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詩類
小學類
書類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目錄類
別史類
傳記類
職官類
正史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小說家類
雜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正一部
 二月丁丑太白昼见 乙未诏宗室毋与胥吏通姻
著为令 金知大名府乌库哩谊谋不轨伏诛 三月
癸亥参知政事楼钥罢 太阴太白与日并行相去尺
(考异宋史不书今据/金史 卫绍王
纪书之) 是春耶律琉格自立为辽王 …… (第 10b 页)
金夔王永升卒 壬子金改元贞祐大
赦 庚申金呼沙呼等议降故卫王为庶人金主曰朕
徐思之以谕卿等数日乃降为 东海郡侯
贞祐末 (第 14a 页)

谥曰绍 金昭雪章宗元妃李氏承御贾氏诏曰大
安之初颁谕天下谓李氏与其毋王盼儿及新喜同谋 …… (第 14a 页)
 癸未金南京大括粟 庚辰金人来督二年岁币且
止贺正旦使 是月蒙古主驻金中都北郊诸将请乘
胜破燕不从乃遣使谓金主曰汝山东河北郡县悉为
我有汝所守唯燕京耳天既弱汝我复迫汝天其谓我
何我今还军汝不能犒师以弭我诸将之怒耶平章政

事珠赫果勒齐言于金主曰塔坦人马疲病当决一战都
元帅承晖曰不可我军身在都城家属各居诸路其心向
背未可知战败必散苟胜亦思妻子而去社稷安危在
此一举莫如遣使议和待彼还军更为之计金主然之
遣承晖诣蒙古请和以 卫绍王
女为岐国公主及金帛
童男女五百马三千归蒙古主仍遣承晖送出居庸关
 蒙古兵破金岚州镇西军节使乌库哩仲温 (第 18b 页)
死之
夏四月金以蒙古和议成大赦 乙卯金尚书省奏请

巡幸南京金主将从之左丞相图克坦镒曰銮舆一动北
路皆不守矣今已讲和聚兵积粟固守京师策之上也
南京四面受兵辽东根本之地依山负海其险足恃备
御一面以为后图策之次也金主不从镒寻卒镒明敏
方正学问该实一时名士皆出其门 五月甲戌金霍
王从彝卒 丁丑太白经天 乙酉赐礼部进士袁甫
以下五百四人及第出身 辛巳金迁 卫绍王
镐厉王
家属于郑州 金主以国蹙兵弱财用匮乏不能守中 (第 19a 页)
木哈巴图
尔率师由西夏趋关中冬十月赴潼关金安西军节度
使尼玛哈富勒呼战没 癸亥西川地震甲子又震
金徙 卫绍王
镐厉王家属于南京 蒙古兵次嵩汝间
金御史台言敌兵踰潼关崤沔深入重地近抵西郊彼
知京师屯宿重兵不复叩城 (第 8a 页)
臣相对泣下或殿上发长吁而已兵退
则大张具会饮黄閤中矣因循苟且竟至亡国 崔立
勒兵入宫集百官议所立立曰 卫绍王
太子从恪其妹 (第 26a 页)
  开基创业兴王之本为先继体守成经国之宜尤重
昔朕皇考太祖高皇帝受天明命建都江左以肇邦
基肆朕缵承大统惟怀永图眷兹北京实为都会地
势雄伟山川巩固四方万国道里适均惟天意之所
属实卜筮之攸同乃仿古制徇舆情立两京置郊社
宗庙创建宫室上以 绍皇
考太祖高皇帝之先志下 (第 17a 页)
   王 岐(中牟/人) 王文起(武安/人) 牛 璲(陈州/人)
   韩国栋(太康/人) 王 森(温县/人) 海外钦(郑州/人)
   郭 巍(柘城/人) 王 允济(襄城/人)
 张又中(叶县/人)
   马应昭(睢州/人) 李经纶(祥符/人) 王廷璞(偃师/人)
   李  (第 50b 页)
势雄伟山川巩固四方万
国道里适均惟天意之所属实卜筮之攸同乃仿古制
徇舆情立两京置郊社宗庙创建宫室上以 绍皇
考太
祖高皇帝之先志下以开子孙万世之宏规且于巡狩
驻守实有便焉爰自营建以来天下军民乐于趋事天
人协赞 (第 22a 页)
金碧翚飞规模宏丽(大金/国志)
原崇庆元年七月有风自东来吹帛一段高数十丈飞
动如龙坠于拱辰门内(金史 卫/绍王
纪)
原西至玉华门曰同乐园若瑶池蓬瀛柳庄杏村尽在
于是(大金/国志)
补大定十年燕群臣于同乐园之瑶池 …… (第 19a 页)
死伤甚众(大金/国志)
原至宁元年八月呼沙呼杀和大兴府图克坦南平刑
部侍郎图克坦穆延于广阳门西(金史 卫绍王
纪鸱按/呼沙呼满洲语 鸮)
(也旧作胡沙虎今译改穆延旧/作没撚令从八旗姓谱改正)
原图克坦南平行至 (第 28a 页)
燕京大庆寿寺西堂海云大禅师碑记略/ 师山西岚谷宁远人俗姓宋氏礼中观沼公受戒脩)
(童子行崇庆改元受 金朝卫绍王
恩赐纳具足戒时年/始十一后三年从中观寓岚州之广惠寺已能升座讲)
(演经文时天下凶险人相食师竭力济众宣 …… (第 17b 页)
   (臣/)等谨按庆寿寺海云禅师本末朱彝尊原书引
   帝京景物略载王万庆塔碑文多有脱落舛误处
   即如碑云受 金朝卫绍王
恩赐纳具足戒时年始
   十一后三年能升座讲经而帝京景物略则云年
   十一能开众讲义又通元广慧大师 (第 18b 页)
  详宏仁寺条下

(原金大定十三年八月于悯忠寺策试女直进士寺旧/有双塔进士入院之夜半闻东塔上有声如音乐西达)
(于宫考试官侍御史完颜佛宁等曰文路始开而有此/得贤之祥也 金史选举志 按完颜佛宁旧作完颜)
(蒲涅佛宁满洲语群也今译改燕山悯忠寺暇日同行/原肃王与沈元用同使北馆于)
(寺中有唐人碑辞皆偶俪凡二千馀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不视且聪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欲矜)
(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举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
(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纲老学庵笔记/原呼沙呼迁 卫绍王
于卫邸召完颜 囚于悯忠寺)
(金史本传字君直信州弋阳人宝祐中举进士中乙科/原谢枋得)
(除抚州司户 …… (第 4b 页)
门善)
(制门人/义中书)
  (臣/)等谨按碑所称大安十年乃辽道宗年号帝京
  景物略目为金时物盖 金卫绍王
亦改元大安因
  致误耳考 (第 18b 页)
金卫绍王
称大安者止三年此云十年
  可知其非金大安矣其撰文之僧名又见前所载 (第 18b 页)
置也(名胜/志)
  (臣/)等谨按𣙜盐院旧基元至正间改为儒学见宝
  坻县志
(原金至宁元年八月 卫绍王
之变是日海水不潮宝坻/盐司惧其亏课致祷无应九月宣宗即位乃潮 金史)
(五行/志)
原大都之盐太宗丙 (第 13a 页)
碧放舟南下纵其所往紫蟹金鳞随意而得虽大那未)
(足多也闻之父老云在昔金大定间始改务为县至大/安初避 东海郡侯
讳更名曰丰闰地方数百馀里户不)
(啻二万民物丰衍赋入繁阜为蓟郡诸县之最承安中/以怀远大将军瓜尔佳实讷 (第 13b 页)
原泰和五年八月筑古北口东陉二城(大金/国志)
原大安三年总管万户奎腾屯古北口(金史 卫绍王
纪/ 按奎腾蒙古)
(语冷也旧作/𠇗头今译改)
原贞祐二年六月潮河白河溢漂古北口铁裹门关至
老王 (第 4a 页)
祖于宫城西诸)
(臣固请正位不许迨诸弟以赭袍被体寘玺于怀而后/即位其去八月戊申已九日其馀章宗以皇太孙 卫绍)
(王
以藩封哀宗以皇太子俱即位于柩/前皆与熙宗即位典礼无殊故不分载)
元国俗旧礼凡帝后有疾危殆度不可愈移居 (第 9b 页)
六七作惟昔神
考于时元丰分将𨽻方联民讲武阅九军之师阵建北
面之黄旗无衅可乘有训斯在皇帝陛下以重华而
之事以下武而继文之声因其天亡之时成是席卷
之势臣顾惟稚长久误眷知诗礼之庭屡趋而过军旅
之事盖未尝闻察 (第 6b 页)
臣共上尊号曰青吉斯皇帝先是绍兴中金人屡击蒙
古不能克遂与之和金主尝遣 卫王允济
往靖州受特
穆津之 (第 2b 页)
允济
奇其状猊归言于金主请以事除之金
主不许特穆津闻而憾之 特穆津既即位遂发兵复
征奈曼灭之执必里克汗以归 …… (第 2b 页)
时卫喇特等部
遇蒙古前锋不战而降因用为乡导讨默尔奇斯部灭之
托克托中流矢死库楚类汗奔契丹是年金主璟卒 卫王

允济立
二年三月辉和尔国降于蒙古辉和尔即唐之高昌也
 五月蒙古兵入灵州夏主安全纳女请降于蒙古夏
自是 (第 2b 页)
时卫喇特等部
遇蒙古前锋不战而降因用为乡导讨默尔奇斯部灭之
托克托中流矢死库楚类汗奔契丹是年金主璟卒 卫王

允济

二年三月辉和尔国降于蒙古辉和尔即唐之高昌也
 五月蒙古兵入灵州夏主安全纳女请降于蒙古夏
自是益衰 …… (第 2b 页)

诸军赴中都平州骑兵屯蓟州以自重遣图克坦铭等迎
升王珣于彰德九月至燕即位立子守忠为太子追废
永济为 东海郡侯
后追 (第 8b 页)
卫王
谥曰绍 蒙古兵至怀 …… (第 8b 页)
晖议和蒙古主欲得其公主金主乃以其故主 永济

女及金帛童男女各五百马三千与之 夏四月金及
蒙古平蒙古主引归出居庸关金主以蒙古既和大赦
其国内  (第 11b 页)
罢冗员放宫女上书不得称圣改圣旨为制旨释 卫绍
族禁锢汴京解严步兵始出封丘门外采蔬薪 五
月金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诸门出柩九十馀万贫不能
葬者不在是数寻 …… (第 36a 页)
塔辉等十馀人即谕百姓曰吾为二
相闭门无谋今杀之为尔一城生灵请命众皆称快立
遂勒兵入宫集百官议所立立曰 卫绍王
太子从恪其
妹公主在北兵中可立之乃遣其党韩铎以太后命往 (第 42a 页)
箭手各七百人入内射 庚午进呈有告统兵官
掊尅不法者上令付大理寺治之虞允文奏恩威相须
乃济上曰威克厥爱 允济
爱克厥威允罔功苏轼乃谓
尧舜务以爱胜威朕谓轼之言未然梁克家奏先儒立
论不可指为一定之说如崔寔著政论务 (第 61a 页)
 (以来圣贤相傅之道一旦豁然大明/中天昭晰呈露谥之曰文不亦宜乎)
 丙辰金主璟卒无子金人立葛王褒之子 允济(嘉定/六年)
…… (第 8b 页)
 (源皆由上失信而下生疑耳虽复今日遣体/访之使明日罪不收之家岂不均为纷纷欤)
 乙巳金主遣使来贺明年正旦是岁金主为蒙古所
攻贺生辰使不至 金主璟之在位也 允济
被命往靖
州受黑蒙古进奉见其王特穆津桀傲不逊恐为边患欲
归白璟除之会璟卒不果(在嘉定/元年)是岁蒙古 (第 29a 页)
入贡 允济
遣重兵分屯山后欲就进场袭杀之然后引兵深入会 (第 29a 页)
金之糺军有诣蒙古告其事者蒙古疑不信言者再至
蒙古遣人伺之得其实遂迁延不进是秋蒙古兵猝至与
金人战于灰河凡三日胜负未分特穆津选精骑三千
驰突金军金军乱赫舍哩自以大军乘之 允济
急命西
京留守赫舍哩执中领大兵迎敌于大胜甸执中者老
将也知兵善战自 (第 29b 页)
允济
之立心常不服至是不肯力战
其下观望遂大败执中以百骑奔还 (第 29b 页)
允济
怒罢之蒙古兵
至翠屏口金又大败乘败攻奉圣州破之进军野孤 (第 29b 页)


再遣兵迎敌以车为阵又大败是冬蒙古兵至晋山县
距燕京百八十里
壬申嘉定五年春正月己巳诏诸路通行两浙倍役 (第 29b 页)

著为令 壬申赐李孝义谥曰忠壮 是月蒙古兵至
居庸关金左将军完颜福海弃关遁金主 允济
素鄙吝
士不用命 (第 30a 页)
允济
议以细军五千自卫奔南京(即开/封府)会细
军五百人自相激厉誓死迎敌杀蒙古兵数百蒙古兵惧不
敢进问所俘 …… (第 30a 页)
 六月乙亥诏刑部岁终上诸州未决之讼于尚书省
择其最久者罪之 丁丑遣起居郎黄居谊贺金主生
辰金国乱居谊不至而还 丁亥复监司臧否守令及
监司郡守举廉吏所知 丙辰诏三衙江上诸军主帅
各举堪为将帅者二三人 八月己巳朔诏诸路监司

帅臣举所部官吏之才行卓绝绩用彰著者 庚午知
思州田宗范谋作乱夔州路安抚使遣兵讨平之 是
月金国弑其主 允济
是秋蒙古兵复至山后都元帅完颜
福兴迎敌而败 (第 33b 页)
允济
黜之复起赫舍哩执中为右副元
帅将武艺军三千往迎敌先是左副元帅南平者迎合 (第 33b 页)
允济
之意沮格军赏众共怨之执中因人心之愤欲废 (第 33b 页)
允济
以诛南平为名军至东华门外召南平计事手刃
杀之宫中闻变门皆不开执中召细军大将金焘语之 …… (第 33b 页)
父福海令招之善羊大呼告其父
曰老贼欲反朝廷何为降之复力战至午手杀数十人
身中数矢而死执中遂进入东华门 允济
遣其子蒋王
持诏出投于门下募能杀执中者白身除大兴尹世袭
千户军民皆无应者执中欲纵火焚门守门将军合住 …… (第 34a 页)
启之执中引兵入宫侍卫皆散走进至大安殿 允济

见之遥呼曰圣主令臣何往曰归旧府耳 (第 34b 页)
允济
入后宫
邀其后俱出后曰出则被杀矣执中见其久不出遣兵
就执之并其妻子囚于旧府遂召丰王珣之长子谭哲
马以 (第 34b 页)
御宝付之执中寻遣内侍李监丞弑 允济
于其府
丰王至燕京执中率百官迎于道遂立为帝降 (第 34b 页)
允济

东海侯拜执中太师都元帅领省事封泽王 九月甲
辰蠲荆湖诸州逋负二十八万缗有奇 闰九月戊辰 …… (第 34b 页)
主珣
遣人议和特穆津欲得其公主所需甚众又请左丞相
完颜福兴为质珣皆从之蒙古来选女时公主见在者
七人惟 允济
少女小姐姐甚秀慧遂以予之又令珣乡
其国遥拜珣不敢拒又以萨木哈围燕之久未尝卤掠
欲得犒军金帛珣亦从之蒙 …… (第 40a 页)
 是月夏国以书来四川议夹攻金人不报初金人既
并辽地乾顺事之甚谨金人踵辽人故事册为夏国王
岁时入贡逮今百年嘉定初夏人始为蒙古所攻遣使
求援金主 允济
新立不能救蒙古人至兴灵而返夏人恨 (第 41a 页)
 尧年之六秩福与天齐上侍

圣母之起居必敬必诚而允称大孝远 绍皇
初之治统惟
    精惟一而直接真传振武功则闽粤风清滇黔
    月朗皆出
 九重之胜算敷文德则澎台 (第 16a 页)
    翰  林 院 编  修(臣/)文 岱
    钦惟我
 皇上圣神天纵文武夙成德懋业崇河清海晏 绍帝

    而立极迈今古而独隆欣逢 (第 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