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別史類
傳記類
類書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斋李公健命,二忧堂赵公泰采,归乐堂李公晚成,玉吾斋宋公相琦,水村任公埅,屏山李公观命,陶谷李公宜显, 丈岩郑公浩
一时诸贤。皆为之。而今俱见逸。只有水村二忧诗。水村云。吾宗卓出见风棱。期以先公绪业承。蠖屈几年长下邑 (第 441L 页)
于楼院故也。斋宿院中。翌日九月朔朝。焚香祗谒四先生祠。祠以吾先子为主壁。老峰闵文忠公,寒水权文纯公, 丈岩郑文敬公。
东西配宥。并奉位版及真簇。而闵公无真簇。故只奉位版矣。礼毕。来到主人家。仍拜丈翁醉石祠堂。又披阅先贤 (第 86H 页)
之学。逐月往候。讲论不辍。遂无意于公车。辛卯春。随伯父。暂寓于延丰之源泉。广览四郡山水。又访权文纯, 郑文敬
遗躅于黄江楼岩之间。其近地学徒多从之。甲午春。为亲在。黾勉赴乡试发解。及赴会试。主试者适异趣人。府君 …… (第 191H 页)
朱子大全之节酌通编。以嘉惠后学。平日最慕石谷,过斋两先生。每曰。朝家尚阙爵谥褒赠之举。是大欠事也。且 丈岩先生
谥以文。而其曰勤学好问者。不足称其德。请改以道德博闻。拟欲疏陈三先生事。以光斯文。而事皆不溃于成。识 (第 200L 页)
三事也。以崇德尚贤为先务。或请宣侑。或请世祀。或请节惠 貤赠。或请录用子孙。其宣侑则文忠 郑先生文敬
金先生文纯李先生文成李先生文元金先生文正二宋先生。而忠节公吉再。高丽忠臣也。 貤赠节惠则太白四贤沈公 …… (第 397H 页)
 赠持平李公器之亦超 赠亚卿而旌闾焉。世祀则文忠朴公淳,文忠俞先生棨,文简金先生昌协,文正李先生縡, 文敬
李公台重,忠贞金公省行,庄武申公汝哲,武肃张公鹏翼,李公弘述,李公宇恒,尹公悫,白公时耇,李公尚𫘂 …… (第 397H 页)
替。寔惟夫人壸则之懿。而亦由公刑家之正也。以从子秉集为后。前县令无育。取公从孙同熙为后。公少游中洲李 文敬公
之门。又请业于华泉李参判公。受知于枫皋金忠文公。先进长德奖诩而器重之。以远大期焉。是以闻道早而为学博 (第 397L 页)
今若援引会典定制。万东庙祭享。定以季秋行事。庶无叠祭之嫌。而允合从周之义。恐未知何如矣。故相臣文敬公 郑浩
仿朱子虞帝庙迎送神词。有所制二章。而行用于庙祭已久。辞旨感慨。声韵铿𤨿。今亦依前因用 …… (第 402H 页)
正臣文纯公权尚夏曰吾欲立庙以祀万历崇祯两皇帝。赍志而死。君其图就吾未卒之志。尚夏与故相臣 文敬公
(第 408L 页)
郑浩。
承其遗意。营建五架屋。以纸榜祀两皇帝。此是甲申正月事也。是时 肃庙以崇祯皇帝殉社之周甲。忾然兴怀。思 (第 408L 页)
有以大报神皇之恩。刱建庙之议。询及大臣。故相臣 文敬公
李畬,故重臣忠文公闵镇厚。乃举奏华阳建庙之事曰士民之追思荐诚。与国家祀典不同。故只以簠簋各一笾豆各二 (第 408L 页)
窃仰德盛礼恭。乐取诸人之意。出寻常万万。虽孤陋寡闻。不敢当盛眷。亦何敢有问无答。归于倨傲。近见尤翁答 郑丈岩
书曰。今人得一第。便以为所期止此。遂与书册相疏。甘于下流。以负平生。可胜叹哉。又答农岩金先生书曰。为 (第 112L 页)
心丧之称。陶庵不许自称。当如常日矣。朔日有许多事。继以病惫。不得望哭。悲叹何极。
与洪宪文
寒水斋答 郑丈岩
书曰。弟之于当世事。不出一言。已四十年矣。到今破戒。则从前所守。不亦可笑乎云云。又曰。弟本凡陋之人。 (第 158H 页)
辰。从享文庙。寔公九世祖。五世祖讳鸣夏。孝友隆挚。专心性理之学。世称华山处士。高祖讳奎瑞。事亲至孝。 郑丈岩
一见。许道义交。以畏省二字号其斋。手笔以赠。后有褒录复其户。曾祖讳厦贤。号沙湖翁。以文学才行名一省。 (第 607H 页)
  参判李选加赠赐谥调用后孙事
故参判臣李选。以完南府院君厚源之子。先正臣文元公金长生之外孙。家庭擩染之实。师友渊源之正。世守清议。领袖士林。姜桂之性。薰莸之别。独持风裁。不慑不挠。西塞南荒。以迁谪为家居。毕竟不免乎己巳之祸。而夫不敢不尽。死于 宗社。先正臣宋时烈遗疏之所荐也。大寒极热。裘葛是思。故相臣 郑浩
状德之所断也。见今遗风寝邈。正论几熄。杯水车薪。有识明发。亚卿之加赠赐谥。 朝家旷施之典。而惟其施之 (第 364L 页)
也。海税之覈蠲。以怀其旄倪也。吏隶欠折之横徵者。宫庄饶户之窜名逃其徭者。率清赈而绝其源。若文纯权公。 文敬郑公
祠版之不许其去祧为墠。富宁九义士遗祠之 宣额。持平李公凤祥之超 赠赐谥。济州启圣祠之刱设。皆所以倡儒 (第 481H 页)
道传。首先请业。老峰爱其颖悟。亟施身教。赠以婚服及丧祭礼。用作全省之指南。又有孙万全,李义植。抠衣于 丈岩郑文敬公。
与闻渊源之正。 (第 47H 页)
丈岩
赠以真像及尤庵心画。有若孙荣祖之于黄江。李泰章之于芝村。林芝秀,刘汝豪之于陶庵。咸蒙蛾述之化。陶庵特 …… (第 47H 页)
正。而方识尤庵陶庵两先生倡明表准之功烈。为始终条理也。及 正宗丙午。柳公知养来守是邦。存心儒化。移奉 丈岩
影帧于龙岳斋。又享老峰于孟氏山庄。月吉会讲两斋。仍购两先生遗编而藏焉。呜呼。尤庵先生以间世英豪之姿。 (第 47H 页)
戚。及辛壬士祸。乃曰世变如此。何可为进取之计哉。自是杜门却扫。惟以读书讲学为业。癸卯。芝村李文简公, 丈岩郑文敬公。
同被 行谴于近境。公皆往拜师事之。或借寓西湖。或挐舟南洋。并蒙期待。每与论学。诩之以老师宿儒。陶庵李 (第 392L 页)
齿之难。公伯氏平川公扈 车驾。叔氏判尹公,季氏节度公死王事。而公则避兵伊川山中。为母夫人殒身焉。详见 丈岩郑公
所撰阡道之碣。呜呼。公之行义可书者多矣。此二者特其表表在人耳目者也。然即此 (第 196L 页)
 以实丹阳诗青史行删北帝编之句也。合编之例。每岁中国纪年之下。附注高丽年数。其载事亦依年月次第错见之。盖窃取 郑丈岩
史略之遗意也。其书法则一遵朱子纲目旧例。惟事变创出及时势不同扶抑异宜处。不得已旁照起例。如于元主僭据 (第 529L 页)
孙南塘文纯公述其事如此。文纯之考讳有箕号勤修堂。取其大父老彭公所赠诗勤读修身之语也。遂庵权公跋其诗。 丈岩郑公
记其堂。诒谷后昆。为世儒表。率勤修公之贤。又可知已。七世孙百永从余游。道其大人名所居之堂曰敬修。盖述 (第 323L 页)
始。终于我 太祖皇帝北定中原之年。其纪年之例。则以中国为主而附注高丽。其载事亦依年月次第错见之。此取 郑丈岩
史略之遗意也。其书法则一依朱子纲目旧例。而唯于事变创出。扶抑异宜处。不得已旁照起例。如元主僭据以后。 (第 573H 页)
里皆巷哭曰。麦未及熟。赖谁而生乎。生二男五女。男即请铭者。赵弘济,李镐根都事。 郑浩
镕侍御。河载奎,赵镛肃。其婿也。琪锡子。泰镇。二女婿。郑淳旭,崔寅赫进士。俊锡男女。外孙皆幼。余见智 (第 158L 页)
刊布。索其书。拯以为其父所辑。执不与。且曰。不记临没之托。相基不得已刊布家藏原本。请遂庵权先生尚夏。 丈岩郑公浩。
为序跋。权先生叙其事曰。礼者。所以正人心淑风教。今于父事之地。用此苏张手段。将焉用彼礼哉。又曰。邢七 (第 438H 页)
 尤庵后儒贤。不以世道自任。虽有际遇之盛。以出位论事为难。徒守林樊。无所施措。依样葫芦。已成规模。可叹。
士之任世道。舍博约明新之外。别有一段功夫乎。(尤庵答打愚书。宜细检。)尤庵后儒贤。谁为得际遇之盛者。无向用之意。而徒尔招徕。(栗谷论 朝家召牛溪语。)谓之际遇之盛。则殆未也。以出位论事为难。自古已然。非尤庵后儒贤之所刱也。且以尤庵说观之。其义晓然矣。遂庵答 郑丈岩
书曰。戊辰年閒。侍坐华阳。其时极有可言事。弟意谓身既不得进。欲以一疏。仰答 圣恩之万一。禀于先生。则 (第 124H 页)
。妣清道金氏。生员三锡其考。配淑人文化柳氏。进士光春女。别葬本面粉土洞巽原。二男硕之 赠户参,翼之。 郑浩
明贯晋州婿也。玄孙洙英,洙贤兄弟。趾孝并旌。洙贤子谨兑从余 (第 80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