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四書類
春秋類
詩類
易類
禮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傳記類
雜史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醫家類
雜家類
法家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日。哭季弟丧。
八年甲辰(先生五十八岁)二月初十日。丁皇考咏而斋公忧。○三月初六日。合窆于吴氏墓。○ 夏思诚
录又编成。详记先考操心行事。与前篇同。○冬移建茶山精舍。○先生脐带至永憾后尚在。因作小囊。盛而佩之。 (第 527H 页)
 夏尚忠殷尚质周尚文。朱子以为忠是朴实头。质

是渐有形质制度。文是制度上事事加文采。文之与质。固迥然不同。而忠与质。俱是朴实诚确底意。则似不截然相远耶。孔子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然则专指文章制度耶。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抑亦兼指气禀习俗耶。关石和匀。夏府典则。则殷质周文之前。亦自有灿然具备者。何独至殷周而始有形质文采耶。抑忠质文。三代皆有之。而以其偏胜处言之故然耶。继周者秦也。始皇为君。李斯为相。焚书坑儒。以乱天下。都将三代之良法美制。捉弄坏了。 夏忠
殷质周文。无复可观。集注所谓文章制度小过不及之间者。固不如此矣。由此观之。则其所损益。亦或有不可知者 (第 516L 页)
 

论语子张问十世可知章。因犹承接也。殷因于 夏忠。
而忠之久也。不能无宽缓之弊。周因乎殷质。而质之甚也。不能无简径之弊。
因。谓因之而不变也。所损益。谓 (第 275H 页)
钟在西。应鼓在东。三千三百。各得其序。缀兆疾舒。咸底厥和。先宋之苏黄诸公。亦皆考同辨异。典章一代。如 夏忠
殷质之同归于礼。唐和宋安之同致于乐。其于作者。纷纭不可记。而列于始宗名响之林者。亦皆足以端章甫而相二 (第 253H 页)
化溢五服。 夏忠
商敬。周文郁郁。汉唐杂霸。犹奠区宇。宋明继作。亦为谊主。华运告替。吾道遂东。惟 圣天子。功高德崇。版 (第 236H 页)
。非一时崩迫致命之比。故人以克继金氏。一辞称烈。并举为状于乡于道。而时不古若。赝旌兴而实迹混矣。成君 夏忠。
烈妇之曾孙。孝子之孙。洁行有文。人称克家。乃收藏之巾衍曰。与其混于赝旌。且待清时。于实行无损也。余闻 (第 543L 页)
相去稍远。令军官金健邦大书纸幅曰。风伯为从者忧。遥拜问安。张于船上。正副船皆报之。午。李恂等偕唐水手 夏忠
等三人来现。恂说称昨日督府点阅军兵艰得通名。都督付私书四封。乃传达袁,谭,田,鲁四爷者也。又差假衔都 (第 448L 页)
  

经义问答
或问。三代忠质文之相尚。盖是因时制宜。以救其弊者也。救弊之道。必以相反者矫之。而后可以相济。殷质之弊。周以文救者。可知其义。而 夏忠
之弊。殷以质救者。何也。盖忠是忠朴之义。质是质朴之义。两义似不甚相反。而以质矫忠之义。实有所未晓者。 (第 253H 页)
易行。而可经于久远。然则仆之所欲论著。简质似亦作一个大题目。盖三代之礼所损益可知。而董子之于汉。欲用 夏忠。
亦是此意。此盖仆平日所累言者。而不可不复闻于左右也。如何如何。左右虽以烦冗不静专为叹。想不至专然废书 (第 203L 页)
论于言语文字之间。然道之散在万事者。莫不谷有当然之则。又皆随时而异其宜焉。故唐虞之禅。三代之继。与夫 夏忠
商质周文。所事虽异。而其义则一。义之所一。道之所同也。于今去圣王数千馀年。治乱相承。沿革万变。而因时 (第 165H 页)
文未尽昭彰。丕显哉惟我文武。始参酌乎前王暨先正。粤惟周公。制极度而损益。追百王之美制。成一代之善法。 夏忠
与商质。尽得宜而均适。三千与三百。粲日月之昭灼。彬彬乎不显其光。郁郁乎其有文章。历宇宙无当日后日。真 (第 509H 页)
奥曰灶。以其地言之。不可以君臣之各有其人。而疑奥灶之各有其神也。
周监于二代章
问。三代之所尚不同。 夏忠
商质而周加以文。谓之益则是矣。而注兼言损字。何也。曰。益便有损。曰忠曰质。俭之过而文不足者也。益之以 (第 463L 页)
父子定。历羲轩至尧舜。五教完敷。百职允釐。极万古君臣之正。致二百载大同之治。降而天下为家。治由此立。 夏忠
殷敬。相沿为制。文武作兴。公相其嗣。圣圣承承。极万古父子之盛。而制作遂大定。井于田无徂饥之农。塾于家 (第 595H 页)
。潜心坟典。语默动静。皆有成法。身不近华靡之物。与人由由。冲和满面。而至于裁制义理则斩然有不可犯者。 与尹
胄夏忠汝素善。忠汝尝主心即理说及四七发者气发之者理之说甚力。公极言其非。忠汝亦以公言为非。往复甚多而 (第 660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