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書類
詩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正史類
職官類
政書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史鈔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洞真部
正一部
續道藏
太玄部
  (是也应劭曰摇封东海在吴郡东/南滨海此闽越东越所由分也)

 史记吴王濞传景帝三年削吴会稽郡徙汝南王非
   王吴
故地为江都王
 通鉴纲目建元三年闽越击东瓯遣使发兵救之遂
  徙其众于江淮间六年立馀善为东越王元鼎六 (第 3b 页)
 乃止其后汴渠东浸日月弥广兖豫百姓怨叹会有
 荐乐浪王景(字仲通乐/浪□邯人)能治水者夏四月诏发卒数
 十万遣景与将作 谒者王吴
修汴渠堤自荥阳东至
 千乘海口(胡渭曰此大河之所经也不言河者盖建/都洛阳东南之漕全资汴渠故惟此为急) (第 35a 页)
甚苦之荆王死贵人皆来尸
在堂上贵人相与射吴起吴起号呼曰吾示子吾用兵
也拔矢而走伏尸插矢而疾言曰群臣乱 王吴
起死矣 (第 21a 页)
人之游楚者乎楚王甚爱之病故使人问之曰)
(诚病乎意亦思乎左右曰臣又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今轸将为 王吴
吟王不闻夫管与之说乎有两)
(虎争人而斗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 (第 24a 页)
时王少成兑专政畏诛故围主父主父初以长子章为
太子后得吴娃爱之为不出者数岁生子何乃废太子
章而立何为 王吴
娃死爱弛怜故太子欲两王之犹豫
未决故乱起以至父子俱死为天下笑岂不痛乎(韩非/子制)
(在己曰重不离位 (第 22a 页)
 (初平帝时汴河决坏久而不修建武十年光武欲修/之浚仪令乐俊上言民新被兵革未宜兴役乃止其)
 (后汴渠东浸日月弥广兖豫百姓怨叹会有荐乐浪/王景能治水者夏四月诏发卒数十万遣景与将作)
  (谒者王吴
修汴渠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馀里/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虽简省) (第 30a 页)
 汉末大河之所行也定王五年岁己未下逮王莽始
 建国三年辛未而北渎遂空凡六百七十二岁(禹贡/锥指)
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夏四月遣将作 谒者王吴
修汴渠
自荥阳至于千乘海口(汴渠即蒗荡渠也汴自荥阳首/受河故谓石门在荥阳山北一)
 (里过汴以东积石 …… (第 8b 页)
 东南入泗是分流复其故迹也(丘浚大学/衍义补)

初平帝时河汴决坏未及得修建武十年杨武令张汜
上言河决积久日月侵毁济渠所漂数十许县修理之
费其功不难宜改修堤防以安百姓书奏光武即为发
卒方营河功而浚仪令乐后复上言昔元光之间人庶
炽盛缘堤垦殖而瓠子河决尚二十馀年不即壅塞今
居家稀少田地饶广虽未修理其患犹可且新被兵革
方兴力役劳怨既多民不堪命宜须平静更议其事光
武得此遂止后汴渠东侵日月弥广而水门故处皆在

河中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永
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问以理水形便景陈其
利害应对敏急帝善之又以尝修浚仪功业有成乃赐
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及钱帛衣物夏遂发卒数十
万遣景与 王吴(水经注/作昊)
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
口千馀里景乃商度地埶凿山阜破坻迹直𢧵(说文截/本字)
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 …… (第 10b 页)
渠成帝亲自巡行诏滨河郡国置河堤员吏如西京旧
制景由是知名 王吴
及诸从事掾史皆增秩一等景三
迁为侍御史十五年从驾东巡狩至无盐帝美其功绩
拜河堤谒者赐车马缣钱建初七年 …… (第 11a 页)
驱率吏民修起废芜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
(后汉书王景本传王景字仲通乐浪□邯人显宗朝/用荐与将作 谒者 吴
共修作浚仪渠吴用景堰流)
 (法水乃不复为害后/景以侍御史卒官) (第 11a 页)
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夏四月遣将作 谒者王吴
修汴渠
(后汉书明帝本纪/)
 致堂胡氏曰世言隋炀帝开汴渠以幸扬州文士考
 禹贡言尧都冀州居河下流而 (第 8a 页)
皇疏凿以灌魏郡谓之鸿沟莨菪渠自荥阳五
出池口来注之其鸿沟即出河之沟亦曰莨菪渠汉明
帝时乐浪人王景谒者 王吴
始作浚仪渠盖循河沟故
渎也渠成流注浚仪故以浚仪县为名灵帝建宁四年 (第 5b 页)
  汴河(源出荥阳大周山合京索须郑四水东南流/即禹贡之灉水春秋时谓之邲水宣公十三)
  (年晋楚之战楚军邲即是水也秦汉曰鸿沟汉志/谓之蒗荡渠明帝遣王景 王吴
修筑亦曰荥阳漕)
  (渠又名阴沟元和志开渠以通淮泗岁久复湮晋/未刘裕灭秦发长安自洛入河开汴渠而归后 (第 19a 页)
  (向宽立堤防约拦水势使不至大段漫/流此则治水者所当审也本问水集)
 明帝永平十二年四月诏修汴渠遣王景与匠作
  者王吴
督工自荥阳至千乘海口
  (汴渠即蒗荡渠也汴渠自荥阳受河故谓石门在/荥阳山北一十里过汴以东积石为堤亦 …… (第 6a 页)
  (初平帝时汴河决坏久而不修建武十年光武欲/修之浚仪令以民新被兵革未宜兴役谏止之其)
  (后汴渠东浸日月弥广百姓怨咨乃命王景与 王/吴
修之至是渠成自荥阳至千乘海口千馀里每) (第 6a 页)
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故孽子悼惠王王齐七十二城
(师古曰孽/亦庶也)庶弟元王王楚四十城兄子 王吴
五十馀城
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
(宋祁云一/本无称字)于古法当诛文帝不忍因赐 (第 7b 页)
作车马刘奉世曰车马将军非官名字之误/也尤茂前云大将军此云将军未知孰误然其它多如)
(此/者)左队大夫 王吴
亟进所部州郡兵凡十万众迫措前
队丑虏明告以生活丹青之信(师古曰生活谓来降者/不杀之也丹青之信言)
( …… (第 133b 页)
徇史谌王延王林 王吴
赵闳亦降复见杀初诸假号兵
人人望封侯申屠建既斩王宪又扬言三辅黠共杀其
主吏民惶恐属县屯聚建等不能下驰 (第 144b 页)
  封为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徵之道病卒
  王景字仲通闳之子少学易遂窥众书又好天文
  术数显宗时有荐景能理水者诏与将作 谒者王
  吴
共修浚仪渠乃不复为害永平十二年议修汴
  渠引景问理水形便景陈其利害应对敏给帝赐
  景山海经河渠书 (第 3b 页)
禹贡图发卒数十万遣景与
  吴
治渠堤起荥阳至千乘海口千馀里景度地势
  凿山截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 (第 3b 页)
 马迁范□二史书奏迁集贤校理会范仲淹贬饶州
 谏官莫敢言靖言仲淹以刺大臣得重谴昔汲黯以
 平津为多诈张昭以鲁肃为粗疏 汉王吴
主两用无
 猜陛下自亲政以来屡逐言臣恐钳天下口疏入落
 职监筠州酒税尹洙欧阳修亦以仲淹故相继贬逐
  (第 105a 页)
 兖豫百姓怨嗟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有荐乐浪王
 景能治水者乃引见景问以理水形便景陈其利害
 应对敏给帝善之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 王吴
修渠
 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馀里景乃商度地势 (第 50a 页)
 (字子稚明经学有志操以节介气勇/自行行类于泽故京师号曰二稚)
 王 景(字仲通琅邪不其人少学易沈深多技艺明/帝时辟司空府诏景与将作 谒者王吴
共修)
 (作浚仪渠吴用景堰流法水乃不为害后议修汴渠/遣景 (第 23a 页)
王吴
修筑景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碛直𢧵)
 (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回/注夏渠遂成景由是知 (第 23a 页)
 往实广虚之地皆甚苦之荆王死贵人皆来尸在堂
 上贵人相与射起起号呼曰吾示子吾用兵也拔矢
 而走伏尸插矢而疾言曰群臣乱 王吴
起死荆国之 (第 26a 页)
 行之杜赫怒而不行陈轸谓王曰是不能得赵也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陈轸谓楚王曰王不如以地东解于
齐西讲于秦王使陈轸之秦秦王谓轸曰子秦人也寡
人与子故也寡人不佞不能亲国事故子弃寡人事楚
土今齐楚相伐(史记作韩/魏相攻)或谓救之便或谓不便子独
不可以忠为子主计以其馀为寡人乎轸曰王闻吴人
之游楚者乎(史记作越/人庄舄)楚王甚爱之病故使人问之曰

诚病乎意有思乎左右曰臣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
吴吟今轸将为 王吴
吟王不闻夫管与(史记作/馆竖子)之说乎
有两虎争人而斗管庄子(史记管/作卞)将刺之管与止之曰
虎者戾 (第 6b 页)
   所治邑之水利也而都水使者居京师以领之
   有河防重事则出而治之即今总河之任也
  后汉书循吏列传显宗诏王景与将作 谒者王吴
  
共修作浚仪渠吴用景堰流法水乃不复为害永
  平十二年议修汴渠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明年
  渠成 (第 14b 页)
王吴
及诸从事掾史皆增秩一等景三迁为
  侍御史十五年拜河堤谒者
  通典东京凡都水皆罢之并置河堤谒者 (第 1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