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故事類
地理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傳記類
史評類
目錄類
政書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別集類
總集類
黄中
黄中,字通老,邵武人。幼受书,一再辄成诵。初以族祖荫补官。绍兴五年廷试,言孝弟动上心,擢进士第二人,授保宁军节度推官。二十馀年,秦桧死,乃召为校书郎,历迁普安、恩平府教授。中在王府时, 龙大渊
已亲幸,中未尝与之狎,见则揖而退,后他教授多蒙其力,中独不徙官。

迁司封员外郎兼国子司业。芝草生武 ……葬不书,以明臣子之罪,况钦宗实未葬而可遽作乐乎?」事竟寝。兼给事中。内侍迁官不应法,谏官刘度坐论近习 龙大渊
忤旨补郡,已复罢之,中皆不书读。群小相与媒蘖,中罢去。尹穑希意诋中为张浚党。

乾道改元,中年适七十
备见忠谠,朕决意用卿矣。朕在藩邸,知卿为忠臣。」俊卿拜谢。

受诏馆金使,遂拜同知枢密院事。时曾觌、 龙大渊
怙旧恩,窃威福,士大夫颇出其门。及俊卿馆伴, 大渊
副之,公见外,不交一语, 大渊
纳谒,亦谢不接。洪迈白俊卿:「人言郑闻除右史,某当除某官,信乎?」诘所从,迈以渊、觌告。具以迈语质于 ……右,罢之。减福建钞盐,罢江西和籴、广西折米盐钱,蠲诸道宿逋金谷钱帛以巨万计,于是政事稍归中书矣。 龙大渊
死,上怜曾觌,欲召之。俊卿曰:「自出此两人,中外莫不称颂。今复召,必大失天下望。臣请先罢。」遂不召。
用。」颙曰:「诚如圣训,但今日在朝虽未见有共、驩、管、蔡,然有窃弄威福者,臣不敢隐。」上问为谁,颙以 龙大渊
对,语在《陈俊卿传》。

上以国用未裕,诏宰相兼国用使,参政同知国用事,颙乃言:「今日费财养兵为甚,
,葵奏:「陛下劳心庶政,日有咨询,若出人意表。今皆微文细故,此必有小人乘间欲售其私,不可不察。」盖指 龙大渊
、曾觌也。孝宗色为动。

金主亮为其下所毙,张浚自督府来朝,密言:「敌失泗州,其惧罪者皆欲来归,愿遣 ……施行一事,命由中出,人心哗然,指为此辈。臣愿先去腹心之疾,然后政事阙失可次第言矣。」内侍梁珂、曾觌、 龙大渊
皆用事,故茂良及之。

迁右正言。会内侍李珂没,赠节度,谥「靖恭」,茂良谏曰:「中兴名相如赵鼎,勋臣如韩世忠,皆未有谥,如朝廷举行,亦足少慰忠义之心。今施于珂为可惜。」竟寝其谥。尝论 大渊
、觌奸奸,至是又极言之,曰:「今积阴弗解,淫雨益甚,荧惑入斗,正当吴分,天意若有所怒而未释。二人害政 ……外事。翌日,再疏言:「唐德宗谓李泌:『人言卢杞奸邪,朕独不知,何耶?』泌曰:『此其所以为奸邪也。』今 大渊
、觌所为,行道之人能言之,而陛下更颂其贤,此臣所以深忧。」疏入,不报,即家居待罪。章再上,除太常少卿
,其应如响,天人相与之际,真不容发,隐微纤芥之失,其应岂不亦犹是乎?臣愿益谨其独。」上竦然称善。 龙大渊
、曾觌既被逐,未几, 大渊
死,上怜觌欲还之。珙言:「二人之去,天下方仰威断。此曹奴隶耳,厚赐之可也,若引以自近,使与闻机事,进 ……高赀为市。」上尝对大臣称其诚实。一日,因奏事面劳之曰:「近不见缴驳,有所见,但缴驳,朕无不听。」 龙大渊
、曾觌以潜邸旧恩, 大渊
除枢密都承旨,觌带御器械,谏议大夫刘度仍累疏论之。隆兴改元, 大渊
、觌并除知閤门事,宰相知安节必以为言,使人讽之曰:「若书行,即坐政府矣。」安节拒不纳,封还录黄。时台


史正志与浩族异,拜浩而父事之,十朋论正志倾险奸奸,观时求进,宜黜正志以正典刑。林安宅出入史浩、 龙大渊
门,盗弄威福,至是诈病求致仕,十朋并疏其罪。皆罢去。

张浚出师复灵壁、虹县,归附者万计,又复宿州。 ……立,固不以一衄为群议所摇,然异论纷纷,浚既待罪,臣其可尚居风宪之职!乞赐窜殛。」因言:「臣闻近日欲遣 龙大渊
抚谕淮南,信否?」上曰:「无之。」又言:「闻欲以杨存中充御营使。」上嘿然。

改除吏部侍郎,力辞,出 ……直学士知临安府。内侍家僮殴伤酒家保,芾捕治之,徇于市,权豪侧目。执政议以芾使金,复除吏部侍郎,且议以 龙大渊
为副,芾曰:「是可与言行事者邪?」语闻,得罢不行。下迁礼部侍郎,力求去,提举太平兴国宫。

时芾与陈 ……夺其官。仲贤至汴,辄许金人以疆土、岁币而还,上大怒,下仲贤吏,欲诛之,宰相叩头恳请得免。复遣王之望、 龙大渊,
良翰言:「前遣使已辱命,大臣不悔前失,不谓秦桧复见今日!且金要我罢四郡屯兵以归之,是不折一兵,而坐收
,所用非所养,愿诏大臣详议,中举者定品格,分差边将下准备差遣,则人人思奋,应上之求矣。」从之。

龙大渊
、曾觌以藩邸旧恩除知閤门事,张震、刘珙、周必大相继缴回词命。沂论其市权招士,请屏远之,未听,而谏官刘度坐抗论左迁。沂累章,益恳切,曰: 「大渊
、觌不屏去,安知无柳宗元、刘禹锡辈挠节以从之者。」好进者嫉其言,共排之,沂亦以言不行请去,遂以直显谟
力,上曰:「意卿止能文,不谓刚正如此。」金索讲和时旧礼,必大条奏,请正敌国之名,金为之屈。

曾觌、 龙大渊
得幸,台谏交弹之,并迁知閤门事,必大与金安节不书黄,且奏曰:「陛下于政府侍从,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
,建康、临安皆系驻跸之地,北使朝聘,或就建康,或就临安,如此则我得以暇时建都立国,彼不我疑。」

龙大渊
、曾觌用事,游为枢臣张焘言:「觌、 大渊
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焘遽以闻,上诘语所自来,焘以游对。上怒,出通判建康府
利病甚悉。帝褒嘉之,且令一至东宫,皇太子待以师儒,特施拜礼。寻召,除太常少卿,除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 龙大渊
赠太师,仍畀仪同三司恩数,张说除太尉、在京宫观,皆封还诏书。除翰林学士、知制诰,训词深厚,得王言体。
部侍郎,仍迁主管左选。

庄文太子初建东宫,兼太子左谕德、侍讲,两日一讲《孟子》,多寓规戒。太子尝出 龙大渊
禁中所进侍燕乐章,谕宫僚同赋,大猷曰:「郑、卫之音,近习为倡,非讲读官所当预。」白于太子而止。迁秘书
,资政殿学士光季子也。光谪岭海,孟传才六岁,奉母居乡,刻志于学。贺允中、徐度皆奇之,而曾几妻以其孙。 龙大渊
黜为浙东总管,知孟传为名门子,解后必就语,孟传正色辞之。干办江东提刑司,易浙东常平司。

母丧,免,
固已支离,若复增加,道愈远矣。」

孝宗隆兴元年,光朝年五十,以进士及第。调袁州司户参军。乾道三年, 龙大渊
、曾觌以潜邸恩幸进,台谏、给舍论驳不行。张阐自外召为执政,锐欲去之,觉其不可拙,遂以老疾力辞不拜。而
隳城以求狐,灌社以索鼠,亦曰殆哉!宋世中材之君,朝有佞幸,所不免也。太宗有弭德超,赵赞,孝宗有曾觌、 龙大渊,
二君固不可谓非刚明之主也。作《佞幸传》。

弭德超

  弭德超,沧州清池人。李符、李琪荐之,给事太 ……奸法,帝亦知之,故晚年以公议废之,遂不复起。孝宗即位,诏任便居住,毋至行在。淳熙八年,卒。

曾觌 龙大渊 (附)
  曾觌,字纯甫,其先汴人也。用父任补官。绍兴三十年,以寄班祗候与 龙大渊
同为建王内知客。孝宗受禅, 大渊
自左武大夫除枢密副都承旨,而觌自武翼郎除带御器械、干办皇城司。谏议大夫刘度入对,首言二人潜邸旧人,待之不可无节度;又因进故事,论京房、石显事。 大渊
遂除知閤门事,而觌除权知閤门事。度言:「臣欲退之,而陛下进之,何面目尚为谏官?乞赐贬黜。」中书舍人张 ……再,出知绍兴府。殿中侍御史胡沂亦论二人市权,既而给舍金安节、周必大再封还录黄。时张焘新拜参政,亦欲以 大渊
、觌决去就,力言之,帝不纳。焘辞去,遂以内祠兼侍读。刘度夺言职,权工部侍郎,而二人仍知閤门事。必大格除目不下,寻与祠,二人除命亦寝。未几,卒以 大渊
为宜州观察使、知閤门事;觌,文州刺史、权知閤门:皆兼皇城司。不数月间,除命四变。刘度出知建宁府,寻放罢。

  群臣既以言二人得罪去,侍御史周操章十五上,不报。自是觌与 大渊
势张甚,士大夫之寡耻者潜附丽之。帝尝令 大渊
抚慰两淮将士,侍御史王十朋言 大渊
衔命抚师,非出朝廷论选之公,有轻国体。时又有内侍押班梁珂者,三人表里用事。及珂以罪出,右正言龚茂良入 ……特出威断,并行罢去。」

  先是,江、浙大水,诏侍从、台谏陈阙政。著作郎刘夙上封事曰:「陛下与觌、 大渊
辈觞咏唱酬,字而不名。罢宰相,易大将,待其言而后决。严法守,裁侥倖,当自宫掖近侍始。」茂良时为监察御 ……有文学,敢谏诤,杜门不出,不预外事,宜退而访问。茂良再上疏言:「德宗不知卢杞之奸邪,此其所以奸邪也。 大渊
、觌所为,行道之人能言之,特陛下未之觉耳。」疏入不报。茂良待罪,除太常少卿,五辞不拜,出知建宁府。 ……之?」迈以二人告。俊卿即以语宰相叶颙、魏杞,而己独奏之,且以迈语质之帝前,帝怒,即出二人于外。于是迁 大渊
为江东总管,觌为淮西副总管,中外快之。寻改 大渊
浙东、觌福建。乾道四年, 大渊
死,觌尚在福建。帝怜,欲召之,枢密刘珙奏曰:「此曹奴隶尔,厚赐之可也。引以自近而待以宾友,使得与闻政 ……泉观使。时周必大当草制,人谓其必不肯从,及制出,乃有「敬故在尊贤之上」之语,士论惜之。

  觌始与 龙大渊
相朋,及 大渊
死,则与王抃、甘昪相蟠结,文武要职多出三人之门。叶衡自小官十年至宰相。徐本中由小使臣积阶至刺史、知閤
二月,以殿前左副都点检完颜仲、太子詹事杨伯雄报问宋国。
三月庚戌,宋礼部尚书洪适、崇信军 承宣使龙大渊
贺万春节。
八月,宋吏部尚书李若川、宁国军承宣使曾觌等贺尊号。
九月,以吏部尚书高衎、移
 
臣窃惟圣贤之一语一嘿。莫不有精义存焉。况其立朝告君之事乎。朱夫子封事奏劄。字字句句。直截分明。无毫发回互处。而至其论便嬖近习之害。尤为痛切。如曰名为陛下之独断。而实此一二人者。阴执其柄。如曰以私心用私财。而不能无私人。此皆人臣之所难言。人主之所厌闻。而夫子之言。不少忌讳。盖其至大至刚之气。忠君爱国之心。自发言辞之间。而古所谓批鳞犯颜者。有不足以言之矣。第按庚子封事之论。曾觌 龙大渊。
只曰一二人戊申封事之论。甘昪亦只曰向所面奏者。而皆 (第 337H 页)
一褒一议之殊。盖莫非精义之所发。非有偏私于其閒也。今使魏公。执晦翁出位犯分之评。以为我为国家。论曾觌 龙大渊。
而某也有些不满之意。其为世害。甚于曾龙。此果为十分至当之论乎。
答林基洪(乙未)
敬览来书。知自贵于 (第 372L 页)
 横渠曰。性者万物之一原。今以此说考之。似亦谓阴阳之气。刚柔之质。同出于性。盖以天命言也。
六板。宣和(止)之效。
 见上壬午封事宣和靖康下。
使者(止)将决。
 时汤思退奏以王之望, 龙大渊
充金国通问使副。右正言陈良翰论其不可。遂以胡昉为金国所审议官。张浚又力言不可。帝乃手诏王之望等一行礼 (第 272L 页)
受畴疏。)胸中勃勃。(朱子焚藁后与人书语。)○责申。(责申应矩事。见上石湖兄弟往复。)四十九板渊觌。 (龙大渊
曾觌。)五十板○朴姓人。(当考。)○钳钳妄想。(家语。无取钳钳。注。钳钳。妄行不诚也。○似指前书所谓 (第 369H 页)
   

龙曾(仝上第九书) 龙大渊,
曾觌。即下所谓奸竖也。至是因陈俊卿建白。孝宗怒出之。 (第 346H 页)
大渊
为浙东总管。觌为福建总管。
   几重公案(仝上第十书)
以因诸公求程氏。因程氏求圣人。比之于公家文 (第 346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