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易類
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禮類
小學類
別史類
地理類
詔令奏議類
紀事本末類
時令類
目錄類
載記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傳記類
史鈔類
史評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詔令奏議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續道藏
足故中于面则自胸腹下行于
阳明经也中于项则自脊背下行于太阳经也中于颊则自胁肋下行于少阳经也脉遍周身者 惟足
六经耳
故但言足也)
其中于膺背两胁亦中其经(膺在前阳明经也背在后太阳经也
两胁在侧少阳经也中此三阳经 ……
(第 16a 页)
  孟春始至黄帝燕坐临观八极正八风之气而问雷公
曰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藏最贵(孟春始至立春日也
燕闲也八极八方远际也正八风察八方之风候也五中五内也何藏最贵欲见所当重也)
雷公对

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之主时臣以其
藏最贵(四时之序以春为首五藏之气惟肝应之故公意以肝藏为最贵盖指厥阴也)帝曰却
念上下经阴阳从容子所言贵最其下也(上下经古经也阴阳从容
其篇名也帝谓念此经义则贵不在肝盖特其最下者耳)
雷公致斋七日且复侍坐
(悟已之非积诚复请也)帝曰三阳为经(经大经也周身之脉 惟足
太阳为巨通巅下背独统
阳分故曰经)
二阳为维(维维络也阳明经上布头面下循胸腹独居三阴之中维络于前故曰维 (第 35a 页)
音比腘音国踹腨同音篆)是为踝厥(足太阳脉出外踝之
后筋结于外踝也○踝胡寡切)
是主筋所生病者(周身筋脉 惟足
太阳为多为巨其下者结 (第 6a 页)
景有肺心肝脾肾五藏绝症义又可知然本经之
不言手者何也盖伤寒者表邪也欲求外證但当察于周身而周身上下脉络 惟足
六经则尽之矣手经无能 (第 37a 页)
  论喉痹为火热所致
原病式曰喉痹痹不仁也俗作闭犹闭塞也火主肿胀
故热客上焦而咽嗌肿胀也
子和曰内经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王太仆曰一阴

者手少阴君火心主之脉气也一阳者手少阳相火三
焦之脉气也二脉并络于喉气热则内结结甚则肿胀
肿胀甚则痹痹甚而不通则死矣夫推原十二经 惟足
太阳别下项其馀皆凑于喉咙然内经何为独言一阴
一阳结为喉痹盖君相二火独胜则热结正络故痛且
速也予谓一言 (第 1b 页)
  论目疾宜出血最急
子和曰圣人虽言目得血而能视然血亦有太过不及

也太过则目壅塞而发痛不及则目耗竭而失明故年
少之人多太过年老之人多不及但年少之人则无不
及年老之人其间犹有太过者不可不察也夫目之内
皆太阳经之所起血多气少目之锐眦少阳经也血少
气多目之上纲太阳经也亦血多气少目之下纲阳明
经也血气俱多然阳明经起于目两旁交頞之中与太阳
少阳俱会于目 惟足
厥阴经连于目系而已故血太过
者太阳阳明之实也血不及者厥阴之虚也故出血者 (第 5a 页)
 酝二盏和之用八分盏热暖化膏子服(有人患此病/自午后发黄)
 (昏时定予曰此患必先从足起经言十二经络各有/筋 惟足
下少阴之筋自足至项大抵筋者肝之合也)
 (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又曰阳中之阴肺/也自离至兑阴旺阳 (第 17a 页)

惟足
供烹饪种多亦可资富梁吕僧珍其先贩葱为业
及贵其兄子弃业求官珍不许曰汝等自有常分不可
妄求可速归葱肆尔 (第 22b 页)
 矣
李白字太白清风肺腑明月魄扬鞭独步只一人我诵
太白手屡拍尝闻太白长庚星夜半星在天上明仰天
高声叫李白星边不见白应声又疑白星是酒星银河
酿酒天上倾奈无两翅飞见白王母池边任解酲欲游
金陵自采石玩月乘舟归赤壁欲上箕山首阳巅看白

餐雪水底眠紫烟又不知在何处漱瑶泉酌霞杯怅望
不见骑鹤来白也如今安在哉我生恨不与同时死犹
喜得见其诗岂特文章 惟足
法凛凛气节安可移金銮
殿上一篇颂沉香亭里行乐词此特太白细事耳他人
所知吾亦知脱靴奴使高力士辞官妾视杨 (第 35a 页)
  伤寒辨证
内经论伤寒惟说足三阳三阴传变经络愈不日数及
各随其脏府经络流注去处以行汗下并两感脉应病

形而已至张长沙以伊尹液汤作治法兼述伤寒暑湿
等详略不同格量互显使后学举隅而反至晋不解其
义随行编集遂行于世此后蹈袭者不可胜计所谓百
问证治提纲目录撮要备全活人书伤寒论乃至图形
指脉皆剥采晋集初无反隅虽有广传皆未明其义类
缘晋集不识偏正以此类预备之方杂于正治而正治
之方多所简脱故使典籍愈多后学固封不削蘩芜罔
知枢要因别论于后云

  伤寒证治
足太阳膀胱经伤寒头项强腰脊痛无汗恶寒其经络
流注去处与伤风同但脉浮洪𦂳数为异耳 惟足
太阳
寒水为诸阳主气故寒先伤之
麻黄汤 治太阳伤寒脉浮𦂳而数头疼身痛发热恶
 寒无汗胸满而喘者
  (第 7a 页)
  目疾头风出血最急说八
内经曰目得血而能视此一句圣人论人气血之常也
后世之医不达其旨遂有惜血如金之说自此说起目
疾头风诸證不得而愈矣何以言之圣人虽言目得血
而能视然血亦有太过不及也太过则目壅塞而发痛
不及则目耗竭而失睛故年少之人多太过年老之人
多不及但年少之人则无不及但年老之人其间犹有
太过者不可不察也夫目之内眦太阳经之所起血多

气少目之锐眦少阳经也血少气多目之上网太阳经
也亦血多气少目之下网阳明经也血气俱多然阳明
经起于目两傍交頞之中与太阳少阳俱会于目 惟足
厥阴肝经连于目系而已故血太过者太阳阳明之实
也血不及者厥阴之虚也故血出者宜太阳阳明盖此
二经血多故也 (第 41b 页)
而行于㗋咙也推十二经 惟足
太阳别项下其馀皆凑
于㗋咙然内经何为独言一阴一阳结为㗋痹盖君相
二火独胜则热结正络故痛且速也余谓一言 (第 2b 页)
有如蜂窠碎小而深者佳浅而大者低
有埂脊者佳光平者低倾销取面好则底丑底好则面
丑取夹口则底与面皆不可观 惟足
则备其最巧伪者 (第 5a 页)
 半盏无灰上酝二盏和之用八分一盏煖热化膏有

 人患此病自午后发黄昏时定予曰此患必先从足
 起经言十二经络各有筋 惟足
少阳之筋自足至顶
 大抵筋者肝之合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
 也又曰阳中之阴肺也自离至兑阴旺阳弱之 (第 10b 页)
 气弱者即病胃气强者伏而不动至于再感胃气重
 伤其病乃作此为外邪必用汗解虚者先以参术实
 胃加药取汗 惟足
属阴最难得汗汗出至足乃佳取
 汗非特麻黄但开郁通经其邪热即散为汗矣又云
 □发于子后午前者阳分受病易 (第 3a 页)
而公室大富足下之来非倾府库之半则不足以供刍
粟之费今仆贫者敢以万金为请 惟足
下济之希范轻
薄公子睹维翰形短而腰长语鲁而且丑不觉绝倒而
笑既而赠与数百缣维翰大怒拂衣而去及殷薨希范 (第 36a 页)
李公曰且看今日鲙坐中有不得吃者否客微笑曰
下不得吃李公怒曰某为主人安有不得此事若中
奉五千若妄语当遭契阔请坐中为證因促馔将就有
一人走马来云京 (第 11b 页)
 试律设大法赋得第一名枢密邵公元翰林贾公黯
 密直蔡公杭脩注江公休复为考官内江公尤见知
 语余曰满场程试皆使萧何 惟足
下使萧规对汉约
 足见其追琢细腻又所问春秋策对荅详备及赋押 …… (第 9b 页)
 陈远方寒士一旦程文误中甄采因对自文选策秀
 才文有解秋荼之密网唐宗赦受缣事出杜佑通典
 唐书即入载公大喜又曰满场使次骨皆作刺骨对
 凝脂 惟足
下用杜周传作次骨又对吹毛只这亦堪
 作解元余再三逊谢是举登科名在行间授临汀狱
 掾公作诗送余曰太学鲁 (第 10a 页)
席贵婿徐子旧所
交欢岂不足假延誉于门庭披旧积于心腑耶何曩之
不能往也如此所谓勇于昔闻而怯于今见者矣仰
下旁求百氏独步当朝抑扬鉴戒时难与拟自甫登
清贯垂二十年更事既多阅人不少尚能纡回雅虑辱 …… (第 5a 页)
之观耀映石渠之
府而屈伸小数仆尚预其惨舒况乎沦厌盛时悲凉壮
岁宿心有在得不为先达论乎临书耿叹不知自已
下实深谅之今请以一世浮沉之端一身能否之效
从始至末仰诉知音言而不应命之极也仆南迁士族
有梁支孙系祖司 (第 9a 页)
馀则与仆不同道亦不能知之矣近来文体大都失之
恢诡浮靡易浮以实易靡以精易恢诡以典雅 惟足

勉之近来衡文者俱新进少年见画龙则喜真龙入室
反怖而走焉如就试但从纵横挥洒不必求入理不必
求合格随 (第 30a 页)
例涂脂抺粉目挑心招自然得意不然操瑟
以投好竽之主求遇合得乎 惟足
下详味之仆于诗自
入馆后始留心惜乎从唐入十年来始知其误则已晚
矣足下见目玄淡雅逸此何敢当欲录旧岁游洞 (第 30a 页)
  其六
日为候足下者小祗园清斋辟疟坐谈名理孰与相视
海岱之间雄饮尽石旁若无人也遂不知别时作何状
既抵西郭茵冯之上恍惚拍浮之态元美在前褰帷四
顾月出之光耿耿流思耳千古一快 惟足
下念焉今遣
仆泗追谢足下不远数百里命驾者是役也不佞敢忘
所以图报乎奏记诸台幸假一掾属与仆泗共之恃足 (第 1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