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史伯璿” 相关资源

禮類
春秋類
易類
四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楚辭類
 (姓氏谱先列天家次列后族及宰相凡长孙宇文皆/登贵姓而于生民之初得姓受氏之由源委不可得)

 (而辨也善乎先儒 史伯璿
之论曰三代以后皆无所/谓姓只有氏而已故后世但曰姓某氏而不敢曰某)
 (姓某氏盖姓不可考故得虚其姓于氏 (第 68a 页)
    家之说参之可以袪胡氏之障矣

    又案 史伯璿
陈定宇张敷言陈廷敬蔡德晋
    诸家著论以證改时改月之说者甚众其文
    繁多所徵引经传大略相同 (第 62a 页)
  余纂春秋时令表集春秋经传證明周家改时改
  月以驳文定夏时冠周月之误已经七年乾隆辛
  酉于邓悔庐年丈处得睹元儒 史文玑先生
管窥
  外篇其论周家正朔月数与愚见吻合不禁先得
  我心且其所引陈定宇张敷言二家之说详明确
  当 (第 44a 页)
真足荟萃诸经疏通隔碍而 史先生
之折衷尤
  核读此则凡尚书毛诗周易周礼礼记论语孟子 …… (第 44a 页)
  所言时月参错不齐悉与春秋相通不烦牵就扭
  合不似蔡氏解书主不改时月之说遂置春秋于
  不问也谨备录其说于左
  史氏伯璿
曰月数之说朱子孟子注以为改蔡氏书
 传以为不改然以诗七月篇考之则凡七月九月之
 数是自寅月起数夏正也 …… (第 44b 页)
时既可为次日子月岂不可为次年观此则三代皆不
改月数与冬不可为春之说陷于一偏明矣
  史氏伯璿
曰陈氏此说援引的当已无可议但商书
 再言十有二月正蔡氏主意之张本陈氏既不于彼
 处辨之及至此处辨论又 …… (第 47a 页)
之一词今古诸儒不敢轻议者固著明矣
  史氏伯璿
曰张氏之说与陈定宇之说互相𤼵明甚
 善至于商书再言十二月之辨尤可以补陈说之缺
 故备录之于此云
  …… (第 50a 页)
 振事事因循何以见其独有意于此邪

书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蔡氏传云云秦建亥矣且秦
史制书改年始朝贺皆以十月朔夫秦继周者也若改
月数则周之十月为建酉矣安在其为建亥乎(此一段/系蔡氏)
(之/言)
  史氏伯璿
曰周亡于秦昭襄王五十一年乙巳秦改
 正朔于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当是时周亡已三十六
 年矣周在时礼乐已不自 …… (第 51b 页)
岂三代奉天之政乎(此一段俱蔡氏之言/)
  史氏伯璿
曰四时改易冬不可为春之疑但以夫子
 行夏之时一言證之足矣既有所谓夏之时则必有
 所谓商之时周之时颜子 …… (第 53a 页)
 亦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也
书武成篇惟一月壬辰蔡氏传曰一月建寅之月不曰

正而曰一者商建丑以十二月为正朔故曰一月也
  史氏伯璿
曰二孔林氏皆以一月为子月蔡氏不从
 其说窃意一月便是子月无可疑者其所以不曰正
 而曰一者以时方举事商 …… (第 54a 页)
 建丑为正也
陈定宇又曰愚按蔡氏于泰誓上及武成皆以孟春一
月为建寅之月与二孔之说不合必證以前汉律历志
始尤明白志曰周师初𤼵以殷十一月(亥/月)戊子后三日
得周正辛卯朔(子/月)明日壬辰至戊午渡孟津明日己未

冬至(正月二/十九日)二月朔四日癸亥至牧野闰二月庚寅朔
三月二日庚申惊蛰(古以惊蛰为寅月/中气今云雨水)四月己丑朔死
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
曰惟四月旁生霸越六日庚戌武王燎于周庙以节气
證之则武成以周正纪月数而非夏正不辨而明矣
  史氏伯璿
曰汉志虽非先秦古书然终是近古可信
 较之陈宠传则此尤为近古皆非唐宋以来诸儒臆
 度附会无所證据之比读 …… (第 55a 页)
 据似觉平正确实愚深信之而同志辨诘纷然暇日
 裒集诸说一处仍疏已见于后以俟有道而就正焉
 (已上俱节录/管窥外篇)
  愚按 史先生
及张陈二家之说可谓精心考究然
  尚有一二未尽者愚请得而折衷之张谓晋献公
  时未敢遽用夏正卜偃对君 (第 56b 页)
 寻也源委不可得而辨也又况夹漈更在五季数百

 年之后乎善乎元儒 史伯璿
之论曰三代以后皆无
 所谓姓只有氏而已故后世但曰姓某氏而不敢曰
 某姓某氏盖姓不可考故但虚其姓于氏之 (第 2b 页)
 之物也此可见用字之不苟○张子曰阴阳凝聚阳
 气在内者不得出则奋击而为雷霆在外者不得入
 则周旋不舍而为风 史伯璿
曰风火属也故知是阳
 气火极明处风必盛近世飓风大作空中火飞无数
 故史载风赤如血赤阳色也火气大盛○八 (第 12b 页)
 属天下明之于天下乃是合天下以明其明德意
 章句或问皆云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蒙引
 谓其与本文不类所以发其意耳极妙 史氏伯璿

 力回护反不明白 存疑谓或问最明者指其后一
 段而言耳 张彦陵曰治国有立标准须教化意
 按此本浅 (第 16a 页)
 首章虽连下十章为第一支然其实总冒全书不止

 为下十章之纲领故 史氏伯璿
分为五节自与鲁斋
 王氏东阳许氏黄氏洵饶四支之说并行不悖也若
 双峰分为六节则断不可从也

中庸 …… (第 2b 页)
 也穷而在下则孔子是也 脩道之谓教本是当然
 之工夫将作本然之义理看以下文道也者道字包
 性道教而言也蒙引得之 史氏伯璿
作当然看未是

三段理虽皆兼物为备然必以人为主观章句盖

 人知己之有性一人字已归到人上 首三句内即 …… (第 5b 页)
 问必兼体用言之者此体用字当分属天命之性率
 性之道与首节费用之广隐体之微体用字不同
 或问中所解程子必有事焉而勿正之说 史氏伯璿
 
及存疑看得明白朱子旧说新说并非二意蛟峰方
 氏误看
造端乎夫妇节 赛合注曰末节注云结上文新说欲
 作 …… (第 55a 页)
 人爱人责己则须还他三件诸家欲一滚说下则谬
 矣 伐柯三节章句以治人爱人责己分看段落了
 然铁板难动然唯云峰胡氏及浅说主之而 史氏伯
 璿
及翼注赛合注各有操戈之说俱不可从 蒙引
 虽亦有操戈之意然其意只是要以忠恕贯未尝谓
 治人爱人责己之 …… (第 58b 页)
 道然此章因上章说阔了故此说入身来则其人之
 道不得并指天地圣人所不能及矣故注以众人所
 能知能行为解但所谓众人亦不是庸众之众 史氏

 伯璿
看得明云峰说不是 以人之人即是庸德庸
 言 翼注曰治人就教人说其人能改即止不治不
 是姑息是道本不容 (第 59b 页)
 了得之但其说得来未畅耳 蒙引谓久字自兼内

 外误久字只指内 史氏伯璿
得之 吴因之曰至诚
 博厚高明悠久不得以德业并言(并言亦何妨)如至诚尽
 性而言尽人尽物至圣仁义礼智 …… (第 62b 页)
 为外心则为内其说不易矣据大全北溪陈氏潜室
 陈氏则以不时不食之类为事为末而即为外以仕
 止久速之类为行为本而即为内殊谬据 史氏伯璿
 
则以不时不食仕止久速之类俱为末为外而以其 (第 102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八

  四书管窥       四书类

  提要

  (臣)等谨案四书管窥八卷 元史伯璿
(第 1a 页)
伯璿
(第 1a 页)
文玑
温州平阳人据所作管窥外篇成于
至元丁未即元亡之年计其人当已入明然
始末不可考矣是编见于秘阁书目者五册 …… (第 1a 页)
断不及七十二贤又安能据其所传漫无釐
伯璿
此书大旨与刘因四书集义精要同
而因但稍为刋除 (第 3a 页)
伯璿
更加以别白昔朱子
尝憾孔门诸子留家语作病 (第 3a 页)
伯璿
者可
不谓深得朱子之心欤乾隆四十六年五月
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第 3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管窥卷一

   元 史伯璿 


  大学

  章句序曰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
之性矣 通谓朱子四书释仁义礼智兼体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管窥卷二

   元 史伯璿 


  论语

  学而

  首章不愠集注愠含怒意 考證何氏谓含怒固下得
轻然终有怒字在惟训闷字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管窥卷三

   元 史伯璿 


  论语

  雍也

  雍也南面章 饶氏谓伯子不衣冠而处则非可使南
面者夫子岂得遽以此许之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管窥卷四

   元 史伯璿 


  孟子

  梁惠王上

  首章仁义集注仁者心之德爱之理 𤼵明或疑朱子
仁字之训孟注先言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管窥卷五

   元 史伯璿 


  孟子

  离娄上

  首章先王之道仁政 饶氏仁政第一是封建云云或
问孟子不十分说封建何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管窥卷六

   元 史伯璿 


  中庸

  章句序其曰天命之性则道心之谓也 𤼵明上文云
道心原于性命之正可见天命之谓性率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管窥卷七

   元 史伯璿 


  中庸

  第十二章 辑讲问章句云然其理之所以然则隐而
莫之见也则似乎费外别存个隐要之鸢飞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管窥卷八

   元 史伯璿 


  中庸

  二十二章至诚尽性 饶氏曰此与首章一般至诚便
是致中和赞化育便是天地位万物育 辑 (第 1a 页)
郑康成谓周人改时与月程伊川胡安国谓周人改月而不改时蔡沈周洪谟谓周不改时亦不改月吴仲迂陈定宇张敷言 史伯璿
吴渊颖汪克宽辈则又胶于旧见而无所折衷岂知春秋专用周正哉今考左传于诸国用周正而晋独用夏正左传僖公四年十 (第 11b 页)
事则皆力行事大学之格
致诚正修中庸之学问思辨行分言则二事合言只是
一事是致知亦可包力行也此无可疑若如 史氏伯璿

蒙引诸家以尽精微知新属知道中庸崇礼属行难道
行处独无精微与新乎知处独无中庸与礼乎支离甚
矣这尊德性道 …… (第 25b 页)
 事言而为外心则为内据大全北溪陈氏潜室陈氏
 则以不时不食之类为事为末而即为外以仕止久
 速之类为行为本而即为内据 史氏伯璿
则以不时
 不食仕止久速之类俱为末为外而以其所以然者
 为本为内蒙引存疑之说似长今从之
 讲家皆以理 …… (第 31b 页)
 袭水土此说亦是然细玩或问却不如此今依或问
 黄氏洵饶谓二十七章道之大道之小十二章费之
 大费之小皆此章小德之川流所以然者大德之敦
 化也 史氏伯璿
谓小德大德隐也川流敦化则费矣
 小德川流是费隐之小者大德敦化是费隐之大者
 二家之说不同当从史氏 …… (第 32a 页)
 发见于外经纶大经是也不是作用皆属和和虽见
 于外而自有和之本原备具于内溥博渊泉是也不
 是本原皆属中玩此二章益可想见中和界分
  史氏伯璿
讲祖述章谓大德小德是隐川流敦化是 (第 38b 页)
   春王正月上
胡氏曰周以建子为岁首则冬十有一月是也建子非
春乃以夏时冠周月者此所谓行夏之时而见诸行事
之验也余曰非也藉令建子建丑而遂以子丑之月为

春则胡氏之说非也若但以子丑之月为岁首而仍以
寅为春则胡氏之说亦非也何言乎以子丑之月为春
而胡氏之说非也 史伯璿
曰行夏之时时者兼春夏秋
冬而言之者也既有所谓夏之时则必有所谓商之时
周之时矣夏之时以建寅之月为春则周 (第 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