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易類
樂類
詩類
四書類
五經總義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雜史類
正史類
史評類
史鈔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一为荐举旧任官员以慰人望事
题为荐举旧任官员以慰人望事臣闻兵有先声而后
实然不独兵也凡为政者先声有以动人则不令而自
行不言而自信得效速而成功易矣陜西旧任台察藩

宪等官才贤最多清议所归舆情所属岁不乏人除巳
在显位及见任台端者不敢论荐外博访得浙江左布
政使今守制孙修督储有精勤振厉之风持宪有严明
刚果之誉四川按察使今守制 王廷相
山西提学副使
今归养刘天和山西按察司副使陈轼山东按察司副
使整饬徐州兵备赵春俱曾按治陜西地方皆能弹压 …… (第 38a 页)
臣得之闻见如此如蒙乞敕吏部再为查访合无待孙
修服阕遇有陜西三边巡抚缺员早为推用其 王廷相
等四员遇缺推补藩宪之长以为登用之阶不独慰一
方军民之望而凡为臣者皆有所感慕兴起矣臣今老
病衰残方上乞 (第 38b 页)
是与好名之心相近
荐雷震而群阴解君子恐惧修省而众欲退皆以震自
治也(易/说) 王浚川廷相
曰士惟笃行可以振化矣士惟实学可以
经世矣曲德细操兢兢有执非不可以自美也以之动
物则微研究载籍师守章句 (第 30a 页)
问罗一峰曰学术卫道请折
诸圣曰由士贤充之仁为己任死而后已由彝正充之
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而不为者乎 (王浚/川
语)
冯少墟曰国朝如罗一峰杨斛山诸公气节表表一代
都是从理学涵养中来所以能完名全节民到于今称
之其他 (第 42b 页)
  都御史
公授编修不泛交不入权门读书穷理衣布食蔬虽盥

栉必整饬而朝参无爽期斋祀则尽慎搢绅重之与修
孝宗实录成升修撰
逆瑾用事公惟长揖瑾恶之问为谁对曰河南何瑭是
时翰林惟公与崔铣不屈公谓铣曰吾两人不可易节
铣曰铣安义命久矣瑾欲中伤公知不免遂乞休归瑾
败始命复职辛未四方流贼起公上言袪贼三事时论
韪之癸酉公于经筵直言进谏上为改容数日遂调外
同知开州为三审法以平徭役为分程法以筑河堤民

亲戴之转东昌郡丞乞休归居城南别业八年杜门郤
扫不接外事御史毛凤诏荐公敦朴正大足以厚士风
廉静忠贞足以励贪懦 王廷相
荐公道纯行修通达世
务与之咨论政事据经按史检括参合不迂不执卓有
剂量且于天下之物淡然无欲自一身外视之 …… (第 32a 页)

浚川王公
称公才识明达允负经济
嘉靖癸未盗王堂起山东转掠河南公守侍读大司马
彭泽咨于公曰非边调兵不除公问贼中有 (第 46b 页)
激昂贪鄙位不及卿相而荣名重望歆仰物情
  王廷相
   字子衡河南仪封人弘治壬戌进士仕至兵部
   尚书
丰姿奇秀读书日记千言十二岁为邑庠生文有英气 (第 81a 页)
   繁台书院        李梦阳
书院今人迹繁台古代名楼花翻入燕塔树不巢莺
   夷门怀古二首       王廷相
斗鸡缠紫罗弹筝住流水不见盛时人重过繁华市 (第 6a 页)
 谨案尧汤有水旱之灾而不为其所困者有备故也
 苟社社有仓杂色可纳饥以济之小荒不致流移大
 荒免为饿莩较于临事而图者相去不甚远耶
明嘉靖时 兵部侍郎王廷相
言备荒之政莫善于义仓
宜储之里社定为式一村之间约二三百家为一会每
月一举第上中下三等人户捐榖多寡各贮 (第 85a 页)
太保在吏部时给事中王昂
劾吏部谪官御史孟洋劾内阁谪官皆为疏救密云陜
西镇守太监诬奏巡按御史张璞刘天和 王廷相
逮下
诏狱又疏救之十年入内阁加少傅太子太傅大学士
武英殿尚书如故被劾去归丹徒嘉靖初遣使存问大
礼议起 (第 9b 页)
基地亦被隐占该先任本部 尚书王廷相
奏行屯田御
史清查升科至今安妥伏望敕下该部再加查议将前
项草场营基容臣咨行都察院转行屯田御史会同本 …… (第 12a 页)
该南京兵科给事中万虞恺等题为钦奉圣谕事内开
查得嘉靖十年该本部先任尚书 王廷相
题为革役占
以实营伍事该兵部覆奉钦依内开见行事例京营提
督内官军伴五十名总兵官三十名坐营官一十名把 (第 21b 页)
 世间而百姓曾不得其用不亦左乎至于今日天下皆无
 复有预备仓寔斯议蛊之也使杨文贞主持周文襄行事
 肯若是哉今存其计里积粮之数以备稽考
嘉靖中 王廷相
言备荒之政莫善于义仓宜贮之里社
定为规式一村之间约二三百家为一会每月一举第
上中下户捐粟多寡各贮于仓 (第 23a 页)
而推有德者为社长善

处事能会计者副之若遭凶岁则计户给散先中下者
后及上户上户责之偿中下者免之凡给贷悉随于民
第令登记册籍以备有司稽考则既无官府编审之烦
亦无奔走道路之苦
户部尚书梁材言天下郡县各置预备仓丰年则敛歉
年则散本以为民而行者率失初意设立斗户收守支
放文移往返交盘旁午斗户负累民不沾仁凡以属之
于官故也今 兵部侍郎王廷相
欲仿古义仓之法出之 (第 23b 页)
人耳苟无益于时文将
奚为所著有纲目前编图书管见道统源流诗考易参
春秋易见中庸本义太极论性学篇等书仪封 王廷相
论曰庄敏论太极曰气理兼备不涉于无论性曰理气
浑全本无支离俱不可专以理言卓乎命世之见矣
 野史氏曰庄敏 …… (第 11b 页)
 野史氏曰当时推理学者必以公与何文定为首称

 谓 王浚川
李空同何大复孟有涯诸公乃文章气节
 之士夫文章何妨于理学而理学不专在文章如耽
 于文章则一文章士而已 …… (第 17b 页)
充经筵展书会讲官有他故即代之明年 御史王廷相
下狱濒死亟诣执政力救出之十一年经筵讲说命启
上以择相辅德纳诲去谗顽戒逸豫时权倖钱宁廖鹏
在侧大衔之冬 …… (第 19a 页)
 在天下后世文敏诋其为伪儒为霸儒不肯一语敷
 同不无已甚然亦各就所见而驳之于异处正好着
 眼第看果谬于圣人否殊不向毁誉场中定品格也
    王肃敏廷相
廷相字子衡仪封人生而颖异十三岁补邑庠即以能 (第 21b 页)
 同不无已甚然亦各就所见而驳之于异处正好着
 眼第看果谬于圣人否殊不向毁誉场中定品格也
   王肃敏廷相 廷相
(第 21b 页)
子衡
仪封人生而颖异十三岁补邑庠即以能 (第 21b 页)
古文诗赋名弘治壬戌登进士由庶吉士授兵科给事
中官京师与大梁李梦阳信阳何景明武功康海东吴
徐缙鄠杜王九思以古文相倡 廷相
尤究心国朝典章
时政机宜圣学矩矱谪亳州判识薛蕙于稠人中亲授
以成其学寻知高淳赐环晋御史按陜西时权阉廖 (第 22a 页)

出镇朘削无度 廷相
严禁裁抑之先是 (第 22a 页)
廷相
督学北畿
有权阉三王二刘者以赂 (第 22a 页)
廷相
引使者于庭焚其书
至是镗诬奏王刘协力相搆逮系诏狱举朝九卿及科 …… (第 22a 页)
为成规晋湖
广按察使数决疑狱平李见寇乱以山东布政居母忧
著丧礼备纂成巡抚四川夷沙保向信猖獗三巴震撼 廷相
悉剿平晋兵部侍郎督脩边工清查腾骧边腹宫
府赖之晋南兵部尚书谓祖宗根本重地守备重权不
宜久属魏国专司请 …… (第 22b 页)
置推代自 廷相
奏始召掌都察院事仍原职提督十二
团营肃皇忽谕群臣欲令太子监国以便颐养人心错
愕不知所出 (第 23a 页)
廷相
奏太子春秋方幼知虑未普一旦御
事恐事失分别且壅蔽将由此而生后虽觉无及疏入
其事报罢寻加太子太保上将南 (第 23a 页)
幸承天 廷相
累疏恳
留上皆温旨慰答即命 (第 23a 页)
廷相
辅行掌军务及行在兵部
都察院事一日上问沿途劳费 (第 23a 页)
廷相
以实对裁省甚多
有玉带厩马之 (第 23a 页)
廷相
位九列弟与子犹布衣所亲尝 …… (第 23a 页)
释卷惟以身心体验为自得
凡有益国事有补圣学虽负天下之谤不恤肃庙初建
称亲之议诸臣方如聚讼故相张文忠引 廷相
所尝著
论以證之而大礼寻定自世儒转相传袭为致良知之
说或几以禅定乱德乃力辩之谓婴儿在胞中自能饮 …… (第 23b 页)
之知神化之不容已者其
馀因习而知因悟而知因过而知因疑而知皆人道之
知也剖析甚明嘉靖中分宜秉政贿赂公行 廷相
应天
变自陈疏言大臣法小臣廉语甚刺其守坚定不避权
焰𩔖如此所著有沟断集台史集近海集吴中稿华(阙/) (第 24a 页)
赖刑部尚书林俊奏辩始白嘉靖即位 都御史王廷相
学士霍韬及知者相继论荐竟不用嘉靖十年迎医京
口还遂卒年五十九所著有赋颂乐府古今诗三十六
卷书疏碑志记 (第 47a 页)
   左举人国玑
国玑字舜齐尉氏人也生而颖异七岁即能诗解音律

读书日数千言弱冠入京师就姊夫李梦阳学六年业
毕归补开封郡学生正德十一年举于乡其声称籍甚
而四方好古之士不远数百里来访其至都下诸公卿
大夫又争迎致之与之游者或累日忘归获其片纸只
字辄藏以为宝顾数奇累试不利嘉靖十四年复试礼
闱其答策问以为今之不治者文过实也文过实处则
行谊不修出则治功不成惟务抗名华世而已其意若
有所指典文者不悦遂摈斥之维时吏部尚书许赞

御史王廷相
杜楠毛伯温皆欲荐入官辞不就于是归
汴上考六籍之源委究微言之未绝参诸子之异同达
天人之隐奥居六年颇毕其 (第 7a 页)
   李佥事濂

濂宇川父祥符人乡试第一成进士李献吉缔为忘年
交见嵩渚集祥符文献志
   杜佥都楠
楠字子木临颍人正德辛巳进士与何景明李梦阳
廷相
崔铣等并称有研岗集行世
   朱恭节冠
冠字仲瞻固始人正德戊辰进士按两淮以清正著声
流贼陷固始屠其家 (第 15b 页)
 马炳然(副都御史赠右/都御史正德)   (同/)    (四川内/江人)
肃敏
 余子俊(兵部尚书赠/太保弘治)    (执心决断/应事有功) (四川青/神人)
  王廷相(兵部尚书赠/少保隆庆)    (同/)    (河南仪/封人)
 辛自修(工部尚书赠太/子少保万历)   (正己摄下/应事有功) (河南襄/城人)
肃悯
 于谦( (第 7a 页)
 月令疏三卷(经籍/志)  月令图一卷(王/涯)
 月令明义四卷(黄道/周) 夏小正解四卷(傅崧/卿)
 夏小正解一卷 (王廷/相)
       右月令
 批点檀弓一卷(谢枋/得) 檀弓丛训二卷(杨/慎) (第 14a 页)

子太保荫子锦衣百户再以推内阁不用用一清之门
人尚书靳贵而进一清少傅太子太傅时御史孟洋张
朴刘天和 王廷相
成文给事中窦明以言事及与镇守
中贵人交恶系诏狱一清屡上书请宽之上不能尽用
亦不忤也给事中王昂论选法弊 (第 26b 页)
因劾勋故不领敕为作奸植党以骪国法奏辩有臣奸
何事党何人又有何必更劳赐敕等语多不逊上大怒
于是削同事者 尚书王廷相
官夺伯陈鏸俸而给事中
高时者言所厚也因尽列勋贪纵不法数十条上下之
诏狱移三法司覆谳论斩夺封爵诰券狱成 (第 11b 页)
 
张吉(克修古城/馀干)
邵宝(国贤二泉/无锡文庄)

余本(子华四明/鄞县)
杨廉(方震月湖/丰城文恪)
储瓘(静夫柴墟/泰州文懿)
潘府(南山/上虞)
胡铎(时振/馀姚)
丰熙(白庵/鄞县)
邵锐(思抑仁和/康僖)
罗钦顺(允升整庵/泰和文庄)王春复(学乐/晋江)

汪俊(抑之石潭/弋阳文庄)
何瑭(粹夫柏斋/武涉文定)
许诰(廷谕庄敏/灵宝)
张邦奇(常甫甬州/鄞县文定)
韩邦奇(汝节苑洛/朝邑恭简) 王廷相(子衡仪封/肃敏)
 
  (第 5a 页)
 
张吉(克修古城/馀干)
邵宝(国贤二泉/无锡文庄)

余本(子华四明/鄞县)
杨廉(方震月湖/丰城文恪)
储瓘(静夫柴墟/泰州文懿)
潘府(南山/上虞)
胡铎(时振/馀姚)
丰熙(白庵/鄞县)
邵锐(思抑仁和/康僖)
罗钦顺(允升整庵/泰和文庄)王春复(学乐/晋江)

汪俊(抑之石潭/弋阳文庄)
何瑭(粹夫柏斋/武涉文定)
许诰(廷谕庄敏/灵宝)
张邦奇(常甫甬州/鄞县文定)
韩邦奇(汝节苑洛/朝邑恭简)
王廷相 (子衡
仪封 (第 5a 页)
肃敏)
 
  (第 5a 页)
 马炳然(副都御史赠右都/御史正德年谥) (同/)    (四川内江县人/)
肃敏
 余子俊(兵部尚书赠太/保弘治年谥) (执心决断/应事有功) (四川青神县人/)
  王廷相(兵部尚书赠少/保隆庆年谥) (同/)    (河南仪封县人/)
 辛自脩(左都御史起工部尚书/赠太子太保万历年谥) (正已摄下/应事有功) (河南襄城县人/) (第 3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