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孝經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傳記類
別史類
載記類
雜史類
正史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洞神部
太平部
 (以兴利除害之事补偏救弊/之方随诏以颁申画于后)饶虎臣罢戴庆炣卒○
 以沈炎同佥书枢密院事○蒙古以 王鹗
为翰林学
 士承旨(鹗博学正直以儒道自任奖与后进推毂人/材布列台阁由是纪纲法度文物典章焕然)
 (一 …… (第 18b 页)
 (实僚属也有经济才明允公亮既事世祖皇帝于潜/邸数进奇计及副廉希宪遂平大难益见亲重矣时)
 (帝欲知经学挺乃与姚枢窦默 王鹗/
杨果纂五经要语凡二十八类以进)秋七月有星孛
 于东方诏求直言(七月甲戌彗星出柳其光烛天长/数十丈自四 (第 29b 页)
 (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条上祖宗旧典参于古制之/宜于今者帝善之故诏下之日纲举目张一时人材)

 (咸见录用文物灿然一新然秉忠犹未有官称咸以/书记呼之至是 翰林学士承旨王鹗
上言乞崇以显)
 (秩世祖皇帝即日命有司备礼册授秉忠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肖事秉忠既大拜以天下为已任 (第 2a 页)
南隅砻石以记神之英烈明嘉靖丙午年修
元神禹庙通志在韩城县东北八十里元史世宗本纪
至元二年龙门禹庙成 王鹗
禹庙碑记禹门旧有神祠
因兵而燬道流善信鸠众议工为殿五楹两庑间架各
有十八寝殿营其后别为道院世祖素知善 (第 14a 页)
   科举学校之制
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十一月诏议立科举法不果行元
自太宗下中原用耶律楚材议命朝臣历诸路考试以
论及经义词赋分为三科作三日程专治一科能兼者
听得东平杨英等若干人皆一时名士而廷议或以为

非便事复中止至元初丞相史天泽 学士王鹗
屡请帝
以科举取士诏令中书议定程式又请依前代立国学
选蒙古人诸职官子孙百人教习俟其艺成然后试用
皆未 …… (第 1b 页)
元世学校之盛远被遐荒亦自昔所未有云
 史臣曰元初太宗始得中原辄用耶律楚材言以科
 举选士世祖既定天下 王鹗
献计许衡立法事未果
 行至仁宗延祐间始斟酌旧制而行之取士以德行
 为本试艺以经术为先士袖然举首应上所 …… (第 10b 页)
百馀步直抵龙口稍北栏头三埽并行埽大堤广与刺
水二堤不同通前列四埽间以管结成一大堤长二百
八十步北广 百一
十步其颠至水面高丈有五尺水面
至泽腹高二丈五尺通高三丈五尺中流广八十步其
颠至水面高丈有五尺水面至泽 (第 62a 页)
(上在藩时召见呼秀才而不名后亲制服以赐宠遇无/比命驰傅聘名士 王鹗
等又令译大学衍义时从马上)
(听璧讲说称旨宪宗尝召问天下何如而治对曰先诛/近侍之尤不善者璧退上曰秀才 (第 9a 页)
选举法不果行(太宗朝耶律楚材请用儒术选士至元/初上尝命丞相史天泽条具当行大事)
(亦尝及科举其后 翰林学士承旨王鹗
以为言敕省部/议奏程式而丞相和尔郭斯与留梦炎等皆言天下习)
(儒者少而由刀笔得官者多上曰将若之何对曰 (第 6a 页)
历诸路考试选士/以论及经义词赋为三科作三日程许专治一科能兼)
(者听取不失文义者为中选既而中沮世祖时 王鹗
献/计许衡立法皆未及行至是中书奏取士之法经学实)
(脩治之道词赋乃藻绘之学隋唐以来专尚词赋故士/习浮 (第 4a 页)
 行选举法

  中统元年以 王鹗
(第 24a 页)
翰林学士承旨鹗
金正大元
  年进士第一人历官尚书左右司郎中金亡将被
  杀张柔闻其名救之馆于保州蒙古主在藩邸召
  (第 24a 页)
 修三朝史

  至正三年三月修辽金宋三史初世祖立国史院
  首命 王鹗
修辽金二史宋亡又命史臣通脩三史
  延祐天历之间屡诏修之以义例未定竟不能成
  至是命托克托为都总裁 …… (第 18a 页)
  以法春秋之大一统也然则今日之修宋辽金三
  史者宜莫严于正统与大一统之辨矣自我世祖
  皇帝立国史院尝命 承旨百一
王公修辽金二史
  矣宋亡又命词臣通修三史矣延祐天历之间屡
  勤诏旨而三史卒无成书者岂不以二史正统 (第 21b 页)
禁扁序
继志故翰林学士承百中书参议鲁国 王文康公
之次
子也世祖皇帝既取宋淮南忠武王还奏留董忠献公
镇绥江南时 (第 4a 页)
文康公
以翰林应奉文字使董公军中因
谓董公曰宋氏经史图籍文书略备不及今上送朝廷
惧将散轶不可复得关系甚重也董 (第 4a 页)
公奇其言悉录中
秘外府图书连舸致之京师而属 文康公
护之今馆阁
所藏多当时故物有识者甚韪二公所为也于 (第 4a 页)
文康

剔历台省宾客门人一时文学之选皆在是以继志
兄弟见闻异于常人又以彊记博学称于时自纨绮之
习固无与斯事而 (第 4a 页)
。尝上书数千言。皆开国要务。世祖即位。多施行之。/凡征伐。以从行。秉忠在世祖左右。不改旧服。翰林承旨 王鹗
奏言。秉忠参帷幄密谋。定社稷大)
(计。圣明御极。万物惟新。而秉忠犹仍野服。宜正其衣冠。崇以显/秩。 (第 088a 页)
   臣九人共六百八十五岁致仕诸臣九人共七百
   二十九岁
 命游香山并如前例四十五年正月安徽亳州寿民陈
   如寿百六岁妻 王氏百一
岁巡抚疏
 闻得
 旨优赏并 (第 18b 页)
下年四十七卒有神川遁世集行
世又著归潜志以纪金末丧乱之事与太原元裕之壬
辰杂编关西杨奂然天兴近鉴东明 王百一
汝南遗事
微有异同今修三史金国之事盖多取其语云 (第 35b 页)
  王汝梅(大名人始由律学为伊阳簿秩满遂隐居/不仕性嗜书动有礼法生徒以法经就学)
(者兼授以经学诸生咸服其教无敢为/非义者同业悯其贫时周之皆谢不受)张特立(东/明)

(人泰和进士历宣德州司正大初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又言尚书右丞颜扎舒鲁)
(与小民争田失大臣体参知政事徒单武丹谄事/近习皆宜罢黜当路者忌其直遂罢归田里教授)
(诸生元世祖降玺书赐号中庸先生所著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颜扎舒鲁旧作颜盏世鲁徒单)
(武丹旧作徒单/兀典今并改正) 元︺王鹗(东明人幼聪悟日诵千馀/言长工词赋金正大元年)
(中进士第一历左右司郎中蔡州陷万户张柔救/之辇归保州世祖在藩邸遣使聘至进讲孝经书)
(易及治道每夜分乃罢及即位首授翰林学士承/旨制诏典章皆所裁定阿哈玛欲取相位大臣复)
(助之众莫敢言鹗独不附卒谥/文康有诗文四十卷曰应物集)
王珍(南乐人慷慨/有大志金末)
(与杨铁枪以兵应太祖行营率安济按已署珍军/前都弹压宋将彭义斌侵据大名 (第 49a 页)
夜分乃罢及即位首授翰林学士承/旨制诏典章皆所裁定阿哈玛欲取相位大臣复)
(助之众莫敢言鹗独不附卒谥 文康
有诗文四十卷曰应物集)王珍(南乐人慷慨/有大志金末)
(与杨铁枪以兵应太祖行营率安济按已署珍军/前都 (第 49a 页)
 (宋将彭义赟取大名珍弃妻子閒道走及元兵破大/名珍谓其妻子曰吾非弃汝辈诚不以私爱夺吾报)
 (国之心耳后以军功累授本路征/行万户子文干累官东平总管) 王鹗(东明人幼聪/悟日诵千言)
 (长于词赋金正大初进士第一授应奉翰林文字金/主迁蔡擢左右司郎中蔡陷将被杀万户张柔救之)
 (辇归保州世祖在藩邸遣使聘至进讲孝经书易及/治道每夜分乃罢及即位首授翰林学士承旨后致)
 (仕岁给禄有大事遣/使就问卒谥文康)
张立道(其先陈留人后徙大名/父善金进士立道事世) (第 62b 页)
 (之谥/文简)王广道(平阴人有文学不求仕进乡里化服号/为醇德先生党怀英尤亟称之从弟明)
 (道文学与兄齐名大定/间以医试第一入翰林) 元王鹗(曹州东明人幼聪悟/日诵千言金正大初)
 (进士第一累官尚书郎中从金主于蔡蔡陷几被杀/以万户张柔救免世祖即位首授翰林学士承旨知)
 (制诰典章制度皆所裁定卒谥文/康所著有论语集义及应物集)
孔思晦(孔子五十/四世孙资)
 (质端重而性简默读书讲求义理不事词章家贫躬/耕以为养虽剧寒暑而为学弗 (第 57a 页)
 (进士第一累官尚书郎中从金主于蔡蔡陷几被杀/以万户张柔救免世祖即位首授翰林学士承旨知)
 (制诰典章制度皆所裁定卒谥 文/康
所著有论语集义及应物集)孔思晦(孔子五十/四世孙资)
 (质端重而性简默读书讲求义理不事词章家贫躬 (第 57a 页)
 旨朴恒呼执事官谕之于是学生皆剃
帝命金方庆父子韦得儒卢进义等从王入朝对辨于
是方庆父子得儒进义如元至姚家寨进义舌烂而死
得儒至元亦死人以为天诛
参文学士金丘卒
 丘善属文掌国文翰时上国徵诘殆无虚岁丘撰表
 章遇事措辞皆中于理元学士 王鹗
每见其表必称 (第 6b 页)
全书     史部五
 汝南遗事       杂史𩔖
  提要
    (臣/)等谨案汝南遗事四卷 元王鹗
撰鹗字 (第 1a 页)

    一
东名人金正大元年登进士第一哀宗时
    为左右司员外郎金亡降元官至翰林学士
    承旨事迹具见元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汝南遗事卷一       元 王鹗 

诏蔡息帅臣来迓
 天兴二年六月甲戌朔六日己卯上既诛富察固纳
 (本姓伊喇被掳归国为忠孝军都统升总 …… (第 1a 页)
 十五曰市有优乐甚都姑假用之其孰曰不可时权

 左右司员外郎 王鹗
侍侧上目之鹗进奏曰世俗之
 乐岂可施帝王之前乃止
富察世达等来归
 是日前御史中丞富察世达西面元帅把 (第 1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汝南遗事卷二       元 王鹗 

乌凌噶瑚图克弃中京(二十/二日)
 甲子中京留守权参政乌凌噶瑚图克(尝为破虏都/尉钧州兵败) (第 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