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傳記類
正史類
詔令奏議類
金石類
類書類
儒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疾革门人进曰先生平日所学正今
日要用先生力疾微视曰道著用便不是其人未出寝
门而先生没(见语录一作门人 郭忠孝
尹子云非 (第 20b 页)
忠/孝
自党事起不与先生往来及卒亦不致)
(奠/)初明道先生尝谓先生曰异日能使尊严师道者吾
弟也若接引后学随 (第 20b 页)
知元儒黎立武早言之黎之学私淑于谢艮斋谢与朱
子同时而其学出于 郭兼山
则是亦程门之绪言也朱
子或问虽未尝直指为物有本末之物然其曰以其至
切而近者言之则心之为物实主于身次而 (第 2a 页)
  静远阁周礼解序
余尝上下历代艺文诸志其以仗节死义之士有著述
于经苑者不少槩见唐林慎思之孟子流传于今然亦
非卓然成家之作宋有 郭兼山
吕圭叔元有郑师山余
青阳斯亦可谓忠节而兼经师者矣有明之季蕺山鸿
宝石斋尤其著也夫当三辰晦蚀之日文武之 (第 6a 页)
   归奇于扐以象闰论
闰也者积奇日奇分而成者也天道有奇而岁功成衍
数有奇而卦爻立此理数之同适相䐇合非必规规焉

比拟而为之也故闰之理本于天而圣人之作易也隐
然同符而无参差之迹奇之数生于蓍而后人之推筴
也又因以取象而无豪发之差盖归奇于扐者求爻之
法也归馀于终者正时之道也簭人之所掌与畴人之
所司无异理也朱子本义谓奇者所揲四数之馀扐者
勒于左手中三指之两间而横渠张氏则谓奇者所挂
之一扐者左右手四揲之馀其说乃异乎朱子今将何
以断其是与非乎夫以归奇为归挂一之奇其说倡自
虞翻而宋儒 郭兼山
复坚主之以与横渠相应和从其
言则是以挂象闰也若朱子之意则象闰者盖以扐而
不以挂其说亦本诸唐人之义疏此 (第 11a 页)
     跋三苏遗文

     跋 兼山先生
易说二
     跋郑虞任昭君曲
     跋传正议至乐庵记
     跋中兴閒气集二
     跋 (第 35b 页)
与二甥焉二甥一为司马光侄孙一为 郭忠孝
之子也
忠宣二女所出皆以外祖恩得官或谓公曰以亲则异
姓为疏以序则子为长公曰不然向使先君自处度其
去取 …… (第 40a 页)
平忠武军节度推官正思宣德郎正路正国五女归
将作监主簿崔保孙朝请郎庄公岳奉议郎司马宏承
议郎蔡毂通直郎 郭忠孝
正民正路崔氏司马氏二女
皆前卒孙男七直彦宣义郎直方郊社斋郎直雍直英 (第 52a 页)
 古文集成卷六十四   宋 王霆震 编
  前壬集三
   图
  兼山传家学九图
   (郭雍字子和 兼山先生忠孝
丘之之子/兼山传易于伊川雍传其学画为九图)
  性善图(郭氏/)
善恶萌于心已非性也方其未萌之初性之 (第 1a 页)
   郭氏续谱序
西昌城北郭氏其先河南人出宋佥书枢密院事逵逵
之子忠孝忠孝子雍徙峡州雍曾孙原吉又徙临湘原
吉季子汇为袁州司户避宋末之乱来西昌遂为西昌
人四世至敬守始著谱又二世至公绪著续谱以求余

序宋史忠孝受易中庸于程伊川号 兼山先生
靖康初
金兵犯阙力陈追击之策又陈战守利害等十馀事后
为永兴军路提点刑狱与敌战死城下赠太中大夫雍
传其 …… (第 17a 页)
见颜色呜呼今安得复有忠厚不遗故旧之家如两
先生
也哉彦思彦铉彦常彦迁亦皆于余厚有善相辅
有过失相规今惟彦铉与余在而皆白首徒各抱暌违
之念于数千里外公 (第 18a 页)
六窗紧闭不通风。何事藏身入此中。试向文殊弹指
处。直教拶破太虚空。

** 赠融禅人住持泰和大司马 郭公忠孝
(第 0736c 页)
义》三十卷, 朱震《易传》十一卷, 《卦图》三卷, 《易传丛说》一卷, 张汝明《易索》十三卷,  郭忠孝《
兼山易解》二卷, 又《四学渊源论》三卷, 任奉古《周易发题》一卷, 陈高《八卦数图》二卷, 林倏《易 ……礼象》十五卷, 《述礼新说》四卷, 《仪礼义》十七卷, 何洵直《礼论》一卷, 陆佃《大裘议》一卷,  郭忠孝《
中庸说》一卷, 龚原《周礼图》十卷,
郭雍《中庸说》一卷, 陈祥道《注解仪礼》三十二卷, 又《礼
一有不知,则义理阙焉。是书濂流洛派,凡十六家,合为一观之,而易道备矣。先是温陵曾穜刊易粹言七家,中有 郭兼山
易,文靖公谓 忠孝,
易书去程门远甚。自党论起绝迹。程门殁,不设奠,故并其子雍曰:白云易者,黜之临邛。张行成文靖公,乡人,
《易解通义》三十卷。
朱震《易传》十一卷,《卦图》三卷,《易传丛说》一卷。
张汝明《易索》十三卷。 郭忠孝《
兼山易解》二卷,又《四学渊源论》三卷。
任奉古《周易发题》一卷。
陈高《八卦数图》二卷。
林倏《易说
陈氏曰:未详何人,盖为邵氏之学,而专乎术数者也。

《兼山易解》二卷,《传家易说》十一卷:
晁氏曰: 郭忠孝
撰。 忠孝
字立之,河南人,颇明象数,自谓得李挺之卦变,论于陈子惠,因亟读有得焉。靖康中,持宪关右,死于难,故其书散落大半。陈氏曰:《传家易说》十一卷,冲晦处士郭雍颐正撰。自言其父 忠孝,
受学于程伊川,伊川示以易之艮,曰:艮,止也。学道之要,无出于此。自是方觉读易有味。榜其室曰兼山,立身 ……道,皆自止始。兵兴之初,先人旧学扫地,念欲补续其说,中心所止者,艮止也。潜稽易学,以述旧闻,用传于家 忠孝,
字立之,名将枢密逵之子,自言得先天卦变于河阳陈安民子惠,其书出李挻之,由是颇通象数,仕为永兴军路提刑
人。元丰六年进士,历监察御史。

杨时《易说》〈阙〉。
《闽大纪》:时,将乐人,赠少师,谥文靖。 郭忠孝《
兼山易解》〈注〉《宋志》二卷〈缺〉,《四学渊源论》〈注〉《宋志》三卷〈佚〉。
陆游曰:从程先生游最久,程氏易学, 立之
父子实传之。
朱子曰:兼山易书,溺于象数之学。

谯定《易传》〈佚〉。
程迥曰:字天授,涪州人。受易 ……克武子撰。

郭雍《传家易说》〈注〉《宋志》一卷〈阙〉。
《宋史》:郭雍,字子和,其先洛阳人。传其父 忠孝
学。

都洁《易变体》〈注〉《宋志》十六卷〈未见〉,《周易说义》〈注〉十四卷
〈佚〉。
《续中兴书目 ……志》十卷〈或作七十卷〉。
赵希弁曰:《大易粹言》七十卷,《总论》三卷,程颢、程颐、张载、游酢、杨时、 郭忠孝
、郭雍之说也。

李焘《周易古经》八篇〈存〉,《易学》〈注〉《宋志》五卷〈佚〉。
吴仁杰曰:国朝文物
为十有八。故《系辞传》亦言二篇之策,则其来盖远,未为无意也。
见群龙无首,自王氏以来,皆以三字为句。 郭立之
独以五字为句。晦庵又推言之,其义甚美。但群龙无首,于象未为吉尔。先君子曰:此即天德不可为首者也。考之
礼象》十五卷。
《述礼新说》四卷。
《仪礼义》十七卷。
何洵直《礼论》一卷。
陆佃《大裘议》一卷。 郭忠孝《
中庸说》一卷。
龚原《周礼图》十卷。
郭雍《中庸说》一卷。
陈祥道《注解仪礼》三十二卷。
又《礼例详
〈注〉盛乔纂集
程颢《中庸义》一卷
吕大临《中庸》一卷
乔执中《中庸义》一卷
游酢《中庸解义》五卷 郭忠孝《
中庸说》一卷
郭雍《中庸说》一卷
杨时《中庸解》一卷
司马光等《六家中庸解义》一卷,《中庸广义》一卷 ……定,夫亦程正叔门人。

中庸大学广义一卷
陈氏曰司马光撰一卷

燕山中庸说一卷
陈氏曰:太中大夫河南 郭忠孝立之
撰,

张无垢《中庸》说六卷,大学说二卷〈少仪解附〉。
朱子杂学辨曰:张公始学于龟山之门,而逃儒以归 ……非孔子子思本义。

侯仲良中庸说一卷〈未见〉
冯从吾曰:先生名仲良字,师圣华阴人,从二程先生游。 郭忠孝
中庸说一卷〈佚〉
黎立武曰:郭氏《中庸》说谓中为人道之大,以之用于天下国家,又云极天下至正,谓之中通
宋志一卷〈存〉
杨时易说〈阙 散见大易粹言〉
谢褆易义〈注〉宋志十二卷〈佚〉
王蘋周易传一卷〈佚〉 郭忠孝
兼山易解〈注〉宋志二卷〈阙 惟大易粹言所载存〉四学渊源论〈注〉宋志三卷〈佚〉
谯定易传〈佚〉
陈易易

游酢中庸解义〈注〉宋志五卷〈未见〉
杨时中庸解〈注〉宋志一卷〈未见〉
侯仲良中庸说一卷〈未见〉 郭忠孝
中庸说〈注〉宋志一卷〈佚〉
张浚中庸解一卷〈未见〉
郭雍中庸说〈注〉宋志一卷〈佚〉
关注中庸义一卷〈
郭浩成
  郭思成      郭鸿
  郭勋       郭汝贤
  郭季良      郭岩隐
   郭忠孝      
郭永
  郭瓒       郭浒
  郭僎       郭赞
  郭京       郭义
  郭浩  ……经举孝廉,任都转运使,历升粤东节度使。朱夫子簿同时常式其庐,卒,为择葬崧山岩下,题其墓碑曰安乐窝。 郭忠孝
按《宋史·唐重传》: 郭忠孝,
字立之,河南人,签书枢密院事逵之子。受《易》、《中庸》于程颐。少以父任补右班殿直,迁右侍禁。登进士第 ……,坐废格盐法免。靖康初,召为军器少监,条上战守利害、士马分合之策。改永兴军路提点刑狱。金人再犯京师。 忠孝
独以蒲、解军三千至猗氏,遇金人,破之。踰绛州,破太平砦。攻平阳,入其郛。会大军失利淆、渑间,乃引还。及金人犯永兴,兵寡,与经略唐重分城而守。 忠孝
主西壁,唐重主东壁。金人攻陷城东南隅, 忠孝
与重及副总管杨宗闵、转运副使桑景询、判官曾谓、经略主管机宜文字王尚、提举军马武功大夫程迪俱死之。朝廷赠 忠孝
大中大夫。子雍。
郭永
按《宋史·郭永传》: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刚明勇决,身长七尺,须髯若神。以祖任 ……雅州,推诚爱民。当旱时祈雨辄应,民为立像祀之。
郭雍
按《宋史·郭雍传》:雍,字子和,其先洛阳人。父 忠孝,
官至太中大夫,师事程颐,著《易说》,号兼山先生。雍传其父学,通世务,隐居峡州,放浪长杨山谷间,号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