾有关之难得史料。本书计选文五五篇,就中以「 (第 110 页)
严海禁疏」、「筹倭管见」、 「黄中丞(承玄)
勘功揭」、「中丞黄公(同前人)倭功始末」及「与熊抚台(文灿)书」等篇,特具史料价值。书末,并搜选茅瑞 (第 110 页)
  本书(一册一四四面八六、四00字)不分卷,董应举撰。应举字崇相,福建闽县人;明万历戊戌(二十六年)进士,历官至工部侍郎兼户部。其在任官期间,并曾两度回里:一在万历四十年代前期,以告归;一在崇祯之初,落职閒住。前一时期,适在日人村山等安侵略台湾前后;后一时期,乃值郑芝龙受抚及其任剿「海寇」之时。先后在籍,御倭、剿寇均与其事。所著「崇相集」,先于万历四十年上有「严海禁疏」,其后并有筹倭、防寇各议以及与沈有容、黄承玄、韩仲雍、南居益、熊文灿诸当事论时事书,均为明代闽海与台湾有关之难得史料。本书计选文五五篇,就中以「严海禁疏」、「筹倭管见」、「黄中丞 (承玄)
勘功揭」、「中丞黄公(同前人)倭功始末」及「与熊抚台(文灿)书」等篇,特具史料价值。书末,并搜选茅瑞 …… (第 110 页)
  本书(二册二七0面一六二、000字)不分卷,选自明季陈子龙、徐孚远、宋徵璧合辑「皇明经世文编」;共收文百篇,作者有李承勋、罗、林希元、张岳、夏言、朱纨、康太和、张时彻、王慎中、胡宗宪、唐枢、郑若曾、冯璋、屠仲笔、王、张翰、高拱、刘焘、林火廉、张居正、宗臣、王世贞、吴桂芳、戚继光、涂泽民、张卤、姜宝、许孚远、徐学贤、李廷机、叶向高、 黄承玄
、徐光启等三十三家。书末,另就 (第 139 页)
黄承玄(万历间福建巡抚)
著「盟鸥堂集」加选有关倭情奏疏六篇作为「附录」。有明中叶以下,东南海上骚然;外由日本、荷兰,内因「流 …… (第 139 页)
虽未备纪事系统,要足以「导发其端,条晰其绪」(引原书陈子龙序)。关于明季日人侵略台湾──鸡笼山,内有 黄承玄
二疏及「附录」诸篇详之;至日人何以侵略台湾,有徐光启「海防迂说」言之透澈淋漓,可谓为「导发其端,条晰 (第 139 页)
  人谓温陵文盛,然录未必才、才未必录,继未必善、善未必继;乃至元不论神、魁不论气,以拾唾为正、以纵辔为奇.文章之衰,未有如今日也.不肖强项不可、效颦不能,道则未睹全牛、学则尚骑两马,想无望于燃灰、心犹痒于见猎.
  近欲周梓里,窃抱杞扰!如澎湖之不必多兵,先人曾与许敬庵中丞言之;鹭门之当设钦总,先人曾与 黄与参
中丞言之.今欲加路将、裁浯澎游,路将之巡既暂、名色之权不尊,泉绅爱其门户,既假浯屿于石湖、复借路将于 (第 296 页)
其事之奇者,故并书之。
   黄公名承玄,
浙秀水人;王公名士昌,浙临海人,俱万历丙戌进士。沈君名有容,宣城人。 (第 18 页)
  学术界引用此书,殆始于田中克己先生所撰「郑氏之台湾地图」一文(载「和田博士还历纪念东洋史论丛」,昭和二十六年、即民国四十年冬出版)。田中文末「注四」提及东大东洋史研究室藏有万历四十五年丁巳(一六一七年) 黄承玄
撰「闽海通谈」;且述及书中有万历三十一年陈第所作「东番记」。民国四十三年秋,余始展转获田中教授原著抽 …… (第 1 页)
  同年四月,余复撰「陈第东番记考證、附论闽海赠言」长文,发表于国立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第七期;分「周婴东番记索隐」、「陈第东番记之提出」、「陈第东番记全文与闽海赠言全书之获得」、「闽海赠言中平东番倭寇之史料」、「陈第东番记异本源流考」、「闽海赠言、闽书及彭湖台湾纪略中东番记三异本之校勘」、「明史与东西洋考中东番记引文之校勘」等七节,文长不录。所可言者,书非 黄承玄
撰, (第 2 页)
承玄
仅为序;但有年代,故编目者遽以其为撰人。其实乃沈有容自辑,而其季子又于其卒后为之增辑,并梓以行世。读 …… (第 2 页)
  今读是编所纪述,闽士大夫知将军深矣。而叶相国、董廷尉又亟称日者之功,为数十年仅见;且讶予不佞过自引避,无以张将军之壮猷也。将军自此伸矣!丈夫取金印悬肘后,会须有时;将军勉乎哉!子舆氏之论浩然也,而归之善养。圯上纳履、胯下忍诟,古英雄治气之方,大都若此,将军勉乎哉!
  万历丁巳季夏,奉敕提督军务、兼巡抚福建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绣水 黄承玄
撰。 (第 10 页)
  海门一夜狂飙起,长鲸吸尽沧海水;涛作浪奔蜃窟翻,楼船下濑皆披靡。是时赖有沈将军,冲锋破浪扫妖氛;缚尽倭奴报天子,岂同流辈论功勋?角巾野服辞行伍,腰间不系清时组;薏苡、明珠何足论?斗大黄金弃如土。我昔与君曾结盟,燕台日日酒杯倾;悲歌欲击渐离筑,慷慨思空老上庭。君从塞上来闽海,意气相看还不改;燕颔功名万里传,东番片石今犹在。棨戟重临事半非,营门尚识旧旌旂;共言铜柱应标绩,何事青山便拂衣?萧萧短铗伴君去,我欲留君君不住;劝君休种东陵瓜,南北频腾赤白羽。



    东沙获倭还归宛陵赋赠(有引)             黄承玄

    (沈参戎应余聘至闽,随擒倭东沙;属新命甫下,拂衣径归,诗以留之。)
  宛陵山水秀南国,代起闻家高万石;匪直龙头盖世才,兼奇燕颔封侯骨。沈君自少称神驹,左提不律右昆吾 (第 70 页)
  明末闽人董应举(字崇相)著有「崇相集」,集中颇有关于当年闽海史事之记述,洵为探究明代与台湾关系史极为难得之文献。应举籍闽县,万历戊戌(二十六年)进士,历官至工部侍郎兼户部。在其任官期间,并曾两度回里:一在万历四十年代前期,以告归;一在天启末年至崇祯之初,落职閒住。前一时期,适在日人村山等安侵略台湾前后;后一时期,乃值郑芝龙受抚及其任剿「海寇」之时。应举先后在籍,御倭、剿寇均与其事。先于万历四十年上有「严海禁疏」,其后并有筹倭、防寇等各议以及与沈有容、 黄承玄
、韩仲雍、南居益、熊文灿等诸当事论时事书。特为选录编次,并附以其他载籍有关资料,辑成此书。
  首列 …… (第 1 页)
详之纪录;而犯闽行动,却于「中丞黄公倭功始末」中见之。是年五月,等安部下明石道友船泊东涌,掳福建巡抚 黄承玄
所遣侦使董伯起去;稍后,遂有料罗、大金之失事。明年四月,道友等送伯起归,由水标参将沈有容抚之。未几,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