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正史類
別集類
。贤能不在玆。牧民思约已。事主便忘私。此足今之士。夫君是也非。如何不起日。偏使我心悲。
题西原返始堂 (韩参议百谦
为牧。构堂求题咏。盖始祖清之人故也。)
公起三韩季。堂开万历中。风流百代远。云日入窗通。导俗能敦孝。 (第 444L 页)
。祝公寿耇任斯文。赴召阊阖承华勋。先忧后乐解纠纷。泰平玉烛宏玆贲。我辈操耒开耕耘。
[郑愚伏经世所撰 韩久庵百谦
墓碣]
郑公愚伏经世所撰 (第 519H 页)
韩公久庵百谦
墓碣云。 宣庙以周易传义多有不同。句读音释。当须两存。而学者偏主程传。 命聚中外儒臣。设局而釐正之。 (第 519H 页)
隐。以社稷大臣。欲扶颠持危。而终至陨身。出处之义。难以一槩论也。时先生新制深衣幅巾。盖用曹芝山好益, 韩清州百谦
之制也。命余着而见之。又出示所命洞中岩号帖曰。此间山水之胜。何如。对曰。胜似白云洞。可以甲乙于陶山矣 (第 446H 页)
久庵遗稿序
   久庵遗稿序[李植]
久庵遗稿上(清州 韩百谦
著)
   箕田遗制说
   箕田图
   深衣说
   深衣图
   四端七情说
   四端七情图 ……  晦斋论太极图后跋
   东史纂要后叙
   题阴符经后
   潮汐辨
   接木说
   勿移村 久庵

   碑坛立议序
   送芝峰李润卿令公朝京序
   返始堂记
   启蒙卦变图跋 久庵
遗稿下
   户曹参议辞职疏
   贡物变通疏
   安抚使辞职疏
   先祖通训大夫行文川郡守 赠
  

久庵遗稿序[李植]
故户曹参议 久庵韩先生。
以儒雅称于世固久。植以旧闬后生。流落乡曲。不及登门。而闻已捐馆。每窃恨焉。今其嗣子完山大尹兴一。示以 (第 157H 页)
久庵遗稿上(清州 韩百谦
著)
  
   次唐诗秋夜韵
 五言排律
   送梧窗令公出按关西
   朴凤山(东彦)
   坡阳君尹(安性)
   韩参议(百谦)

   尹判书(暾)
   章圣懿仁王后挽
   谩成
晚翠文集卷之三
 七言绝句
   受由下 五言排律
   送梧窗令公出按关西
   朴凤山(东彦)
   坡阳君尹(安性)
   韩参议 (百谦)

   尹判书(暾)
   章圣懿仁王后挽
   谩成
晚翠文集卷之三
 七言绝句
   受由下
。各喜时名拙。翻怜老态狂。所嗟离合易。谁谓死生忙。剑谢龙泉气。星沈太白光。伤心胶漆地。一一是山阳。 韩参议(百谦)

(一作隆)历间人物。吾鸣吉甫贤。苍松挺雪壑。白月照秋天。经术关闽后。循良卓鲁前。宦情归龃龉。吾 (第 119H 页)
时名拙。翻怜老态狂。所嗟离合易。谁谓死生忙。剑谢龙泉气。星沈太白光。伤心胶漆地。一一是山阳。
韩参议 (百谦)

(一作隆)历间人物。吾鸣吉甫贤。苍松挺雪壑。白月照秋天。经术关闽后。循良卓鲁前。宦情归龃龉。吾 (第 119H 页)
系。受刑以死。
枭汝立首于铁物市桥头。生员南以恭。适骑马而过。即下马曰。长者头在此。不可骑过。
士人 韩百谦,
沈憬。往哭于汝立尸。出衣衾赗赙。厚殓殡之。事觉。推鞫杖流。
汝立常会射楔之人于黄山。酒将半。出言近日 (第 31L 页)
三男一女。男长翊。艺文馆待教兼春秋馆记事官。次靖。侍讲院说书兼春秋馆记事官。次竱。业文。女适清州牧使 韩百谦
之子兴一。百㱓先娶士人高景龙之女。生二男。长竣。业文。次端。幼。后娶前泰仁县监梁思行之女。朴龟年先公 (第 528L 页)

通训大夫承文院判校洪庆臣德公ㆍ鹿门南阳人
通训大夫军器寺正金顺命正受ㆍ月峰江陵人
通训大夫司导正 韩百谦
鸣吉ㆍ (第 415H 页)
久庵
清州人
通训大夫行弘文馆典翰柳梦寅应文ㆍ艮庵兴阳人
通训大夫行弘文馆典翰姜 签公信ㆍ沙峰晋州人
通训 …… (第 415H 页)
 余曾王考贰相公旧第。有箧藏周易校正厅宣酝图座目一轴。一时杰钜人。无不与焉。合六十员。贰相公时以都承旨。居第二十一。公之季第参判公。时以兵曹参知。居二十五。公之长子判书公。时以吏曹佐郎。居第五十一。其中父子兄弟三人同选。

惟吾家在焉。然无文献徵信。始不知其何事。据 韩久庵
碑最详。 昭敬大王末年。以周易句读音释。当须两存。命聚中外儒臣。设局釐正。外除者留。已出者驰驿召之。 (第 416L 页)
   答柳而见
   答徐行甫(思远○癸卯)
   与徐行甫
   与张德晦(显光)
   答张德晦
   答 韩清州(百谦)
   答金希元(长生)
   [答金希元]
   与宋学懋(远器)
   与朴德凝(惺)
   答   答徐行甫(思远○癸卯)
   与徐行甫
   与张德晦(显光)
   答张德晦
   答韩清州 (百谦)
   答金希元(长生)
   [答金希元]
   与宋学懋(远器)
   与朴德凝(惺)
   答
何。僧舍村庐。皆非所宜。惟废事深缩。只句管不得已之公务。以待朝命如何。内行则或可先还旧寓。不妨。
韩清州(百谦)
伏奉辱惠书。仰审岁寒此时。仁抚有相。尊候起居万福。感慰无量。东冈令公。遽忽不淑。实吾朋徒之不幸。而 (第 153L 页)
舍村庐。皆非所宜。惟废事深缩。只句管不得已之公务。以待朝命如何。内行则或可先还旧寓。不妨。
答韩清州 (百谦)
伏奉辱惠书。仰审岁寒此时。仁抚有相。尊候起居万福。感慰无量。东冈令公。遽忽不淑。实吾朋徒之不幸。而 (第 153L 页)
大抵毁者。常扬人之恶而损其真。誉者。常称人之善而过其实。惟秉心公正者不然。
先儒潮汐之辨多矣惟我 朝 韩久庵百谦
之说极有条理。能说出古人未说处。
近世士习不端之弊。科举为第一。名誉次之。文艺又次之。须刮去此等。一 (第 68L 页)
九。中进士。越三年壬子。登增广文科。公弱冠取科名。如承蜩拾芥而无自满色。前辈长者咸称之。唱第日。往拜 韩久庵百谦。
(第 306L 页)
久庵
书厚字赠公曰。以此一字行世足矣。权知承文院正字。时有奏闻 天朝事。白沙,汉阴月沙诸公。列坐朝堂。将草 (第 306L 页)
气。岂不顺乎。盖栗翁所论。无非旨到之言。而惟此数端。尤为明白而易晓。故表而书之。又按郑守梦集中。有答 韩久庵
四端七情书。而以栗谷发道心原人心。发原二字为未稳。且曰。原人心之原字。尤为未稳云云。不佞曾于守梦此说 …… (第 447H 页)
。则先生批曰。此是创见。故守梦以为病耶。深原其意。则圣人复起。恐不可易也。不佞于是乎益信栗翁之说。盖 久庵
致疑于栗谷发道心原人心及发之者气也。所以发者理也之说曰。如此则理只为前所以然之故。而于后所当然之则。 …… (第 447H 页)
有此云云。守梦虽以发原二字为不稳。而至曰所以发之理未尝不贯通流行于已发之中者。此栗谷之意也。此论足破 久庵
之谬见矣。是以略叙诸贤异同之说。以备参考。且欲反躬体验云尔。
尤斋先生语录(时老先生以 孝考迁陵。来 (第 447L 页)
。每用奉念。今幸得此。况其所以准拟工程。点检病痛。实有默契而先获焉者。何假采之区区妄为叠床架屋耶。昔 韩久庵
与同志初访闵习静。先生曰公见朱子所谓脩身大法小学书备矣。义理精微近思录详之之说乎。 (第 154H 页)
久庵
遂惕然感发。因成近世名儒。此尤可法。况公自有家学源流。不宜随众菲薄。既见端绪。而终至废阁也。至如所喻 (第 154H 页)
殁世。学绝道丧。公遂与金沙溪长生,郑守梦晔,赵风玉轩守伦诸公。嗣守不怠。为儒林矜式。学者往往互益焉。 韩久庵百谦
常论栗谷四七说。多失其旨。公为之痛辨。又与成沧浪文浚讲太极五行之说。义益明当。以故 宣庙尝因天灾。  (第 512H 页)
多犯其经界。至不可辨别者有之云。若如是不已。遂使圣法漫灭。则岂不为守土之所大惧邪。其制大略。有图著在 韩久庵
集中。幸可考诸遗文。访之旧老。而案其图籍。如有侵蚀耕割者。果有其迹。则或立科条。或置守户。随其便宜而 (第 73H 页)
胤撰。
水村脩稧序
水村在西湖之北。舅氏之庄在焉。折而左十里而遥。为 国都之崇礼门。其前则大江也。始 久庵韩先生
得小庄于季氏西平相公。筑庵北丘下。有竹数百本。先生之所手植也。岁 (第 414L 页)
久庵
圮。奴仆环而居之。岁丙寅。余醮于是。因得先生所 (第 414L 页)
久庵
记而读之。有曰三角 (第 414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