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易類
紀事本末類
地理類
目錄類
類書類
小說家類
雜家類
釋家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洞真部
清代道教文獻
   
(前年。拜右相兼忠清,全罗,庆尚江原等道都体察使。南下开府星州。)
贼退后。我军旋即入守其地。而巨济之倭。虽已撤去。加德等处之贼。猎捉禽兽。往来不绝。往往逢人。辄肆

杀掠。水使及守令。难于进驻。待各处倭贼尽撤后。处置计料。而观近日情形。顿无尽撤之期。而若更有渡海西来之贼船。则舟师必须据守巨济。然后便于进扼海路。仍统制使李舜臣之报。得便措处。进据巨济事分付。而遽动舟师。或不无起衅之端。各别周旋善处。俾不骇于观听事。亦为申饬矣。 启下。备局回启。大概以周旋计度。为救首救尾之中。毋致蹉跌事下谕。何如。 启依允。(是月二十五日。又以郭再祐名将。召罢京非计。请留边备不虞状闻。 允下。状 本逸。
)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同月二十六日)
观近日情势。灼然可见前头料理之事一刻为急。臣当 国家艰虞之 (第 435L 页)
  二
咫尺东湖路。朝来有报章。坐看冬日尽。更着晚风狂。岛屿争吞吐。云涛接杳茫。一寒谁念汝。明月满船霜。
跛挈行
跛跛挈挈何如者。骨相龙钟貌甚野。每来城市看人面。不向山林结茅舍。风尘污人眼易眯。陆沈无名心

独喜。君不见豹林大夫谈世事。门巷蒲轮来不已。当年若遇费长房。我是壶中一仙子。
关王庙中。送具伯巩赴任麟蹄县。
朝乘款段驹。来送麒麟守。麟也 本逸
足。百里困颠踣。相将神祠中。前有一樽酒。举酒酹髯公。英灵今在否。纷纷蜗角上。得失复何有。英雄视吾人。 (第 193H 页)
朝日。 东宫赐药裹。○是行。取途公州。见少妹朴氏妇。)○十一月还 朝○与同僚上劄。请频 御经筵。(劄 本逸)

(第 420L 页)
冰至为言。听者失色。疏 本逸
不传惜也。竟为其党所挤。左授宁海府使。壬子弃官归乡。自是群奸并进。朝政日非。继而有斁伦之变。公益无意 (第 213L 页)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四十一岁)撰母夫人墓志。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四十二岁)三月服阕。○作扇枕诗寄怀。(诗 本逸)
○夏例付成均馆学谕不赴。(初郑仁弘早负时誉。为衿绅所推。先生尝一见于德川书院。退而语人曰人也烹鱼目睛 …… (第 277L 页)
 六年丙寅(先生五十二岁)正月。付忠武卫司果。(时有启运宫之丧。故先生赴京。)○四月拜旅轩先生于京邸。○五月论启运宫葬时。返魂 阙内。(与李石潭润雨联劄。而劄 本逸。
)○七月以长子病呈还。○八月游头流山。(与李公得圻,士吉,后俊,宗人勋,勚俱焉。有诗见文集。)○十二 …… (第 280H 页)
削黜。大臣陈劄。台官陈 启请还收成 命。命补外。自是人心肃然。苞苴不行。当时朝著。号为清明云。○ 启 本逸)
五月补外兴阳县监。(及辞 朝。一时名流如金堉,李敬舆,金光炫,朴轸,赵希进诸公皆以诗慰其行。称之以秋 …… (第 280L 页)
寺正。
 二年己巳(先生五十五岁)正月。为平安道推考敬差官。○四月拜司宪府执义。论斥承旨李靖。( 启 本逸)
○七月拜掌乐院正。还乡。○著身疾喻朝政赋。
 三年庚午(先生五十六岁)正月。拜 世子侍讲院辅德还 朝 (第 281H 页)
。○ 宣赐击蒙要诀。○二月与郑愚伏(经世)参会试考官。○三月为体府从事兼迁 穆陵都监。○四月上疏论讨刘兴治事。(时兴治杀副总陈继盛。自领岛众。我 朝议遣李曙郑忠信为征讨之举。先生以 天朝控御之地。不可擅兴师拦入。上疏请与王承鸾同事。 朝廷是其言。议遂寝。○疏逸)○七月上疏陈民弊时变。(言甚剀切。有敬天修省等语。○疏 本逸)
○屡呈递都监还。○长子克重中进士。
 四年辛未(先生五十七岁)夏有忧旱诗。(见文集)○七月以宗簿寺正 …… (第 281H 页)
。留置各邑。以为救荒之资。道内之有赈谷。盖始于此。)竣事复 命。 除 世子侍讲院辅德。上陈情疏。(疏 本逸)
○八月拜司宪府执义。旋拜议政府舍人。○九月 除司仆寺正。移拜司宪府执义。○十月迁议政府舍人。○初九日 (第 284H 页)
语 文定王后曰。比人可以当国大事。至是。 文定不忘 先王遗意。不忍以重罪加之。故先生得免惨祸云。○疏 本逸)
○巡抚海西(时海西凶荒。 特命先生巡抚。先生尽心存恤。西民怀之。咸称罗夫子。至模其像而祀之。)
二十 …… (第 111H 页)
君临未踰年。谓不可入 文昭殿。先生上疏。极论其悖义。○疏 本逸)
二十八年己酉。( 明宗大王四年)先生五十二岁。二月四日。拜汉城府右尹兼同知春秋馆事。寻出为全州府尹 (第 111L 页)
离骚》:〔纷吾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此协耐。 王逸注:〔熊属多力,绝人之才者谓之能。〕然诸公皆 本逸
注。 予谓蒸韵能协用于灰韵,犹存古意,何以效其穿凿而费讲邪? 又〔三足鳖〕,唐德诚禅师作颂,以此押韵
《吴志》孙权征合淝,为魏将张辽所袭,乘骏马,上津桥,板撤丈馀,超度得免,故 以名桥。在今庐州境中。诗 本逸
云,略追记之附于此: 魏人野战如鹰扬,吴人水战如龙骧。气吞魏主惟吴王,建旗敢到新城傍。 霸主心当万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