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凤律(隋书律历 志淳
古苇籥创睹人籁之源女娲笙篁/仍昭丨丨之首 崔融报三原李少府书龙文阳)
(发居然异气射人丨丨雄鸣自有 (第 20b 页)
 举跋百馀字

刘宫保子大周昉仕女图一卷苏汉臣戏婴一卷长丈
 馀绢皆如新
王叔明小纸丹台春晓图原在黄 志淳
(第 25a 页)
志淳
没归毗
 陵谈世伊思重予从借观纸高三尺馀阔未盈九寸
 而气槩磅礴充溢一幅
吴助教藏盛子昭萧山钓艇绢幅 (第 25a 页)
   律谱(隋书律历志遣晓音律者陈山阳太守毛爽及/太乐令蔡子元于普明等以候节气作丨丨)
  凤律(隋书律历 志淳
古苇籥创睹人籁/之源女娲笙篁仍昭丨丨之首) 三律(汉书律历/志在天成)
  (象在地成形后以裁成天地 (第 12a 页)
 张含(字愈光永昌府人尝举乡荐不第遂不复仕以书史吟弄终其身素与杨升庵翰撰善其诗多)

(所评定君弟合尝司吏部父 志淳
为南都户侍父子发解云南)

 张凤翔(字光世汉中洵阳人号伎阙生而异质殊才目羞日短视然暗处则反明灯月之 (第 22b 页)
 方侪 淳  (弟储俨以孟氏易自相讲授侪为南阙) 封关内侯俨为大都督俱以文学重于 

(时世传其昆弟皆为仙盖出于附会云)

(晋)方操(字持 志淳
安人磊落方正英秀雄伟孔群尝奏操执心正直积德慈仁累官至谏议大夫尚书)

(仆射封上虞县公)

 方望( (第 71b 页)
 娄暄

 娄炳(俱临清人登科)
 娄汝励(临清人登科)
 娄南良(字德刚临川人咸淳进士授吉州法曹与弟文辅子 志淳
皆以德名临川家世儒雅忠厚)

(者惟娄氏饶氏焉)

(明)娄观(洪武末鄢陵知县民多豪猾难治观选邑中老 (第 31b 页)
  论贤
史纲论刘静脩不仕元与其退斋记之讥许衡仕元义
最明正至以静脩作渡江赋为幸元灭宋且谓刘生长
燕北为见闻习染所局如卢挚之徒谓宋为淮夷此殊
不知静脩矣观静脩诗有云世人遥指降王道好似周
家七岁儿又云都无三百年间事寡妇孤儿又被欺则
其非宋取国之不义已有素矣此渡江赋之根抵也弘
治中刑部潘员外府作孔子通纪后纪而及于静脩亦

以过江赋为疑遂与内江刘检讨瑞计以为静脩必别
有所见而不能剖刘以问 志淳
曰此何难剖之有刘异
而求其说曰静脩之莭决不肯苟于出处故退斋之记
作静脩之见尤不足篡周之宋故过江之赋成 …… (第 3a 页)
  荐贤
华容刘东山公为兵书时极意荐才于是群趋竞进时
张䌽为稽勋员外郎欲求越次之举又值北人火筛张

甚遂以谈兵动刘刘极推许间以语 志淳
因素知䌽之
大奸险无学术贪财好色好乱而谈兵亦妄也颇谓不
然刘遽曰吾无才而居此故急于取才耳对以就才之 (第 9a 页)
所称天子之称加于府州县之臣可
乎建安杨府丞旦为考功即中时尝言不忍以父母二
字加于人虽人不悦我竟不忍改 志淳
甚是其见因推
而论之
  田双
辍耕录言田一双为四亩云因见云南杂志始知之近
见唐书南诏传言田一双为五 …… (第 3b 页)
  大臣
王嘉为丞相以諌董贤增封忤哀帝得罪当时议即议
犹以为圣王于大臣在舆为下御坐为起疾病视之无
数进之以礼退之以义今嘉罪虽著大臣祼形就笞非
所以重国也以是观汉于大臣虽有诛戮不逮于宋然
礼之亦重矣弘治四年礼部尚书耿公裕侍即倪公岳
周公经皆送锦衣卫镇抚司去衣笞二十而倪体肥硕

去衣之时尤增多口后耿倪二公皆为吏书卒官周为
户书去位一时有识谓三公皆时望在位通不及十年
孰若下狱后从容以疾求去为优也此所谓祼形就笞
者与
  中庸 志淳
居学宫时见一官问中庸二字所出曰中出尧之
执中庸出易之庸德近观周礼大司乐以乐德教国子
曰中和祗庸孝友郑 …… (第 4b 页)
  赖字
今人以物相质不还曰赖然左传今郑人贪赖其田则
赖之为义亦有本矣

  转注训 志淳
幼读解曰转注如考老之类假借如令长之类窃
疑令长以圈法之字多故可言类若考老则不见其类
也殊不能自决近见 …… (第 6a 页)
  并坐
弘治中北兵火筛寇边势甚猖獗时钧阳马公文升以
少傅兼太子太傅为兵书朝廷特所倚重命阅兵于教

场又命司礼监太监李荣同阅马欲与李并坐往返言
再三荣竟不允遂各居一幕而递阅之夫以保傅之官
掌大司马之柄又值弘治之世内臣之自尊犹若此无
怪乎汉唐之末造也
  迁狱
永昌文庙东有镇抚司每考讯搒掠声彻礼殿 志淳

学时随类告迁于上司皆难之后常山樊公莹为御史
至永昌佥以樊有清声亟往告焉难之尤甚时成化已 (第 8b 页)
几乎数十两汝岂无半乎一时愤辩伤
急公微哂曰吾子为陆安知州考满买茶作吏部人事
吾所知也则又辨曰茶为礼时 志淳
为主事亦不多值
以老大人故亦各有香与帕答之公徐曰若如汝言则
今吏部司属争求入何意哉予乃为公反覆辨论且 (第 5b 页)
每见上意喜皆争先进言一值上怒皆缩恧失措唯某
与吾喜亦不敢肆言怒亦不敢惴默所以遂蒙天监而
独贷此命也 志淳
闻此而恨生晚不及见之尝以闻先
君云高唯一子生一孙今皆湮灭矣不识天道竟何如
(第 2a 页)
志淳
窃谓此足见高庙慎罚之一端而不止起居之 …… (第 2a 页)
  考官
左都御史浮梁戴公珊当考察时吏部只欲凭巡按御
史考语黜退公不从吏部曰如是我不担怨公不然私
志淳
曰果欲如此吾与子先将御史考覈从其贤者
斯可不可如贵堂上一概从之由是果有所得公可谓
公无私矣宜孝庙之重 (第 14a 页)
公于是非枉直足以发之笔端传之后世以
感动朝廷其可得乎宜乎急救社稷则请招人纳粟求
清黜陟则请秤官行李也 志淳
以为皆吏部之所考选
亦或近本之说而自愧斯言则多矣
  定字
史记时用定字如陈王定死主父定死之类不一后 (第 10a 页)
  服善
吏书河南耿公裕尝曰吾为礼书时暮自部归必经过
王三原之门过必见其老苍头持秤买油于门首因自
念入官至今初不知买油点也故每过辄面城墙而行
盖愧之也时耿公方代王公为吏书而心服王公如此
可谓贤已 志淳
为吏部主事时亲见公子自三原来省
公只如商旅骑一骡而已有司驿递何从奉之又见公 (第 7b 页)

志淳
谨书
古文不可见籀也遗芬芳去今二千载字画犹端庄缺
落虽不完间亦存数行如逢冠剑士济济游岩廊想见
当时盛 (第 7b 页)
  春日
空山寂寂行人稀冈头落花如雨飞罢琴惆怅不能已
故乡寥落何当归南去百粤羽书急北来三吴戎马肥
安得龙骧拥战舰埽除俘寇扬军威

 吴志淳(一首/)
    志淳
字主一以字行无为州人仕元为翰林待
   制濠泗兵起徙家豫章复徙鄞有环碧轩柳南
   渔隐二集
   (第 18b 页)
   书成都文类后 书熙宁长安志后

    跋元丰九域 志 淳
熙三山志跋
    书新安志后 景定建康志跋
    咸淳临安志跋 梦粱录跋
    至元嘉禾志跋  (第 68a 页)
  友鹿翁像赞 志淳
而夷行和而厚不资荣于簪绂独养高于林薮
琴书而自 (第 35b 页)
   重兴善世桥记
留都之南门曰聚宝门门外有桥曰长安即古之长干
桥也长安之东稍南有桥曰重译即南朝东晋之朱雀
桥也其西稍南曰善世桥即南朝刘宋之跃马涧也宋

武讨贼贼败马堕涧中人谓之落马涧又谓跃马涧时
未见以桥称历宋武至今千有馀岁是桥不知造于何
年国初徙建天界寺于涧桥之西南扁其山门曰善世
法门桥始因之以名或其时天界主僧亦曾重修之弘
治丙辰桥已倾圮柳君智偶过而悯之遂以兴复为己
任都城内外乐善好施者随力有差于是筮日兴作坎
地三丈馀得一小石碑首刻曰建造跃马涧桥一所中
曰庆元二年三月知宫事赐紫吕 志淳
副知宫程应泽 (第 1b 页)
有饮河槁石头庵集)
道敷(字觉明嘉兴兴善/寺僧有中州草)
天遂(字梵印平湖乍浦会/济庵僧有出林草) 志淳(字恒岳嘉兴东塔/寺僧有杂华林草)
海旭(字竹浪平湖东林/院僧有芜林草)
大持(字圆卬吴江沈氏子出家杭/州云栖后住雪塘无碍庵)
图映( (第 8b 页)
石头庵集)
道敷(字觉明嘉兴兴善/寺僧有中州草)
天遂(字梵印平湖乍浦会/济庵僧有出林草)
志淳(字 恒岳
嘉兴东塔/寺僧有杂华林草)
海旭(字竹浪平湖东林/院僧有芜林草)
大持(字圆卬吴江沈氏子出家杭/州云 (第 8b 页)
璋,外映白黑,咨访有声。皇邑武帝,为立禅房于净名寺。以处之四,时资给禅学,道俗云趋请法,素怀恢廓守。 志淳
重贵胜王公,曾不迎候。普通五年卒,春秋六十八。葬钟山之阴,弟子智颙树碑墓,侧御史中。丞吴郡陆倕制文。
百馀字。
刘宫保子大周昉仕女图一卷,苏汉臣戏婴一卷,长丈馀,绢皆如新。
王叔明小纸丹台春晓图,原在黄 志淳
家, 志淳
没,归毗陵谈世伊思重。予从借观,纸高三尺馀,阔未盈九寸,而气概磅礡充溢一幅。
吴助教藏盛子昭萧山钓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