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地理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小說家類
雜家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總集類
(化表/异行) 周璆
置榻(谢承后汉书陈蕃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
(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 (第 4b 页)
 齐德同行父子并著高名君每宰府辟召常
 同时旌命羔雁成群当世靡不荣之
陈蕃字仲举汝南人 大丈夫当扫除天下 有清世
 之志 为乐安太守郡人 周璆
高絜之士唯蕃能致
 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 为豫章太守性方峻不接 (第 5a 页)
他)
(人家详炭与/床韵通看)悬榻(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惟徐孺子来特设/一榻去则丨之蕃为乐安太守郡人 周璆
高)
(洁之士也惟蕃能致之/为置一榻去则丨之史)坐穿榻(管宁丨一木榻五十年/当膝处皆卜高士传)刺史榻 (第 46b 页)
刘攽知驳马刘蜕知古铜盎非齐桓公物高裕知陵鲤
耶律楚材知角端
世说谓李元礼谡谡如松下风青州先贤传又谓 周孟
浏浏如松下风李膺家传又谓南阳朱公叔飂飂如 …… (第 2b 页)
有胡母民成公绥获偷侍儿人
以侍儿赐之人知有袁盎之吴司马而不知有张说之
书生陈蕃下榻人知有徐稚而不知有 周璆
雪中高卧
人知有袁安而不知有胡定定又字元安梦赠笔人知
有江淹而不知有王彪之王珣纪少瑜陆倕李峤和凝
(第 9b 页)
书曰李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
(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安续/汉志曰乐安本名千乘和帝更名乐)郡人 周孟玉

清洁之士(张璠汉纪曰 (第 5a 页)
周璆
(第 5b 页)
孟玉
临济人有美名)前后太守礼命皆不至
独仲举能致焉仲举大加宠异字而不名特置一榻去
则悬之(𡊮山松后汉书 (第 5b 页)
曰璆为乐城令逍遥无事县中/大治去官徵聘不至陈蕃为 太守璆
来置榻去)
(悬/之)
陈仲举在乐安郡县民赵宣葬亲而不闭埏隧止居其
中行服积二十年乡邑称孝州郡数礼请 (第 5b 页)
中郎不言名咸称蔡君兖州陈留并图画
形像为之目曰文同三闾孝齐参骞
世目陈仲举(陈蕃/已见)昂昂如千里骥 周孟玉(周璆/已见)
浏浏如
松下风(世说作世目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
一云世目颍川李府君(李膺/已见)頵頵如玉山汝南陈 (第 2b 页)
言名咸称蔡君兖州陈留并图画
形像为之目曰文同三闾孝齐参骞
世目陈仲举(陈蕃/已见)昂昂如千里骥周孟玉 (周璆/
已见)浏浏如
松下风(世说作世目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
一云世目颍川李府君(李膺/已见)頵頵如玉山 (第 2b 页)
  歆向
后书祭遵传诏与骁骑将军刘歆武威将军刘向等伐
公孙述按刘植传歆植之从兄字细君与植弟喜皆继
植为骁骑将军封浮阳侯向植之子嗣植为昌城侯徙
封东武阳侯歆乃向之从伯父也
   周璆

陈蕃传蕃为乐安太守郡人 (第 10b 页)
周璆
(第 11a 页)
孟玉
高洁之士蕃
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此亦仲举事在徐稚

  二八俊八顾八及
东京之末党人有八俊八 (第 11a 页)
  书融为北海相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融令配食
  县社此无孝行事恐皆误也佔毕改为孝存寻郑
  玄傅有临孝存而伏滔青楚人物论曰后汉时郑
  康成 周孟玉
刘祖融临孝存侍其元矩孙宾硕刘
  公山皆青土有才德者此槩以字称耳郑志康成 (第 4b 页)
军东郭先生叔孙通万石君东方/朔安期先生后汉时大司徒伏三老江革逢萌禽庆承)
(幼子徐防薛方郑康成 周孟玉
刘祖荣临孝存侍其元/矩孙宝硕刘仲谋刘公山玉仪伯郎宗祢正平刘成国)
(魏时管幼安邴根矩华子鱼徐伟长任昭 (第 49b 页)
   陈蕃
东汉徐稚传云稚豫章人也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
曹稚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
悬之又陈蕃传太尉李固表荐迁乐安太守郡人 周璆
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 (第 5b 页)
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读史至此未尝不疑焉尝考
宋临川王义庆世说云陈仲举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
孺子所在欲先看之袁宏汉纪曰蕃在豫章为稚特设
一榻去则悬之唯 周璆
之事无闻焉陈蕃传始有特置
一榻之文信如前之说则特设一榻为璆而已他无与
焉以为止待一人欤不应两传互载而 (第 6a 页)
   十岁诗
钱唐田艺蘅学宪汝成子也十岁从父渡采石赋诗云
白玉楼成招太白青山相对忆青莲寥寥采石江头月
曾照仙人宫锦船后竟以广文老天之生才不畀大用
诚不可知
   下榻
陈蕃为乐安太守郡人 周璆
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
莫致惟蕃能致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蕃两设榻今人 (第 43b 页)
  古铛

古铜铛者龙首三足挹注以口翠蚀可玩因考晋旧事
有龙首铛即是此类唐薛大□贾敦颐郑德本为刺史
皆有异政号铛脚御史则铛三足矣服虔通俗文曰釜
有足曰铛笑林曰太原人夜失火欲出铜铛乃得熨斗
便大惊怪曰异事火未至已被烧失脚亦言有足也述
异记有谓卿无温铛安得饮酒当是温酒器也竟陵王
子良遗何点徐景山酒铛宋景文公诗谢病归装能办
未葛洪丹灶景山铛当是酒具一日有人持一枚求售

且言以纸燃灯一枚引火铛下酒可温余曰吾斋所有
安知不解温酒也乃取与俱则吾铛中酒先热售者大
骇携之去
  下榻
徐稚字孺子豫章人陈蕃为太守不接宾客唯孺子来
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又曰 周璆
(第 10a 页)
孟玉
陈蕃为 (第 10a 页)
太守璆
来置一榻去则悬之也(出谢承/后汉书)杨素诗独坐对陈榻无
客有鸣琴韦应物诗方醉郡斋榻为酌离亭樽李商隐 (第 10a 页)
诗登舟惭郭泰解榻愧陈蕃李白诗高人屡解陈蕃榻
过客难登谢朓舟许浑诗宾馆尽开徐稚榻客帆空望
李膺舟前人用事只用孺子下陈蕃之榻未尝用 孟玉
事也
  扪虱图
扪虱图唐人笔也笔如丝缕意度精到扪虱乃王猛隐
华山桓温入关猛披褐谒之一面谈当代事扪虱 (第 10b 页)
以礼请为功曹稚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
特设一榻去则收之及陈蕃传不书此事却云蕃为乐
安太守郡人 周璆
高絜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
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收之璆字 (第 8b 页)
孟玉
临济人有美名而司马温公通鉴亦秪书徐稚事不及
周故 (第 8b 页)
周璆
之名益不显细考之盖陈蕃能尊敬贤士为
豫章太守则下徐孺之榻为乐安太守则 (第 8b 页)
周璆
之榻 (第 8b 页)
   乐安周纠孟玉为大将军掾弟子使客杀人捕   得太守盛亮阴为宿留纠亦自劾去诣府亮与
   相见不乞请又不辞谢亮告宾客 周孟玉
欲作
   抗直不恤其亲我何能枉宪乎遂毙于狱弟妇
   不哭死子而哭 (第 5a 页)
孟玉
世人误之犹以为高
谨按春秋叔牙为庆父杀般闵公大恶之甚而季子缘 (第 5a 页)
 忠于项氏直恶其窘已耳不然则恐臣下之叛已而
 预为之防耶然何足以欺天下后世哉
汝南谢连河内赵建章及臧旻皆为童子郎
陈蕃为乐安守郡人 周璆
高洁之士惟蕃能致焉特为
 置一榻去则县之是蕃所置有二榻今人只知徐稚 (第 14b 页)
豫章南昌人陈蕃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
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蕃傅云为乐安太守(本名千乘/和帝更名)
周璆
高絜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
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蕃自乐安左转修武
令迁尚书出为豫章太 (第 19a 页)
   不凡子
陈蕃字仲举年十五独处一室庭宇芜秽父友薛勤候
之谓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当扫除
天下安事一室勤甚奇之后复造焉谓其父曰足下有
不凡子吾来候之 汉桓帝朝为尚书令加太傅

   下榻
陈蕃为乐安太守郡人 周璆
高洁之士蕃字之而不名
为置一榻去则悬之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
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湖海士
(第 33b 页)
以礼请为功曹稚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
特设一榻去则收之及陈蕃传不书此事却云蕃为乐
安太守郡人 周璆
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 …… (第 81a 页)
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收之璆字盂玉
临济人有美名而司马温公通鉴亦祗书徐稚事不及
周故 周璆
之名益不显细考之盖陈蕃能尊敬贤士为
豫章太守则下徐孺之榻为乐安太守则下 (第 81b 页)
周璆
之榻
范晔不能发明之耳
汉以司徒司马司空为宰相盖六国时有此三卿汉采
用之但改司马曰太尉殊不知周制天子 (第 81b 页)
文瓘食脱粟人知有公孙弘而不
知有晏婴钱神论人知有鲁褒而不知有胡母民成公
绥陈蕃下榻人知有徐稚而不知有 周璆
梦赠笔人知
有江淹而不知有王彪之王珣纪少瑜陆陲李白和凝
马裔孙乘羊车游后庭盐水洒地人知有晋武帝而不 (第 53a 页)
 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后为乐安太守时李

 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
 以清绩留郡人 周璆
(第 99a 页)
孟玉
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
 命不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
 之后为豫章太守以礼待徐稚为功曹性方 (第 99a 页)