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載記類
正史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術數類
雜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正一部
 应劭(奉子举孝廉累官泰山寺曹操专政弃官归作春秋断狱二百五十篇献宗召为军谋校尉著)

(汉官礼仪)

  应曜(隐于淮南中山汉时与四皓俱徵曜不至时语云商山四皓不如曜阳一老)
 应贞(字吉甫自汉至魏世以文章显轩冕相袭为盛族)
(三国)应玚(字德琏顺六世孙以文学名识治体仕魏为 (第 19b 页)
固高之特耳之耳建
成侯曰请受教閟使者问状貌所近而推得之舍人
中老者为隐衣冠抵掌而谈啇山甚悉(志/) 应曜
隐于淮阳山中与四皓俱徵独不至时人语曰
啇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志/)
鸿安丘成都人与严君平善作君平诔云 (第 6a 页)
言之则日光 应曜
星月有何碍哉易传日夜食则星亡无日
以曜之故也难云地上不得直照而散故薄亏而照近
检先望一日日未入地而月 (第 22a 页)
淮阳一老 汉应曜
也隐于淮阳山中与四皓俱徵曜独
不至时人谓之曰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见白帖隐
侯汉王玄奕也景帝徵不至遂就 (第 24a 页)
 齐有凌居又出会稽诸暨又唐节度使王翃诛河中
 悍将凌正
(平/声)
 出自姬姓周武王子应侯之后以国为氏汉有 应曜

 
隐居淮阳山中与四皓俱召曜独不至时人语曰商
 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玄孙顺字华仲居汝南南顿
 后汉建武初有 (第 6a 页)
  张禹四
西汉儒林传两张禹一从贯长卿治春秋左氏传宣帝
徵为待诏会疾死一从施雠受易成帝时为丞相封安
昌侯朱云请尚方剑斩佞臣头即其人也又东汉和帝
时张禹以太尉兼卫尉留守北宫以定策功封安乡侯
每朝见特赞与三公绝席晋上郡太守张禹为刘曜所

攻奔于允吾于是关右翕然所在 应曜
  王建九
西汉王建成帝时由广陵太守为京兆尹见班氏百官
 公卿表
曹魏王建明帝时司马宣王讨辽东公孙文 (第 14a 页)
 命交阯隐于屠肆之间后广仕汉在公台三十馀年

 历事六帝功名烜赫汉世鲜俪推原所自是亦胡刚
 畜德不露有以致之此二事正与 应曜
同是皆啬其
 光而不耀所以覃后昆之庆如此汉书高士传不载
 所谓胡刚者不因胡广立传所谓刚者孰得而知之又 (第 13b 页)
  有莘媵臣 渭滨贱老

魏李康运命论伊尹有莘之媵臣也而阿衡于商太公
渭滨之贱老也而尚父于周
  南山四皓 淮阳一老 前汉应曜
隐于淮阳山中与四皓俱徵曜独不至时人
语曰南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后汉应劭八代祖也
  浔阳三隐
宋周续之 (第 22b 页)
 (又有聊氏为颖川太守著万姓谱后魏聊世明大应/氏周武王子封应以国氏古今人表应竖吴中 夫)
 (应嵩 汉初应曜
居淮阳后汉应奉劭劭撰风俗通有/氏姓篇魏璩场晋应邈唐詹唐孝友传应先明州刺)
 (史应彪宋应孟明门大氏唐 (第 50b 页)
 盖其后裔颜师古汉书注云四皓匿迹远害氏族无
 得而详皆后世皇甫谧之徒所附会耳角音鹿上从
 两点下从用汉书作角上从一撇海录碎事云 应曜
 
隐居淮上与四皓同徵而不出曜一作耀又徐伯珍
 兄弟四人白首相对时人亦呼为四皓
汉书功臣表留侯张良以韩申 (第 8b 页)
  颜曾 何曾 王曾
 应(羽音应汝南之周武王子封于应传言/邘晋 韩武 穆也其后以国为氏)
   淮阳一老 应曜
隐于淮南山中汉高时与四皓俱被徵命曜不至
时语曰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
   七世通显
汉中兴初有应妪生 (第 28b 页)
固辞不与世洁其为人
  隐逸
羲皇上人陶潜曰夏月虚凉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
自谓羲皇上人
淮阳一老汉有 应曜
隐于淮阳山中与四皓俱徵独不
至时人语曰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 (第 3b 页)
  高士

严僖与许由为友蜀之严道人隐雅州见蜀本纪 应曜
隐居淮上与四皓同徵而不出见海录碎事挚峻字伯
陵隐于汧山司马迁以书招之不从见高士传牛牢魏
郡人立志不与 (第 17b 页)
客偶有说建成侯之一节而后人从而张大之者也吾
闻是时也有淮阳 应曜
者被徵独不出时人为之语曰
南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其言谅哉且即其说建成也
亦中智以下之见四人之不敢使太子 (第 6b 页)
    (人/言)

狡兔死良狗烹高乌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良书作/走高作)
(飞/)
   淮阳语(河南志 应曜
隐于淮阳山中与/四皓俱徵独不至时人语曰)
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
   鄙语(史记世家曰媭常以前陈平为 (第 1b 页)
 钻一石盘厚五尺许告之曰穿此石透当
 得道其人心专昼夜钻之积四十七年不
 替钻尽石穿遂得神丹今为西岳真人
淮阳一老开皇九仙
 本传 前汉应曜
隐于淮阳山中与四皓俱
 召曜独不至时人诗曰南山四皓不如淮
 阳一老后汉应邵八代祖也
 仙传拾遗开皇九 (第 009a 页)
鼓矣。日之光炎在地之上,因碍地不得直照而散,故薄天而照则远,在地之上,散而直照则近。以斯言之,则日光 应曜
星月,有何碍哉?《易传》曰:日夜食则星亡,无日以曜之故也。难云:地上不得直照而散,故薄天而照远,验先
,为颍川太守,著《万姓谱》,后魏聊世明。应氏:周武王子,封应以国氏,《古今人表》应竖,吴中大夫应嵩, 汉初应曜,
居淮阳,后汉应奉劭,劭撰《风俗通》有《氏姓篇》,魏璩玚,晋应邈应詹,唐《孝友传》应先,明州刺史应彪,
卷目录
 应姓部汇考
  郑樵通志〈以国为氏〉
  廖用贤尚友录〈应姓〉
 应姓部列传
  汉
   应曜       
应高
  后汉
  应顺       应叠
  应郴       应奉
  应劭       应珣 ……考
《郑樵·通志》以国为氏〈周同姓国〉
应氏,侯爵,武王第四子,今汝州叶县,故应城是也。汉初,有隐者 应曜,
元孙顺,后汉将作大匠,望出汝南颍川。
《廖用贤·尚友录》应姓
应,平声,汝南宫音,又望出颍川。
应姓部列传
应曜
按《郑樵·通志》:汉初有隐 应曜,
居淮阳山,与四皓俱被召。时人语曰: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
应高
按《汉书·吴王濞传》:濞使中大夫应
屯于粟邑。曲允饥甚,去黄白而军于灵武。曜进攻上郡,太守张禹与冯翊太守梁肃奔于允吾。于是关右翕然,所在 应曜。
曜进据黄阜。聪武库陷入地一丈五尺。时聪中常侍王沉、宣怀、俞容,中宫仆射郭猗,中黄门陵修等皆宠幸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