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春秋類
小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別史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傳記類
職官類
正史類
藝術類
雜家類
類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明太祖,以功历千户。灵壁之役,大战,阵亡。太祖深悼之,荫其子为金吾右卫指挥佥事。
陈基
按《明外史 赵埙
传》:陈基,字敬初,临海人。少与兄聚受业于义乌黄溍,从溍游京师,授经筵检讨。尝为草谏章,力陈顺帝并后
宁为人洁清,不营财产,奉使往还,襆被外无他物。家古田翠屏山下,学者称翠屏先生。
张文海
按《明外史 赵埙
传》:洪武二年,太祖将修《元史》,徵山林遗逸之士,张文海等为纂修官文,海鄞人。
张宣
按《明外史 赵埙
传》:张宣,字藻重,江阴人。洪武初,以考礼徵。寻预修《元史》,授翰林编修,呼为张家小秀才。六年坐事谪徙濠梁,道卒。
张简
按《明外史 赵埙
传》:张简,字仲简,吴县人。初师张雨为道士,隐居鸿山。元季兵乱,以母老归养,遂返儒服。洪武三年,荐修
统谱》:杞,字授之,钱塘人。前元乡贡进士,邃于经史,能诗画,学马夏妙处咄咄逼真。
宋僖
按《明外史 赵埙
传》:洪武二年,太祖将修《元史》,命徵山林遗逸之士汪克宽、胡翰、宋僖、陶凯、陈基、曾鲁、高启、赵汸、
禄米。
按《明大政纪》:八年九月壬子,命皇太子秦王、晋王、楚王、靖江王游中都,以讲武事。诏赞善宋濂、 长史赵埙
等从行。
按《续文献通考》:八年,定诸王及宗人禄米。每岁亲王米五万石,钞、锦、纻、丝、纱、罗、绢、布
靖江王守谦
按《明外史本传》:靖江王守谦,太祖从孙。父文正,南昌王子也。初,文正之谪也,守谦甫四岁,太祖抚其顶曰:儿无恐,尔父倍训教,贻我忧,我终不以父故废尔。育之宫中。守谦幼名铁柱,吴元年以诸子命名告庙,更名炜。洪武三年更名守谦,封靖江王。禄视郡王,官属亲王之半,命耆儒 赵埙
为长史傅之。既长,之藩桂林。桂林有元顺帝潜邸,改为王宫,上表谢。太祖览之泣下沾襟,敕其从臣曰:从孙幼
,听苏松杭嘉湖五郡民徙临濠耕种。七月,续修《元史》成。
是役也,学士宋濂、待制王祎总裁,编摩之臣,则 赵埙
、朱右、贝琼、朱伯清、王廉、王彝、张孟兼、高逊志、李汶、张宣、张简、杜寅、殷弼。

立亭午门外,凡政
 第九十二卷目录
 文学名家列传八十
  明二
  王冕〈郭奎镏炳〉 戴良
  王逢        赵埙
  宋僖       陈基
  张文海      徐尊生
  傅恕       乌斯道〈缉〉
  傅 ……头哀请,乃谕吏部符止之。尝学诗于柯敬仲,所著有《梧溪诗集》行于世。多乱离时,忠孝节烈事可称诗史云。 赵埙
按《明外史本传》:埙,字伯友,新喻人,好学,工属文。元至正中举于乡,为上犹教谕。洪武二年,太祖将修《 ……乃命儒士欧阳佑等往北平采其遗事。明年二月还朝诏,重开史局,仍以宋濂、王祎为总裁,徵四方文学士十四人为 纂修埙
复与焉。十四人者埙及朱右、贝琼、朱廉、王彝、张益兼、高逊志、李懋、李汶、张宣、张简、杜寅、殷弼、俞寅 ……王府长史,卒。始与埙同纂修者汪克宽、陶凯、曾鲁、高启、赵汸、贝琼、高逊志并有传。
宋僖
按《明外史 赵埙
传》:僖,字无逸,馀姚人。元繁昌教谕,遭乱归。史事竣,命典福建乡试。
陈基
按《明外史 赵埙
传》:基,字敬初,临海人。少与兄聚受业于义乌黄溍,从溍游京师,授经筵检讨。尝为人草谏章,力陈顺帝并后 ……书檄多指斥,及吴亡,吴臣多见诛,基独免。世所传《夷白集》,其指斥之文犹备列云。
张文海
按《明外史 赵埙
传》:文海,鄞人,与同里傅恕并入史馆。
徐尊生
按《明外史 赵埙
传》:尊生,字大年,淳安人。《元史》成,受赐归,复同修日历。后宋濂乞致仕,太祖问谁可代者濂。以尊生对,乃授翰林应奉,文字草制,悉称旨。寻以老疾辞还。
傅恕
按《明外史 赵埙
传》:恕,字如心,鄞人。学通经史,与同郡乌斯道、郑真皆有文名。洪武二年诣阙陈治道十二策,曰:正朝廷、 ……、罢榷盐、停榷茶。太祖嘉纳,遂命修《元史》。事竣,授博野知县,后坐累死。
乌斯道〈缉〉
按《明外史 赵埙
传》:斯道,字继善,慈溪人,与兄本良俱有学行。洪武中,斯道被荐授石龙知县,调永新,坐事谪役定远,放还 ……武四年举乡试第一,授临淮教谕。入见,赐之宴,赋诗称旨,除广信教授,自号荥阳外史。
傅著
按《明外史 赵埙
传》:著,字则明,长洲人。史成,归为常熟教谕。魏观行乡饮酒礼,长洲教谕周敏侍其父南老,著侍其父玉,皆降而北面立,观礼者以为盛事焉。历官知府,卒。
谢徽〈恭〉
按《明外史 赵埙
传》:徽,字元懿,长洲人。史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寻擢吏部郎中,力辞不拜,归。后起国子助教,卒。徽博学工诗文,与同邑高启齐名。弟恭,字元功,亦能诗。
朱右
按《明外史 赵埙
传》:右,字伯贤,临海人。元末,屡举不就。洪武初,宋濂荐修《元史》。史成,辞归。已,徵修日历、宝训,授翰林编修。迁晋府右长史。九年卒官。
朱廉
按《明外史 赵埙
传》:廉,字伯清,义乌人。幼力学,淹通经传,长从黄溍学古文。遂以文章名。知府王宗显辟教郡学。李文忠镇 ……史。久之,辞疾归。廉好程、朱之学,尝取《朱子语类》,摘其精义,名曰《理学纂言》。
王彝
按《明外史 赵埙
传》:彝,字常宗,其先蜀人,父为昆山教授,遂卜居嘉定。少孤贫,读书天台山中,师事王贞文,得兰溪金履祥 ……。坐知府魏观事,与高启俱被杀。
按《苏州府志》:王彝,自号妫蜼子,有三近斋稿。
张孟兼
按《明外史 赵埙
传》:孟兼,浦江人,名丁,以字行。史成,授国子学录,历礼部主事、太常司丞。自负能文,奴视侪辈。刘基尝 ……论以罪。印复上书言状,太祖大怒曰:竖儒与我抗耶。械至阙下,命卫士捽发殴垂死弃市。
李證
按《明外史 赵埙
传》:愿證者,会稽人。李姓为僧,好儒学,善古文。擢应奉翰林文字,赐名證。居数月,卒官。
李汶
按《明外史 赵埙
传》:汶,字宗茂,当涂人。博学多才,史成,除巴东知县,移南和。晚年归里,以经学训后进。
张宣
按《明外史 赵埙
传》:宣,字藻重,江阴人。洪武初,以考礼徵。寻预修《元史》,太祖亲书其名,召对殿廷,即日授翰林编修,呼为张家小秀才。奉诏归娶,年已三十矣。六年坐事谪徙濠梁,道卒。
张简
按《明外史 赵埙
传》:简,字仲简,吴县人。初师张雨为道士,隐居鸿山。元季兵乱,以母老归养,遂返儒服。洪武三年,荐修《 ……饼;高启次之,得白金三斤;杨基又次之,犹赠一镒。一时文会之盛,唐、宋以来未有也。
杜寅
按《明外史 赵埙
传》:寅,字彦正,吴县人。史成,官岐宁卫知事。洪武八年,番贼既降复叛,寅与经历熊鼎俱被害。
徐一夔 ……一代典章文物粗备。是以前局之史,既有十三朝实录,又有此书可以参稽,而一时纂修诸公,如胡仲申、陶中立、 赵伯友
、赵子常、徐大年辈皆有史才史学,廑而成书。至若顺帝三十六年之事,既无实录可据,又无参稽之书,惟凭采访
当广询通音韵者,重刊定之。于是翰林侍讲,学士臣乐韶凤,臣宋濂待制王𠊨修撰,臣李叔允编修,臣朱右、臣 赵埙
、臣朱廉典簿、臣瞿庄、臣邹孟达典籍、臣孙蕡、臣答禄与权,钦遵明诏,研精覃思,一以中原雅音为定,复恐拘
掖庭记》:每遇上巳,令诸嫔妃祓于内园迎祥亭,漾碧池,或执兰蕙,或击球筑,谓之水上迎祥之乐。《明外史 赵埙
传》:埙,授翰林院编修。高丽遣使朝贡,赐宴,乐作,使者以国丧辞。埙进曰:小国之丧,不废大国之礼。太祖
守谦幼名铁柱,吴元年以诸子命名告庙,更名炜。洪武三年更名守谦,封靖江王。禄视郡王,官属亲王之半,命耆 儒赵
埙为长史傅之。既长,之藩桂林。桂林有元顺帝潜邸,改为王宫,上表谢。太祖敕其从臣曰:「从孙幼而远镇西南
士,以裕伯与御史中丞刘基为京畿主考官。裕伯博辨善论说,占奏悉当帝意,帝数称之。出知陇州,卒于官。 赵埙

   赵埙,
字伯友,新喻人,好学,工属文。元至正中举于乡,为上犹教谕。洪武二年,太祖诏修《元史》,命左丞相李善长 ……文物粗备。

  是以前局之史,既有十三朝实录,又有此书可以参稽,而一时纂修诸公,如胡仲申、陶中立、 赵伯友
、赵子常、徐大年辈皆有史才史学,{厂堇}而成书。至若顺帝三十六年之事,既无实录可据,又无参稽之书,惟
心之广大。于是命翰林学士臣宋濂、待制臣王祎协恭刊裁,儒士臣汪克宽、臣胡翰、臣宋僖、臣陶凯、臣陈基、臣 赵埙
、臣曾鲁、臣赵汸、臣张文海、臣徐尊生、臣黄篪、臣傅恕、臣王锜、臣傅著、臣谢徽、臣高启分科修纂。上自太 ……书成,又复上进,以卷计者,纪十,志五,表二,传三十又六。凡前书有所未备,颇补完之。其时与编摩者,则臣 赵埙
、臣朱右、臣贝琼、臣朱世濂、臣王廉、臣王彝、臣张孟兼、臣高逊志、臣李懋、臣李汶、臣张宣、臣张简、臣杜
 国语解。
  元史
  明宋濂撰。 洪武初。命濂及待制王祎与儒士汪克宽,胡翰,宋僖,陶凯,陈基, 赵埙,
曾鲁,赵汸,张文海,徐尊生,黄篪,傅恕,王锜,傅著,谢徽,高启。分科修纂。上自太祖。下迄宁宗。据十三 (第 277H 页)
朝实录。阅三月而成。本纪三十七卷。志五十二卷。表六卷。传六十三卷。目录二卷。通计一百六十一卷。一百三十万六千馀字。顺帝时史官职废。无实录可徵。 上复诏仪曹。遣使行天下。凡涉史事者。令郡县上之。又明年春二月开局。因濂祎总裁。以 赵埙,
朱右,具琼,张孟兼,朱世廉,高逊志,李懋,张宣,李汶,张简,杜寅,俞寅,殷弼等同纂。至秋七月而成。纪 (第 277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