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職官類
別史類
目錄類
傳記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史傳部類
能难也其后事败云厓不与其祸
来居淞江后乃迁吴门所至皆有利于人噫若求其可
纪者或者其在斯人也
  赠弟 子敏
授尚医序
吾家自唐宣公以来以文学应制科常为天下第一世 (第 31a 页)
有显仕国朝惩元氏之玩法令严急士大夫惧罪不敢
出仕长陵之世吾祖先以人材举犹不敢应命迨累世
承平则皆以高贵雄乡里子弟多臂鹰骑马出入驰骋
为乐不思仕进吾曾祖始以诸生登科为吏齐鲁之间
先皇帝御宇余与宪副弟始登进士然余试南宫久宪
副一试即得之是时大宗伯王公诸进士旅见者四百
人公独进宪副前问道余姓名曰非尔之族乎盖以余
之族姓单而吴中之归无二祖也隆庆三年余自邢州

入贺而柏泉叔方为大鸿胪赐告还余弟 子敏
奉部牒
官尚医盖于是而吾之族属知仕进之荣而 (第 32a 页)
子敏
以下
诸弟方治进士业昔海虞章大理其父为侍御而大理
兄弟三人皆举进士为大官唯二子不第亦以资为官
先是章 (第 32a 页)
  张氏女贞节记

张氏女湖州归安人都御史孟介之孙瑞州通判弘裕
之女也少许聘乌程学生严大临大临 工部尚书震直
之曾孙也嘉靖七年大临以儒士试浙闱还遘疾明年
疾甚且死瑞州往来诊视归语其妻女闻之闭门悉敛
平时所制女工 (第 17b 页)
勿助学其
自然矣惟无在无不在斯无忘助矣问体认天理曰其
兹可以至圣域矣问参前倚衡曰惟子是学矣问东所
子敏
也子何不之讲白弗问弗讲且顺其高谈然几
禅矣甘泉生曰人至无无欲也至近近思也神者天之
理也宇宙以语道之体 (第 22b 页)
   送王指挥序
辕门巨室有王姓而徽名者其父永为陜西都指挥佥

事既老且疾令徽请代于大司马乃授西安卫指挥使
濒行祠部郎中赵君与之交好率其乡人乞予言以赠
问其世家云武陵人大父奎国初累功至指挥佥事伯
俶复以功进都指挥使守宁夏朝廷倚重无西北忧没
于阵妻时以死从特赐贞节之诰永奉母魏至孝初授
延安卫指挥使改绥德留妻谢养姑姑有疾谢惊惧祷
于天刲股为羹以进疾愈至八十又六乃终永哀痛不
已恳乞终制庐墓弗获谢代之诏旌其门曰孝行从

卒妻赵亦以死从诏旌其门曰烈妇此其大略也予
闻而叹曰呜呼忠孝节义萃于一门可谓盛矣夫为臣
尽忠于君为子尽 (第 11b 页)
则福禄之来名爵之加将愈久而愈盛矣
故为之记以俟
   耕乐亭记
吾邑刘子惠既没之十年其弟广东按察副使 子敏

京师求予记其所为畔乐之亭其言曰邑之西十五里
曰刘冈者吾先人之所居也居之前后冈峦衍迤溪水 (第 19a 页)
   曾处士墓表
处士讳谷字忠良居泰和上模里世为名家曰性翁德
荣存吾者处士之曾大父大父父也处士早孤豪横侵
夺其产业母吴孺人勤苦教育之稍长卓然思自立躬
耕以养吴孺人心欢焉从伯友吾死无后处士尝以父
命为之子事所后母罗孺人亦如所生及卒祭葬皆以
礼综理家政以身任其劳不以累兄弟永乐中有司发

民于湖广万羊山采营缮大材兄忠立当往处士曰兄
往役而弟弗代非义也即请行时盛暑疫疠大作营堡
中死者相枕藉处士独无恙而归人以为天佑云叔思
吾为浙江曹娥盐场官弟忠静偕行俱死处士恨无力
归葬嘱子翚等俾必成其志明吾谪戍远方 子敏
崇当
往继无赀处士鬻已业资遣之无吝色乡党亲戚有急
难必赴救未尝以事辞有不平致讼者必据理劝解之
使无讼 (第 55a 页)
   曾本清墓志铭
本清讳泉姓曾氏泰和人盖唐检校司空洪立之后曾
祖观玉祖克复父 子敏
皆不仕本清自幼聪敏喜读书
予游乡校时本清来从予游亲贤取友其学大进永乐
辛卯领乡荐明年会试下第入太学戊 (第 21a 页)
友也常念其不幸早卒而嘉节妇之能贤故论著之亦
以为世劝也
   刘宪副传
公名禄字 子敏
泰和刘冈里人也父寿叔早卒母萧氏
治家有法以严训诸子公善承其意前监察御史王公
罢官归为县学师见而爱之举 …… (第 20a 页)
官之绩尤
卓卓及其去皆歌咏之于戏何其泽之入人者深也士
君子读书学道固将有为也官秩之崇卑何暇计哉观
子敏
可知矣故论著于篇
   南园翁传
南园翁萧氏字仲龄世家泰和县城西翁兄弟少从陈 (第 22a 页)
公之言之有味而今之能胜其任
也无疑能不负公之所举而负众贤之所望必矣
  送孙检讨致仕诗序
荆南孙先生 子敏
始以乡贡进士典教蜀县升教严陵
既满迁国子博士博士满擢翰林检讨仍理博士事又
九载赴吏部而先生已年满七十 (第 20a 页)
  仕始
陈子守滁别王子王子曰仕之始也不可不慎也夫君
子庸以验术矣履以稽终矣造以考成矣入以要至矣
陈子曰请问焉王子曰定方以志济事以才固守以力

含美以几终始之道也陈子曰请问焉王子曰端委嫌
于似变化神于交向往起于微性真夺于势是故贞者
以获戾也佞者以蒙泽也鲜弗惑矣故曰定方以志也
敏者集乎殷也强者胜乎重也通者乘乎时也振者惩
乎弊也故曰济事以才也夫杰而持摧之或折矣奋而
立撼之或仆矣恬而居诱之或趋矣是故相时而逾污
也迩成而寖弱也故曰固守以力也毁阶于誉忌启于
妍怨深于劣夫君子明而却视实而虚中矫而逊出华

而袭处故曰含美以几也夫志定非才不济矣才济非
力不固矣力固非几不全矣故曰终始之道也
  明天
子敏
而淑惠而整孑而和疏达而信邃而坦国人曰
世之干也邦之贞也楚之哲也天佑之人庸之试不利
得令而往国人曰天何 (第 2a 页)
辉其尚有待验此铭诗
   程襄毅公林夫人墓志铭
弘治八年乙卯七月十日程襄毅公夫人林氏卒于京
师官舍其 子敏
政解官扶丧归襄毅卒时先朝已赠太 (第 30a 页)
  (察司/佥事)
叶见泰(字夷仲临海人官刑/部主事有兰庄集)
蔡哲(字思贤武昌人仕陈氏为御史归附历右/司郎中授福建行省参政召为侍御史)

张舆(字行中仁和人洪武初上书/称旨授刑部主事有联辉集)
张辂(字行素/舆弟) 严震直(初名子敏以字行乌程人由运粮万石长举授/河南布政司参议累官工部尚书有遣兴集)
聂同文(临川人洪武中进士为/翰林侍读改中书舍人)
刘炳(字彦炳以字行鄱阳人以献书任中书/典签出为大 (第 15b 页)
  (察司/佥事)
叶见泰(字夷仲临海人官刑/部主事有兰庄集)
蔡哲(字思贤武昌人仕陈氏为御史归附历右/司郎中授福建行省参政召为侍御史)

张舆(字行中仁和人洪武初上书/称旨授刑部主事有联辉集)
张辂(字行素/舆弟)
严震直(初名 子敏
以字行乌程人由运粮万石长举授/河南布政司参议累官工部尚书有遣兴集)
聂同文(临川人洪武中进士为/翰林 (第 15b 页)
   兵部侍郎李公传

李公贡字惟正别号舫斋太平之芜湖人其先系出唐
西平王晟王孙游刺袁州遂居宜春南唐时有徙吉水
谷村者十馀世至 子敏
始居芜湖 (第 36b 页)
子敏
生庭复庭复生
永官诸暨训导以公贵累赠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
御史通议公三子长贵次赞字惟诚官至浙江左布政 (第 36b 页)
安得复有若人者乎乡
有善人斯一乡赖之家有善人斯一家赖之今安得复
有如乐仲韫哉吾故表而出之
   送刘 子敏

乡先生广西佥宪王公子启分教乡校时 (第 12b 页)
子敏
于童 (第 12b 页)
丱言于邑大夫以为弟子员先生严毅方正诸弟子员
鲜有当其意者而爱重 子敏
其有意乎造就之矣期月
而先生没时 (第 13a 页)
子敏
在群居中敦厚和易恂恂惟谨他之
为弟子员者不及也余年与 (第 13a 页)
子敏
相上下当是时与之
交于今二十馀年回视曩时与 (第 13a 页)
子敏
同门而不及其敦
厚和易者皆巳物故 (第 13a 页)
子敏
方骎骎乎荣达之域未已也
谓人之寿夭贵贱穷达不本诸身之所行可乎 (第 13a 页)
子敏

自太学生两为御史为县令而至山东按察副使今再 …… (第 13a 页)
率明于大体公其视听推其
至诚恻怛之心善善而恶恶以求利乎民尽乎职不负
国家所以简用之盛心庶几不忝其荣也 子敏
勉之子
遇同官黄宗载吾故人也为我谢焉
   黎氏倡和诗序
永乐壬辰余校文礼部得临江黎潜辉所试经义论策 (第 14a 页)
   环秀书屋铭(有序/)
永丰冯氏世武昌名族诗书簪绂代不乏承自伯纯甫
始来永丰爱其山水之胜遂家焉有五丈夫子皆明秀
知学其第四 子敏
举进士累官礼部仪制郎中升绍兴
知府将行以其家环秀书屋求余铭余在两京以乡郡
故冯氏父子素往还为铭之以永 (第 15b 页)
   恭题冯敏所藏赐名御书后
洪熙元年四月五日礼部进事状上览其后有主事冯
智安名亲御宸翰题其外易其名曰敏敏拜赐退以御
书装潢为卷间示士奇士奇谨拜手稽首观毕为之言
曰甚矣皇上之仁爱其臣也励之所以成之成之盖有
所望之也敏者勉焉力进如恐不及之意敏则事无往

而弗成是以孔子教学者尝曰敏于事又曰敏于行又
曰敏则有功门弟子服膺师教而不敢忽也皆记之简
册孔子之言本诸傅说盖为学问德行事功而不能敏
将有厌倦作辍之患或堕于无成圣人之所为深虑也
皇上之训又本诸孔 子敏
敬之哉天下之事有志则成
无志则隳敏者所以遂其志也探骊珠于不测之渊一
其志斯得之况立身行道者乎敏敬之哉 (第 9a 页)
   赠武略将军直𨽻大河卫千户刘君墓表
刘氏其先家润州宋咸淳中讳与耕者知吉州后以兵
从文丞相空坑之战死焉其子信叔尝随父军中父殁
不复出仕家吉水之环洲隐居行义终其身生均和以
孝友惇厚称于族里生用文泊素自持于是刘氏不仕

三世矣公用文子也讳忠字存信为人端重有信义而
器度豁达至正癸巳薄游淮泗间又明年知天命在我
太祖皇帝遂奋身以从属大将军战番昜征姑苏平山
东入元都皆在行而杀一非罪行一非义未尝有焉洪
武癸丑以功授忠武校尉直𨽻大河卫所镇抚天下既
大定无所事征伐而公未尝以安佚自便遇劳役事辄
请行虽老敬慎不倦年八十卒洪武辛未三月十一日
也葬山阳钵池山之阳无子以弟克宽之 子敏
袭其职 (第 1b 页)
夫多知之而不若余知之深也遂为之表
   孙处士墓表
国子博士孙 子敏
于余有斯文之好一日求表厥考处
士君之墓盖余尝闻处士之行于太常杨公处士之墓
公铭之表余何辞处士讳真字文 …… (第 10a 页)
孝行笃至躬勤约为内助
如处士之心后四年之四月庚申卒享年七十有二合
葬石首县南马鞍山之原子男三长子和次 子敏
和厚
端谨由巫山县学教谕严州府学教授升博士观博士
亦可以知处士之成于家者矣次子敬女二皆有归孙
男八曾 (第 11a 页)
  侯氏二子名字序
五金之适于用为削为杀夫为剑为钟为量为鏄至于
能刚也而为钺能胜其重也而为铉岂必皆其性之宜
哉登除之调适之镕铄而淬砺之工人之力居多矣金
之性有燥有湿有精有觕非夫工人之力斯不能以成

其器故金有六齐焉则所以使之适于用也盖难矣君
子之教何独不然揆其心初未尝不欲夫全才而成之
也然而学者之气质有偏则求所以变化之者不易裁
其过辅其所不及矫其失而约之中柔者强之薄者敦
之岂君子之得已哉余友侯廷美之子淳而不凿其失
也弱以鲁则名以钺而字之曰伯刚其季之 子敏
而有
为而其失也剽以躁则名以铉而字之曰叔重循名考
实若逆置而错施者是非即其气质之偏而求所以变 (第 3a 页)
   书张孟举字说后

道在于人今古恒同士之业焉不能无古今之异业之
异故在上举之之法随世亦异矣昔三代之举士也考
之以德察之以行试之以艺取其足以辅世表民而周
天下之用者尔非若后世率以虚文末习贾于有司而
幸一售业于古者则不中其法度矣呜呼岂学者之罪
耶岂学者之罪耶俗尚有以驱之而至于此也无怪临
川张氏子某勤业而善学尝从余游既而师宜黄涂君
授古文涂君为易其字曰孟举而为之说已详尽矣且

徵余言以自厉余曰士之生于今率从今之俗鲜克知
所自立苟有志于古其非卓卓者乎吾 子敏
且毅不懈
于志识殆日以广业殆日以加矣毋矜夫后世贾
于有司者而以自末也德期以脩行思以立而不遗以
艺焉则 (第 3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