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春秋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別史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清代道教文獻
就读水云诗毕援笔书之不觉流涕渍纸崇祯
辛未七夕牧翁记
跋 王原吉 梧溪集 (第 4a 页)
江阴王逢原吉 元末不应辟召我 太祖徵至
京师以老病辞归有梧溪诗集七卷载元宋之
际逸民旧事多国史所不载 (第 4a 页)
原吉 为伪吴画策
使降元以拒淮故其游昆山怀旧伤今之诗于
张楚公之亡有馀恫焉而至于吴城之破元都
之失则唇齿之 (第 4a 页)
忧黍离之泣激昂忾叹情见乎
辞前后无题十三首伤庚申之北遁哀皇孙之
见获故国旧君之思可谓至于此极矣谢皋羽
之于亡宋也西台之记冬青之引其人则以甲
乙为目其年则以羊犬为纪廋辞讔语喑哑相
向未有如 原吉 之发摅指斥一无鲠避者也戊
申元日则云月明山怨鹤天暗道横蛇丙寅筑
城则云孺子成名狂阮籍伯才无主老陈琳殆 (第 4b 页)
狂而比于悖矣或言犁眉公之在元筹庆元佐
石抹誓死驰驱与 原吉 无以异佐命之后诗篇
寂寥或其志故有抑悒未伸者乎士君子生于
夷狄之世食其毛而履其土君臣之义虽国亡 …… (第 4b 页)
社屋犹不忍废则其居华夏仕中朝又肯背主
卖国以君父为市侩乎夷齐之不忘殷也 原吉
之不忘元也其志一也孔子必有取焉彼谓 (第 5a 页)
原
吉 为元之遗民不当与谢皋羽诸人并列于忠
义者其亦闇于春秋之法巳矣
跋朱长文琴史
朱长文琴史载董庭兰事云 (第 5a 页)
辛未七夕牧翁记
跋 王原吉 梧溪集 (第 4a 页)
江阴王逢原吉 元末不应辟召我 太祖徵至
京师以老病辞归有梧溪诗集七卷载元宋之
际逸民旧事多国史所不载 (第 4a 页)
原吉 为伪吴画策
使降元以拒淮故其游昆山怀旧伤今之诗于
张楚公之亡有馀恫焉而至于吴城之破元都
之失则唇齿之 (第 4a 页)
忧黍离之泣激昂忾叹情见乎
辞前后无题十三首伤庚申之北遁哀皇孙之
见获故国旧君之思可谓至于此极矣谢皋羽
之于亡宋也西台之记冬青之引其人则以甲
乙为目其年则以羊犬为纪廋辞讔语喑哑相
向未有如 原吉 之发摅指斥一无鲠避者也戊
申元日则云月明山怨鹤天暗道横蛇丙寅筑
城则云孺子成名狂阮籍伯才无主老陈琳殆 (第 4b 页)
狂而比于悖矣或言犁眉公之在元筹庆元佐
石抹誓死驰驱与 原吉 无以异佐命之后诗篇
寂寥或其志故有抑悒未伸者乎士君子生于
夷狄之世食其毛而履其土君臣之义虽国亡 …… (第 4b 页)
社屋犹不忍废则其居华夏仕中朝又肯背主
卖国以君父为市侩乎夷齐之不忘殷也 原吉
之不忘元也其志一也孔子必有取焉彼谓 (第 5a 页)
原
吉 为元之遗民不当与谢皋羽诸人并列于忠
义者其亦闇于春秋之法巳矣
跋朱长文琴史
朱长文琴史载董庭兰事云 (第 5a 页)
而载笔之臣讳之今其事若存若亡矣即不
必列之世家亦当存以月表之法而谁与徵之
伪周之事一时遗臣故老如陈基 王逢 所纪载
皆凿凿可据而考之元史国史无论事实牴牾
即岁月亦且互异基与修元史非见闻异辞者
也而又使谁正之至 (第 22a 页)
必列之世家亦当存以月表之法而谁与徵之
伪周之事一时遗臣故老如陈基 王逢 所纪载
皆凿凿可据而考之元史国史无论事实牴牾
即岁月亦且互异基与修元史非见闻异辞者
也而又使谁正之至 (第 22a 页)
宗子有名无实天下旷然复袭亡秦之轨矣是以五侯
作威不忌万邦新都袭汉易于拾遗也(成帝悉封舅王/谭王立王根 王)
(逢 王商为列侯世谓之五侯/王莽为新都侯故曰新都)光武中兴纂隆皇统而犹
遵覆车之遗辙养丧家之宿疾仅及数世奸 (第 68a 页)
作威不忌万邦新都袭汉易于拾遗也(成帝悉封舅王/谭王立王根 王)
(逢 王商为列侯世谓之五侯/王莽为新都侯故曰新都)光武中兴纂隆皇统而犹
遵覆车之遗辙养丧家之宿疾仅及数世奸 (第 68a 页)
戴良传
戴良字叔能浦江人父暄与柳贯交命良受业于贯并
从黄溍吴莱游又学诗于余阙旁及天文地理医卜佛
老之书贯卒良持心丧三年元末以荐授淮南江北等
处行中书省儒学提举时太祖兵已定浙东良乃避地
吴中久之挈家浮海至胶州欲投扩廓军前不得达侨
居昌乐洪武六年还变姓名隐四明山十五年徵入京
试文词留会同馆命光禄给膳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
旨明年四月卒于狱良世居金华九灵山下自号九灵
山人元亡后不忘故君旧国所为诗文悲凉感慨其自
赞曰处荣辱而不二齐出处于一致歌黍离麦秀之诗
咏剩水残山之句则于二子庶几无愧同时 江阴王逢
字 (第 1b 页)
原吉 至正中台臣荐其才称疾辞避乱青龙江旋徙
上海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閒园丁张士诚据吴逢为画
策使降元拒太祖士诚 (第 2a 页)
戴良字叔能浦江人父暄与柳贯交命良受业于贯并
从黄溍吴莱游又学诗于余阙旁及天文地理医卜佛
老之书贯卒良持心丧三年元末以荐授淮南江北等
处行中书省儒学提举时太祖兵已定浙东良乃避地
吴中久之挈家浮海至胶州欲投扩廓军前不得达侨
居昌乐洪武六年还变姓名隐四明山十五年徵入京
试文词留会同馆命光禄给膳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
旨明年四月卒于狱良世居金华九灵山下自号九灵
山人元亡后不忘故君旧国所为诗文悲
赞曰处荣辱而不二齐出处于一致歌黍离麦秀之诗
咏剩水残山之句则于二子庶几无愧同时 江阴王逢
原吉 至正中台臣荐其才称疾辞避乱青龙江旋徙
上海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閒园丁张士诚据吴逢为画
策使降元拒太祖士诚 (第 2a 页)
天台瀑布寺前/今升仙台故址在青龙寺塔西)
浯溪风度自超然烽火催归海上船吟罢看云滴露句
不知萝月落平川 (王逢 江阴人避乱青龙江上颜其室/曰萝月山房逢有诗云病就山中隐)
(烽催海上舟又云看云暮影/齐巾角滴露春声落 (第 1b 页)
浯溪风度自超然烽火催归海上船吟罢看云滴露句
不知萝月落平川 (王逢 江阴人避乱青龙江上颜其室/曰萝月山房逢有诗云病就山中隐)
(烽催海上舟又云看云暮影/齐巾角滴露春声落 (第 1b 页)
书广宋遗民录后
元人吴立夫读龚圣予撰文履善陆君实二传辑祥
兴以后忠臣志士遗事作桑海馀录有序而无其书
明朝程学士克勤取立夫之意撰宋遗民录谢皋羽
巳下凡十有一人余惜其仅止于斯欲增而广之为
续桑海馀录亦有序而无书淮海李小有更陆沉之
祸自以先世相韩辑广遗民录以见志取清江谷音
桐江月泉吟社以益克勤所未备其所采于逸民史
其间录者殊多谬误以 王原吉 为宋人张孟谦与谢
唐同时令人掩口失笑近世著书多目学耳食之流 (第 17a 页)
元人吴立夫读龚圣予撰文履善陆君实二传辑祥
兴以后忠臣志士遗事作桑海馀录有序而无其书
明朝程学士克勤取立夫之意撰宋遗民录谢皋羽
巳下凡十有一人余惜其仅止于斯欲增而广之为
续桑海馀录亦有序而无书淮海李小有更陆沉之
祸自以先世相韩辑广遗民录以见志取清江谷音
桐江月泉吟社以益克勤所未备其所采于逸民史
其间录者殊多谬误以 王原吉 为宋人张孟谦与谢
唐同时令人掩口失笑近世著书多目学耳食之流 (第 17a 页)
诺耻为小廉曲谨人多称其经学词艺而其卓然欲有所树立
以自附于古人者未必尽知之也昔之礼于材而啬于年如 王
逢 源邢惇夫辈盖有之矣此两人得临川豫章而其名益彰敬
之有程先生以为依归视昔人可无憾尚奚以区区之言为予
不 (第 4a 页)
以自附于古人者未必尽知之也昔之礼于材而啬于年如 王
逢 源邢惇夫辈盖有之矣此两人得临川豫章而其名益彰敬
之有程先生以为依归视昔人可无憾尚奚以区区之言为予
不 (第 4a 页)
梧溪诗集序
世称老杜为诗史以其所著备见时事予谓老杜非直
纪事史也有春秋之法也其旨直而婉其辞隐而见如
东灵湫陈陶花门杜鹃东狩石壕花卿前后出塞等作
是也故知杜诗者春秋之诗也岂徒史也哉虽然老杜
岂有志于春秋者诗亡然后春秋作圣人值其时有不
容己者杜亦然梧溪集者 江阴王逢 氏遭丧乱之所作
也予读其诗悼家难悯国难采摭贞操访求死节网罗
俗谣与民讴如帖木侯张武略张孝子费夫人赵氏 (第 15a 页)
世称老杜为诗史以其所著备见时事予谓老杜非直
纪事史也有春秋之法也其旨直而婉其辞隐而见如
东灵湫陈陶花门杜鹃东狩石壕花卿前后出塞等作
是也故知杜诗者春秋之诗也岂徒史也哉虽然老杜
岂有志于春秋者诗亡然后春秋作圣人值其时有不
容己者杜亦然梧溪集者 江阴王逢 氏遭丧乱之所作
也予读其诗悼家难悯国难采摭贞操访求死节网罗
俗谣与民讴如帖木侯张武略张孝子费夫人赵氏 (第 15a 页)
帘箔玳珀押之)被之小令度以名
倡五侯驰才子之名七贵虚上宾之席(前汉书成帝舅/氏王潭王根王)
(立王商 王逢 五人同日封侯潘岳西征赋窥七贵于汉/庭庾亮表西京七族注李霍上官赵丁王傅也江总诗)
(五侯新拜罢七贵早朝 (第 14b 页)
倡五侯驰才子之名七贵虚上宾之席(前汉书成帝舅/氏王潭王根王)
(立王商 王逢 五人同日封侯潘岳西征赋窥七贵于汉/庭庾亮表西京七族注李霍上官赵丁王傅也江总诗)
(五侯新拜罢七贵早朝 (第 1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