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別史類
地理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職官類
政書類
編年類
正史類
雜史類
類書類
雜家類
儒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召赵胜 赵禹
而告之曰韩不能守上党今其守以与寡人有城市之
邑七十二人对曰用兵踰年未见一城今坐而得城七十此大利也乃使 (第 13b 页)
   委曲
经其次致曲曲能有诚(中/庸)

子川虽曲而动诸海涂虽曲而通诸夏(扬/子)
史河千里而一曲(公/羊)
传记孟尝君每与客坐语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所与
客语知其亲戚居处客去后使谢馈无所遗失(春秋/后序)
集情深礼至款密重复(刘宾/客集)
本朝右尹子革因坟典而道祈招之诗左师触龙语饘
粥而及长安之质 古之圣贤欲行其意必有以曲成
之未尝直情而径行也(东坡/集)

   绝物
经我闻其声不见其身(诗/)
子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 是绝物也(孟/子)
赵禹
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终不行报
谢务在绝知宾友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西汉/本传)邓荣
为人矜洁 …… (第 11a 页)
   立异
经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大/学)

子吾闻言于接舆大有径庭不近人情(庄/子)
史诸势在己之右必陵之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
与钧(史记灌/夫传)舛忤胶戾乖剌(刘向传师古曰志/意不和各相违背) 赵禹

立行一意而已(西汉本传上/互入绝物)严延年为河南守众人言
当死者一朝出之言当生者诡杀之(前/汉) (第 11b 页)
殿下与宫人戏日磾适见之恶其淫乱遂杀
弄儿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
义理者不然(通/鉴) 赵禹
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过禹
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己意而已
(通/鉴)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 (第 85a 页)
  都事
职官要录尚书都令史(晋百官表注云都令史绛朝服/进贤一梁冠官品第八廪月八)
(斗诸令史皆同掌与郎共平处事宜别录上士五章令/史服与同官第九俸月五斗掌与令史典期告下别掌)
(正书速文书作移属作财用簿每月写应为此故者送/比部直事令史掌发内章表及上事其上尚书者条牒)
(数奏门下注发日月其启章皆宜注之诏/书谕事及章表陈奏直事令史关直郎)
六典都事六人从七品上(都事本尚书都令史之职沈/约宋书云令史盖前汉官也)
(史记 赵禹
补中都官用廉为令史是也华峤后汉书韦/彪上疏曰有楚狱事烦故置尚书令史以助郎又云郎) (第 64b 页)
(以百官石秩试皆御/史大夫以尽其能)为三长史所谮(张汤为御史大夫/为三长史朱买臣)
(等所谮帝使 赵禹
责汤禹至镇汤曰今人言君皆有状/天子重致君狱欲令君自为计何多对为汤乃上言谢)
(曰谮臣者三长史也帝追 …… (第 9a 页)
忠厚淳直通
世务明法体之人以革浮华之弊自是诏举御史必载
帝语降敕
官品令侍御史从六品
论定律令(史记 赵禹
武帝即位以刀笔吏积/劳迁为侍御史与张汤论定律令)作大篆(程/邈)
(为狱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狱十年从狱 (第 34a 页)
 制未尽尚有存者如新城三老说高祖以仁义是也
孝弟力田惠四年举孝弟力田复其身

 高后置孝弟力田二千石者一人
 孝文二年户口率置孝悌力田常员
掾史 赵禹
以佐史补中都于定国以郡决曹补廷尉史
 以至为侍御史梅福以郡文学补南昌尉如此之类
 不一或以察廉而为令 (第 8b 页)
   夏文庄
夏竦薨仁宗赐谥曰文正公刘原父判考功上疏曰谥
者有司之事且竦行不应法今百司各得守其职而陛
下侵臣官疏三上是时司马温公知礼院上书曰谥之
美者极于文正竦何人可以当此书再上遂改赐谥文
献知制诰王原叔曰此僖祖皇帝谥也封还其目不为

草辞于是太常更谥竦曰文庄
    赵禹
景祐中赵元昊尚修职贡莱州进士 (第 10b 页)
赵禹
庶明上书言
元昊必反请治兵为边备宰相以为狂言流禹建州明
年元昊果反禹逃归京师上言自理宰相益怒下禹开 (第 10b 页)
蛾㐲之蛾(与蚁/同)棍于世俗之棍(同/也)时人皆𦙑之
之曶(与忽/同)条侯至贵居也之居(与倨/同) 赵禹
为人廉裾之
(与倨/同)义纵少温籍之温(韫/)咸宣之咸(减/)抱关击□之 (第 35a 页)
  公子申二
   赵 周二  赵伯鲁二  司马尚三
   孔 谦二  杜 挚二  郭 开二
    赵 禹
三  陈 轸二  张 登二
   薛 谭二  毛 公二  姚 贾三
   罗 尚二  黄 齐三  杨 (第 12b 页)
 发兵取上党与秦战大败于长平
西汉赵禹斄人武帝时以刀笔吏积劳至少府为人廉
 倨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孤
 立行一意
宋青州民 赵禹
上书言赵元昊必反宰相以禹狂言徙 (第 20a 页)
 诘

  文无害
萧何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 赵禹
为丞相亚夫吏府中
 皆称其廉平然亚夫不任曰极知禹无害然文深不
 可居大府张汤给事内史为宁氏掾以汤为无 (第 13a 页)
  无害
史记萧何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注引汉书
音义曰文无害有文无所枉害也律有无害都吏如今
言公平吏一曰无害者如言无比陈留间语也前汉萧
何传服虔注曰为人解通无嫉害也应劭注曰虽为文
吏而不刻害也苏林注曰无害若言无比也一曰害胜
也无能胜害之者晋灼注曰酷吏传 赵禹
为丞相亚夫 (第 24b 页)
可定冯某云是非功过则是难冯如直枉
者断之以理与众共之百不一差也期生云后世知人
如叔向之讥鬷蔑亚夫之论 赵禹
孔明之于孟公其照
如犀用各有济此是何如某云知人只是知己知己既
精以此照人如鉴应物倍我师之平我友之胜我 (第 17b 页)
  汉唐人物
公孙弘传赞曰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倪宽笃行则石
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律令
赵禹
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
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恊律则李延 (第 17a 页)
  宰相得人则百官正
人主之职论一相一相之职论百官一相不得其人则
百官不得其正此本末源流之说也窃尝观之汉之治
惟武宣号为得人唐之治惟贞观开元最为可喜原其

所以致是治者人或未之知也武帝之时质直则汲黯
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 赵禹
张汤奉使则
张骞苏武一时茂异莫不各称其任孝宣承统颍川之
黄霸渤海之龚遂胶东之王成南阳之召信臣一时之 (第 7b 页)
 意若曰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
 其为灾尤甚不当贺诏嘉其言后以为例
景祐中赵元昊尚修职贡蔡州进士 赵禹
庶明言元昊
 必反请为边备宰相以为狂言流禹建州明年元昊
 果反禹逃归京上书自理宰相益怒下禹开封府狱 (第 7b 页)
汉书 赵禹
传云公卿相造请禹终不行报谢务在绝知
友宾客之请其意盖谓禹凡有造请者禹不报谢务在
绝人故也颜师古却于不 (第 8b 页)
谓有主者则是时公卿各自分职
丞相至欲斩邓通晁错尚循古义也孝武初年便用一
项文士中外相应以分外朝之势及 赵禹
张汤更进宰
相束手遂置尚书列属分曹都受外事与靖郭君所言 (第 12a 页)
  赵
良大夫宣公二年孔子曰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
客数千人平原君赵胜喜宾客宾客至者数千人三去

相三复位封于东武城(史/记)
定律令 赵禹
武帝时以刀笔吏积劳迁为御史与张汤
论定诸律令用法益刻(史记酷/吏傅)
马服君赵奢为赵田部吏收租税平原 (第 3b 页)
乎对曰臣少遭饥乱实不敢妄过人饭帝大笑白)
义兄弟兄事子产(孔子过郑与子产如兄/弟孔子丨丨丨丨史)兄事 赵禹(汉/张)
(汤赵禹共定律令务在深文禹/至少府汤为廷尉交欢兄事禹)
弟畜灌夫(季心长事袁/丝以兄事之)
(而丨丨丨丨/籍孺子白帖)兄事同庚(孙权母谓权曰公瑾伯符同年/小 (第 2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