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政書類
地理類
別史類
目錄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清代道教文獻
兮托长风而要之政木石必回
眷兮将白首而为期傥曾飞而不顾兮嗟此怨之谁归
  申臆赋           (明/)朱应登

炳哲灵以仪图兮靓人文之攸章溯终古以横视兮羌
姱美之鲜双纷总总之林府兮嗟要指之必同探宝航
于百济兮岂珍 (第 36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赋汇外集卷二十
  人事
   静寿赋(有序/)         (明/)朱应登
 夫古诗之有赋盖体物之辞也是故崧高蒸民之咏皆
 以赋称邃翁少傅公往在执政载轸羸老之疾屡上骸
 骨之疏 (第 1a 页)
比今获谢免家居筋肤外强神明内朗又其年
 七十矣或以问之 应登
应登告之曰物理固然子奚昩 (第 1a 页)
 以赋称邃翁少傅公往在执政载轸羸老之疾屡上骸
 骨之疏比今获谢免家居筋肤外强神明内朗又其年
 七十矣或以问之应登 应登
告之曰物理固然子奚昩 …… (第 1a 页)
 德积忧增烦疾疢时作今也辍岩廊而蔽山水之居珥
 冠冕而袭裘褐之士凝神养性此焉游息非至仁无轨
 而有生匪摄也语曰仁者寿 应登
鄙人也罔知其他徵
 公寿考无踰于此乃选义按部凝思操翰称静寿赋云
 辞曰 …… (第 1b 页)

健挺乎若寒松之值目之瞀者今以炯瞭乎若霄月之
莹虽桑榆之非晚何曩今之异形鄙人未达于此愿因
子以见明 应登
曰子不观诸物乎夫千里之马镂章而
华厩何如反真性于宽闲之囿百年之木牺樽而青黄
何如全纯朴于广漠之乡子知 (第 3b 页)
阳名园处处绮卉不必
尽称姚魏又如五陵裘马千金少年顾华玉如春原尽
花芜蘼不少刘元瑞如闽人强作齐语多不辨 朱升之
如桓宣武似刘司空无所不恨殷近夫如越兵纵横江
淮间终不成霸王新建如长爪梵志彼法中铮铮动人 (第 18a 页)
  吴曰南集序
观察使者雩都李公为余言故守宝应令时邑诸生有

吴曰南者其年差长于公公不以弟子蓄之置之客席
而曰南亦不敢自居客两人交折节而谈古文辞甚洽
也俄而公出一编凡数种有观槿稿竹西集白云稿折
麻集水影堂编月舫集曰南之诗若文皆在焉又出一
牍名为上李公而中皆齿及余以丹铅之职见属余不
佞𫉬卒业焉则其诗辞旨清丽神采流畅𤼵端必工尾
结必遒有色有声必露蹊径吾不知于大历贞元何如
置之隆万之际灼然巨擘也文之取材尤更古雅虽降

而就时趣左马翩翩之步自不能掩夫淮南水清而土
沃最为文彩风流之地至明兴而称操觚之俊能追踪
古之作者指不可多屈宝应滨湖一小邑耳而有 朱升
之参政
与其子九江守子价 (第 27a 页)
升之
善何李其趣正而平
子价善杨用修故其诣险而丽 (第 27a 页)
升之
之长在风骨子价
之长在才情 (第 27a 页)
升之
有体子价饶态虽父子并振而文武
异用其在曰南可谓能兼之矣夫岂唯能兼之抑且折
衷矣李公言吾物色淮南诸名士 (第 27a 页)
西洞庭之石

顾东桥先生者讳璘字华玉其先吴县人也徙家留都
为江宁人先生二十一成进士为诗歌与刘麟元瑞
应登升之
齐名曰江东三才子由郎署出守开封坐累
谪入为南京吏部郎复守台州历藩臬所至有声实自
山西臬再迁浙江左布政 (第 16b 页)
阁习文翰梦
阳以诸郎倡起号召为诗古文词馆阁笑之顾梦阳所
为文凤矫而龙变旁若无人同时何景明边贡徐祯卿 朱应登
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而梦
阳则更以气节超诸郎间尝遇寿宁侯大市街乘醉数
侯过杂骂举鞭梢挥击 (第 3b 页)
   方九功     章 诩

   赵仲藏     汪起莘
   赵 璩     程 炎
    朱升之     
范良龚
   吕 纮     蔡中道
   黄彦辉     杨养晦
   刘说道
  卷八十四    (第 99b 页)
而学益有闻自是出入中外所雅游若李崆峒献吉若
何大复仲默若 朱升之
徐昌谷皆海内名流一时诗名
震叠不啻李杜复出而公颉颃其间不知其孰为高孰
为下也然李杜位皆不达又皆盛年物 (第 31a 页)
   (教何子元慈溪杨名父馀姚王伯安济南边庭/实其后又有丹阳殷文济苏州都元敬徐昌榖)
   (信阳何仲默其在南都则顾华玉 朱升之
其尤/也当日倡和文懿实居其首及李何教行执政)
   (欲加摈斥文懿以文章复古为国家元气极其/扶植得不 (第 25a 页)
   溪集(顾华玉云中允诗主盛唐萧散遗俗词锋/沛发靡不中的 陈羽伯云公诗潇洒直)
   (写性情无论唐宋云欧桢伯云伯时文法两汉/诗主盛唐与蒋子 赵叔鸣 朱升之
号江北四)
   (子/) (第 1b 页)
   (诗话子木按大同还一日劾四尚书严嵩与焉/可谓敢言矣然几杀其身得不死者幸耳欧祯)

   (伯撰广陵十先生传十先生者储瓘静夫王軏/载卿景旸伯时赵鹤叔鸣 朱应登升之
蒋山卿)
   (子云曾铣子重朱曰藩子价/宗臣子相其一则子木也)
  流水
江流九派是浔阳山势千重拥 (第 41b 页)
   凌溪先生墓志铭
嘉靖五年十二月乙丑中奉大夫云南左参政凌溪先
生卒于家越明年十二月庚申葬郭东三里官庄原先
是讣至大梁其友人梦阳既为位哭将絮酒束刍使使
往奠之会其弟应辰以书状来徵铭曰先生天下士也

先兄固雅善公敢以铭请而厥子藩致恳辞更苦读之
令人泪簌簌下曰凌溪以文祟其身所谓世人皆欲杀
之者乃天亦忌之使弗延邪夫人者顾子诔之备矣乃
其心康之文足白之矣而予复奚言者志曰凌溪先生 姓朱氏名应登
(第 1b 页)
升之
扬之宝应人也生而荦奇童时
即解声律谙词章十五尽通经史百家言其父江陵公
者异之然惧其踰也约之古 (第 1b 页)
凌溪
悟乃著申臆赋以见
志而力殚于渊学于是饫醇探脔程猷经用喷英摛华 …… (第 1b 页)
树声艺林矣年二十举进士时顾华玉璘刘元瑞麟徐昌
榖祯卿号江东三才 凌溪
乃与并奋竞骋吴楚之间歘为
俊国一时笃古之士争慕响臻乐与之交而执政者顾
不之喜恶抑之北人朴耻乏黼黻以经 (第 2a 页)
学自文曰后生
不务实即诗到李杜亦酒徒耳而柄文者承弊袭常方
工雕浮靡丽之词取媚时眼见 凌溪
等古文词愈恶抑
之曰是卖平天冠者于是凡号称文学士率不获列于
清衔乃 (第 2a 页)
凌溪
则拜南京户部主事阴欲困 (第 2a 页)
凌溪
剸棼 …… (第 2a 页)
断错乃顾亨于官而其学愈渊居无何升延平知府意
州郡吏必难乃 凌溪
为之愈益亨乃于是升陜西按察
副使使提学 (第 2b 页)
凌溪
辟正学院群秦士高等其中置官设
徒丰饩严约谈经讲道至者且数千指风教大行文自
韩欧来学者无所师承迷昧显则 (第 2b 页)
我明既兴隆本虽切
然要奥未闻也及 凌溪
等出创睹骇疑大不容于人人
各以所不胜相压而 (第 2b 页)
凌溪
性挺直不解假词色于人更
哆憎口恨不即阱之幸例调荒裔往禦魑魅寻升参政 …… (第 2b 页)
卒罢去 凌溪
归潜伏草莽中温绎前业期十年尽偿所
愿而今亡矣噫嗟嗟悲乎悲乎人忌之天亦忌之耶夫
蛾眉胎祸才美秧毁顺往逆 (第 3a 页)
来孰非尔者然英人志士
每甘心穷约而不悔者徒以人者难必而天者足恃也
十年之内徐何载沦 凌溪
胥殁天实忌之矣人何尤哉
噫嗟嗟悲乎悲乎 (第 3a 页)
凌溪
生成化十三年正月己未得年
五十医旨曰先富后贫病从内生言浅狭之易折也 (第 3a 页)

廓落易直憎口日哆而听之如苍蝇过耳斯其量可 …… (第 3a 页)
直刍狗耳大
命中夺赍志长毕非天忌之而谁忌邪卒之日适邑官
来谒揖让而气绝斯病内生之否邪噫嗟嗟悲乎悲乎 凌溪
他所奇节隐行与凡历履宦业忠孝友义言动细
小莫之具述第述其生死大槩关运数者如此诗文则
自有集行于世江陵 …… (第 3b 页)
庙实录处士父宗泰宗泰父彦明往会 凌溪
面咨其家
世赵宋间名之修者居于吴为学官宋季北徙徐名宝
臣者元初为将军元季徙宝应我朝名鼎者通判耀州
(第 4a 页)
谪戍为京卫兵然莫详其系次 凌溪
娶于陶亦封安
人生子一曰藩孙子女各一藩笃古世其家学朱氏弗
衰矣铭曰陆有时洋湖有时桑不崩者人于惟其文 (第 4a 页)

子坟
   明故赵府教授封吏部考功司主事王公合 (第 4a 页)
   朝正倡和诗跋
诗倡和莫盛于弘治盖其时古学渐兴士彬彬乎盛矣

此一运会也余时承乏郎署所与倡和则扬州储静夫
赵叔鸣无锡钱世恩陈嘉言秦国声太原乔希大宜兴
杭氏兄弟郴李贻教何子元慈溪杨名父馀姚王伯安
济南边庭实其后又有丹阳殷文济苏州都玄敬徐昌
谷信阳何仲默其在南都则顾华玉 朱升之
其尤也诸
在翰林者以人众不叙自正德丁卯之变缙绅罹惨毒
之祸于是士始皆以言为讳重足累息而前诸倡和者
(第 19a 页)
   广陵十先生传序
人才之生虽地气使然哉曷尝不繇应运而兴者乎应
运而兴则地气与会人才相感以劝其成相感以劝其
成然后阏之不为沮挫之不为变也我世宗肃皇帝以
圣文神武治天下者且五十年乃广陵有先生十人洪

永之际于斯为盛矣诸公之黜如皋令与王公之讯萧
敬景伯时赵叔鸣之忤逆瑾也 朱升之
之救顾开封与
蒋子云之諌南狩也曾公之哅哅于辽左与桑子木之
倾于骸骨之疏宗子相之祭杨太仆也所不罹者朱子 …… (第 10b 页)
明兴二百年广陵多文学之士乃今始有宗臣
云今勿论其所得即自诸公已力图复古推毂献吉景
明辈而伯时子云叔鸣 升之
亦各以声艺翱翔李何间
矣子相后出相劝而成者乎翩翩孔璋之流也世方病
文学之士无吏事登陴而守福州者谁与永 (第 11a 页)
    谓之无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云少谷诗有
    独立不迁之概当时孙郑并称孙非郑敌朱
    郑并称朱非郑匹孙谓孙一元朱谓 朱应登
    
也今以二家之集参观彝尊所论为允矣乾 (第 1b 页)
称金陵三俊及官南曹曹事甚简益淬厉精进居六年
而学益有闻自是出入中外所雅游若李崆峒献吉若
何大复仲默若 朱升之
徐昌榖皆海内名流一时诗名 (第 16a 页)
   报子与
闻足下北辕十日矣长安车马云翔而举目无一知己
者足下得亡短气乎昔顾华玉以开封谒帝献吉诸公
祖道陈诗而 朱升之
报绩还亦有章园别纪足下何人
哉乃不得并二子游也万里之外令人怏怏耳台使便
附讯愿言加饭以慰远臆
    (第 42a 页)
亦有馈送者而日章诸乡里顾漠然不应余颇不平
因哭之以诗末句云潇潇风雨江南路车马何人特地
来后同年王伯安 朱升之
辈见之谓余曰子何待我南
士之薄也余应之曰非吾待诸公之薄诸公自待之薄
耳固知得罪不浅然一时愤激不暇顾也 (第 14a 页)
当托人附上不敢负吾兄也临纸耿耿无已
  与 朱升之
天下之事能以德美传不朽者今不过数人耳然皆为
言者所遏此固世道使然然皆以黯昧难晓者或偶尔
有之而超然在 (第 7a 页)
因著其所诵说者于
篇以赠公使夫功伐名誉之臣凡有当上之责者皆知
其自进而不内民于沟壑而莫之知也
  送 朱升之

夫折坚断劲剸犀劘玉无向而弗利者良剑之用也沙
汰湔濯镕铸煅鍊精光愈新者兼金之质也故士无炫
誉当事乃 …… (第 22a 页)
未达于上而议不竭其智哉主疑而谗入故志阨行塞
身死用弛也曩 凌溪
子提学关内勤勤恳恳若将一变
而至于道矣加之以年则学者诵习之力岂或少让于
浮梁君哉细人倡之众人和之故皓 (第 23a 页)
者见污纯者见疵
使圣天子公卿之明少亏于秦穆威宣则 凌溪
子安脱
于群口也今倚泥成俗苟且持论非一日之积也故私
者蒙誉而爱者见拔咈者被诎而异者遭遣彼徒以太
阿假 …… (第 23a 页)
有以驰想于卞许致薄于伊周
也势既无所容而数固不可易也夫廉清修洁行能纯
备者孟坚所以诵李育也苟以熟观于 凌溪
子则育岂
复敢结驷于齐毂抗肩于周行耶 (第 23b 页)
凌溪
子则反之矣 (第 23b 页)
凌溪
子改治滇南故予得私叙而赠之焉此学者所 (第 2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