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詩類
四書類
書類
易類
五經總義類
小學類
孟子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正史類
職官類
雜史類
傳記類
史鈔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醫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洞神部
洞玄部
太玄部
續道藏
纣则无地可封姑以旧国当
始封可也然而既灭纣而旋封于宋乐记所云武王克
商下车而投殷之后于宋是也以先封微 国由
微徙宋
即谓之投投者徙也则是一降周而已有两封知贤不
立可无过虑然且此时封宋不知何爵并不名宾且不
承汤 (第 50a 页)
 马光之言曰安石误矣君子难进而易退小人反是
 小人得路岂可去之若欲去之必成雠敌后王安石
 果为吕惠卿等所挤宋 国由
是而乱履霜之戒小人
 之几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
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第 29b 页)
宋之不道徇)
(私好利以乱郑也故贬而人之突以庶子借势挟权以/夺嫡卒祸其宗突之不仁甚矣名之者以其本非有 国)
(由
胁祭仲而立也是皆春秋之所深恶也仲之畏死不/能立节隐忍与宋盟而归大臣言不必信惟义所在背)
(之何伤也又 (第 14a 页)
  (武平棘侯林摰则棘蒲平棘非一处矣十三州志/平棘本晋之棘蒲战国时改为平棘亦误也盖平)
  (棘本汉县属常山郡后汉属常山国晋迁平棘于/棘蒲属赵 国由
是遂以平棘名杜佑曰平棘故城)
  (在今县南三里亦谓之南平棘后汉书光武自蓟/还中山至于南平棘群后请上 (第 20b 页)
  (齐姓任薛姓与齐大小相去远甚乃得并称知其/前世非小弜矣世本黄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二)
  (人任居其一诗曰摰仲氏任自彼殷商曰嫔于京/国语富辰曰摰畴之 国由
太任又曰鄢之亡由仲)
  (任隐公曰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孔疏引/氏族篇曰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十国 (第 24a 页)
  注文不肯通说但零解字义而已解道谓修已治人
之术与下文义不相合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此
言外交之道所得所失物皆在外非有关于修已也
传有错简其辨在后自殷之未丧师及惟命不于常
以下皆是说得国失国之事理缘由得 国由
其得众
(第 10a 页)
国由
其失众善则得众不善则失众继又历言退
不善进善人以明为善得众之实前后意脉如线穿
珠此一节乃其结语也君子 (第 10a 页)
也存今案孟子曰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天也顺天者 逆天者亡宋不知屈伸消长之道而)
(欲以区区之力强中 国由
此致伐者胡氏曰楚灭萧将/以胁宋诸侯惧而同盟为宋人计 恤民固夲轻徭薄)
(赋使民效死亲其上则可以待敌 (第 18b 页)
  (动相济而四得展其震动有为之才矣四以阳刚/为震之主自用故滋蔽用贤则有功卫霍以战功)

  (耗 国由
董汲之不遇也传/曰行也与初爻尚往对看)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谨按来章来二也二 (第 4a 页)
 之心也而善邑治者不得施于国善国治者仅得施

 于邑则国人之不幸有不如一邑之幸矣此谁之咎
 哉使王果能尽得贤大夫而用于王朝则转移之机
 虽由邑而 国由
国而天下可也岂患二南之远哉然
 二南之化虽远而大夫犹有贤者岂非成王周公治
 洛之泽犹有存乎
丘中有麻 (第 11b 页)
    五章
酒之厚也而不以为浆佩之鞙也而不以为长其出之
也甚艰其视之也甚贱盖群小得志其意气骄溢类如
此然则贫富劳逸之不均吾将曷愬哉亦惟愬之于天
而已汉之有光其亦能监视我也邪织女之七襄其亦
能成文章以报我也邪其辞之婉而不迫如此诗人之

忠厚亦可见矣
   四月总论
此诗或以为行役或以为忧乱以诗考之由夏而秋由
秋而冬则见其经历之久由西周而南 国由
丰镐而江
汉则见其跋涉之远此行役之證也父母先祖胡宁忍
予则无所归咎之辞乱离瘼矣奚其适归则无所逃避
(第 47b 页)
 (代乐/舞)大合乐(律同声音六舞/所以大合乐也)以致鬼神示(奏之郊庙/则幽而鬼)
 (神示由此/而致也)以和邦国(赐之诸侯则明而/邦 国由
此而和也)以谐万民(用/之)
 (乡射则内之万/民由此而谐也)以安宾客(用之燕飨则外之/宾客由此而安 (第 2a 页)
 股肱者所以卫乎心目不可以不良非诡随之谓也
 知人则哲则尽君之道矣咸怀忠良则尽臣之职矣
 君臣上下尤有一体之相须自朝廷而达之邦 国由

 
邦国而达之天下其纲纪法度备举而不遗礼乐刑
 政四达而不悖庶事虽多无一不各止其所者矣君
 臣相须以为治 (第 83a 页)
伐丧或者又疑传妄皆非)职女之由
(刘氏曰此皆不实也诸侯解体非戎之过范宣子何以/诬之去年蒐于绵上传曰晋 国由
是大和诸侯遂睦至)
(此一年何故遽有言语/漏泄不如昔者之事)逐我诸戎(孔氏曰僖二十二年/传云秦晋迁陆 (第 14b 页)
来求金欲其惟礼之守惟正之供修大宰贡赋之式宗
伯聘问之节而无辱典征利之渎矣书朝王书如京师
者欲其奔走列 国由
明堂之位举酆宫之政而无强侯
大邦慢上之患矣书王臣之主盟主会主伐者欲其礼
乐征伐悉归于上如召伯之率职吉 (第 6b 页)
干羽以为奇则吾将求
其备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
矣故九经之序由家以及朝廷由朝廷以及其 国由

以及于天下三苗天下之荒服也共工驩兜鲧朝廷之
臣也今既能忽然而使有苗之来格矣又何不忽然而 (第 42b 页)
 之盈得众心而外不容于诸侯内不复其国邑逆乱
 之谋自是而作盖疾之已甚之过也故君子谓栾氏
 之恶成于两会之锢几至亡 国由
晋人作不顺施不 (第 12a 页)
也邢卫蔡许自迁其 国由
当时而言亦皆非得已者仲
尼一一讥之罪其无政也此之谓据义而不恕之责以
道也欲君子之反其本也
  即位 (第 17a 页)
者威福在手然后能用天下有一国者威福在手然
后能用一国周室终于失天下由威福之柄下移于诸
侯也诸侯终于失 国由
威福之柄下移于大夫也故春
秋凡大义有害于王者皆不直书而微见旨焉作后王 …… (第 20b 页)
书某帅师自襄六年书莒人/灭鄫之后君书君臣书臣更无书)
(人书/师者)庸见大夫张而擅权也春秋终于列侯失 国由

夫之张也故圣人两书之示世利器不可分于人也是
故灭一也书不同如此者圣人之微旨也 (第 21b 页)
  受命作周
朱氏曰受命受天命也作周造周室也称王改元之说
欧阳公苏氏游氏辨之已详武成惟九年大统未集若
以文王在位五十年推之不知九年何处数起(尚书大/传曰文)
(王受命一年断虞芮之质二年伐䢴三年伐密须四年伐/犬夷五年伐耆六年伐崇七年而崩 孔安国见武成)
(篇故秦誓传曰周自虞芮质厥成诸侯并附以为受命/之年至九年文王卒 叶氏曰诗言周虽旧邦其命维)

(新以虞芮质厥成为文王受命之年儒者之/传周有自矣是以武王称诞膺天命九年)
  摰
毛氏曰摰国名任姓 周语摰畴之 国由
大任(注摰畴/二国奚)
(仲仲虺之后/大任之家) 唐世系表祖已七世孙曰成徙国于摰
(仲虺居薛臣扈祖已 (第 1b 页)
时夏保之保大也耆定
尔功定功也我但求定安民也绥万邦和众也屡丰年丰财也
我但求定是能安民故往求定也绥万 国由
德能和众故万国安
也 注著之至不忘正义曰杜以不忘其章谓子孙不忘上四
篇之诗故云著之篇章使子孙不忘必知 (第 1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