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書類
小學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正史類
史鈔類
政書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農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年宗正刘顺坐使合阳侯举子免
建平二年邛成侯王勋坐选举不以实骂廷史大不敬

元延元年诏举方正直言之士 红阳侯立
举陈咸对策
拜为光禄大夫给事中丞相方进奏咸不当蒙方正并
劾立选举故不以实有诏免咸勿劾立 (第 12b 页)
  城门兵
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有司马(百官表师古曰/八屯各有司马)
十二城门侯(百官表师古曰门各有侯萧/望之为小苑东门侯是也)
武帝征和二年以太子在外置屯兵长安诸城门(刘屈/氂传)
张安世为卫将军城门北军兵属焉(本/传)
孔光为太师领城门兵(孔光/传)
成都侯王商以特进领城门兵置幕府得举吏如将军
(元后/传) 红阳侯王立
位特进领城门兵(元后/传)
平阿侯王谭位特进领城门兵(杜邺传又/元后传)
  司𨽻校尉
司𨽻校尉 (第 7a 页)
勿收(本/纪)梁国平
原郡比年伤水灾人相食刺史守相坐免(食货/志)三月丁
酉以特进成都侯王商为大司马 卫将军红阳侯王立
位特进领城门兵(百官表/元后传)商除杜邺为主簿以为腹心
举侍御史(杜邺/传)荐渤海鲍宣为议郎(宣/传 (第 26a 页)
邪辟(读曰/僻)报睚(五懈/反)(仕懈/反)怨故事大逆朋友坐免官
无归故郡者今坐长者归故郡已深一等 红阳侯立

子受长贿赂故就国耳非大逆也而方进复奏立党友
朱博孙宏免官陈咸归故郡刑罚无平在方进之笔端
众庶莫不 (第 24a 页)
疑惑皆言孙宏不与 红阳侯
相爱宏前为中
丞时方进为御史大夫举掾隆可侍御史宏奏隆前奉 …… (第 24a 页)
师丹相善临御史大夫缺使丹奏咸为奸利请
案验卒不能有所得而方进果自得御史大夫为丞相
即时诋欺奏免咸复因 红阳侯
事归咸故郡众人皆言
国家假方进权太甚案师丹行能无异及光禄勋许商
被病残人皆但以附从方进尝获尊官丹亲荐 (第 24b 页)
知赵昭仪杀皇子不辄白奏反与
赵氏比周恣意妄行谮愬故许后被加以非罪诛破诸
许族败元帝外家内疾妒同产兄姊 红阳侯立
及淳于
氏皆老被放弃新喋血京师威权可畏高阳侯薛宣有 (第 2a 页)
反)上言春秋天子将娶于纪则褒纪子
称侯安汉公国未称古制请以新野田二万五千六百
顷益封莽辞之(莽/传) 红阳侯王立
莽之尊属平阿侯王仁
素刚直莽使使者迫守皆自杀(莽傅/通鉴)执金吾尹赏疾病
且死戒其子曰丈夫为吏正坐残 (第 5b 页)
楚国雨雹大如釜
六月封舅谭为平阿侯商为成都侯立为 红阳侯
根为
曲阳侯逢时为高平侯同日受封故世为五侯王氏子
弟皆卿大夫侍中诸𣍘分据要职盈满朝廷政事皆决
左右 (第 18a 页)
其衣服又见将军久病私喜对人议语署置根怒令莽
白之上怒免长官就国长素与 红阳侯立
有隙及长就
国因立子融厚赂立立为长固请上疑之下有司案验
吏捕融立令融自杀以灭口上愈疑遂逮长 (第 14a 页)
  孝平
皇帝壬寅即位九岁大司徒孔光为太傅左将军甄丰
为少傅右将军马宫为大司徒太皇太后临朝大司马
王莽秉政百官总己以听之孝成赵皇后孝哀傅皇后
皆以前骄恣废自杀莽以孔光名儒历相三主太后所

敬天下所信服于是盛尊事光莽素所不悦者皆傅治
其罪为请奏光光不敢不上莽白太后皆可其奏皆免
官徙诸远方平阿侯仁莽之从父兄也中正直言 红阳
侯立
莽叔父莽恐其害己从容言于太后皆奏遣就国
于是附顺者皆拔擢之忤恨者诛灭之以王邑为腹心
甄邯甄丰主击断平 …… (第 1b 页)
而移宝自近礼闻来学义无往教道不可屈身屈
何伤且不遇者何所不为况主簿乎忠闻之甚惭荐为
议郎后为丞相司直 红阳侯立
与南郡太守李尚共为
奸利宝按剑劾立尚尚下狱死立虽不坐后卒以是废 (第 4a 页)
六年置汾州十八年改为吕州而改永安为
霍邑大业初州废属临汾郡唐属晋州霍太山在东北
禹贡所谓太岳也周封文 王子叔
处为霍伯其后晋灭
之有彘水西南流入汾
中冀氏县汉猗氏县地属上党郡后魏置冀氏县及冀 (第 7b 页)
  师古曰东面最北门曰上东门
迹前事(贾谊传/)
 臣窃迹前事
  师古曰寻前事之踪迹也
无状子(杜钦传三十/)
  红阳侯
与杜业书曰诚哀老姊垂白随无状子出关
  师古曰无状犹言不肖也
排挤(杜钦传/) (第 25b 页)
   帝尧都
世纪帝尧始封于唐今中山唐县是也尧山在焉(郡县/志定)
(州唐县古唐侯国尧初封/于此今定州北有故唐城)唐水在西北入唐河(南有望/都县山)
(即尧母庆都之所居也相去五十里都山一名亘山北/登尧山南望都山故名县曰望都地理志尧山在唐县)
(南张晏以尧山在唐东北望都北史/记尧作游成阳正义濮州雷泽县是)后又徙晋阳今太

原县也于周在并州之域(通志今平定军有/古晋阳城是其地)及为天子
都平阳于诗风为唐国武 王子叔
虞封焉季札闻唐之
歌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括地志今晋州所
治平阳故城是也(舆地广记晋州临汾县本平 (第 4a 页)
 刘氏乃举禄禄亦举武太后不从用莽为大司马莽
 讽有司劾奏皆免武就国后莽寖盛遂为宰衡安汉
 公欲图篡汉惮武与其叔 红阳侯王立
不从元始三
 年因吕宽吴章事槛车徵武武自煞众咸冤之莽欲 (第 5b 页)
 (泉○帝以定陶王子欣为贤王祖母傅太后亦私/事赵后昭仪及王根三人皆欲自托争称誉之)
 和元(春立欣为皇太子○帝幸雍○夏废丞相御史/大夫官置三公○冬王根病免王莽告淳于长)
 (及 红阳侯立
罪而去之莽代根为大司马乃折节散/财交士以立名声倾 …… (第 13a 页)
 (事太后下至旁侧/长御方故万端)(春纳莽女为皇后○夏莽奏定/上下车服及田宅之制学校之)
 (礼○莽世子宇非莽隔绝卫氏以血洒莽门莽杀宇/尽诛卫氏因连引郡国豪杰不附已者及 红阳侯立)
 (
皆杀之死者以/百数海内震恐)(甲/子)(春立皇后王氏加莽号曰宰/衡○莽讽西羌令献地置西) (第 14a 页)
  定陵侯长巳伏其辜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
子与之君何疑焉其专心壹意毋怠医药以自持

  遣王立就国(同上)

   红阳侯
朕之舅不忍致法遣就国

  还平恩侯亲属诏(元延四年)

  盖闻仁不遗远谊不忘亲前平安刚侯夫人谒坐 (第 143b 页)
悔废平阿侯谭不辅政而薨也乃复进成都/侯商以特进领城门兵置幕府得举吏如将军商代音)
(为大司马卫将军而 红阳/侯立
位特进领城门兵)而函谷关亦置关都尉屯兵
守之盖京师之兵大略具此(百官表关都尉秦官武帝/初置魏相传大将 (第 33b 页)
  ︹人物︺︹汉︺东郭先生(齐人初齐王田荣怨项羽谋举兵/叛之劫齐士不与者死处士东郭)
(先生与梁石君在劫中强从及荣败二人相与入/深山隐居至齐悼惠王时曹参为相礼下贤人蒯)
(通见参曰东郭先生梁石君齐之俊士/也愿足下使人礼之参皆以为上宾)田横(千乘/人故)
(齐王田氏族与兄儋荣皆豪杰宗强能得人陈涉/起兄弟三人更王齐儋子市为齐王时横为将平)
(齐地及荣子广为齐王横相之政无巨细皆断于/相汉五年横立项籍既灭 汉王立
为皇帝横惧诛)
(与其徒五百人入居海岛帝以横兄弟本定齐齐/人贤者多附焉乃使赦横罪而召之横与二客乘) (第 1a 页)
   贾山(颍川人祖父祛故魏王时博士弟子也山受/学于袪孝文时言治乱之道借秦为喻名曰)

(至言文帝除铸钱令山复上书谏以为变法/非是言多激切善指事意其后复禁铸钱)任安
(荥阳人尝为大将军卫青舍人后青故人门下多/去事霍去病辄得官独任安不肯去后为益州刺)
(史)假仓(陈留人从平陵张山拊受尚书/以谒者论石渠官至胶东相)孙宝(鄢陵/人以)
(明经为郡吏御史大夫张忠辟为属上书荐宝累/迁丞相司直劾奏帝舅 红阳侯立
怀奸罔上狡猾)
(不道哀帝即位迁司隶初傅太后与中山孝王母/冯太后俱事元帝有郤使有司考冯太后令自杀) (第 47b 页)
用晁错之计削吴楚)是以五侯
作威不忌万邦新都袭汉易于拾遗也(原注汉书成帝悉封舅谭为平
阿侯商成都侯立
红阳侯
根曲阳侯逢时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又封莽为新都侯)光武
中兴纂隆皇统而犹遵覆车之遗辙养丧家之宿 (第 90b 页)
已为近世表)奉公(汉书张/汤传赵)
(禹志在丨丨孤立/而汤舞智以御人)背公(汉书翟方进传方进劾陈咸与 红阳侯/立
交通相为腹心有丨丨死党之信)
(汉书郊祀志群臣言见一老父言吾欲见/丨丨注天子为天下父故曰丨丨钜大 (第 4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