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地理類
紀事本末類
別史類
編年類
傳記類
類書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入淮后筑长堤起豫达徐冲决遂止他如潘季驯

  之不失故道不分浊流杨一魁之首开武墩次疏
  具坝皆良策也夫 殷都
带河嚣耿屡迁武帝刑牲
  宣瓠时决终明之世河患时警未尝一岁沮运者
  浚塞之力也九河故道已不能修漕河 (第 32b 页)
 号其山为介山杜预曰在西河介休县者是也汾水

 又西径耿乡城北故 殷都
也帝祖乙自相徙此为河
 所毁故书叙曰祖乙圯于耿杜预曰平阳皮氏县东
 南耿乡是也盘庚以耿在河北迫近山川 (第 17b 页)
 城南晋书地道记曰本沬邑也诗云爰采唐矣沬之

 乡矣殷王武丁始迁居之为 殷都
(胡渭云武丁当/作武乙殷本纪)
 (曰武乙复去亳徙河北此即纣都朝歌也武丁自邺/南复迁于亳至武乙则又 (第 24b 页)
  汾水西径鄈邱北故汉氏之方泽也贾逵云汉法三
年祭地汾阴方泽泽中有方邱故谓之方泽邱即鄈
邱也许慎说文称从邑癸声河东临汾地名矣在介
山北山即汾山也其山特立周七十里高三十里文
颖言在皮氏县东南侧可三十里乃非也今准此山
可高十馀里山上有神庙庙侧有灵泉祈祭之日周
而不耗世亦谓之子推祠扬雄河东赋曰灵舆安步

周流容与以览于介山嗟文公而悯推兮勤大禹于
龙门晋太康记及地道记与永初记并言子推所逃
隐于是山即实非也余按介推所隐者绵山也文公
环而封之为介推田号其山为介山杜预曰在西河
界休县者是也汾水又西径耿乡城北故 殷都
也帝
祖乙自相徙此为河所毁故书叙曰祖乙圮于耿杜
预曰平阳皮氏县东南耿乡是也盘庚以耿在河北
迫近山川乃 (第 16b 页)
此斮胫而视髓也
其水南流东屈径朝歌城南晋书地道记曰本沬邑
也诗云爰采唐矣沬之乡矣殷王武丁始迁居之为 殷都
(一清按禹贡锥指曰殷本纪曰武乙复去亳徙河北此即纣都朝歌也武丁自邺南复迁
于亳至武乙则又自亳迁于朝歌
(第 24b 页)
 (水南殷虚上今河/南彰德府安阳县)
祖乙圯于耿(书传曰圯于相迁于/耿河水所毁曰圯)
 (水经注曰汾水又西径耿乡城北故 殷都
也帝祖乙/自相徙此为河所毁故书序曰祖乙圯于耿后汉郡)
 (国志曰河东郡皮氏有耿乡耿史记正义曰括地志 …… (第 5a 页)
 后汉郡国志曰朝歌纣所都居南有牧野北有弼国
 水经注曰朝歌城本沫邑诗云爰采唐矣沫之乡矣
 殷王武乙始迁居之为 殷都
也有糟丘酒池城内有
 鹿台纣自投于火处竹书纪年曰武王亲禽帝受于
 南单之台盖鹿台之异名也 (第 6a 页)
 (也三王共皮弁素帻疏曰以其质素故三王同/之是三加衮冕冠颂曰去王幼志服衮职是也)
武庚以殷叛(笺按地理志邶以封受子武庚是武/庚所居即 殷都
也成王时乃以殷叛)
周文公出居于东(笺按书金縢曰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 (第 13b 页)
   谷城(在稷山县西北二十里水经注华水出华谷/西南流径一故城汉上谷长史侯相碑云侯)
(氏出仓颉之后晋卿士蔿其裔也食于华阳即是/城也北齐书斛律光传武平元年光于玉壁筑华)
(谷龙门二城县志华谷城在县西北二十里今为/华谷镇亦名华谷村又有一城在县北里许故址)
(犹存俗呼为古城即/光所筑龙门城也)蜚廉城(在河津县南七里元/和志蜚廉故城在龙)
(门县南/七里)耿城(在河津县南一名耿乡城尚书序殷/祖乙圯于耿左传闵公元年晋侯灭)
(耿赐赵夙杜预注平阳皮氏县东南有耿乡汉书/地理志皮氏县有耿乡故耿国水经注汾水西径)
(耿乡城北故 殷都
也帝祖乙自相徙此为河所毁/盘庚乃自耿迁亳括地志故耿城今名耿仓城在) (第 17a 页)
于北冢曰殷墟史记项羽本纪章邯)
(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注/应劭曰洹水在汤阴界殷墟故 殷都
也瓒曰洹水)
(在今安阳县北去朝歌 (第 55b 页)
殷都
一百五十里此殷墟/非朝歌也水经注洹水径殷墟北括地志安阳城)
(西有城名殷墟即所谓北冢南去朝歌百四十六 (第 55b 页)
  (领鄂迈原任协领和托原任郎中华善原任员/外郎富拉塔原任城门尉曾孙希佛原任护军)
   (校翁鄂络 殷都
俱原任员外即倭赫原任步军/校勒博理原任防禦福保现任骁骑校元孙玛)
   (浩原任员外郎留柱原任护军校 (第 14a 页)
   (哈同族原任散骑郎其孙萨尔泰/原任三等护卫由正白旗改𨽻)阿克敦(吉思/哈同)
   (族其曾孙德尔赛原任三/等护卫由正白旗改𨽻)达齐里(吉思哈同族/其子 殷都
克) (第 5b 页)
(丨丽气冠华甸窦暨述书赋昭刻石而成名/类丨丨之冠盖杜甫记暖向丨丨寒未还) 殷都(水经注耿乡城/故殷都也帝祖)
(乙自相/徙此)
越都(拾遗记范蠡相越日致千金收四/海难得之货盈积于丨丨以为器)贲都(拾遗记始皇/起云明台穷)
(四方 (第 42b 页)
(丨丽气冠华甸窦暨述书赋昭刻石而成名/类丨丨之冠盖杜甫记暖向丨丨寒未还)殷都(水经注耿乡城/故 殷都
也帝祖)
(乙自相/徙此)越都(拾遗记范蠡相越日致千金收四/海难得之货盈积于丨丨以为器)贲都(拾遗记 (第 42b 页)
丨其山镇曰岳山其/泽薮曰弦蒲其川泾汭其浸渭洛其利玉石史记天官书东井舆)
(鬼丨丨晋书地理志周自武王尅 殷都
于酆镐丨丨为王畿唐书/郭子仪传丨丨古称天府右陇蜀左崤函襟冯终南太华之险背)
(负清渭浊河之地地方数千 (第 53b 页)
昆崙玉(淮南子/譬若丨)
(丨之丨炊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者得天地之精也)璇台玉(帝王世纪武王入 殷都
命原/公释百姓之囚归丨丨之珠)
(丨/)苕华玉(燉煌纪年桀伐岷山岷山庄王献二女曰琬曰琰桀受/二女无子 (第 39b 页)
太社必
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故丧国之社屋之不受天
阳也亳社北牖使阴明也(绝其阳通其阴而已亳殷之/社 殷都
亳也春秋公羊传亡)
(国之社掩其/上柴其下)亳社有所祈求祷祠则祭之以刑官为之
尸丧祝掌其礼(秋官士师 (第 19a 页)
(冀方言尧舜至禹及太康皆在冀州界少康中/兴复还旧都故春秋传曰复禹之迹不失旧物)汤都亳 (殷都
有三亳谷熟为南亳蒙为北亳偃/师为西亳汤都即南亳也或云西亳)至仲丁迁嚣(或/曰)
(敖今河南/之敖仓也 (第 5a 页)
七日新城丨丨将有巫者而见我焉许)
(之遂不见及期而往告之曰帝许我罚有罪矣敝于韩/ 晋书地理志武王克 殷都
于酆镐雍州为王畿秦灭) (第 76a 页)
东川潼州北川利州南川夔州又禹贡有九川谓
弱水黑水河水汉水江水沇水淮水渭水洛水也

三河

唐尧都河东 殷都
河内周都河南谓之三河又禹贡有
九河曰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洁钩盘鬲津其一
则河之经流也其四海三江五湖 (第 13a 页)
 而其种类自别今越西蛮与武陵九嶷多同者同一

 疆界故也
  三河三秦三齐三楚三吴三梁三蔡三苗之辨
 三河唐尧都河东 殷都
河内周都河南故称三河
 三秦项羽三分关中地封章邯雍王司马欣塞王董
 翳翟王故称三秦 三齐谓齐及齐北胶 (第 36a 页)
作酆武王作鄗其民有先王之遗风(地理/志)
邑在礼水之西镐京在礼水之东(诗文王/有声注)周自武王克 殷都
于酆镐雍州为王畿及平王东迁洛邑以岐酆之
地赐秦襄公则秦地累世都之(晋地/理志)
四塞秦地被山带河以为 (第 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