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易類
禮類
春秋類
書類
孝經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別史類
傳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編年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醫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洞神部
    驾过延平不戒,陷马足。帝怒,缚南平知县沈士英,将斩之;锦衣都督郑延化力救得免。遂驻跸建宁。

  命黄大鹏与郑为虹共守仙霞关。

    庐陵诸生 王道行(字为公)
、习文鼎(字象耳)与马尊生、王宠同起义兵,败; (第 770 页)
道行
手刃妻妾自刎死,文鼎战死,尊生赴王宠营中筹兵。大清兵夜捣之,执至吉安,慷慨请死;啖以荣利,不顾。乃杀 (第 770 页)
动处。故当此之时。人固无知之者。而其实人之贤否邪正。国之治乱兴亡。皆于此焉分。审而实之则天德充于内而 王道行
于外。此其所以贤且正治且兴者也。不审而不实之。则人欲交于中而霸术杂于外。此其所以否且邪乱且亡者也。是 …… (第 501H 页)
明固也。而惟其有开发之理。在于其中。故圣人于此系之辞曰蒙亨。亨者开发之谓也。又曰以亨行。亦谓以开发之 道行
之也。然则其开发之道当奈何。必也刚明如九二。而于凡童蒙之来求者。所以告之一惟时中而无所渎。然后方能尽 (第 502H 页)
  

[春秋考徵序]
  春秋者。六艺之一。古之所谓左史也。 王道行
则其一言一动。皆可为经。故书与春秋。列于六经。王迹熄则言皆鄙俚。事皆坏乱。故右史所作。流于词命。左史 (第 295H 页)
佳胤,新蔡张九一。广五子。曰昆山俞允文,魏郡卢楠,濮阳李先芳,孝礼吴维岳,南海欧大任。续五子。曰阳曲 王道行,
魏郡石星,岭南黎民表,豫章朱多煃,虞邑赵用贤。又有二友。曰王宗伯锡爵,弟学宪世懋。其言曰元驭拔我于雕 (第 469H 页)
 皞皞。广大自得之貌。尧舜之世。风气方淳。人心未漓。耕凿而不知帝力者固矣。后世则虽使尧舜之君在上。恐不能使民不识不知。如此之盛。苟非违道干誉。而能致民于驩虞。则斯亦可谓王者之民。岂可以霸者而不屑为也。臣之此论。固知落于卑陋。而亦尝反复思之矣。降及后世。人心既渝。风气既薄。而必欲以十分 王道行
之。终恐迂阔而无当。碍窒而难成。且如汉祖鸿沟之约。张良请为背楚。 (第 488H 页)
仁。嗟我宾席之诸君子。毋规规于擎跪声音之末。而必事事于为仁之方。使我一身之 王道行。
则周公宾兴之意。正在于此。虽圣人复见。必亦曰王道之易易矣。惟诸宾勉之。
题孝子朴溯源行录后(乙巳) (第 381H 页)
驯致真儒之辈出。家家之弦诵不辍。世世之衣钵相传。折莲桂。由德行之科。位公卿。自仁义之爵。然后天德明而 王道行。
我 国家赖以得与于斯文千秋万岁。
复庵上梁文 (第 154H 页)
君不君父不父矣。诚愿 殿下怛然振励。以明人伦。以阐教化。救斯世于将亡。拯斯民于既溺。则庶乎人理不灭而 王道行
矣。然其所以设教之法。自有圣贤之政。布在方册者。臣不敢支说焉。其五曰。严名分而尊礼貌。名分圣人之所重 (第 25H 页)
各陈文义。边致明曰。得志者。言得其位也。 上曰。其言何如。贱臣曰。特进官之言。未免偏塞矣。此志字即行 王道行
王政之志也。得志之道。虽在于得其位。然若以得志二字。作得位育(育恐当作看)。则恐未稳当也。 上曰。然 (第 410L 页)
诸侯。即其泻法也。泻之补之者。是世人之医术。泻之补之则元气行。夫褒之贬之者。是圣人之医术。褒之贬之则 王道行。
其疾病则只治其紧重部位。不治其小小疹疡之处。
泻属疾病攻伐。补属元气和解。年年揭出天王者。正用补剂也 (第 490L 页)
明之曰人之所异于禽兽者。以其有义理之心也。圣贤所谓存心。即存此理也。学者必存此主宰之理然后。天德全而 王道行。
此又吾儒所以异于异端者也。彼气者仆役也。乌足以与吾心之本体也哉。若且从物上之体。发处之机。随地立言。 (第 653H 页)
为人子者孰无亲。非帛无缘养老真。故勤东陌提笼役。为祝西陵降福神。田鸟时鸣催脱旧。秋衣日薄预储薪。休言 王道行
无处。墙下尚青孟氏春。
适市
此心无往不为真。多怪市中别有人。只为是非无所当。初非利害未相均。若洗一 (第 46L 页)
青。驯致真儒之辈出。家家之弦诵不辍。世世之衣钵相传。折莲桂由德行之科。位公卿自仁义之爵。然后天德明而 王道行。
我国家赖以得与于斯文。千秋万岁。
移建时上梁文(丙辰)[郑彦维(牧使)]
伏以挹高风而建祠。既举宗祀 (第 125L 页)
小人不可治。终使害善良。此君子之过也。大抵赏罚。当于功罪。然后人心服而 王道行
矣。故以轻赦为过。顺朋曰。善人得罪而知其误。当速赦云云。臣曰。善人得罪而后释者。乃反正也。非所谓赦也 (第 340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