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樂類
詩類
書類
春秋類
經解類
易類
孟子類
四書類
五經總義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法制類
載記類
列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醫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天文算法類
譜錄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詞曲類
淨土宗部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正一部
續道藏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西域傅乌弋有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
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一名扶拔汉章帝时月氏献之
和帝时安息献之形似麟而无角邓州南阳县北有宗
资碑旁有两石兽镌其膊一曰天禄一曰辟邪(天禄阁亦因兽
立名 灵帝 铸天禄虾蟆宋符瑞志天鹿者纯灵之兽五色光耀同明王者道备则至)
音释 (第 18a 页)
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一名扶拔汉章帝时月氏献之
和帝时安息献之形似麟而无角邓州南阳县北有宗
资碑旁有两石兽镌其膊一曰天禄一曰辟邪(天禄阁亦因兽
立名 灵帝 铸天禄虾蟆宋符瑞志天鹿者纯灵之兽五色光耀同明王者道备则至)
音释 (第 18a 页)
安众 曹全碑阴 (蔡湛颂以为登丨嶷) 主簿丨化 字互见登韵
宥第四 王纯碑□ 史晨奏铭丨尚 (魏十九) 过丨罪 书 孝灵 曜曰 孔
羡碑丨于其 校官碑 韩敕两侧 (衡方外广为屋宇) 丨尉 题名丨尉 碑丨 (第 86a 页)
宥第四 王纯碑□ 史晨奏铭丨尚 (魏十九) 过丨罪 书 孝灵 曜曰 孔
羡碑丨于其 校官碑 韩敕两侧 (衡方外广为屋宇) 丨尉 题名丨尉 碑丨 (第 86a 页)
碑式云上一列二十二人下一列前空七行所题者
八人又空六行刻工师姓名
石经尚书残碑 熹平四年
后汉书 灵帝 纪云立于太学门外水经注云立于太
学讲堂前洛阳记云太学在洛阳城南开阳门外按
石经虽屡经丧乱未大崩侵 …… (第 62b 页)
春秋正经又有颜氏说石文断续不可考绎盖严颜
异同之辨也东观馀论云其末云溪典谏议大夫臣
马日磾臣赵域议郎臣臣 刘弘 郎中臣张文臣苏陵
臣傅桢杂杂字未详溪上缺当是堂溪典也愚按议
郎臣下阙二字疑是蔡邕名 …… (第 66b 页)
备众体但文字之多恐非一人可办史云邕与堂溪
典杨赐马日磾张训韩说单飏等正定诸经今公羊
论语之后惟堂溪日磾二人姓名尚存别有赵域 刘
弘
张文苏陵傅桢左立孙表数人窃意其间必有同
时挥豪者东观馀论亦云经各异手书不必皆蔡邕
也水经注云光和 (第 67b 页)
六年刻石镂碑 灵帝 纪云熹平四
年隶释云盖诸儒受诏在熹平而碑成则光和年也
石经之传疑有二五经六经七经之不同也汉魏一 (第 68a 页)
字三字之不分也 灵帝 纪云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
石立于太学门外儒林传云正定五经刋于石碑宦
者传云与诸儒共刻五经文字于石卢 …… (第 68a 页)
地所得亦有礼记而隋书失之者按洛阳记云礼记
十五碑悉崩坏岂当时无传拓之本故不得列于其
目耶以愚论之 灵帝 纪儒林传宦者传卢植传所云
五经者盖以仪礼礼记为一经春秋公羊为一经与 (第 69a 页)
八人又空六行刻工师姓名
石经尚书残碑 熹平四年
后汉书 灵帝 纪云立于太学门外水经注云立于太
学讲堂前洛阳记云太学在洛阳城南开阳门外按
石经虽屡经丧乱未大崩侵 …… (第 62b 页)
春秋正经又有颜氏说石文断续不可考绎盖严颜
异同之辨也东观馀论云其末云溪典谏议大夫臣
马日磾臣赵域议郎臣臣 刘弘 郎中臣张文臣苏陵
臣傅桢杂杂字未详溪上缺当是堂溪典也愚按议
郎臣下阙二字疑是蔡邕名 …… (第 66b 页)
备众体但文字之多恐非一人可办史云邕与堂溪
典杨赐马日磾张训韩说单飏等正定诸经今公羊
论语之后惟堂溪日磾二人姓名尚存别有赵域 刘
弘
时挥豪者东观馀论亦云经各异手书不必皆蔡邕
也水经注云光和 (第 67b 页)
六年刻石镂碑 灵帝 纪云熹平四
年隶释云盖诸儒受诏在熹平而碑成则光和年也
石经之传疑有二五经六经七经之不同也汉魏一 (第 68a 页)
字三字之不分也 灵帝 纪云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
石立于太学门外儒林传云正定五经刋于石碑宦
者传云与诸儒共刻五经文字于石卢 …… (第 68a 页)
地所得亦有礼记而隋书失之者按洛阳记云礼记
十五碑悉崩坏岂当时无传拓之本故不得列于其
目耶以愚论之 灵帝 纪儒林传宦者传卢植传所云
五经者盖以仪礼礼记为一经春秋公羊为一经与 (第 69a 页)
隶续云魏三体石经左传遗字古文三百七十篆文
二百十七隶书二百九十五有一字而三体不具者
皇祐癸巳洛阳苏望氏所刻苏君有言曰后汉熹平
四年 灵帝 以经籍文字穿凿疑误后学诏诸儒雠定
五经命蔡邕书古文篆隶三体镌石立于太学今石 …… (第 55a 页)
同丰李丞相将刺为鲁鱼一惑泾渭同流而张参
作五经文字每言上说文下石经石经之文大抵其
变而从省者也
后汉书儒林传曰熹平四年 灵帝 乃诏诸儒正定五经
刋于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检树之学门 …… (第 95a 页)
汉之世隶未尝有别名也
晋书卫恒传四体书势云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
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汉因用之独符玺幡信题署
用篆隶者篆之捷也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至 灵帝 好 …… (第 95b 页)
汉似古则犹为谬论耳
张怀瓘书断云八分者秦羽人上谷王次仲所作也王
愔云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
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又萧子良云灵帝时王次仲饰
隶为八分二家俱言后汉而两帝不同且 灵帝 之前工
八分者非一而云方广殊非隶书既云古书岂得称隶
若验方验广则篆籀有之变古为方不知所谓也按序
仙记 (第 105a 页)
二百十七隶书二百九十五有一字而三体不具者
皇祐癸巳洛阳苏望氏所刻苏君有言曰后汉熹平
四年 灵帝 以经籍文字穿凿疑误后学诏诸儒雠定
五经命蔡邕书古文篆隶三体镌石立于太学今石 …… (第 55a 页)
同丰李丞相将刺为鲁鱼一惑泾渭同流而张参
作五经文字每言上说文下石经石经之文大抵其
变而从省者也
后汉书儒林传曰熹平四年 灵帝 乃诏诸儒正定五经
刋于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检树之学门 …… (第 95a 页)
汉之世隶未尝有别名也
晋书卫恒传四体书势云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
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汉因用之独符玺幡信题署
用篆隶者篆之捷也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至 灵帝 好 …… (第 95b 页)
汉似古则犹为谬论耳
张怀瓘书断云八分者秦羽人上谷王次仲所作也王
愔云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
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又萧子良云灵帝时王次仲饰
隶为八分二家俱言后汉而两帝不同且 灵帝 之前工
八分者非一而云方广殊非隶书既云古书岂得称隶
若验方验广则篆籀有之变古为方不知所谓也按序
仙记 (第 105a 页)
右第五章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桡万
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熯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
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
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
物也
上言帝出乎震以生万物而此言神之妙万物者盖
神即帝也帝者神之名神者帝之 灵帝 者神之体神
者帝之用凡物皆有神也而物莫大于天则神亦莫
尊于帝故主宰万物者帝也而所以妙万物者帝之 (第 12b 页)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桡万
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熯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
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
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
物也
上言帝出乎震以生万物而此言神之妙万物者盖
神即帝也帝者神之名神者帝之 灵帝 者神之体神
者帝之用凡物皆有神也而物莫大于天则神亦莫
尊于帝故主宰万物者帝也而所以妙万物者帝之 (第 12b 页)
州皆有金贡而独著于荆扬扬产更优故贡居首汉
丹阳豫章有金铜之山(汉志鄱阳有黄金采采者/取金处丹阳郡有铜官) 灵
帝 采勾曲之金以充武库(见续博/物志)是扬之产金后世
犹然也说文瑶玉之美者琨石美似玉者(孔传瑶琨/皆美 (第 29b 页)
丹阳豫章有金铜之山(汉志鄱阳有黄金采采者/取金处丹阳郡有铜官) 灵
帝 采勾曲之金以充武库(见续博/物志)是扬之产金后世
犹然也说文瑶玉之美者琨石美似玉者(孔传瑶琨/皆美 (第 29b 页)
太室(见上杜注在河南阳城县西南林注即中岳嵩/高山也 汉志武帝置崇高县以奉太室山是)
(为中岳诗谱即禹贡外方山也东观记 灵帝 使棠/溪祷雨因其请复称嵩高山夏之兴也有神见于)
(嵩山即此戴延之曰嵩山三十六峰东曰太室西/曰少室 (第 17a 页)
(为中岳诗谱即禹贡外方山也东观记 灵帝 使棠/溪祷雨因其请复称嵩高山夏之兴也有神见于)
(嵩山即此戴延之曰嵩山三十六峰东曰太室西/曰少室 (第 17a 页)
王伯厚诗地考亦同顾氏绛曰此诗必先求泾阳所
在而后太原可得也汉志安定郡有泾阳县幵头山在
西禹贡泾水所出 后汉灵帝 纪段颖破先零羌于泾阳
注属安定郡在原州郡县志平凉县本汉泾阳地今县
西四十里有泾阳故城是也然则太原当即 (第 3b 页)
在而后太原可得也汉志安定郡有泾阳县幵头山在
西禹贡泾水所出 后汉灵帝 纪段颖破先零羌于泾阳
注属安定郡在原州郡县志平凉县本汉泾阳地今县
西四十里有泾阳故城是也然则太原当即 (第 3b 页)
康宁康宁也 汉书礼乐志更定郊祀歌穰穰复正直
往宁师古曰宁愿也合韵音宁说文系傅云宁犹宁
也今俗人言宁可如此为宁可如此王莽傅永以康
宁集韵宁同宁宁戚一作宁越
荧火萤火也 尔雅释虫荧火即炤释文本作萤注云
今本作荧后汉书 灵帝 纪帝与陈留王协夜步逐荧
光行数里即萤光也
荧阳荥阳也 汉书地里志后汉书郡国志荥阳字皆
从水周礼 (第 49b 页)
往宁师古曰宁愿也合韵音宁说文系傅云宁犹宁
也今俗人言宁可如此为宁可如此王莽傅永以康
宁集韵宁同宁宁戚一作宁越
荧火萤火也 尔雅释虫荧火即炤释文本作萤注云
今本作荧后汉书 灵帝 纪帝与陈留王协夜步逐荧
光行数里即萤光也
荧阳荥阳也 汉书地里志后汉书郡国志荥阳字皆
从水周礼 (第 49b 页)
局趣局促也 史记魏其武安侯傅今日庭论局趣效
辕下驹趣本上声有韵字古人多与促字同用史记
留侯世家趣刻印趣销印曹参世家趣治行汉书高
帝纪趣丞相急定功行封皆与促同
辜较辜㰌估较辜𣙜也 后汉书 灵帝 纪光和四年豪
右辜𣙜马一匹至二百万注辜障也𣙜专也谓障馀
人买卖而自取其利汉书郑当时傅注晋灼曰当时 (第 13b 页)
辕下驹趣本上声有韵字古人多与促字同用史记
留侯世家趣刻印趣销印曹参世家趣治行汉书高
帝纪趣丞相急定功行封皆与促同
辜较辜㰌估较辜𣙜也 后汉书 灵帝 纪光和四年豪
右辜𣙜马一匹至二百万注辜障也𣙜专也谓障馀
人买卖而自取其利汉书郑当时傅注晋灼曰当时 (第 13b 页)
(口约得尺八)羌笛则横笛也风俗通云笛元羌出又有羌
笛然羌笛与笛二器不同长于古笛有七孔郑氏通
志云横笛小篪也出 汉灵帝 好胡笛宋书云有胡笛
出于胡吹即谓此梁胡吹歌云快马不须鞭拗折杨
柳枝下马吹胡笛愁杀路旁儿此歌元出于 (第 32a 页)
笛然羌笛与笛二器不同长于古笛有七孔郑氏通
志云横笛小篪也出 汉灵帝 好胡笛宋书云有胡笛
出于胡吹即谓此梁胡吹歌云快马不须鞭拗折杨
柳枝下马吹胡笛愁杀路旁儿此歌元出于 (第 32a 页)
宋董楷已然不始于永乐也(详董楷周易/传义附录条)此
为咸淳乙丑九江吴革所刋
内府以宋椠摹雕者前有革序每卷之末题敷
原后学 刘宏 校正文字行款及象传履夬二
卦不载程传一一与炎武所言合卷端惟列 (第 2b 页)
为咸淳乙丑九江吴革所刋
内府以宋椠摹雕者前有革序每卷之末题敷
原后学 刘宏 校正文字行款及象传履夬二
卦不载程传一一与炎武所言合卷端惟列 (第 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