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詩類
小學類
孝經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編年類
正史類
職官類
載記類
紀事本末類
傳記類
史鈔類
金石類
類書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正一部
《周官解说》,乃欲以汉次述汉事,会复迁河间相,遂莫能立也,述作之功,独不易矣,既感斯言顾见,故新汲令 王文山《
小学》,为汉官篇略,道公卿内外之职,旁及四裔博物,条畅多所发明,足以知旧制仪品,盖法有成易,而道有因 ……储物,以待其急轻贾,奸吏收以取贵,未见准之平也,盖古之均输,所以齐劳逸而便贡输,非以为利而贾万物也。 王隆《
小学·汉官篇》曰:调均报度,输漕委输,胡广注曰:边郡诸官请调者,皆为调均报给之也,以水通输曰:漕,委
,中都伯。王静,字元安,魏诚之子。孝昌二年,谥贞。
冠军将军、姑臧侯。赠安东将军、并州刺史,钜鹿公, 王隆
保,睿叔,谥靖。
平西将军、北幽州刺史、固安侯。李崇,范阳人,谥襄。成周太守。赠幽州刺史、容城侯,李
七十二风。《东京赋》曰:复庙重屋,八达九房。薛综注曰:八达谓室有八窗也。堂后有九室,所以异于周制也。 王隆《
汉官篇》曰:是古者清庙茅屋。胡广曰:古之清庙,以茅盖屋,所以示俭也。今之明堂,茅盖之,乃加瓦其上,不
所中,死。竖眼又遣统军姜喜、季元度从东溪潜入,回出西冈,邀贼之后,表里合击,大破之,斩边昭及太洪前部 王隆
护首。于是太洪及关城五栅一时逃散。竖眼性既清素,不营产业,衣食之外,俸禄粟帛皆以飨赐酋首,赈恤士卒。
进,丹随之。合战成昌,兵败,匡走。丹使吏持其印韨符节付匡曰:小儿可走,吾不可。遂止,战死。校尉汝云、 王隆
等二十馀人别斗,闻之,皆曰:廉公已死,吾谁为生。驰奔贼,皆战死。莽伤之,下书曰:惟公多拥选士精兵,众
所中,死。竖眼又遣统军姜喜、季元度从东溪潜入,回出西岗,邀贼之后,表里合击,大破之,斩边昭及太洪前部 王隆
护首。于是太洪及关城五栅一时逃散。

竖眼性既清素,不营产业,衣食之外,俸禄粟帛皆以飨赐夷首,赈恤士
也。泰始五年,河东柳欣慰谋反,欲立袆,袆与相酬和。欣慰要结征北咨议参军杜幼文、左军参军宋祖珍、前鄀令 王隆
伯等。袆使左右徐虎儿以金合一枚饷幼文,铜钵二枚饷祖珍、隆伯。幼文具奏其事。上乃下诏曰:

昔周室既盛
文秀使员外散骑侍郎黄弥之等邀击,斩获数千。四年,又进文秀号右将军,封新城县侯,食邑五百户。虏青州刺史 王隆
显于安丘县又为军主高崇仁所破,死者数百人。虏围青州积久,太宗所遣救兵并不敢进,乃以文秀弟征北中兵参军
守孟桓清白有闻,询赐帛二百匹,桓百匹。


  三年春正月丙子朔,日有蚀之。立皇子裕为始平王,安平穆 王隆
弟敦为安平王。诏曰:「宗室戚属,国之枝叶,欲令奉率德义,为天下式。然处富贵而能慎行者寡,召穆公纠合兄
围怀,诏征虏将军宋抽救之,为曜所败,抽死之。

  九月,河内人乐仰执太守裴整叛,降于石勒。徐州监军 王隆
自下邳弃军奔于周馥。雍州人王如举兵反于宛,杀害令长,自号大将军、司雍二州牧,大掠汉沔,新平人庞寔、冯
诏,臣等以死奉之,蔑不济矣。」乃相与盟于东堂,使锐、景攻聪,攸率刘安国攻裕,使侍中刘乘、武卫刘钦攻鲁 王隆,
尚书田密、武卫刘璿攻北海王乂。密、璿等使人斩关奔于聪,聪命贯甲以待之。锐知聪之有备也,驰还,与攸、乘
吊、书、赞、《七言》、《女诫》及杂文,凡十八篇。又著《明世论》十五篇。

子硕,豪侠,以货殖闻。 王隆
王隆
字文山,冯翊云阳人也。王莽时,以父任为郎,后避难河西,为窦融左护军。建武中,为新汲令。能文章,所著诗
相持,王室虽微,犹能久存。今其遗书,所以观周室牧民之德既至,又其有益来事之范,殆未有所穷也。故新汲令 王隆
作《小学·汉官篇》,诸文倜说,较略不究。(案:胡广注隆此篇,其论之注曰:「前安帝时,越骑校尉刘千秋校 ……方作周官解说,乃欲以渐次述汉事,会复迁河閒相,遂莫能立也。述作之功,独不易矣。既感斯言,顾见故新汲令 王文山《
小学》为〈汉官篇〉,略道公卿外内之职,旁及四夷,博物条畅,多所发明,足以知旧制仪品。盖法有成易,而道
以待其急,轻贾奸吏,收以取贵,未见准之平也。盖古之均输,所以齐劳逸而便贡输,非以为利而贾万物也。』」 王隆
小学汉官篇曰:「调均报度,输漕委输。」胡广注曰:「边郡诸官请调者,皆为调均报给之也。以水通输曰漕。委
丹随之。合战成昌,兵败,匡走。丹使吏持其印韨符节付匡曰:「小儿可走,吾不可!」遂止,战死。校尉汝云、 王隆
等二十馀人别斗,闻之,皆曰:「廉公已死,吾谁为生?」驰奔贼,皆战死。莽伤之,下书曰:「惟公多拥选士精
每岁四祠其始祖仇台之庙。

自晋、宋、齐、梁据江左,后魏宅中原,并遣使称藩,兼受封拜。齐氏擅东夏,其 王隆
亦通使焉。隆死,子昌立。建德六年,齐灭,昌始遣使献方物。宣政元年,又遣使来献。

蛮者,盘瓠之后。族
侃撰。

《丧服假宁制》三卷

《丧礼五服》七卷大将军袁宪撰。

《论丧服决》一卷

《丧礼钞》三卷 王隆
伯撰。

《大戴礼记》十三卷汉信都王太傅戴德撰。梁有《谥法》三卷,后汉安南太守刘熙注,亡。

《夏小
搢绅之士,撰而录之,遂成篇卷,然亦随代遗失。今据其见存,谓之旧事篇。
职官
《汉官解诂》三篇汉新汲令 王隆
撰,胡广注。

《汉官》五卷应劭注。

《汉官仪》十卷应劭撰。

《汉官典职仪式选用》二卷汉卫尉蔡质 ……以治其政,御史掌其在位名数,先后之次焉。今《汉书百官表》列众职之事,记在位之次,盖亦古之制也。汉末, 王隆
、应劭等,以《百官表》不具,乃作《汉官解诂》、《汉官仪》等书。是后相因,正史表志,无复百僚在官之名矣
五卷,亡。

后汉司隶从事《冯衍集》五卷

后汉徐令《班彪集》二卷梁五卷。又有司徒掾《陈元集》一卷, 《王隆
集》二卷,云阳令《朱勃集》二卷,后汉处士《梁鸿集》二卷,亡。

后汉车骑从事《杜笃集》一卷

后汉车
不达而还。

  自晋、宋、齐、梁据江左,亦遣使称籓,兼受拜封。亦与魏不绝。

  及齐受东魏禅,其 王隆
亦通使焉。淹死,子馀昌亦通使命于齐。武平元年,齐后主以馀昌为使持节、侍中、车骑大将军,带方郡公、百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