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類
書類
禮類
五經總義類
地理類
傳記類
類書類
儒家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禪宗部類
清代道教文獻
集传天矜于民。至时哉弗可失。愚曰。矜与天亦哀于四方民之意同。叶氏曰。纣秽德浊乱天下。故伐纣为清四海。 三山陈氏
曰。见陈经详解。吕氏曰。仝胡士行详解。仁山金履祥表注终承天为君之责。王天与纂传天佑下民。至时哉弗可失
如保赤子
或问之非外铄而有待于强为者。与章句之不假强为者相合。汪德辅所谓或问与今或问不同。或问亦改初本欤。传之不中不远。及章句之训。以或问所引程子之语。及大全小注 三山陈氏 之说观之。似无可疑尔。
修身章无修身说
心在于视听食。皆修身工夫也。
(第 254H 页)
或问之非外铄而有待于强为者。与章句之不假强为者相合。汪德辅所谓或问与今或问不同。或问亦改初本欤。传之不中不远。及章句之训。以或问所引程子之语。及大全小注 三山陈氏 之说观之。似无可疑尔。
修身章无修身说
心在于视听食。皆修身工夫也。
(第 254H 页)
按或字果可疑。然以虽或幸或之意观之。似无所窒碍。未知如何。口诀以或도读。则合于必不能不失其正之意。盖此句即不能或不失其正之意。朱子文法。或有如此。○又按一有之而不能察下小注 三山陈氏
说恐太泛。察则察其有所处。
心不在焉。(止)其味章句下小注蚊峰方氏说。
(第 271H 页)
心不在焉。(止)其味章句下小注蚊峰方氏说。
(第 271H 页)
按。章句所谓以含忍之力胜人为强云者。不过说南人之事。而不是说到南人所以胜人之所为计者。故即继之以君子之道四字。若黄老之事则只是胜人之巧计。而又朱子所谓奸宄者也。何可以一事看也。岂不能活看于饶双峰柔能胜强之一句而为此说耶。
小注 三山陈氏 说。○南塘曰。未察于章句胜字训刚之义。
按。南方之强者。言一于宽柔含忍而能以此胜人之谓也。非是故为 (第 299H 页)
小注 三山陈氏 说。○南塘曰。未察于章句胜字训刚之义。
按。南方之强者。言一于宽柔含忍而能以此胜人之谓也。非是故为 (第 299H 页)
按朱子深衣。既去司马氏之燕尾假饰。而其制
之传于后者。因蔡,杨二子之所述。窃疑合缝覆缝。俱是缝缄之称。续衽钩边。得非一意而叠说乎。
三山陈氏(祥道) 曰。衽所以掩裳际也。深衣连裳故衽属衣。馀衣不连裳故衽属裳。衣裳虽殊。垂而放之一也。故有事则或扱或执。 (第 41L 页)
之传于后者。因蔡,杨二子之所述。窃疑合缝覆缝。俱是缝缄之称。续衽钩边。得非一意而叠说乎。
三山陈氏(祥道) 曰。衽所以掩裳际也。深衣连裳故衽属衣。馀衣不连裳故衽属裳。衣裳虽殊。垂而放之一也。故有事则或扱或执。 (第 41L 页)
(右知止而后有定节。)
云峰胡氏曰。定而能静。则事未来而此心之寂然不动者不失条。 黑圈中小黑点。
新安陈氏曰。明德新民。所以得止于至善之由。其紧要处先在知止条。 黑圈中小黑圈。慎本鲁本红圈中青点。
问。事物何分别。朱子曰。对言则事是事物是物。独 言物则兼事在其中条。 红圈中青点。 三山陈氏 曰。新民者。自明德而推也条。 红圈中小黑圈。
玉溪卢氏曰。物有本末。结第一节条。 畸本黑圈中小黑圈。 …… (第 173H 页)
(右曾子曰节。)
朱子曰。富润屋以下。是说意诚之验条。 红圈。
朱子曰。无愧怍。是无物欲之蔽条。 红圈。 三山陈氏 曰。心在内者也。以理之无歉故能广大条。 红圈。
玉溪卢氏曰。前两言必慎其独。此中言必诚其意条。 黑圈 …… (第 178L 页)
(右尧舜帅天下节。)
玉溪卢氏曰。可以教国人。应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之意条。 黑圈中小黑圈。
(右诗云桃之夭夭节。) 三山陈氏 曰。说正四国及仁帅天下条。 黑圈中小黑圈。
玉溪卢氏曰。父子兄弟足法。仪之不忒也条。 黑圈中小黑圈。 …… (第 180L 页)
(右是故君子节。)
新安陈氏曰。有德而后有人条。 黑圈中小黑圈。
(右德者本节。) 三山陈氏 曰。财人所同欲。上欲专之则不均平条。 黑圈中小黑圈。
(右外本内末节。)
东阳许氏曰。财聚民 …… (第 182H 页)
(右道也者不可须臾离节。)
问。谨独莫只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处也与。那暗室不欺时一般否条。 红圈。 三山 潘氏曰。幽暗之中细微之事。其是非善恶。皆不能逃乎此心灵条。 红圈。
双峰饶氏曰。子思云道也者。提起道 …… (第 185L 页)
(右夫妇之愚节。)
问。鸢飞鱼跃。必气使之然条。 红圈。
门(一作问)。许多都说费。却不说隐处。所谓隐者只在费中否
条。 红圈。 三山陈氏 曰。有一物。必有一理。有已然者。必有所以然者条。 红圈。
云峰胡氏曰。中庸言道字。皆自率性之道说来条 (第 187L 页)
际。则此正是两项地头。又况存养省察。自有体用始终之别。则何可囫囵说去而有疑于字句之或同耶。善恶之几。 陈三山
之说。而几善恶。又是周子之训。则执事信有疑于同异耶。噫。曰隐曰微。则此念已萌。特人不及知。隐而未见。 (第 352L 页)
不睹不闻之中。著戒惧之工。则是心已有所发。何可曰未发耶。
朱子曰。戒谨恐惧。正是防闲其未发。盖未发之时。无喜怒哀乐之可以摸捉做工夫。故此心只是提撕照管。常自在惺惺地。此与已发地头有异。详在朱子答湖南诸公书。
第四章小注。 陈三山。 以老,佛,荷筱之徒言之。敢问荷筱何等之学也。 (第 634H 页)
陈三山。 以老佛之徒。当知者之过。以荷筱之徒。当贤者之过。知者之过。病在于知。可知其所学之差谬。而贤者之过。病 (第 634H 页)
朱子曰。戒谨恐惧。正是防闲其未发。盖未发之时。无喜怒哀乐之可以摸捉做工夫。故此心只是提撕照管。常自在惺惺地。此与已发地头有异。详在朱子答湖南诸公书。
第四章小注。 陈三山。 以老,佛,荷筱之徒言之。敢问荷筱何等之学也。 (第 634H 页)
陈三山。 以老佛之徒。当知者之过。以荷筱之徒。当贤者之过。知者之过。病在于知。可知其所学之差谬。而贤者之过。病 (第 634H 页)
论语云。柴也愚。此皆例照。且此段只言道不行不明之弊。故并及愚不肖。若于行道明道之任。则当专责贤知。 三山陈氏。
不能行道。不能明道。恐乖夫子本旨。以章句及饶说观之。可见。
或问如舜之知(去声)而不过。则道之所以行 (第 405H 页)
或问如舜之知(去声)而不过。则道之所以行 (第 405H 页)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饶双峰曰见与显。皆是道。窃恐未然。朱子曰事之是非。众人未见得。自家自是先见得分明。 陈三山
曰此正善恶之几。以此观之。见与显。皆包乎善恶而言。何可直谓之道乎。
隐微之地而自见得是非善恶分明。此 (第 381L 页)
隐微之地而自见得是非善恶分明。此 (第 381L 页)
或谓天命非性也。天命之谓性。率性非道。率性之谓道。修道非教。修道之谓教。果否。谚解释命率修不同。又何也。
此说曾已详于小学讲录。可取检也。
性道教。先儒以为兼人物。而章句只就人分上说。如礼乐刑政及知己之有性等语。恐似偏了。 陈三山, 胡云峰又以孟子性善之性。当天命之性。性善之性。亦当通人物看否。
章句性道教。固已兼人物说。礼乐刑政。 …… (第 23H 页)
大学慎独身所独。此慎独心所独。所以不同否。
大学之独。何为身所独。其与此书之独。亦何由而不同。
小注朱子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道之精密。此则专以道言。 陈三山 曰此正善恶之几。潘 (第 24H 页)
三山 曰是非善恶。不逃乎此心之灵。此则兼言善恶。何者为得。
隐微之为善恶几。陈潘氏之说得矣。朱子则非以隐微 (第 24H 页)
此说曾已详于小学讲录。可取检也。
性道教。先儒以为兼人物。而章句只就人分上说。如礼乐刑政及知己之有性等语。恐似偏了。 陈三山, 胡云峰又以孟子性善之性。当天命之性。性善之性。亦当通人物看否。
章句性道教。固已兼人物说。礼乐刑政。 …… (第 23H 页)
大学慎独身所独。此慎独心所独。所以不同否。
大学之独。何为身所独。其与此书之独。亦何由而不同。
小注朱子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道之精密。此则专以道言。 陈三山 曰此正善恶之几。潘 (第 24H 页)
三山 曰是非善恶。不逃乎此心之灵。此则兼言善恶。何者为得。
隐微之为善恶几。陈潘氏之说得矣。朱子则非以隐微 (第 24H 页)
蔡氏曰。祁。大也。暑雨祁寒。小民怨咨。自伤其生之艰难也。厥惟艰哉者。叹小民之诚为艰难也。思念其艰。以图其易。民乃安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康诰语止此)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大学)
三山陈氏 曰。赤子有欲。不能自言。慈母独得其所欲。虽不中。亦不远者。爱出于诚。彼己不隔。以心求之。不待学而后能 (第 43L 页)
康诰曰。如保赤子。(康诰语止此)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大学)
三山陈氏 曰。赤子有欲。不能自言。慈母独得其所欲。虽不中。亦不远者。爱出于诚。彼己不隔。以心求之。不待学而后能 (第 43L 页)
之。明是解自诚明所性而有之之义也。而碑本乃以自明诚书之。恐是传写之误也。后之观者。若考中庸本章及小注 三山陈氏
说。则不多辨而可知矣。辛丑复月日。乌川后学郑浩。识。
赞(渼湖金元行撰)
有英迈绝异之资。有清通正大 (第 454H 页)
赞(渼湖金元行撰)
有英迈绝异之资。有清通正大 (第 454H 页)
三山陈氏 说。虚斋说。俱未见其失。而置之异条。何也。
章句。解谨独曰。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潜滋暗长于隐微之中 …… (第 438H 页)
毫发之间。无所潜遁。又有甚于他人之知者。果非就己知处言之乎。
都梁曰。隐处便见。微处便显。更详之。 三山 潘氏说。大意固谬。而不能逃乎此心之灵一语。未见其失。小都梁非之。何也。
四节。语类答喜怒哀乐未发而不 (第 438H 页)
可没紧要之云。准之于章句迹未形几已动。则彼为未定之说。李乃包笼为说。却以此驳打诸儒以念初起为说者。如 三山陈氏,
(第 169L 页)
三山 潘氏,双峰饶氏皆在摈黜。可谓太郎当矣。
几动与举止偶动。粗精悬矣。
至静之中。断以不闻不睹之地头。颇 (第 169L 页)
三山 潘氏,双峰饶氏皆在摈黜。可谓太郎当矣。
几动与举止偶动。粗精悬矣。
至静之中。断以不闻不睹之地头。颇 (第 169L 页)
六十六板官盛任使
所谓官属众盛。未知指大臣之官属耶。抑泛言朝廷官众。足任国家使令。则大臣自当不亲细事耶。以本文观之。似谓大臣之官属众盛。如以我朝言之。大臣乃政府。必多出政府下官。使其府中之事。委于小官。而大臣则专意于经邦。乃所以优之者也。然以或问小注 三山陈氏 所谓庶官无旷云云者观之。则似泛言朝廷庶官之众盛也。未知如何。
七十一板小注朱子曰云云
窃意此五者 (第 105L 页)
所谓官属众盛。未知指大臣之官属耶。抑泛言朝廷官众。足任国家使令。则大臣自当不亲细事耶。以本文观之。似谓大臣之官属众盛。如以我朝言之。大臣乃政府。必多出政府下官。使其府中之事。委于小官。而大臣则专意于经邦。乃所以优之者也。然以或问小注 三山陈氏 所谓庶官无旷云云者观之。则似泛言朝廷庶官之众盛也。未知如何。
七十一板小注朱子曰云云
窃意此五者 (第 105L 页)
人莫不饮食也章句。曰道不可离。此四字。以经文本义推之。其意如 三山陈氏 曷尝离人之谓。而直以本文解之。有若第一章所云云。诚未可晓也。
首章道不可离。含得两意。道是元不可离之 (第 149L 页)
小注。朱子曰。智仁勇。是故的事云云。○疑有误字。
故的事。真实的心。故字未详。疑是性字之误。的与之同。
官盛任使。○所谓官属众盛。未知指大臣之官属耶。以或问小注 三山陈氏 所谓庶官无旷云云者观之。则似泛言朝廷庶官之众盛也。
官属。以大臣之官属而言也。陈氏所谓庶官。亦然。 (第 267L 页)
降及近世。诸侯无国。大夫无邑。则虽同堂异室之制。尤不能备。(止)盖其别为一室则深广之度。或不足以陈鼎俎。○诸侯与大夫虽无国无邑。岂不得为同堂异室之庙耶。抑同堂异室之制。犹非如今世祠堂之类各为一庙。而非草草可为耶。且所谓别为一室者。未知与同堂异室者同耶。若如同堂异室则岂至于不能陈其鼎俎耶。
此间本尤作犹。盖因冘字而误也。诸侯大夫既无国邑。则只带虚名而无财。安得不然。其所谓别为一室云者。指同堂而世各为一室也。犹今之龛室也。
小注 三山陈氏 曰有好贤之圣。○此圣字疑误。
此间本圣作心。
劳于求贤而逸于得人。○求而后可得。则得人亦可谓劳矣。 (第 282L 页)
此间本尤作犹。盖因冘字而误也。诸侯大夫既无国邑。则只带虚名而无财。安得不然。其所谓别为一室云者。指同堂而世各为一室也。犹今之龛室也。
小注 三山陈氏 曰有好贤之圣。○此圣字疑误。
此间本圣作心。
劳于求贤而逸于得人。○求而后可得。则得人亦可谓劳矣。 (第 282L 页)
善恶之不可掩。 此承上文诚中形外之意而言。则只是恶不可掩之意。而章句对说善字何也。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一段。承上文小人閒居君子慎独而言。兼善恶说。何疑之有。此章首言好善恶恶之实。次言小人阳善阴恶之实而结之以此。故兼善恶言。
一有之而不能察。 三山陈氏 曰。察字察乎理。
正心工夫紧要在察字。察者察其有所与否也。 (第 440H 页)
三山 说。泛而不切。
心体之明。有所未尽。 明字以工夫意看否。以所未尽字观之。恐是如此。
心体之明有所未 (第 440H 页)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一段。承上文小人閒居君子慎独而言。兼善恶说。何疑之有。此章首言好善恶恶之实。次言小人阳善阴恶之实而结之以此。故兼善恶言。
一有之而不能察。 三山陈氏 曰。察字察乎理。
正心工夫紧要在察字。察者察其有所与否也。 (第 440H 页)
三山 说。泛而不切。
心体之明。有所未尽。 明字以工夫意看否。以所未尽字观之。恐是如此。
心体之明有所未 (第 440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