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韩百谦” 相关资源

正史類
別集類
。不著撰人氏名。朝鲜载记备编二卷,朝鲜史表一卷。周家禄撰。奉使朝鲜日记一卷。柏葰撰。朝鲜箕田考一卷。 韩百谦
撰。越史略三卷。不著人氏名。海外纪事六卷。释大汕撰。安南史事记一卷。李仙根撰。安南纪游一卷。潘鼎圭
  别纸
深衣小带。礼所不言。虽未详其缀处。而见家礼两襟相掩之图则可知其右缀腋下。左缀襟边。而相结于腋下也。但衣之前叶直下无斜幅。与今衣制不同。而襟在腋下则裳之前齐必高仰不齐。未知裁时稍加分寸。以取着后齐整之制耶。 韩久庵
以小带缀于左右两襟之旁。而相向而结。此则有违于两襟相掩之文。恐不可从。如何。
大带之制。家礼详之。而 (第 372H 页)
 臣尝游平壤外城。为作箕子田记曰。自夫井田一坏而天下耒耜之所入古先王均地画野之制。无处可见。独我国平壤城外方田。乃是父师之遗画。其制不为井而为田字。横纵各四田。四四而为田者十六。每田之内。各四区。八八而为区者六十四。界区有径。其广六尺。界田有路。其广三之四。田之外路直城门。其广九之。每区方八十三步二尺赢。实积为七十亩。 久庵韩百谦
以为正合于孟子所谓殷人七十而助者是也。界田之首。必对竖望石。以为四标。土人号为法首。大路两沿。如绳削 (第 359L 页)
中庙褒以贤孝。 宣庙擢以遗逸。柳西坰根重以续之三纲行实。灵芝醴泉。厥有本哉。爰育六子。人称六龙。有与 久庵韩百谦
偕奋徒中。克成农圃郑文孚北捷者。进士从勋都事德明其长也。有才行尉荐者县监德峻其二也。有以进士仕者监察 (第 395L 页)
,朱伯贤(号白云),敖继公(吴兴人○以上明人),杨梧(清人)。以至吾东李退溪奇高峰,金而精,郑寒岗, 韩久庵,
与夫柳馨远祖 (第 531H 页)
久庵
者不可胜纪。其专守家礼则丘琼山以下宋龟峰,金沙溪,郑守梦,宋尤庵,俞市南,权遂庵诸贤是已。乃胤锡愚僭 …… (第 531H 页)
缉边。是则通制肰矣。于深衣乌独不肰。谓是钩边。实大疏谬。况古今缀彄之制。又自有冒旁棺衽之可照乎。此则 久庵
之说在所当取故也。若曰深衣本无小系。而只用大带则非矣。安有衣边无钩而可为深邃之义乎。或曰团纽之必以三 (第 539H 页)
子弟有法。勤学业习礼让。家内小童。耻言利欲之事。择交少许可。所与游多名流。与金文元,郑愚伏,赵重峰, 韩久庵。
道义相讲磨。如金公尚容尚宪,李公春英,申公应矩,尹公泂,黄公慎,朴公东亮东说,李公义健,李公基卨,宋 (第 560L 页)
寿北史。秦世。亡人避役来适。名之曰秦西原。 韩百谦
三韩辨曰。三韩僻在东南一隅。去中国最远。虽尧舜揖逊而声化不暨。楚汉交争而干戈不扰。耕凿晏如。长育子孙 (第 444H 页)
徐那。辰侲韩馯。音同而字异。传写之误也。秦韩之说。始见于李延寿北史。秦世亡人避役来适。名之曰秦。西原 韩百谦
三韩辨曰。三韩僻在东南一隅。去中国最远。虽尧舜揖逊。而声化不暨。楚汉交争。而干戈不扰。耕凿晏如。长育 …… (第 598L 页)
太守公孙遂。讨右渠。分其地。为四郡。乐浪郡治朝鲜县。临屯郡治东暆县。玄菟郡治沃沮城。真番郡治霅县郡。 韩久庵
三韩辨。朝鲜县。今之平壤。东暆县。今之江陵。沃沮城。今之咸镜道。皆有可据。不可诬也。霅县郡虽不知其所 …… (第 599H 页)
之失。在唐文皇以后。今之凤凰城。即古安市城。古皆属朝鲜。真番之必在辽东无疑矣。又或以乐浪。为今庆州。 韩久庵
三韩辨。辨之甚详。一按可知也。
箕子祠
箕子祠在平壤府城中。殿号崇仁。鲜于氏世为崇仁殿参奉。鲜于本箕 (第 599H 页)
也。高丽之并卞韩。百济之并马韩。金敬叔之论也。马韩之属百济。卞韩之属高丽。权近之论也。卞韩之属新罗。 韩百谦
之论也。马韩即箕准避国之地。而入于百济。卞辰即斯卢创业之乡。而后为新罗。则 (第 247H 页)
韩百谦
之论。最为详悉。而百济东极新罗。北际汉江者。李延寿之北史也。新罗西百济。北高丽者。宋祁之唐书也。高丽 (第 247H 页)
 三韩分属之讼。臣按杜氏通典云马韩在西。其北与乐浪接。又曰辰韩在东。其北与濊貊接。又曰弁辰在辰韩之南。南与倭接。又曰弁辰与辰韩杂居。末云三韩为百济新罗所吞并。由是观之。马韩者。今湖西湖南之地。辰韩弁韩者。今岭南之地无可疑也。唯金富轼三国史。载崔致远上太帅状云马韩则高丽。卞韩则百济。辰韩则新罗。其以马韩为句丽者。箕准本自平壤南徙金马。而平壤竟为句丽。故言之如是。至于卞韩之为百济。考之华东诸史。未有明验。后汉书弁韩在辰韩之南。百济岂在新罗南乎。故户曹参议臣 韩百谦
以首露王所起金官驾洛为弁辰。此不易之定论也。三国定界之辨。臣以为新罗疆土。即今岭南之所管辖也。唯自奉 (第 162L 页)
 皇帝之所再造也。安得不摩挲流涕也。司空麟取以示余。乞余题一言。
跋箕子井田图
右井田图。故户曹参议 韩公百谦
之所作也。韩公少游平壤。就箕子井田。图画其畎亩沟浍之制。且曰恐田畴之有毁伤。而古制无徵也。故为图以寿 (第 303L 页)
安,固城。漆原等)及咸昌高灵星州之等。为弁辰十二国。弁辰之迹。分明如此。而东儒至今昧昧。偶检败纸。惟 韩久庵
云弁辰疑首露所起。
玄菟有三。武帝时以咸兴为玄菟。昭帝时移玄菟于今兴京之地。其后又移于今辽东之地。此 (第 439H 页)
在鸭绿入海处。则鸭绿以北。皆属辽东矣。乐浪诸县。何以搀入于其间。大抵辽史地志。多不可信。
十二号。  韩百谦
曰汉江之外。无八百里大水。恐汉江为列水。列口疑在汉江咽喉之地。 案胡三省通鉴注。列口。列水入海之口。 (第 498L 页)
 王圻三才图会朝鲜篇云。井田在平壤府外城内。箕子区画。井田遗迹宛然。〇董越朝鲜赋。自注云。平壤旧城内。箕子所画井田形制。尚有存者。如直路之类是也。〇臣谨案。高丽史所言者。谓城中九区之区画。如

井田。非有井田也。王圻董越直云。有井田。其说有不同矣。
  久庵韩百谦
作箕子井田说云。其所区画。皆为田字形。分为四区。区皆七十亩。界区之路。其广一亩。界田之路。其广三亩。 …… (第 117L 页)
亩。则合殷之二夫为一夫。而井始为九夫矣。箕子不因夏制。而别治田亩。故为一顷七十步之制。〇臣谨案。儒臣 韩百谦
考殷周尺寸之差。计其区画。遂作井田说。以明殷制周制之不同。然殷制周制之不同。臣尝疑之。诚以浚沟洫。画 …… (第 117L 页)
。乾隆乙未间。观察使某漫其经界。近有观察使某。按旧迹而修复之。乾隆末。敕使来求井田说。盖皇旨也。遂以 久庵
说及磻溪柳馨远诸说。进之。
  鸡林之田。正方有法。 (第 117L 页)
 南药泉九万答李世龟书云。三韩之名。出于前后朝鲜皆亡之后。马韩。箕准汎海逃去立国之地。今益山。号金马郡是也。辰韩。新罗始祖所生之地。史称朝鲜遗民。分居山谷。为六村。是为辰韩六部。今庆州是也。卞韩。或称卞辰。以其近于辰韩也。且称最近倭国。饮食衣服。多与倭同。似是首露王之国。今金海等地是也。然则三韩。只在两南。或略及于忠清道。自京畿以上。元不相及。而孤云阳村胜览诸说。皆欲以罗丽济三国。分排于三韩以此。其说。皆不通。唯近时 韩百谦久庵
之说稍胜。其说在其文集。可考也。
玄菟考
玄菟者。本沃沮故地。今咸镜南道之地也。
 后汉书云。东沃沮 …… (第 233L 页)
 后汉书云。弁辰与辰韩杂居。城郭亦服皆同。言语风俗有异。其国近倭。故颇有文身者。〇魏书云。其渎卢国。与倭接界。十二国。亦有王。(节)施灶皆在户西。〇镛案三韩国邑。莫详于后汉书。后汉书既以弁辰。谓在辰韩之南。则弁辰者。辰韩之南邻也。渎卢者。巨济也。
其称弁辰者。或其顶戴之帻。异于辰韩。遂以得名也。
  韩百谦
云。首露王所起。(即金海。)乃弁韩之地也。〇镛案弁者。驾洛也。驾洛者。伽耶也。东俗凡冠帻之尖顶者。通 …… (第 249H 页)
居。其差北差南。差强差弱。东史所记与华史所载。毫发不爽。情形悉合。惊(一作驾)洛之为弁辰。无可疑也。 韩久庵
以首 (第 249H 页)
而还于金。金亡而没于元。共二百四十馀年。(自睿宗四年。)至是收复。以伊板为界。伊板者。金之磨天岭也。 (韩久庵
地志云。磨天岭上。有石函旧基。函疑是尹瓘定界碑遗迹。)
 〔恭悯王世家〕五年秋。东北面兵马使柳仁雨。 (第 311L 页)
 

古今浿水之说。总有五家。其一。以鸭渌河为浿水。史记朝鲜传所载是也。其一。以大同河为浿水。桑氏水经及班氏地志。所言是也。其一。以潴滩水。为浿水。丽史地志及胜览所言是也。其一。以蓒芉泺(蓒芋泺)。为浿水。辽史地志及一统志所言是也。其一。以清川水为浿水。 韩久庵
地志所言是也。诸书之中。桑氏水经。最得其正。故此经特云平壤之水者。从桑氏之经也。
 史记朝鲜传云。全 …… (第 380H 页)
否服属于秦。则燕、秦疆域。踰渌水而南矣。何苦觅浿水于渌水之北乎。
     右辨蓒芋泺。非浿水。
  韩久庵百谦
云。秦、汉皆以浿水为朝鲜北界。其非大同江明甚矣。又马訾水。出西盖马。入西安平。则此当为鸭渌江。而清川 (第 382H 页)
江。在鸭渌大同之间。恐此为浿水。唐书以为平壤城南涯浿水者。非是。盖隋、唐之间。朝鲜郡县。废之已久。邑号地名。皆悬闻错传多失真。今当以汉书。为正。〇又云。清川江。至永柔甑山之间。入海。甑增相类。当与浿水。入增地。互相参验。〇𤲟案秦汉所界者。鸭渌也。清川者。萨水也。非浿水也。平壤之涯浿水。是信笔。非悬录也。 久庵
说误甚矣。
     
右辨萨水非浿水
 李芝峰云。我国浿水有三。(鸭绿大同猪水也。)战国策。朝射东 …… (第 382H 页)
时所筑。城内区画用井田制。一高丽成宗时所筑。胜览云。箕子井田。在平壤府南外城之内。其说之流传尚矣。故 韩久庵百谦。
欲究其制。考殷周尺寸之差。逐亩打算。计其区画。遂作井田说。以明殷、周制之不同。其说曰。其所区画皆为田 …… (第 386L 页)
以沟洫之间。陈废可惜。遂漫其经界。近有一人。按旧迹而修复之。乾隆末。敕使来求井田说。盖 皇旨也。遂以 久庵
说及柳磻溪馨远诸说进之。先生云。孟子所言夏、殷、周分田多少之数。本据龙子之说。徵诸实理。不能吻合。 (第 387H 页)
久庵
乃云。殷、周尺寸有差。以立其义。然百亩可以开方。(十十百也可开方。)七十亩。不可以开方。(八八六十四 (第 387H 页)
 辽史地理志云。正州在渌州(渤海时鸭绿府)西北三百八十里。本沸流王古地。有沸流水。渤海。时为沸流郡。〇备考云。汉昭帝元凤二年置二郡。而句丽开国。在元帝建昭二年。其间为四十四年。是时汉道全盛。而乐浪太

守。在于今平壤。自平壤至成川。不过百数十里。松让句丽。何以割据乎。且今咸镜道。为沃沮县。属于乐浪。句丽又何以介于其间乎。所谓纥升骨、沸流水。不当在于鸭江以南。而辽志所载似得矣。〇 韩久庵百谦
云。句丽本起于西安平。则东史以卒本扶馀为成川者。非是。西安平今属辽东外徼。马訾水入海处。沸流水。亦在 (第 395L 页)
其地。恐今狄江是也。〇𤲟案渌州者。今虞芮郡隔水之地也。(详见绿水中。)虞芮西北殆四百里。为兴京之界。则沸流水当接于兴京之近畿。明在渌水之北。与成川不相涉也。 久庵
又以狄江当之。恐不然也。
至义波曲。入于浿水。
 备考云。沸流江。源出阳德县吴江山。南流环兔城镇。西 …… (第 395L 页)
 备考云。带方。即带水入海处也。带方之地。盖在西海之沿。而南与百济邻比。东与牛头城。北与平壤。不甚相远。带水。乃在汉山猪滩之间。似今临津也。〇安顺庵云。温祚渡浿、带二水。居弥邹忽。(节)东人以猪滩。为浿水。则带水。疑今临津也。汉志云。带水西至带方入海。则带方。疑今松京、

丰德之地也。弥邹忽。即今仁川。故或疑汉水为带水。然则洌水。无可指也。〇𤲟案浿水。自浿水。非猪滩也。汉水是洌水。非带水也。带水。今临津也。
  久庵韩百谦
云。世传平安道龙冈县。为古带方大同江。至龙冈入海门。恐大同江。为带水。〇𤲟案 (第 404L 页)
久庵。
前以清川为浿水。今又以大同河。为带水。然龙冈之为带方。绝无所据。不可从也。大同河。是浿水也。临津水。 (第 404L 页)
以卒。年六十五。基卨于礼学最深。冠婚丧制。必用仪礼。参以司马氏家礼。又于天文地理律历兵机。靡不洞究。 久庵韩百谦
称其善学明道。天启癸亥。赠吏曹参判。旌其孝。
李庆祺字君应。庆州人。幼有器度。既长淹贯经史。嘉 (第 117L 页)
  案续衽钩边之说不一。然不离乎裳幅与衣襟。郑玄论衽。一谓之在裳傍。一谓之裳幅所交裂。孔氏疏。在裳傍者。直谓之衽。裳幅所交裂者。谓裳十二幅皆有衽。陈祥道,杨复,吴澄从之。杨简

复援说文交䘳之说。而方悫,朱治,黄宗羲及义疏皆从之。吕大临谓衣裳之交。而车垓,黄润玉,王廷相皆从之。江永谓在身左右旁者。东儒 韩百谦
谓自领下至裳末直对处。李最之谓别用布方尺交解。为内外襟。上尖下阔处。其说皆参差。其论钩边也。以为曲裾 (第 52L 页)
者。郑玄,孔颍达,司马光,江永也。裳旁之合缝覆缝者。朱文公家礼及杨复,吴澄与义疏也。别裁直布而钩之续衽下者。朱治,杨简,方悫也。以衣连裳。上下相续者。吕大临,陈祥道,王廷相也。两衽结纽。左右交钩者。 韩百谦
也。衽下裳边。勾摺一寸。向里缉缀者。李最之也。右衽端上钩于肩者金焌也。其说又参差不同。盖续衽钩边。言 (第 52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