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地理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在沃川安邑先生墓下。万历戊申。多士上疏。请于墓下立祠以祀之。 朝廷许之。翌年赐额曰表忠。官给俎豆。且给閒丁守之。(初。既 命立表忠祠。而乡人复立乡贤祠。与全彭龄, 郭诗
并享。故门人金籥欲移出先生位版。而力不能及。最后潜谷金公堉为监司。始得移出云。)肃庙壬戌。表忠祠为沧 (第 580H 页)
不外于 殿下之自勉。伏愿 圣明留神焉。且今世书院。如名贤中人所矜式者。后学之崇奉宜矣。如郑介清, 郭诗
之类。凭藉势力。亦且滥厕于其间。故是非不明。弊端不赀。今宜一从公论。有所财处也。何谓讲小学。古者教人 (第 20H 页)
哉。书院之设。虽是多士藏修之所。而苟其人无可师之善。有贼道之疵。则自朝家命毁其宇。非一二数。郑介清及 郭诗
事尚矣。介清只以排节义一事。先正臣文元公金长生尝请毁撤其祠宇于 仁祖中兴之日。 (第 157L 页)
郭诗
只以被酒坠马于官门之事。筵臣请毁其祠于 圣朝右文之日。今宣举所坐。不但讥斥尊周大义。兼有侵诬 圣祖之 (第 157L 页)
罪。则论其罪状。比诸介清, 郭诗
两人。轻重果何如哉。今命峻徒知有宣举。而不知有 圣祖。则其厌然掩蔽。专事护党。虽 祖宗朝光明处分。犹 (第 157L 页)
之者矣。卧倩只此。
与崔子敬(丙辰六月二十九日)
沃儒之祸。若谓之起于争田。则诚为不雅。然欲明全彭龄 郭诗
之邪恶。而逢怒于时辈。其事正矣。虽死何恨。朴守钦情事。在其中最可怜。然安知其非亲意耶。大抵论人之道。 (第 297L 页)
枢公。曰是宜有尔言也。往在己庚年间。余视荣川篆。清阴金公方遁居于安东。一日因陪语。从容谓余。如先公南 郭诗
藁。终不可使无传于世。余对以屡经散轶。存者至鲜。玆不敢也。公曰正不须多帙。闻季梧窗公遗文尚且在笥。苟 (第 389H 页)
宜啜享成三问,朴彭年于乡祠。 上命大臣献议。府君献议曰。书院享祀之滥杂。实为当今之痼弊。而如郑介清, 郭诗,
全彭 …… (第 482H 页)
平者。彭龄事。臣亦闻之熟矣。赞善宋浚吉居在其邻乡。以耳闻目睹之详。备陈于筵中。一方士林之公议。可见依 郭诗,
郑介清例。并令毁去。允合事宜。又曰。 光庙尝下教言朴彭年等。当代之乱臣。后世之忠臣。为此微言。以晓后 (第 482L 页)
实阴主之。其言甚长。不能尽录。觉而书其所示诗于壁。复为诗以记其略。其诗及所谓郭景纯诗者。皆载集中。考 郭诗
体裁与景纯他诗不相似。余窃疑此诗作于宸濠变后。无乃方濠盛时。朝中大臣或有主其谋而竟幸免者。故阳明记此 (第 578L 页)
 书启
   宁陵奉审复 命后书启(辛酉)
 献议
   自己婢妾子无赎身从良议(庚申)
   郑介清 郭诗
全彭龄祠院毁撤议
   朴光玉,金德龄祠宇 赐额议
   沈彦光追复官爵议
   大王大妃殿服制议
哉。若曰院祀之中。有非其人而不宜享者。则诚亦然矣。古人亦有言之者。曾在 先朝。儒臣金长生疏举全彭龄, 郭诗
等名。以斥其谬。朝廷既许黜去。而本道尚为一二乡豪所格。不能快正。而近来士论。亦以柳根等之不合于祀享为 (第 66H 页)
使。则废法复行。争端可息。救弊之道。恐无出于此者。臣于法理。素不讲解。敢陈臆见。伏惟 上裁。
郑介清 郭诗
全彭龄祠院毁撤议
往在丁酉年间。臣忝叨讲官。其时有以叠立书院。并皆撤毁为言者。臣与馆僚劄陈书院叠设之 (第 111L 页)
弊。只宜立禁于方来。不当追毁其已成。且于讲席。继陈 仁祖朝有郑介清, 郭诗,
全彭龄祠院毁撤之命。而至今 …… (第 111L 页)
其意所在。有不可晓。臣愚以为当此更化之日。虽无湖南凶孽凭籍作横之事。固宜揭扬 两朝成命。还撤郑介清, 郭诗,
全彭龄等祠院。以彰诸臣谩 上之罪。俾正两湖纷挐之习。其在惩励之道。似不可已。伏惟 上裁。
朴光玉,金 (第 112H 页)
 所论宋生事极是。闻其高志至行邃文。固非人所及。而惜乎昧于语嘿之几。孰不以为忘也。然其至死不挫。世几人哉。不胜惜其死而悲其志也。
与慎东老
春间所付书。以左右西笑而未见其答。厥后因成农节。便信顿绝。深所郁郁。不审庚炎。履用奚似。悬悬无已。此地炎节。甚难经过。可见瘴暑极苦。以此百病交侵。设令将来生还故土。必不免病废之人。可闷。似闻沃川士祸大作。其中善类之远窜南北者至于十六人。槩全彭年, 郭诗
乃极恶之人。废朝大北等诱协乡人作书院。反正后毁之。近者有大北馀裔上疏复设。若干士类守正不挠。故大北之 (第 259L 页)
入启。 上特许升嘉善阶。且授同枢。推恩三世。一时人皆咨嗟艳叹。二月。拜沃川郡守。先是。郡人有全彭龄, 郭诗。
不厌于士论。而豪右多推之。至建书院以享。而奉重峰先生醊其下。闻者皆骇愤。 仁庙初。沙溪先生上疏。历陈 (第 202L 页)
书院之弊。请郑介清, 郭诗
之类并令辍去。 成命已下。而方伯守宰虽名公望士。皆媕婀畏难。莫敢奉行。金文贞为方伯。只令奉出重峰位版 (第 202L 页)
。乡人各自树党。睽离乖隔。至有分乡之举。公下车。首治其主议者数人。仍令辍去 郭诗
位版。以承 朝旨。乡议稍定。士论快之。后四年。 孝庙御讲筵。臣浚吉猥得入侍。因玉堂官有言。 上问全彭 (第 202L 页)
龄, 郭诗,
郑介清等是何许人。欲闻之。臣备陈三人事迹及院祠前后曲折。 上深以官吏不遵朝命为怪。闻公之为。 特加嗟 (第 202L 页)
合辞请毁而蒙 允。公之处事周详。舍己从人如此。
 此事煞有颠末。 反正初。文元先生上疏。请毁郑介清, 郭诗
祠宇。蒙 允。而因兵乱未果施行。徐公必远为监司。遣裨将毁去之。其裨将历见公。公止之曰。虽已有 成命。 (第 472H 页)
之见示。愚将大开眼快睹也。馀祝益加保重。以慰具瞻。
与张净之(善澄○丙辰九月)
窃有所控。故沃川文人 郭诗。
著论排斥程子。光海时。缵男,闵𦸂之徒。挟其凶焰。并以有丑行之全彭龄。立祠享之。 反正初。沙溪先生。 (第 380L 页)
  别纸
别纸所示。自是此辈古今常态。何足怪哉。闻沃川郡士祸大起。盖本郡古有全彭龄者。素行甚恶。而其中一事。其邻有贪财而渰杀其妻弟者。彭龄又利其财而为其人之婿。有 郭诗
者。以酒亡身。而又著论以斥程子之说者。同入于重峰先生之祠。盖大北时。彭龄外孙附大北。而挟其势。胁乡人 (第 419L 页)
胜痛哉。此事源委。欲言则长且丑。故同春于 榻前。只曰其说丑秽。不敢陈于法筵上者。指全彭龄而言也。至于 郭诗。
则著论敢斥程子。故老先生与排节义之郑介清。同斥其罪而请去享事。今威明乃目以先贤而请罪沃儒。其无状乃至 (第 111L 页)
思庵门下乎。答曰。吾以其家多有书册。故欲借见而时时往来而已。渠以思庵教育之人。附托时论。而反覆如是。 郭诗
著论。排斥程夫子。其论载于东人抄选。又以新及第入官门。过饮暴死。载尸还家。老先生以此二人事如是。故请 (第 407H 页)
一笑耳。珍药。感荷深矣。得见三谪生书。皆颂仁恩不已。为之钦仰德义也。渠辈事。煞有颠末。大槩文元先生以 郭诗
著书排斥程夫子。故请去祠享。其后同春,闵台申之于 孝庙朝。竟得撤去。前年渠辈不量时势。固守正论。以罹 (第 524L 页)
耳。惟潜谷以重峰辱在彭龄 郭诗
书院。而奉移重峰耳。不宣。
答金景能(丙辰九月十四日)
畴孙归传前月十四日遣书尔。前西原时所惠。亦得 (第 68L 页)
励毋怠。爱取可惜光阴而已。彼他人之改头换面。何足挂齿牙间也。惟管城事则实关斯文节拍。昔者文元老先生以 郭诗
著论排斥程子之故。请去庙享。而全彭龄则又有丑行。故同春,老峰亦请毁其祠。而至曰不忍陈于法筵之上。今者 (第 367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