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易類
五經總義類
樂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目錄類
別史類
職官類
載記類
雜史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天文算法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兵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曲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洞神部
正一部
清代道教文獻
社屋之不受天阳也薄社北牖使
阴明也(注屋之北牖绝其阳通其阴而已薄亳殷之社/殷始都薄 疏丧国礼社者谓 周立
殷社以为)
(戒天是生法无生义故屋隔之塞其三面/惟开北牖示绝阳而通阴阴明则物死也)
尚书序汤既胜夏欲 (第 34a 页)
 一孔子所谓自虞至周之所不变者此制是也独有
 功德之主亲尽不迁故周立文武世室不曰庙而曰
 世室亦以庙制不能加于七耳或谓 周立
九庙如九
 庙可立何必又为世室之名哉刘歆谓七者正数其
 常也宗不在此数中宗变也在殷则成汤而下为中
  (第 51a 页)
    义
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以享先妣(注夷则阳声第五/小吕为之合小吕)
(一名中吕先妣姜嫄也姜嫄履大人迹感神灵而生后/稷是周之先母也 周立
庙祀后稷为始祖姜嫄无所祔)
(是以特立庙而祭之谓之閟宫閟神之当疏祭法不见/先妣者以其七庙外非常故不言 (第 42b 页)
    蕙田案武氏之罪此为最大
中宗本纪神龙元年正月丙午复于位五月壬午迁武
氏神主于崇恩庙乙酉立太庙于东都八月乙亥祔孝
敬皇帝于东都太庙皇后见于庙十一月壬午及皇后
享于太庙大赦壬寅皇太后崩废崇恩庙

礼乐志初唐建东西二都而东都无庙则天皇后僭号
周立
周七庙于东都以祀武氏改西京唐太庙为享
德庙神龙元年中宗复位迁武氏庙主于西京为崇尊
庙而以东都武氏故庙 (第 8a 页)
   宗庙制度
宋史礼志太祖建隆元年有司请立宗庙诏下其议兵
部尚书张昭等奏谨案尧舜禹皆立五庙盖二昭二穆
与其始祖也有商建国改立六庙盖昭穆之外祀契与

汤也 周立
七庙盖亲庙之外祀太祖与文王武王也汉
初立庙悉不如礼魏晋始复七庙之制江左相承不改
然七庙之室隋文但立高 (第 1b 页)
   后妃庙
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以享先妣
(注先妣姜嫄也姜嫄履大人迹感神灵而生后稷是周/之先母也周立庙自后稷为始祖姜嫄无所妃是以特)
(立庙而祭之谓之閟宫閟神之故疏案祭法王立七庙/不见先妣者以其七庙外非常 不言云先妣姜嫄也)

(姜嫄履大人迹感神灵而生后稷者诗云履帝武敏歆/毛君以为姜嫄帝喾妃履帝武敏歆谓履帝喾车辙马)
(迹生后稷后稷为帝喾亲子郑君义依命历序帝喾傅/十世乃至尧后稷为尧官则姜嫄为帝喾后世妃而言)
(履帝武敏歆者帝谓天帝也是以周本纪云姜嫄出野/见巨人迹心悦忻然践之始如有身动而孕居期生子)
(是郑解巨人迹与毛异也生民诗序云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是周之子孙功业由)
(后稷欲尊其祖当先尊其母 周立
七庙自后稷已下不/得更立后稷父庙故姜嫄无所妃也以其尊敬先母故)
(特立妇人之庙而祭之妇人称/宫处在幽 (第 1b 页)
二十一室今忽以皇太后入列于昭穆二不可也若但
云某谥皇后即与所题都异神何依凭此三不可也古
今礼要云旧典 周立
姜嫄别庙四时祭荐及禘祫于七
庙皆祭惟不入太祖庙为别配魏文思甄后明帝母庙
及寝依姜嫄之庙四时及禘皆与诸 (第 12a 页)
 天子之学若孔子实兼祖述宪章之任其为通祀则
 自天子下达苟如其言则道统益尊三皇不汨于医
 师太公不辱于武夫矣昔 周立
四代之学学有先圣
 虞庠以舜夏学以禹殷学以汤东胶以文王复各取
 当时左右四圣成其德业者为之先师以配享 (第 6a 页)
 (过尧舜耶则轻历圣人议者或谓巍巍荡荡之德可/以掩尧舜之疵或谓代近姓异可以通应韩之昏岂)
 (其然哉若代近姓异可以通应韩之昏则 周公立
百/代之限礼记云娶于异姓附远而厚别此二义复何)
 (所施如其不然则明始限之外尧舜可以昏礼终之/后应韩 (第 17a 页)
    礼故不及云
礼记王制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后

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
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
庠在国之西郊(注皆学名也异者四代相变耳或上西/或上东或贵在国或贵在郊上庠右学)
(大学也在西郊下庠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东/序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西序虞庠亦小学也)
(西序在西郊 周立
小学于西郊胶之言紏也庠之言养/也周之小学为有虞氏之庠制是以名庠云其立乡学)
(亦如之胶或作絿贵疏虞殷 …… (第 3a 页)
 (之均/之)
凡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注郑/司农)
(云明堂位曰瞽宗殷学也以此观之祭于学宫中在疏/文王世子云春诵夏弦太师诏之瞽宗以其教学 瞽)
(宗故祭乐祖/还在瞽宗)
礼记文王世子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皆于东序
春诵夏弦太师诏之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
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注 周立
三代之学学/书于有虞氏之学兴) …… (第 7b 页)
 则德智长而理道得矣

    蕙田案此文亦见于贾谊新书汉书贾谊传
    其所引学礼盖古礼经之文而今不传矣
    立
四代之学于国又立辟廱于中故有五学
    卢辨注大戴礼亦未明晰
 易传太初篇太子旦入东学昼入南学暮入 …… (第 12b 页)
 (庠夏后氏谓之东序西序殷谓之右学左学周谓之/东胶虞庠皆以养老乞言明堂位曰瞽宗殷学也文)
 (王世子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皆于东序又曰秋/学礼冬学书礼在瞽宗书在上庠此 周立
三代之学)
 (也可谓立其学不可谓立其庙然则太学非宗庙也/又曰世子齿于学国人观之宗庙之中非百姓所观) …… (第 16a 页)
 (学移而辟廱不移者以辟廱是学之名耳王制以殷/之辟廱与太学为一故因而说之不必常以太学为)
 (辟廱小学亦可矣 周立
三代之学虞庠/在国之西郊则周以虞庠为辟廱矣)
    蕙田案殷制太学在郊文王殷之诸侯故立
    辟 …… (第 18a 页)
 (礼记文王世子孔疏东序是大学也春夏学干戈而/用动秋冬学羽籥而用静皆据年二十升于太学者)
 (若其未升大学之时则春诵夏弦在殷之瞽宗也 周/立
三代之学者谓立虞夏殷学也其虞之学制在国)
 (兼在西郊郊则周之小学也夏殷之学亦在国而郑/注仪礼云 (第 18b 页)
周立
四代之学于国者含周家为言耳故)
 (与此注不同夏后氏之学在上庠即周之大学为夏/之制也先师以为三代学皆 …… (第 18b 页)
    不知三者皆大学也记称学干戈羽籥于东
    序学礼于瞽宗学书于上庠干戈羽籥非大
    于礼与书何故学礼书者独在小学乎 周立
    
虞氏之上庠于国又立虞氏之下庠于郊经
    云上庠者别于西郊之下庠也注疏误以上
    庠即虞庠遂并 (第 19a 页)
说殷家六卿之名今)
(此记所言上非夏法下异周典郑唯指为殷礼也殷家/六卿太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是也但 周立
六卿)
(象天地四时而殷六卿所法则有异以大宰为一卿以/象天时司徒以下五卿法于地事故郑志崇精问焦氏) (第 30a 页)
 (高氏愈曰自戎右至驭夫共九职皆仆/车右驭车之官与夏官戎政正相属)
校人中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
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注校之为言校也主马者必/仍校视之校人马官之长)
趣马下士皂一人徒四人(注趣马趣养马者也郑司/农说以诗曰蹶维趣马)

 (郑氏锷曰趣马以下士为之其职则养马而已 周公/立
政以戒成王与任人准人牧夫偕言之大夫之刺)
 (幽王与司徒卿士师氏内史连言之其/微如此而所系反重以其近 (第 9b 页)
梁主见卿又如三孤于是三公三孤六
卿人各饩宾并属官之长为使牢米帛同三公(自秦平/天下朝)
(觐礼废及后 周立
萧察为/梁主称蕃国始有此仪) (第 28b 页)
福之施必也相藉故三五至仁尚有征伐之事
夏殷明睿未舍甲兵之行然则天下虽平忘战者殆不
教民战可谓弃之是以 周立
司马之官汉制将军之职
皆所以辅文强武威肃四方者矣国家虽崇文以怀九
服修武以宁八荒然于习武之方犹为未尽 (第 14b 页)
 析其不然琦复上疏曰制置司多删去臣元奏要语
 惟举大槩用偏辞曲难及引周礼国服为息之说文
 其谬妄上以欺罔圣听下以愚弄天下臣窃以为

 公立
太平之法必无剥民取利之理但汉儒解释或
 有异同周礼园廛二十而税一惟漆林之征二十而
 五郑康成乃约此法 (第 23b 页)
 (非礼干也其所以专举筑宫庙岁祀为继父之道者/恩莫隆于崇其先美莫重于尊其祖而不敢以私恩)
 (混也此礼之作所谓仁至义尽非圣人莫之能定者/也俗儒不知推求圣人之制顾谓 周立
宗子之法以)
 (收族安有颠连而入继父之家者疑其非周公之旧/夫宗子之法所以仁一世也然其法不能不废故继 (第 44b 页)
 存疑孔氏颖达曰殷人习礼在于大学即明堂位云
 瞽宗殷学文王世子云礼在瞽宗殷之大学也若周
 则大学曰东胶瞽宗不得为周之大学也故郑注仪
 礼乡射云 周立
四代之学于国而又以有虞氏之庠
 为乡学则周之寻常习礼于殷学之中至九年为王
 子不变其习礼当于东胶大学 (第 18b 页)
 西郊下庠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东序东胶

 亦大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西序虞庠亦小学也西
 序在西郊 周立
小学于西郊胶之言纠也庠之言养
 也周之小学为有虞之庠制是以名庠云其立乡学
 亦如之胶或作絿 孔氏颖达 (第 15b 页)
 事则学之以事因时顺气于功易成也(孔疏春夏是/阳阳主轻清)
 (故学声秋冬是阴阴主体质故学事因四/时所宜顺动静之气于学功业易成也) 周立
三代 (第 11b 页)
 上北面而君来在北墙下而南乡祭之是答阴之义
 也达通也风雨至则万物生霜露降则万物成故不
 为屋以受霜露风雨是天地气达也丧国社者谓
 立
殷社以为戒天是生法无生义故屋隔之令不受
 天之阳也薄社即殷丧国社也既屋之塞其三面惟
 开北牖示绝阳而 (第 4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