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法制類
傳記類
正史類
別史類
紀事本末類
編年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其制类是。阅累百年。无一崩颓。此必当取法者也。至若曲城谯楼之制。文忠公柳成龙言之既详。门楼漏槽之法。 茅元仪
武备志说之亦备。皆当按法而行之也。又此诸法固多便利。第其车制无甚省力。比之举重家诸器。不啻霄壤。宜取 …… (第 220L 页)
瓮城图说
瓮城。所以备门也。守城必备门。其故有二。门有楼。易被火攻。有关。难御椎碎。不若城之石筑一也。门占地多在平衍。失守即通坦路。不若城之据险二也。故敌之所趋。每先门后城。而知兵者。必于是致力焉。易曰重门击柝。
重门已瓮城之意。而至孙权润州城。号称铁瓮。则汉魏之际。早有其制也。我国唯兴仁之门。特有瓮城。而但此无门。盖贼入瓮中。四面受攻。有门亦可。无门亦可尔。然瓮制本有二门。 茅元仪 曰瓮城或圜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唯偏开一门。左右各随其便。然此唯通都大城宜然。故其券门之制及 …… (第 221H 页)
炮楼图说(敌楼,敌台,铺楼,弩台)
炮楼等诸楼诸台。所以御贼之附城也。其制不等。其为雉制则一也。古者有城必有雉。故春秋传曰城雉者何。五板而堵。五堵而雉。百雉而城。盖自夏后氏而来。从未有城而无雉者。特其制降而渐备。然陆玑云洛阳城周公所制。城上百步。有一楼橹。即周公之时。已有楼橹矣。意其诸雉。或只作角城。或间置露台。唯百步千版之中。或崒起楼橹。以备瞭望。以发号令也。故公羊传注曰天子之城千雉。高七雉。公侯百雉。高五雉。子男五十雉。高三雉。其所云高几雉者。即楼橹之谓耳。我国旧无雉制。柳文忠成龙战守机宜。盛论无雉之不可守成。而炮楼之有大利益。今晋州兵营之城。多设炮楼。即亦柳制也。盖雉头突出城外。城面却在眼前。两雉对峙。丸矢互及。贼不近附。列垛晏然。洵妙制也。 茅元仪 城制曰。凡城上皆有女墙。每十步及马面。皆上设敌棚敌团敌楼。敌楼必自城墙。直起砖砌。不拘几丈。必不可用 (第 221H 页)
瓮城图说
瓮城。所以备门也。守城必备门。其故有二。门有楼。易被火攻。有关。难御椎碎。不若城之石筑一也。门占地多在平衍。失守即通坦路。不若城之据险二也。故敌之所趋。每先门后城。而知兵者。必于是致力焉。易曰重门击柝。
重门已瓮城之意。而至孙权润州城。号称铁瓮。则汉魏之际。早有其制也。我国唯兴仁之门。特有瓮城。而但此无门。盖贼入瓮中。四面受攻。有门亦可。无门亦可尔。然瓮制本有二门。 茅元仪 曰瓮城或圜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唯偏开一门。左右各随其便。然此唯通都大城宜然。故其券门之制及 …… (第 221H 页)
炮楼图说(敌楼,敌台,铺楼,弩台)
炮楼等诸楼诸台。所以御贼之附城也。其制不等。其为雉制则一也。古者有城必有雉。故春秋传曰城雉者何。五板而堵。五堵而雉。百雉而城。盖自夏后氏而来。从未有城而无雉者。特其制降而渐备。然陆玑云洛阳城周公所制。城上百步。有一楼橹。即周公之时。已有楼橹矣。意其诸雉。或只作角城。或间置露台。唯百步千版之中。或崒起楼橹。以备瞭望。以发号令也。故公羊传注曰天子之城千雉。高七雉。公侯百雉。高五雉。子男五十雉。高三雉。其所云高几雉者。即楼橹之谓耳。我国旧无雉制。柳文忠成龙战守机宜。盛论无雉之不可守成。而炮楼之有大利益。今晋州兵营之城。多设炮楼。即亦柳制也。盖雉头突出城外。城面却在眼前。两雉对峙。丸矢互及。贼不近附。列垛晏然。洵妙制也。 茅元仪 城制曰。凡城上皆有女墙。每十步及马面。皆上设敌棚敌团敌楼。敌楼必自城墙。直起砖砌。不拘几丈。必不可用 (第 221H 页)
述于壬辰倭寇之时者也。壬子冬。有华城之役。臣方居庐。 上令筵臣询之以国朝名臣之有议城制者。臣以此编及 茅元仪
武备志所载尹耕堡约对。颇见采用。后数月。还降此编。遂得家藏焉。臣于乙卯春。以兵曹参议。扈从至华城。始 (第 306L 页)
旨豪宕。然至乐在于经传。竟不肯留心推敲。集中诸诗。多不惬意。有为我刊汰瓦砾。存其的历者。斯知音也。 茅元仪
武备志。非十分综覈之书。然我邦尚无是编。意欲仿其门(一作问)目。别撰东方备御之书。雅志蓄中。流落以来 (第 387L 页)
关防考,城池考,军制考,镇堡考,器械考,将帅考,教练考。〇如戚继光纪效新书, 茅元仪 武备志。其有涉于吾东者。及武艺图谱,兵将图说之类。不可不采其要而入之。〇烽燧考。附之城池之末不妨。 (第 457H 页)
齐召南水道提纲云(清儒也。礼部侍郎。)此巨川也。有南北二派。北源有三。一东北出金城东南之楸池岭。西流与西北一水合。西南至狼川东南境。一出淮阳城北山及南金城山。二水合而西流。径杨口城及麟蹄城之北。又西稍北。与北源会。二源既合。西南流至加平城南境。而南源东南出金刚山者。东北流经平昌城北而西北来会。三源既合。西流曲曲。经洪川城北境。又西经春川城北。〇案洌水不载水经。齐氏所述。荒谬颠错。
春川城以下。尤怪妄无据。我邦在北京数千里之内。信息连续。何至若此。盖吾东象胥之人。受彼叮嘱。赠以图经。又恐宣泄为罪。伪作地图。以诳彼人。彼信而用之。狼狈如此耳。东人之不能纯悫。自古如此。故贾耽郡国志。 茅元仪 占度。载其荒谬皆同也。
汕行日记
嘉庆庚辰春。(三月廿四日。)先伯氏领儿学淳。逆女于春州。治小舟入峡 (第 490L 页)
春川城以下。尤怪妄无据。我邦在北京数千里之内。信息连续。何至若此。盖吾东象胥之人。受彼叮嘱。赠以图经。又恐宣泄为罪。伪作地图。以诳彼人。彼信而用之。狼狈如此耳。东人之不能纯悫。自古如此。故贾耽郡国志。 茅元仪 占度。载其荒谬皆同也。
汕行日记
嘉庆庚辰春。(三月廿四日。)先伯氏领儿学淳。逆女于春州。治小舟入峡 (第 490L 页)
荒。风气绝殊。疾病相婴。医者难得。医书数种。何可少也。边塞乘障。朝夕待变。即戚继光,俞大猷,王鸣鹤, 茅元仪
所编诸书。又不可不常常披阅。载书一车。所不可已也。归之日。不带土物。以此车归。岂不清风满路哉。
第五 (第 308H 页)
第五 (第 308H 页)
民心书(卷八)
礼典六条○练卒(兵典第二条)
练卒者。武备之要务也。操演之法。教旗之术也。 茅元仪 曰。士不练则不可以阵。不可以攻。不可以守。不可营不可战。不可以专水火之利。有马而不可驰。有饷而徒以饱 (第 494H 页)
。言武备者。练为最要矣。士不选则不可练。选士然后行束伍之法。颁禁令之条。然后教以进退之节。使目练于旌旗。耳练于金鼓。百变百出。而其耳目之所习者如一。此可以称节制之师矣。练凡五等。曰选士。曰编伍。曰悬令。曰教旗。曰教艺。〇按今郡县私操。即所谓教旗之法也。 茅元仪 曰。教旗者。即居常操演之法也。古者之校猎。即此意矣。后世以其不可以时习。故又为之制。前汉常以九月会都 …… (第 494H 页)
部分。二则号令也。若夫营垒排列之位。是名阵法。弹射击刺之势。是名练法。阵法练法。具详王鸣鹤,俞大猷, 茅元仪 诸书。非指南之所能悉也。总之。束伍别队之等。朝聚暮 (第 495H 页)
礼典六条○练卒(兵典第二条)
练卒者。武备之要务也。操演之法。教旗之术也。 茅元仪 曰。士不练则不可以阵。不可以攻。不可以守。不可营不可战。不可以专水火之利。有马而不可驰。有饷而徒以饱 (第 494H 页)
。言武备者。练为最要矣。士不选则不可练。选士然后行束伍之法。颁禁令之条。然后教以进退之节。使目练于旌旗。耳练于金鼓。百变百出。而其耳目之所习者如一。此可以称节制之师矣。练凡五等。曰选士。曰编伍。曰悬令。曰教旗。曰教艺。〇按今郡县私操。即所谓教旗之法也。 茅元仪 曰。教旗者。即居常操演之法也。古者之校猎。即此意矣。后世以其不可以时习。故又为之制。前汉常以九月会都 …… (第 494H 页)
部分。二则号令也。若夫营垒排列之位。是名阵法。弹射击刺之势。是名练法。阵法练法。具详王鸣鹤,俞大猷, 茅元仪 诸书。非指南之所能悉也。总之。束伍别队之等。朝聚暮 (第 495H 页)
,悬眼,漏槽等御寇之制。不必备具。若晋州,蔚山兵马之营。宁边,定州岩邑之城。虽本石城。宜备御寇之体。 茅元仪
武备志及唐顺之武编。其制颇详。宜按而行之。又云。东人取石之法。必石之全身。露出地面。然后方认为石。故 …… (第 575H 页)
宋杨公刘豫。负固不服。浮舟湖中。以轮激水。其行如飞。琼山丘浚谓杨公之舟。以轮激水。无风可行者。此也。 茅元仪 军资之篇。有 (第 580H 页)
宋杨公刘豫。负固不服。浮舟湖中。以轮激水。其行如飞。琼山丘浚谓杨公之舟。以轮激水。无风可行者。此也。 茅元仪 军资之篇。有 (第 580H 页)
。
张可仕字文峙。以字行。改字紫淀。其先楚孝感人。兄弟五人。长都督可大。可仕其叔也。少习古文辞。名士 茅元仪, 傅远度。皆折行定交。穴穿经史。访求掌故。务为根柢有用之学。范景文参赞留务。询防江战守之策。可仕陈古今 (第 330H 页)
方略。上游南北布置数千里。画地聚米。具列尺幅。撰南枢志一百七十卷。中年轗轲。哭远度作问天集。哭 元仪 作挂釰篇。可大死东事。徒步逆其丧以归。家钟山之阳。图书满家。闻清人令薙发。掷笔径出。垫巾坏服。往来栖 …… (第 330H 页)
午卒。钱谦益志其墓曰岸或谷。社匪屋也。录遗民。惧弗告也。幅布里。缁衣复也。谥之曰明士。惟子之欲也。初 元仪 死。有姬杨宛以才色称。戚畹田弘遇欲得之。以千金寿可仕。求喻意。可仕绝不与通。景文殉国。可仕设位雨花台 (第 330H 页)
张可仕字文峙。以字行。改字紫淀。其先楚孝感人。兄弟五人。长都督可大。可仕其叔也。少习古文辞。名士 茅元仪, 傅远度。皆折行定交。穴穿经史。访求掌故。务为根柢有用之学。范景文参赞留务。询防江战守之策。可仕陈古今 (第 330H 页)
方略。上游南北布置数千里。画地聚米。具列尺幅。撰南枢志一百七十卷。中年轗轲。哭远度作问天集。哭 元仪 作挂釰篇。可大死东事。徒步逆其丧以归。家钟山之阳。图书满家。闻清人令薙发。掷笔径出。垫巾坏服。往来栖 …… (第 330H 页)
午卒。钱谦益志其墓曰岸或谷。社匪屋也。录遗民。惧弗告也。幅布里。缁衣复也。谥之曰明士。惟子之欲也。初 元仪 死。有姬杨宛以才色称。戚畹田弘遇欲得之。以千金寿可仕。求喻意。可仕绝不与通。景文殉国。可仕设位雨花台 (第 330H 页)
诸将。无成功者。倭诚劲贼也。如国安等辈。必多在倭营。而不能详。安用诇探为哉。庙谟诚疏于战也。国安事在 茅元仪
武备志中。岂国器为元仪之族。故特详之欤。
题汉书古今人表后
汉书古今人表。终古读者。疑其高下失当。抑 (第 240L 页)
题汉书古今人表后
汉书古今人表。终古读者。疑其高下失当。抑 (第 240L 页)
十八级。诳主冒功。此虚张其辞。欲惧我也。是时。孙高阳大治舟师。合东江师十万。将捣金,盖,辽,沈。以副 茅元仪,
周文郁,陈继盛。统龙武三协兵以往。榜示师期。清主自永平潜遁。而乃归罪阿敏。且高阳先后上首虏九千馀级。 (第 396H 页)
氏武备志。俱为是编之表准。匪比他书之泛引者。故他书则曰某书。曰云云。至于戚茅之书。特书戚继光曰云云。 茅元仪
曰云云。匪曰卑之。以示惯串习尚之意。又撰戚茅小传。载于卷首。俾人人知其事实。
采摭韩峤事宲训局缘起。 (第 359L 页)
采摭韩峤事宲训局缘起。 (第 359L 页)
杞肄湘累。遗身后名。污竹素而尘桑海乎。必也正名。易之曰明士。文峙摇笔为诗古文。泉流飙发。名士傅远度, 茅止生。
折行定交。穿穴经史。访求掌故。务为根柢有用之学。吴桥公参赞留务。询防江战守之策。文峙胪陈古今方略。上 (第 99H 页)
游南北布置数千里。画地聚米。具列尺幅。撰南枢志一百七十卷。中年轗轲。哭远度作问天集。哭 止生 作挂剑篇。都督公死东事。徒步逆其丧。俛仰百年。慨有大志。孤行侧出。歌石烂而忧天坠。非时人所知也。家钟 …… (第 99H 页)
惧弗告也。幅巾裹缁衣复也。谥之曰明士。惟子之欲也。(钱谦益有学集墓志。)
张可仕字文峙能诗。与归安, 茅元仪 善。茅死。有姬杨 (第 99H 页)
游南北布置数千里。画地聚米。具列尺幅。撰南枢志一百七十卷。中年轗轲。哭远度作问天集。哭 止生 作挂剑篇。都督公死东事。徒步逆其丧。俛仰百年。慨有大志。孤行侧出。歌石烂而忧天坠。非时人所知也。家钟 …… (第 99H 页)
惧弗告也。幅巾裹缁衣复也。谥之曰明士。惟子之欲也。(钱谦益有学集墓志。)
张可仕字文峙能诗。与归安, 茅元仪 善。茅死。有姬杨 (第 99H 页)
六之注解
此书欲令将领卒伍。人人易晓。故其僻字奥文。另注音义。又原谱谚解。错置图谱之间。使之剔出。并释新谱。另编一卷。附之可以并传。离之亦足单行。其话头有古今雅俗之异者。一一釐改。
七之小传
戚继光纪效新书。 茅元仪 武备志。俱为此书之表准。故撰戚少保茅总兵小传。次于兵技总叙之下。韩峤原谱中有技艺质疑一篇。即与许游击 (第 428H 页)
。其制类是。阅累百年无一崩颓。此必当取法者也。至若曲城谯楼之制。文忠公柳成龙言之既详。门楼漏槽之法。 茅元仪
武备志说之亦勤。皆当按法而行之也。
按此诸法。固多便利。第其车制。无甚省力。比之举重家诸器。不啻霄 (第 496L 页)
按此诸法。固多便利。第其车制。无甚省力。比之举重家诸器。不啻霄 (第 496L 页)
策。尝所叹服者。故刱火车。一车藏五十铳。一人可运而炮放。随意轮转。应接不穷。四面画狮子。以象其威。此 茅元仪
武备志所载战具之所无也。
御水原衙阁。招集父老。谕曰。是乡即予桑梓。大礼告襄。地亦叶吉。惟尔父兄子弟 (第 278L 页)
御水原衙阁。招集父老。谕曰。是乡即予桑梓。大礼告襄。地亦叶吉。惟尔父兄子弟 (第 278L 页)
溪谷屡回合。终日渡一水。潇潇水濆沫。齾齾石张
齿。杖策跻崱屴。脚腨酸未已。巡边引蝴蝶。此路平如砥。咄咄复咄咄。独语深山里。(壬辰寇至。巡边使李镒。弃军而跳。 茅元仪 日本考云。倭人为蝴蝶军。)
答客问
壁上一葫芦。堂下一匹驴。葫芦驴虚设。不挂又不驰。客来问主人。主人 (第 134L 页)
齿。杖策跻崱屴。脚腨酸未已。巡边引蝴蝶。此路平如砥。咄咄复咄咄。独语深山里。(壬辰寇至。巡边使李镒。弃军而跳。 茅元仪 日本考云。倭人为蝴蝶军。)
答客问
壁上一葫芦。堂下一匹驴。葫芦驴虚设。不挂又不驰。客来问主人。主人 (第 134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